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
作者:李凉 更新:2021-11-24 04:08
赵佶却不愿暗夜开溜,有失颜面,仍熬到黎明,择得吉时方走人,同行者除了太上皇后、嫔妃、宫女太监外,另有童贯、高俅、蔡攸等人。而那鱼景红早知赵佶失势,怎肯跟他前去?童贯亦变成落水狗,人人喊打,自靠不住,更不能跟他,几番思考后,终避不见面,决心另寻如意郎君为是。
蔡攸当知情势,纵使钦宗当朝,恐亦难挡金军,何况外头请诛六贼不断,父亲迟早遭殃,且据侧面消息传来,父亲似比自己更早一步逃离京城,如此更形不妙,群众若寻父亲不着,岂非将另觅对象?自己势必成为目标,故暂离京城,方为上上之策。
高俅除了倚靠赵佶外,他还能倚靠谁?一副忠贞狗奴才,粘着赵佶不放,以保性命。
至于童贯亦知局势,不但怂恿赵佶南逃,他且调集两万捷胜军以护驾,心想有此两万军护守,自可保全实力及性命,而那捷胜军全是童贯心腹,自无叛变可能。
然二万余军南逃,声势何其浩荡,登被一些忠贞烈士得知,立即引领群众追堵而来,而那州桥守卫姓李名胜,虽是小小头领,却以李氏同宗,自认为是李纲手下,当有一股傻气,竟然敢挡太上皇,跪地祈求太上皇莫要出京,应以京城共存亡。
赵佶闻得消息,甚为不悦,冷道:“本帝君乃前往南方神殿祭拜,又非逃难,怎一堆死脑筋家伙,老是转不过来!”
童贯为抢时间,立即说道:“臣立刻前去处理,毕竟误了时辰,甚是不吉!”
赵佶颔首:“时辰为要,不得耽误!”童贯立即策马向前,见得李胜只不过年轻小头领,登喝道:“大胆!敢挡太上皇御驾,难道不怕杀头?”
李胜道:“杀头事小,太上皇开溜事大。”仍跪地不起。
童贯更怒:“谁敢说太上皇开溜?妖言惑众么?来人,拿下他!”捷胜军应是,立即奔来十数人,想逮李胜。
在旁诸人见状甚是不服,斥道:“阉贼还想作怪么?”有人捺之不了,石块、暗器飞砸过来,童贯大骇,若非学得武功,凌空劈落暗器,必定被砸得满头包。尽管如此,却狼狈得差点滚落马背,气得他七窍生烟,怒喝道:“反了反了,竟敢偷袭朝廷大将军,来人,全部拿下!”
捷胜军应是,又冲来十数人,已和群众大打出手。
然群情激动,捷胜军竟然招架不了,被揍得鼻青眼肿。后头更有无数吆喝者。
童贯但觉若不立即突围,待正规大军一到,恐无法走脱,登时狠下心,怒道:“敢挡御驾,死路一条!弓箭手,给我射!”
弓箭手乍愣,毕竟禁军亦是自家人,如此岂非自相贱杀?
童贯怒道:“犹豫什么?太上皇远比皇上尊高,难道也可以挡驾么?”抓来长枪,猛往禁军射去,当场射死一人。
李胜诧道:“你也敢诛杀同袍?!我跟你拼了!”抽出大刀,强势扑杀而去。其他手下见状,亦奋不顾身抢攻。
童贯惧于事态扩大,登时下令:“快射!否则以抗命罪砍头!”
弓箭手无奈,挽弓而射,终自相残杀。
李胜只是小头领,武功不佳,怎能斗得两万兵,且童贯又退躲兵阵中,根本沾其衣角不着,已被射中十余箭,临死前仍冷斥:“阉贼当道,迟早必亡!”说完倒地不起。
童贯怕事态扩大,喝令快攻,利箭射死数百人,群众不敢再挡驾,纷纷退去。童贯乘机下令全速前行,终能赶在另一波大军到来之前,逃离京城。
然其诛杀同袍消息传开,更让众人发指,诛六贼之说再次鼎沸。
郓王赵楷更是痛恨六贼,已和苏小凤同去找得太常少卿李纲,三人一并前往御书房,想找钦宗赵桓谈诛六贼一事。
钦宗乍见赵楷,诧道:“你未跟随父皇前往南京?”
