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作者:流浪的鱼    更新:2021-11-24 15:27
  情况真的很糟糕啊,感觉有点累呢。
  不过身处权力中央的他恐怕更是心力交瘁吧。奇怪的是我明明应该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自卑的时候,我竟然经常是在可怜那个看起来无所不能的他。以他的心智才能,若朝中没有世家权臣当道,不用整天为保住皇位挣扎,必然会有一番作为吧。可如今却只能做个平庸到近乎昏庸的皇帝,他的心中想也是极苦的。
  这世上是不是无论是谁——从市井小民到天下至尊——都活的很苦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我经常困惑的想,已经沉沦的我们又能回头向哪里呢?我们似乎哪里也去不了,只能越沉越深。
  所有的矛盾,终于都在太后的寿筵上激化到了极点。
  我为了避免见到谢弘,不得不在这种朝臣会出席的场合称病缺席。太后自然不会信,还特意派太医来替我诊病。不过装个病,对我这种操控经脉的大行家来说,自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太医果然说我染了风寒,不宜见人。最后我只是派人送了寿礼了事。
  也因此,第二天我才听说,太后在席间提出要皇帝立谢妃为后的事情,本来皇帝只是推托不应,太后一再相逼下,母子险些当众翻脸,后来皇帝不得不让步应承几天之内必有抉择,太后也只得作罢。
  而出乎我意料的是,皇帝竟然会在第二天晚上,全无预兆的第一次驾临毓宁宫,来探我装出来的病。
  那时候我正素面散发的躺在床上,翻看着《秦史》——没办法,对权谋不甚通晓,就一定要恶补啊——突然听到外面脚步散乱起来,忙把书放在一边,正要叫宫女出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了,却见他俊伟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视线中。
  我急忙爬起来就要跪下接驾,却被他一把按住,“爱妃病了,就别动了,朕不会怪罪。”
  口里说着“谢皇上”,眼睛却瞪向了跟在皇上后面进来的我的近侍小宁子,恨他竟然不通报一声,哑巴了吗?他害怕的低下了头。
  凌御极见我如此孩子气的举动,失笑道,“爱妃莫怪他,是朕叫他不要通报的。况且爱妃素面朝天,衣衫不整也是别有一番风情呢。”
  我垂下眼,“皇上不怪臣妾无礼就好。”
  他来这里可是终于下定决心了吗?
  “都下去吧。”他让人在床边加了个椅子坐下后,驱退了所有宫女太监。
  “爱妃喜欢看史书?”他看到我放在一边的《秦史》后问道。
  “无聊打发时间罢了。”我回道。
  他笑笑,没有深究,只是问,“知史可以知兴衰,爱妃既然熟读史书,对当今局势可有高见?”
  这好像个很危险的话题,我连忙推辞道,“臣妾识见浅薄,怎敢妄论政事?”
  “南国夫人年轻时可是有名的才女,她的女儿又怎么可能识见浅薄。爱妃只管直言便是,朕决不怪罪。”
  看来他这次并不打算放过我。想了想,我只得拣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世家权臣问题讲。
  “皇上即不信臣妾愚钝,臣妾只好献丑了,当今国泰民安、边疆稳定,本来已算是盛世天下,不过依臣妾看,倒是朝中格局隐含祸端。”
  我停下来,看了他一眼,见他一脸认真倾听的样子,才继续讲下去,“如今朝政军权多集于几大世家的成员手中,这些人虽才能颇为杰出,但臣妾以为彼等是大患之源,因彼等多为只知有家、不知有国之徒,遇事首先维护家族利益,然后才考虑其他,导致皇上安抚庶族寒门的政令时常难以下达。长此以往,平民怨气愈重,迟早伤及国之根本啊。”
  我这番论述,实在是中庸至极,即使乡野的书孰先生也能随口说出,应该不会引起他的任何情绪。
  果然,他听完之后,面色如常不喜不怒,只是眼中似乎闪着了然的笑意,然后开口问了一句让我大为挠头的话,“那爱妃可有良策解决这隐患?”
  我开始摇摆不定起来。不得不说因为我在那个世界的经历,我是有一些不同于时下寒门之人空喊的平世家的想法的。可是我应该说出来吗?那样会不会太过锋芒毕露?可睿王也说过,皇帝不会喜欢太平庸的女人站在他的身边,也许是时候应该显示一下我跨越千年的“智慧”了?
  蹙眉想了半天,我终于看向他,“臣妾是有一些浅见,还请皇上先恕臣妾鄙陋。”
  他微笑道,“爱妃尽管讲,朕决不怪罪。”
  我这才一字一句的说道,“要解决这世家专权的问题,自然要从削弱世家开始。”我顿了一下,发现他眼中迅速闪过一丝失望,没想到他也有如此急切的时候啊,不过他真的那么高估我,认为我会有良策吗?
