第6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1-11-24 21:04
  这个人大喜,就问道:‘我的津贴有多少?’水神说:‘这我就不知道了,但三百瓮发
  黄的腌菜够您享受的了。’”
  黄庭坚说:“范文正公范仲淹小时候,曾作过一篇《齑(jī)赋》,这篇赋的警策句
  是:‘陶家瓮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这都是因为他幼时家贫,亲
  自吃过腌菜,所以能知道吃腌菜的妙处。”
  ——明·郭子章《谐语》
  以草作被硬装富  苏东坡说:“有一户穷人家,没有棉被,就是盖的草席子也不够长,睡觉时都盖不过身
  子来,不是露手,就是露脚。这家的大人认为与其露出脚来,还不如露出手来。就这么个又
  穷又懒的一个人还装模作样地对人说:‘你看我这号人,有一会儿能离开笔墨纸砚吗?就是
  睡觉,手指也像是在握笔呢。’
  “他家的小儿子年幼不懂事,有人问他:‘你家夜里睡觉盖什么?’小儿子说:‘盖
  草。’这一家子这么穷,但他家大人却死要面子活受罪,小儿子说了实话,就把小儿子打了
  一顿并再三嘱咐他说:‘以后要是有人再问你盖什么,你就说盖被子。’
  “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大人忙去接待,而草还挂在胡子上,小儿子从后边大声告诉
  他:‘快弄掉脸上的被。’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这就是‘作伪心劳日拙’的人的狼狈相埃”
  ——明·郭子章《谐语》
  加水  黄庭坚说:“有两个读书人是邻居,姑且叫他们一个姓温、一个姓寒吧。这一温一寒,
  有一天相互招呼坐在门首聊天。温的妻子派儿子来问:‘已经炒熟了,还该怎么做?’温
  说:‘估摸着能加多少水,加上水就行了。’他们家里是在做羊肉汤。寒的妻子不一会儿也
  派儿子来问:‘已经炒熟了,还该怎么做?’寒就学着温那样说:‘估摸着能加多少水,加
  上水就行了。’儿子忽然拍手大笑,说:‘那样不就做成马料了吗?’”
  ——明·郭子章《谐语》
  巧试“走后门”者  苏子由(苏辙字)在政府做官,他的哥哥苏子瞻(苏轼字)为翰林学士。有一个老熟人
  同苏家弟兄有交情,特地来拜见子由:想走他的“后门”给安排个官差干干,但好长时间,
  子由也没给他安排。
  一天,那人来见子瞻,就说:“恳请您在您弟弟面前为我美言几句,请他帮帮忙。”
  子瞻慢慢地说道:“我从前听说有个人很穷,没有找到正当的谋生的职业,便干起了盗
  墓的勾当。有一次他掘开一座墓,见一个人裸体坐在那里说:‘你没听说汉朝时候有个叫王
  阳孙的吗?我就是那个人,我活着的时候,世风不好,丧葬大操大办,我为了矫正这股风才
  自愿裸葬的。你看我一无所有,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那人又掘一墓,这个墓修得
  很结实,费了好大的劲才掘开。进入墓穴之后,发现是一位皇帝。皇帝说:‘我是汉文帝,
  我死之前就留下遗言,墓穴中不要放什么金玉珍宝,放些陶器玉器陪葬就可以了,你看我这
  里也没值钱的东西,怎么能帮助了你呢?’那人不甘心,还是掘墓,又见有两墓相连,就先
  掘左边的那个墓,掘了好长时间才掘透,见墓中一人,瘦骨嶙峋。只听那个瘦人说:‘我是
  周朝的伯夷啊,你看我这么瘦弱,面有饥色,我是至死不食周粟,才饿死在首阳山下,我对
  你的求助是无能为力的啊!那个掘墓人叹了口气说:‘我费这么大的劲一无所获,不如再把
  西边的这个墓也掘开,或许能得到些什么。’伯夷说:‘我劝你也别再掘那个墓了,那个墓
  中是我的弟弟叔齐,他和我一样,也是愤而不食周粟,一块饿死在首阳山的。你看我瘦得这
  个样子,我弟弟叔齐那里更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听完子瞻这番议论,那个老朋友大笑而去。
  ——明·郭子章《谐语》
  假纱帽  古代有官有职的人才戴纱帽。有一个人没有官职,却戴着个假纱帽去赴新亲家的宴席,
  并毫不客气地坐上首席。席间恰好演《玉簪记》,唱“禅机圆妙”句时,演丑角的就边表演
  滑稽的动作边以嘲笑的腔调唱道:“若田鸡戴了圆帽,蛤蟆也戴得纱帽了。”满堂的人听了