赵楷道:“父皇走的快,我来不及跟上,且六贼未诛,不甘心离去。”
李纲道:“不错,六贼未诛,不足以平息民怨。”
苏小凤道:“尤其蔡京,竟然陷害忠良无数,怎可让他脱身!”
赵楷瞧及苏小凤,她原该是自己心上人,谁知却未正视自己一眼,心头多少怨怼,且她又看上郓王,看似将结为夫妻,实让人吃味,若非自己当了皇上,她怎肯觐见自己,正视一眼呢?然纵有如此嫌隙,但四目交错下,竟也让他怦动难安,小时候跌入湖中,被她撞见,且拖救上岸糗事一一浮现,尤其当时竟然在她面前哭泣,实是丢脸,不知她可曾忘了呢?
苏小凤瞧他目光闪动,心不在焉,登又奏道:“皇上脑门在转啥?请诛六贼一事,总该有个答案吧!”
赵桓顿觉失态,干声道:“是该诛之!是该诛之!”
苏小凤道:“那好,快下旨令,我去砍他们脑袋!”赵桓突又觉不妥,急道:“不成,不成!太祖有遗令,除了叛国逆谋之罪外,不能诛大臣!”
苏小凤斥道:“皇上倒也昏庸?难道大臣就可杀人放火,强奸掳掠而不受罚么?”
赵桓一愣:“我非此意思……”
苏小凤道:“那又何意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且想袒护谁?”
赵桓急道:“绝无此事!只是……”忽觉自己乃一国之君,怎可让臣子呼来喝去,登时扳起脸面,冷道:“你忒也过分,连‘皇上’都不称一声,你你我我,成何体统!”
苏小凤亦愣,自己的确忘了他乃皇上身分,然既已卯上,退缩下来,又觉乌气难忍,冷道:“是该称你为皇上,但请别岔开话题,诛六贼命令请快快降旨,大家好收拾残局,皇上!”后一句“皇上”乃吊高声音,别俱胁迫意味。
赵桓生性原较软弱,并无定见,被她气势所慑,轻轻一叹,道:“朕何尝不想诛六贼,只是太祖遗言的确如此,若朕违反遗命,将来如何向后世交代,三位既然想办此事,总得替朕想个法子吧!”
赵楷自知太祖有此遗训,然六贼不除,无以平定民怨,心念转处,忽有想法,道:“皇上可将诸臣放逐,我等暗中跟去,找机会收拾便是。”
赵桓目光一亮:“好办法,只要放逐他们,依其作恶多端,迟早将遭受报应!”击掌一笑,道:“就这么办!”
苏小凤笑道:“皇上总算暗露智慧!”
那句“暗露智慧”倒让赵桓颇为玩味,不知是褒亦或是贬。
太常少卿李纲道:“皇上既忌于太祖遗言,可先从内宦下手,毕竟他们称不了大臣,顶多只是阉官!”
赵桓道:“有道理!尤其那李彦、梁师成,当年竟说太后有痴呆症,简直是侮辱!定要赐死他们!”当时亦包括童贯,然童贯仍跟在赵佶身边,只好暂时不提。
苏小凤道:“那好啊!赶快赐死阉官,也好为天下人出口气!”尤其梁师成竟然自认苏轼私生子,那简直是苏家耻辱,不除他,难向苏家祖宗交代。
赵桓虽对苏小凤虽有腻怨,然在她眼前,总不愿让她看扁,尤其自己又继位皇帝,怎能输予郓王,遂道:“朕必让你如愿!”
