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作者:李凉    更新:2021-11-24 04:08
  脑门再次搜去,忽觉杨朴感应过来,宋两利诧道:“爹?”
  杨朴终安心不少:“你没事就好。”
  宋两利道:“现在状况如何?”
  杨朴道:“宋国求和,张邦昌、康王赵构已当人质,但金军根本毫无和谈意思。”
  宋两利道:“那自可想而知。”
  杨朴道:“你的阵可挡多久?”
  宋两利道:“怎知?若无人看守,圣王若发动数十万大军挖掘,不出三天,必定毁去。”
  杨朴道:“那就是挺不了三天了……”盘算后,说道:“你得想办法离开,把宋军勤王之师找来助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宋两利道:“孩儿是想出去,只是金军人多势众,又有高手埋伏,恐不易成功。”
  杨朴道:“今晚冒险行动,因金军可能示威性攻击,我可安排些许空隙,毕竟你若不走,待圣王伤势痊愈,你机会更少。”
  宋两利道:“好吧!”
  杨朴遂将可能之空隙安排说一遍,宋两利谨记在心。杨朴不愿久留,遂往它处寻去。
  宋两利则开始计划如何脱困。脑门不时搜向四处,以截取消息。待搜及半晌,得知左近汴河旁,杏树甚多,金军守备亦松散,自己或可藉杏树掩藏,打混而去。且父亲亦动了手脚,将兵力聚集西水门,后头金军已不多。
  拟定后,他静待机会。直到二更天,金军果然发动攻击,他始敢潜出“太极阵”,赶忙找来金军盔甲往脸上一罩,掠往左近杏树而去。
  他对杏树自有深厚感情,当年在相国寺,即全靠杏树追思母亲,因而渡过凄惨童年,他一向视杏树为吉祥、幸运象征,不禁信心大增,跳入树顶,趁黑漆之际,不断潜掠而去。其动作十分轻巧,宛若飞鼠,一树飞过一树,倒也妙哉。
  如此掠过数百株,逃出半里余,眼看只剩半里即可脱困,谁知再掠一树,竟然弹落积雪,砸往下边,惊动金军,宋两利暗道要糟,原来此乃松树,松尖较软,自己一时大意,踩了软枝,终露行踪,待要以通灵大法摄去,谁知金军已喊出口:“谁!”
  宋两利道:“搜索树上的,看看是否有藏人。”金军喔了一声,并未追究。
  宋两利藉此又掠过六七株。那金军这才觉得不对,冰天雪地,谁会躲在树上?且本国哪有搜索树上部队?何况对方根本不是搜索,而是掠奔,终仔细瞧去,总觉衣衫不对,登时急叫:“不好啦!有逃兵!”
  喊声传出,金军乍惊,四处张望。
  宋两利道:“逃兵在哪?快追快追!”又掠逃数株,金军终发现异样,有人喊着:“那人就是逃兵,啊,是小妖道,他腰际有酒袋!”这还得了,圣王钦点首号要犯竟然出现,号角一吹,金军雷动,夜无群等人宁可放弃攻城,调头回来,全力追击。
  极乐圣王更是快捷,掠出金轿,强势追来,其伤已愈七成,功力自不在话下,追掠之际,如风似电。
  宋两利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圣王缠身,见此状怎肯停留,使出吃奶力气,强冲而退。凌空掠于树顶,利箭一篷篷射来,掀弹冰雪,宛若火树银花。
  极乐圣王终究伤势在身,且相隔甚远,虽能迫近,却仍差数百丈,眼看宋已快穿出金军封锁,不得不施展摄心魔法:“回来!”宋两利通灵大法已臻绝高之境,根本无惧,始终逃得既快且急,圣王但觉无效,仍穷追不舍。
  宋两利终穿出重围,“五行飞渡术”更逼至极限,逃若丧家之犬,其快似奔雷,又比方才更为神速。