  我淡淡一笑,接道,“不过世家专权,从古到今比比皆是,屡削屡生,依臣妾看来,是因为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选贤任能的制度。从秦开始,朝中选拔人才便一直采用举荐制,但皇上亦知,任人唯亲乃是天性,朝臣所举荐的人自然是和自己亲密关联之人,寒门庶族想要进阶,也不得不投靠朝臣党朋,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世家集权。”
  他颇以为然的点点头,目中现出深思之色,我接着讲下去,“所以要削世家,首先便要改这举荐制,臣妾以为,皇上应开恩科,不拘世族寒门,广召天下人才,如此一来,当朝臣多为皇上亲自恩典提拔时,世家影响力自然会降低,这祸患也就不存在了。”
  他沉思良久,当我几乎以为整晚就要这样过去的时候,他好听的声音才再度响起,“爱妃果是深具智慧之人,比起宇玄不遑多让啊。”
  我一抬眼,对上他深不见底的幽蓝眼眸,猜不出他真是在称赞我,还是别有深意。
  他又看了我一阵,才淡然道,“爱妃如此聪慧,想必早已猜到朕召卿入宫,是想将卿推上后位,来压制谢楚两家。”
  我迟疑了一下,点点头,在他这种人面前,耍小聪明实在是不智之举,还不如坦诚一些。
  “但朕见到爱妃之后,便犹豫了,因为朕感到爱妃是朕无法看透,恐怕也无法控制的人。”
  我笑,“可皇上见到臣妾之前便已冷落臣妾逾月了。”
  他嘴角一翘,望着我说,“朕从未冷落爱妃啊,爱妃入宫第一天,朕就来看过爱妃了。”
  我愕然,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上心头,立刻觉得出了一身冷汗。他什么时候来过的,我为何一点都没有察觉到?仔细回想一下,还好自己即使在内殿,行事也颇为谨慎小心,应该没有露出什么大破绽。
  稍稍放下心,强自镇定的望向他,这才想起,我虽然看不出他魔功深浅,但他算是岚的表哥,谢弘还曾经是太子少傅,他会谢家隐藏气息的功夫,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想到我算来算去,还是算漏了这一项。
  我忍不住在心中苦笑,为什么我明明是道门弟子,却这辈子都在和魔门子弟纠缠不清,这到底是什么缘法啊。
  “臣妾以为自己并无失当之举,不知因何大失君心?”既然都已经说到这份上了,我也用不着再躲躲闪闪,大方问他好了。
  他一笑,“就是因为爱妃举止言行完美无缺,才让朕愈发感到高深莫测,况且一个寻常十七、八岁女子怎么会有爱妃这种冷漠的眼神。”
  深深看了我一眼,他一只手抚上了我的脸,“仙姿玉质,说的便是爱妃这样的女子吧。凌波微步,翩若惊鸿,九天玄女也不过如此。”
  收回手,他悠然道,“爱妃可能没听说过,这也算是一个皇家秘密了。三十年前,前任国师便预言过,‘玄女现,天下变’。太后在爱妃进宫之前向朕提起过卿的玄女之姿,朕那时一笑置之。可见到爱妃之后,朕却不得不深思。”
  之前国师和睿王就都隐讳的提到过“玄女”之类的话,原来是前任国师的预言。可笑我和睿王之前处心积虑的猜度圣意,却没想到是一段预言阻住了皇帝的脚步。
  他站了起来,在房中踱起步来,“朕虽欲压制世家,可却不会因为一己之私置天下于不顾。这‘天下变’到底是怎样的变,朕实在想不到,所以朕犹豫不决,不敢任性妄为。”
  这时候,他又望向我,“这几个月来,朕一直在观察爱妃,发现爱妃行事沉着冷静,颇具大将之风,对那预言更是信了几分。可唯独爱妃的心性是善是恶,朕一直看不透。无可奈何之下,朕去见了不理世事已久的国师,而他竟说他已见过你。”
  是南天寺的那个老和尚吧?不知道他跟皇帝说了什么。
  “朕问他立后之事,他只告诉朕依顺本心而行即可。他说,玄女之事,天意已定。刻意违逆,恐招天怒,徒惹生灵涂炭。”他苦笑,“可是见他之时,朕已不记得自己本心究竟为何,朕竟因卿的出现而如此大乱阵脚,真是始料未及。直到昨日母后又咄咄相逼,朕才终于想起,如今世家之患就在眉睫,忽略玄女一说,卿实在是朕不得不选之人。”
  他闭上眼,脸上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疲倦之色,不知道为何,我觉得此时的他是如此的脆弱,心中竟有些怅惘,我终究是他有苦难言的选择吧。
  轻叹一口气,我张口欲安慰他几句,却发现无话可说。我大概是最没有立场安慰他的人了吧,怕是终有一天,我会成为将他推入水深火热的罪魁祸首,因为我一开始就选择了和睿王站在一起,要破坏他辛辛苦苦维持的势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