  都觉得解气、痛快。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吝东家  有一户人家聘请塾师,教孩子读书。主人很吝啬,供给塾师的饭食很不好,能省就省,
  能俭就俭,连孩子都看不下去。有一天下雨,地上很滑,孩子端着茶盘茶杯走路,不慎跌了
  一跤,把杯子盘子都摔坏了。主人不心痛孩子却心痛杯子盘子,狠狠地训斥孩子,孩子只推
  说地滑。主人说:“你若能写出‘滑’字,可以免打。”孩子说:“‘滑’字,上面一星
  星,中间一点点,底下藕批样,大骨在旁边。”暗刺主人对塾师不好。主人听说,心中有
  愧,脸发烧红了起来。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没有胡须的侍郎  明朝正德年间,户部侍郎王佑,模样很漂亮,只是不长胡须。此人很不正派,好阿谀奉
  承,巴结权党。他专门讨好太监王振,二人拜为干兄弟。一天,王振问王佑:“您为什么没
  有胡须呢?”王佑说:“爹爹没有胡须,儿子岂敢有胡须。”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牛何之  有个人叫翟永龄,好逃学,好长时间不到学校去了。老师很生气,罚他作文,出的作文
  题是“牛何之”。翟不假思索,提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其文章结语说:“按‘何之”
  二字,在《孟子》一书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先生将何之’,一次是‘牛何之’,如此说
  来,先生也就是牛,牛也就是先生,二而一,一而二,不过如此罢了。”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神仙难做  当时的世风败坏,贿赂公开进行,上下沿习成风。有一个人装扮成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
  样子,手持拐杖,杖头上挑钱百文。一群儿童拉着他的衣服要钱,他给了一个儿童一文钱。
  走了还没一步,又一个儿童拉着他的衣袖讨钱,他又给了一文。才迈步,另一个儿童又要
  钱。像这样讨钱的儿童,不止三四个。吕洞宾拍着巴掌长叹一口气,说:“步步要钱,教我
  神仙也难做。”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富翁戴巾  有一个财主,好戴头巾。一次他命牧童晒头巾,牧童便把头巾晒在牛角上。牛走到水
  边,一看到侧影,大吃一惊,就跑开了。牧童四处寻找牛,见了人就问:“您看见一头戴头
  巾的牛了吗?”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借牛  有个人拿着一封信到一富翁家借牛,富翁正陪客人说话,便接过信来看。他不识字,但
  又恐怕别人知道他不识字,便装模作样地打开信来看,然后对来人说:“知道了,等一会儿
  我亲自去就是了。”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青盲  有个患青盲眼的人,涉及到一个案子,他自己诉说自己的眼瞎。官员说:“你长了一双
  青白眼,怎么能假装瞎呢?”那人答道,“老爷看小人是青白的,小人看老爷是糊涂的。”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你也是属狗的”  有一个普通老百姓得到皇帝的封赐,他初次拜见县官的时候,很是畏缩不安,坚决推辞
  不坐上席。县官说:“我与您儿子是同年生的,属于晚辈,您老理应坐上座,我理应陪坐。”
  那人张大眼睛说:“那你也是属狗的喽!”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考试与难产  有个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不中,他的妻子又素患难产玻一天,妻子对丈夫说:
  “你考不中这个事,就像我生孩子一般艰难。”丈夫说:“你是有东西在肚里,我却无物在
  肚里。”
  ——明·浮白斋主人《笑林》
  求签  有个读书人为求问在本年度能否考中而到庙中求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