  极乐圣王追掠三里,总仍差百丈,且已近山区,终停步,暗忖,自己乃一派之尊,追赶至此,已甚损颜面,如今山区已临,对方轻功竟精进至此,自己有伤在身,恐无把握追着,若是追丢,岂非更丢脸?且待伤势复原后,再做处理不迟,毕竟对方已远离,阵势自能破去。遂道:“小神童,你我皆因容儿已结为亲人,又何需相互斗争,待日后请你品酒便是。”派得士兵看守,始退去。
  宋两利暗呼好险,生平首次逃过圣王亲自追捕,他可不敢回应,免得被圣王摄知,至于品酒之说,当然免谈。倒是夜惊容下落不明,看来日后将成为对方威胁自己筹码,总得找机会把人救出来便是,然其暂时仍无危险,得先解决目前局面,否则金军不退,大宋江山始终摇摇欲坠。
  他盘算方位,找得山区较险处,居高临下,终能窥得全阵。虽然不在阵眼,无法控制全阵,但自己手上仍有灵宝阴阳镜,还可以它引雷,支援阵势,或可阻挡几日,待勤王之师到来,江山自可保住。
  盘算中,夜无群已搜山而来,宋两利以龟息大法避之。夜无群搜索无效,冷邪说道:“宋国将亡,中原武林亦衰,任你逃得了一时,也逃不了一世!草莽粗人,也想与我斗么?”对于夜惊容爱上小妖道一事,他视为奇耻大辱,故想尽办法欲除情敌,以绝后患。
  宋两利仍不吭声,藉此隐藏。
  夜无群搜至天亮,并无所获,暗忖可能逃去,始未再纠缠,掠退而去。
  宋两利得以喘息,暗道大难不死,总得享享清福。找得山泉,抓来鲜鱼烤熟食用,随又落泉洗澡,想及数日之内,两次泥身,忒也感慨命运捉弄。然既已如此,只好硬挺下去。
  如此又过两日,金军时有突袭,且渐破阵势,并派高手化整为零,潜入京城,不断制造纷争、冲突,以瓦解士气。李纲纵能挡及大军,然对此高手实防不胜防,十分头疼。
  钦宗赵桓更是惊惧,终于先送出百万金银,想平息金军攻城,然金军岂是些许金银可以摆平,照样吃定赵桓,仍不断出击,实让赵桓如坐针毡,不知如何是好。
  次日忽闻郓王赵楷、女探花苏小凤引领万余骑回师勤王。原是那逃将何瓘流落四处,不断被指责得已无容身之地,终在赵楷号召下,重回军旅,且听及勤王之师“泾原军”种师道和“秦凤军”姚平仲已近在百里,夹此威力,退敌机会大增,何瓘始敢大胆出征。
  一行万余骑往南方潜近,宋两利早已发现,遂迎过去,双方交会于半途。何瓘见得宋,怔骇道:“叛徒!当该杀之!”长刀一抖,即要砍人。
  郓王赵楷急忙拦下,道:“他乃小神童,无关背叛一事。”
  何瓘道:“施妖法让黄河结冰,引金军渡河即是他,王爷恐未知晓。”
  赵楷道:“知了,他原在教训童贯等人,始引金兵逼人,如今童贯已逃,他又设阵势挡金军,功过相抵,毋需再责罪。”
  何瓘道:“原来如此!”不再追究,毕竟王爷说了算数,然对于何阵能阻止金军则充满好奇。
  苏小凤却不解,道:“阿利不是在京城,怎逃至此?想接我们么?”
  宋两利苦笑:“乃被逼得无处藏身啦!赵桓竟要我当人质,送往金军阵营,结果把康王和张邦昌给送去当人质。”将大略状况说明。
  苏小凤诧道:“张世伯(邦昌)怎会受难?!”
  赵楷亦诧:“九弟竟也被困?实该想办法救人才行。”
  宋两利道:“除了大军到来,否则恐不易击退金军,毕竟有圣王坐镇,对方根本无惧。”
  苏小凤道:“大军快到了,约明日抵达,咱今夜捅其腹背,也好缓和对方攻城。”
  宋两利道:“倒有意思了,我看捅夜无群吧,他最受不了刺激,必定追来,咱再落井下石!”
  赵楷道:“我正想找他挑战!”