苏小凤、赵楷、李纲这才满意告别而去。
赵桓痴坐片刻,自己虽贵为皇帝,然自出生到现在,倒也未害过一条人命,此时竟然要赐死他人,心神颇为不安,然既已答应苏小凤,岂可反悔?否则必让她真的看扁了。挣扎中,又将白时中,李邦彦两宰相给宣来,讨论此事。
那李邦彦外号“浪子宰相”,当年曾混过江湖,自有市侩江湖味,他最忌那阉官李彦,竟和自己名字一模两样,居中只差个“邦”字,此若江湖名号,明明有个翻江龙,偏偏另有个捣江龙,听来忒也刺耳,他早想除去李彦而后始畅快。遂道:“皇上赐死臣子,天经地义,何况李彦敛财无数,死有余辜,需知对敌人仁慈,即对自己残忍,皇上若不赐死,日后将被拖累!”
赵桓道:“说的也是……”低头沉思,道:“那梁师成呢?他原受太上皇宠爱,若贸然收拾,恐不妥吧?”
白时中道:“可找借口,让他出宫,自有仇家收拾他,且皇上应做得无声无息,自无他人怪罪!”
赵楷已无定见,道:“你们拟个方案就是!”
两相受重用,心花怒放,此时正是铲除旧势力时机,立即研商,拟除二贼计策,赵桓同意执行。
当日,大内总管李彦立即被杀,且抄家充公。由于事出突然,李彦未防备而潜藏财宝,其虽极度挥霍奢华,然搜得金银竟达几十万两之多,珍宝古董更不计其数。至于田产亦全数没收。
至于梁师成,则暂未动他,找得时机,且让他传令出城,再暗中派人刺杀便是。
而那蔡京竟然先行逃出汴京城,暂不追究。未及逃走者只剩朱勉、王黼,则照太祖遗命及徽宗告戒,不杀人,但贬逐。朱勉贬至江南为庶民,王黼则除去所有虚衔,放逐永州。与王黼有宿怨之开封府尹聂昌,派遣高手追至雍丘南面辅固村,宰是王黼,一代奸相终结束罪恶一生。
钦宗当然不愿承认诛杀大臣之责,皆以王黼遭盗匪劫杀传之。但奸相一除,百姓大快人心。
然溃败宋军不断涌逃四散,金军冲破黄河防线终被证实。任诛得奸贼,亦只是短暂畅快。激情过后,百姓仍慌乱难安,弃城弃家逃难,到处可见。
京城再次陷入恐慌之中。
蔡攸当知情势,纵使钦宗当朝,恐亦难挡金军,何况外头请诛六贼不断,父亲迟早遭殃,且据侧面消息传来,父亲似比自己更早一步逃离京城,如此更形不妙,群众若寻父亲不着,岂非将另觅对象?自己势必成为目标,故暂离京城,方为上上之策。
高俅除了倚靠赵佶外,他还能倚靠谁?一副忠贞狗奴才,粘着赵佶不放,以保性命。
至于童贯亦知局势,不但怂恿赵佶南逃,他且调集两万捷胜军以护驾,心想有此两万军护守,自可保全实力及性命,而那捷胜军全是童贯心腹,自无叛变可能。
然二万余军南逃,声势何其浩荡,登被一些忠贞烈士得知,立即引领群众追堵而来,而那州桥守卫姓李名胜,虽是小小头领,却以李氏同宗,自认为是李纲手下,当有一股傻气,竟然敢挡太上皇,跪地祈求太上皇莫要出京,应以京城共存亡。
赵佶闻得消息,甚为不悦,冷道:“本帝君乃前往南方神殿祭拜,又非逃难,怎一堆死脑筋家伙,老是转不过来!”
童贯为抢时间,立即说道:“臣立刻前去处理,毕竟误了时辰,甚是不吉!”
赵佶颔首:“时辰为要,不得耽误!”童贯立即策马向前,见得李胜只不过年轻小头领,登喝道:“大胆!敢挡太上皇御驾,难道不怕杀头?”