  于是四人共同研究作战计画,且以五千宋军伏于龟台坡,挖洞藏身,剩下五千兵出征即可。而此龟台坡,状若乌龟壳,凸于地面不到两人高,远远瞧来似若伏龟,因而得名,其宽约五百丈,并不显眼。后头可藏千余兵,然若挖洞,自能藏数千兵,以夜无群自大,必将此地形忽略。
  宋两利和何瓘伏兵于此,两人曾合作过,不禁互望而笑。
  何瓘道:“小神童你着了魔么?也敢引金军渡黄河,现在尝到苦头了吧?”自己亦是逃兵归位,罪责在身,兴师无名,只能偷偷问得。
  宋两利干笑道:“原想引金军教训徽宗赵佶,谁知金军失信,实后悔莫及。”
  何瓘道:“那是经验,北虏贪婪,怎肯放弃肥肉不吃?不过老朽对你阻黄河淹金军,以及施法术让黄河结冰一事,实也佩服!”
  宋两利困笑:“莫谈啦!想到即悔,我可变成千古罪人了。”
  何瓘道:“击退金军即可保节,老朽即从小神童身上悟通,已活得一大把年纪,还当逃兵,实不值,故而归队,幸郓王收容,得以洗刷耻辱。”
  宋两利道:“恭喜恭喜!”却想着自己越闹越大,罪名恐永无洗清之日,暗自喟叹不已。
  赵楷和苏小凤已备战妥善,待二更一过,当真引兵五千余,潜往西城,而那“太极阵区”已被极乐圣王破去,夜无群引领数万骑猛攻万胜门。赵楷不禁感慨,万胜门原是自己把关,如今却被打得险象连连,得扳回面子不可。遂在摸近半里后,突地策马狂奔,和苏小凤一左一右,双双冲前杀敌。后头五千军见主子神勇,登时正气填膺,拚命追击。
  五千军呐喊震天,暗夜瞧来直若五万兵,吓得金军不得不放弃攻城,回身自救。
  夜无群跳立马背,极目望去,喝道:“来者何人!”
  金军传话:“似宋国郓王赵楷,和女探花苏小凤!”
  夜无群冷笑:“手下逃将,也敢嚣张么?”身形一掠,见马踩马,见人头踩人头,见枪尖踩枪尖,直往后方射来。数个起落,已拦截而至。见得赵苏二人,虐邪一笑:“敢情外头不好混,想当阶下囚么?”独尊箫一抽,砸击过来。
  苏小凤喝道:“别人怕你,我可不在乎!”为配合杀敌,已弃剑不用,改和赵楷相同,以“火龙枪”迎战,而此“火龙枪法”乃衍化自“水神刀法”,苏小凤早已从宋两利身上学得不少,此时化将开来,威力非同小可。尤其那招“波涛断浪”竟有七分火候,迫得夜无群占不了任何便宜,不禁脸面抽动:“你和宋两利是何关系,怎会使他招法?”
  苏小凤嘿嘿喝道:“我乃他师姊,满意了么?”又是一招“神龙追月”,赵楷亦以此招抢去,双龙追月,威力大增。夜无群竟落下风,怒斥道:“邪门歪招想惑赢我么?”终使出“七龙吞天”手法,赫见七道劲蛇如鞭滚天乱击,终将双枪封住,且俱上风,挽回颓势。
  苏小凤连刺数枪讨不了好处,终知对方武功在己之上,小神童所言不虚,硬拚不得,还是照计划进行,唉呀一声,长枪故意松手飞出,赵楷亦知状况,利枪走偏,差点落马。苏小凤骇道:“不成啦!快退!”哪顾得拾起长枪,策马调头即奔,赵楷见状喝令宋军快逃。
  情势逆转,金军士气大振,一切即若先前攻城般毫无忌惮追逐。
  夜无群更若猫耍耗子般强势追逐,想及苏小凤姿色竟地出众,若能娶其为妾,和夜惊容共同为妻妾,今生应无憾事,捉弄之心更起,每一迫近,即已喝道:“砸你脑袋!”劲气一扫,苏小凤唉呀惊叫,必缩头躲闪,夜无群藉以为乐,然却不知渐渐步向陷阱。
  两军一前一后追击不断。
  数里眨眼已至。
  龟台坡已现,金军已不及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