李胜道:“杀头事小,太上皇开溜事大。”仍跪地不起。
童贯更怒:“谁敢说太上皇开溜?妖言惑众么?来人,拿下他!”捷胜军应是,立即奔来十数人,想逮李胜。
在旁诸人见状甚是不服,斥道:“阉贼还想作怪么?”有人捺之不了,石块、暗器飞砸过来,童贯大骇,若非学得武功,凌空劈落暗器,必定被砸得满头包。尽管如此,却狼狈得差点滚落马背,气得他七窍生烟,怒喝道:“反了反了,竟敢偷袭朝廷大将军,来人,全部拿下!”
捷胜军应是,又冲来十数人,已和群众大打出手。
然群情激动,捷胜军竟然招架不了,被揍得鼻青眼肿。后头更有无数吆喝者。
童贯但觉若不立即突围,待正规大军一到,恐无法走脱,登时狠下心,怒道:“敢挡御驾,死路一条!弓箭手,给我射!”
弓箭手乍愣,毕竟禁军亦是自家人,如此岂非自相贱杀?
童贯怒道:“犹豫什么?太上皇远比皇上尊高,难道也可以挡驾么?”抓来长枪,猛往禁军射去,当场射死一人。
李胜诧道:“你也敢诛杀同袍?!我跟你拼了!”抽出大刀,强势扑杀而去。其他手下见状,亦奋不顾身抢攻。
童贯惧于事态扩大,登时下令:“快射!否则以抗命罪砍头!”
弓箭手无奈,挽弓而射,终自相残杀。
李胜只是小头领,武功不佳,怎能斗得两万兵,且童贯又退躲兵阵中,根本沾其衣角不着,已被射中十余箭,临死前仍冷斥:“阉贼当道,迟早必亡!”说完倒地不起。
童贯怕事态扩大,喝令快攻,利箭射死数百人,群众不敢再挡驾,纷纷退去。童贯乘机下令全速前行,终能赶在另一波大军到来之前,逃离京城。
然其诛杀同袍消息传开,更让众人发指,诛六贼之说再次鼎沸。
郓王赵楷更是痛恨六贼,已和苏小凤同去找得太常少卿李纲,三人一并前往御书房,想找钦宗赵桓谈诛六贼一事。
钦宗乍见赵楷,诧道:“你未跟随父皇前往南京?”
赵楷道:“父皇走的快,我来不及跟上,且六贼未诛,不甘心离去。”
李纲道:“不错,六贼未诛,不足以平息民怨。”
苏小凤道:“尤其蔡京,竟然陷害忠良无数,怎可让他脱身!”
赵楷瞧及苏小凤,她原该是自己心上人,谁知却未正视自己一眼,心头多少怨怼,且她又看上郓王,看似将结为夫妻,实让人吃味,若非自己当了皇上,她怎肯觐见自己,正视一眼呢?然纵有如此嫌隙,但四目交错下,竟也让他怦动难安,小时候跌入湖中,被她撞见,且拖救上岸糗事一一浮现,尤其当时竟然在她面前哭泣,实是丢脸,不知她可曾忘了呢?
苏小凤瞧他目光闪动,心不在焉,登又奏道:“皇上脑门在转啥?请诛六贼一事,总该有个答案吧!”
赵桓顿觉失态,干声道:“是该诛之!是该诛之!”
苏小凤道:“那好,快下旨令,我去砍他们脑袋!”赵桓突又觉不妥,急道:“不成,不成!太祖有遗令,除了叛国逆谋之罪外,不能诛大臣!”
苏小凤斥道:“皇上倒也昏庸?难道大臣就可杀人放火,强奸掳掠而不受罚么?”
赵桓一愣:“我非此意思……”
苏小凤道:“那又何意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且想袒护谁?”
赵桓急道:“绝无此事!只是……”忽觉自己乃一国之君,怎可让臣子呼来喝去,登时扳起脸面,冷道:“你忒也过分,连‘皇上’都不称一声,你你我我,成何体统!”
苏小凤亦愣,自己的确忘了他乃皇上身分,然既已卯上,退缩下来,又觉乌气难忍,冷道:“是该称你为皇上,但请别岔开话题,诛六贼命令请快快降旨,大家好收拾残局,皇上!”后一句“皇上”乃吊高声音,别俱胁迫意味。
赵桓生性原较软弱,并无定见,被她气势所慑,轻轻一叹,道:“朕何尝不想诛六贼,只是太祖遗言的确如此,若朕违反遗命,将来如何向后世交代,三位既然想办此事,总得替朕想个法子吧!”
赵楷自知太祖有此遗训,然六贼不除,无以平定民怨,心念转处,忽有想法,道:“皇上可将诸臣放逐,我等暗中跟去,找机会收拾便是。”
赵桓目光一亮:“好办法,只要放逐他们,依其作恶多端,迟早将遭受报应!”击掌一笑,道:“就这么办!”
苏小凤笑道:“皇上总算暗露智慧!”
那句“暗露智慧”倒让赵桓颇为玩味,不知是褒亦或是贬。
太常少卿李纲道:“皇上既忌于太祖遗言,可先从内宦下手,毕竟他们称不了大臣,顶多只是阉官!”
赵桓道:“有道理!尤其那李彦、梁师成,当年竟说太后有痴呆症,简直是侮辱!定要赐死他们!”当时亦包括童贯,然童贯仍跟在赵佶身边,只好暂时不提。
苏小凤道:“那好啊!赶快赐死阉官,也好为天下人出口气!”尤其梁师成竟然自认苏轼私生子,那简直是苏家耻辱,不除他,难向苏家祖宗交代。
赵桓虽对苏小凤虽有腻怨,然在她眼前,总不愿让她看扁,尤其自己又继位皇帝,怎能输予郓王,遂道:“朕必让你如愿!”
苏小凤、赵楷、李纲这才满意告别而去。
赵桓痴坐片刻,自己虽贵为皇帝,然自出生到现在,倒也未害过一条人命,此时竟然要赐死他人,心神颇为不安,然既已答应苏小凤,岂可反悔?否则必让她真的看扁了。挣扎中,又将白时中,李邦彦两宰相给宣来,讨论此事。
那李邦彦外号“浪子宰相”,当年曾混过江湖,自有市侩江湖味,他最忌那阉官李彦,竟和自己名字一模两样,居中只差个“邦”字,此若江湖名号,明明有个翻江龙,偏偏另有个捣江龙,听来忒也刺耳,他早想除去李彦而后始畅快。遂道:“皇上赐死臣子,天经地义,何况李彦敛财无数,死有余辜,需知对敌人仁慈,即对自己残忍,皇上若不赐死,日后将被拖累!”
赵桓道:“说的也是……”低头沉思,道:“那梁师成呢?他原受太上皇宠爱,若贸然收拾,恐不妥吧?”
白时中道:“可找借口,让他出宫,自有仇家收拾他,且皇上应做得无声无息,自无他人怪罪!”
赵楷已无定见,道:“你们拟个方案就是!”
两相受重用,心花怒放,此时正是铲除旧势力时机,立即研商,拟除二贼计策,赵桓同意执行。
当日,大内总管李彦立即被杀,且抄家充公。由于事出突然,李彦未防备而潜藏财宝,其虽极度挥霍奢华,然搜得金银竟达几十万两之多,珍宝古董更不计其数。至于田产亦全数没收。
至于梁师成,则暂未动他,找得时机,且让他传令出城,再暗中派人刺杀便是。
而那蔡京竟然先行逃出汴京城,暂不追究。未及逃走者只剩朱勉、王黼,则照太祖遗命及徽宗告戒,不杀人,但贬逐。朱勉贬至江南为庶民,王黼则除去所有虚衔,放逐永州。与王黼有宿怨之开封府尹聂昌,派遣高手追至雍丘南面辅固村,宰是王黼,一代奸相终结束罪恶一生。
钦宗当然不愿承认诛杀大臣之责,皆以王黼遭盗匪劫杀传之。但奸相一除,百姓大快人心。
然溃败宋军不断涌逃四散,金军冲破黄河防线终被证实。任诛得奸贼,亦只是短暂畅快。激情过后,百姓仍慌乱难安,弃城弃家逃难,到处可见。
京城再次陷入恐慌之中。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