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作者:文康 更新:2021-11-24 04:04
其时天将黄昏,大家饮起酒来,人人鼓起精神,放量饮酒。有的说说笑笑,有的豁拳行令,欢声满耳。袁、唐、侯三人饮酒半醉。袁声万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向侯蒙问道:" 我倒来了这里这些日子,眼看明日就要回去了,也忘记问你一个人如今到那里去了?" 侯蒙道:" 你问的是谁?" 袁声万道:" 那个铁头陀那里去了?" 你总该知道。" 侯蒙道:" 你问的他么?说起来话长。他自从到了太平滨船上,见了二位寨主,诉说他的苦处,说是都因为要替张七大王报仇,千方百计托张七替他保守老家,他一人下山,要想去行刺钦差。那知那钦差更厉害,在好几个地方打听,公馆倒有三四处,都说是钦差寓所。那和尚先到了一处,黑夜之间上了公馆的房,往下一看,是黑洞洞的,下去寻路,忽然会昏迷看不出东西南北,直闹了一夜,寻不着钦差住房。到了天明,止得回归下处。又打听旁人说钦差不在此地,在某处,相隔数百里路途。那和尚又往那里去,又是扑了一个空,又不在那里。
第三次却不好了,在公馆中下去,不料有了防备,不用别样兵器,单用汲水筒打水枪,那水内有秽物,又臭又脏,污了和尚一身。和尚无奈,回到店中。哪知被水一冲,秽物一压恶,竟把他法术全行破了。他又气又羞,登时生起伤寒病来了,起不了床,睡倒客店。幸亏遇着一个好心店主人,替他延医服药,足足的治了半月才好。养息了几天,正想回山,这个时候,钦差早巳遣人把他的羊角岭攻破了,张七大王也拿去了。他听了这信息,才出海口,来投奔两位寨主。凑巧碰着熟人,方领他上船相会。" 袁、唐二人道:" 这些事我都知道,问的是他现在何处?" 侯蒙道:" 话须从头说起,你且听我再说。他自从到得船上,无精失神,每日叹气唉声。问他何故,他道他的武艺有限,全仗法力,如今法力被秽水冲破,怎能报仇?又听张七被斩,他才哀告咱家寨主,兴兵进口报仇。他原说随后就进口相助,谁知寨主去后三天,他在岸上碰见了一个人,说起此去南边二十里外,有一个海汊,汊中有个岛,岛名藏空岛,约有数里宽大。
岛中有一个庙,名法惠寺。寺内有三个和尚,带领着十几个徒弟在寺中修炼,颇有法术。那和尚听了这话,当日就要了一只小船,往藏空岛去了。过了十余日,差人来下书,书中说他到
了法惠寺,与三位和尚讲究,甚是投机。那三位和尚法力比他更高,他结拜,安心在寺修炼,等法力炼成,即可同那三人来一齐出兵,去拿那安钦差报仇雪恨,请两位寨主且宽心,等候缓日用兵云云,算来有两个月矣。所以我们这里连打败战和一切事,他并不知晓。我们不过知道有这个地名,到底相隔多远,实在不十分明白。就是那送他去的那只船,也并未回来。他那下书的,也止来过一次。目下我等一总都去了,他等到百日以后来此,不见一人,看他怎样报仇?" 袁、唐二人道:" 他有妖术,万一他暗中行刺,如何防备?" 侯蒙道:" 自古邪不胜正,又道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妖僧止得一人,料他孤掌难鸣。" 袁声万忽然想起天目山挖地道一事,向侯蒙道:" 我从前听你说过,你曾到过天目山,那山中路径,你一定知道。闻此山十分险峻,竟无法可破,三面都是悬岩削壁,但有山后一条路,又是曲折窄狭,树木参差,荆棘塞满,人不能落脚。安钦差与顾师爷商议,要挖地道,不知地道能挖通否?你何妨说说。" 侯蒙听了这话,说道:"我当初去那天目山之时,宋万超尚未落草。据山上那时是一伙无聊之徒,商量要去挖煤,约了我们数十人进山。有一个福建人说会看煤苗,所以大家听他指使。
他叫挖那处,就挖那处;连挖了几十处,虽有两三处有煤,可惜不料后来被山中土人报官封禁,将我等赶跑。所以我知道那山的路径,如真要挖地道,止须从山背后挖起,不过十里远近,即通那山中一个中眼洞。那洞中宽大,足可藏兵。
等人马到齐,出其不意,由洞中杀进山去,立刻破山。" 袁、唐二人忙道:" 那洞口方向、路径你还记得么?" 侯蒙道:" 记得。" 袁、唐道:" 如此妙极了,快快动身,去邓庄见钦差献计罢。如此事成功,你是攻天目山第一功臣。"三人说了一会话,酒醉饭饱,大家安寝。
次早天明起来,三人吩咐船家开船,动身往海口内地而来。
那些邻舟得了许多物件与船只,齐来道谢送行。大家拱手说道:" 彼此后会有期。" 不多时,船已去远,正值南风大作,恰遇顺风,挂起风帆,船行甚速,半日已到文登县口。进了口,当有海口巡哨兵船吆喝,要查舱上税。袁、唐吩咐将船靠拢兵船,取出令箭与护票,给他们看了,知道是奉安钦差所差,不敢多言,任凭进口。从此人了内河,每日约行数十里,五日到了德州。雇了车辆,装载诸般物件,一直往邓庄而来。要知到庄后怎样交代,侯蒙如何献策,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十三回 侯蒙献策指陈地理 田公见子喜遇亲人
上回说到侯蒙与袁声万、唐振声三人由太平滨乘船进文登县口,从内河直抵德州,弃船上岸。雇车装载箱笼各物,在路行程走了五日,那日已到邓庄。到了门口,袁、唐先下车进庄,当有庄丁接着,一面通报邓翁,一面将车上东西卸了下来,往二欧所住客厅旁边厢房内搬。不多时搬完。那时邓翁早出来问信,欧遂领侯蒙叩见邓翁。老翁看看侯蒙年纪五十多岁,面貌厚实,直是一个可靠之人。邓翁由不得夸奖了他几句,对二欧道:" 难得这侯兄替你们看守船上东西,如今全给你运来了,万一要遇着坏种,只怕他早已跑得远远的,去享受你这份家私了,难道你还能够奈何他吗?" 二欧道:" 我这侯兄弟一向做事诚实,心地又好,所以才托他看守船只;要是别人,我们也不敢托他了。" 邓翁点头,随吩咐备酒饭与三位接风。
说话间,褚一官也出来了,又是一番见礼。欧鹤问褚一官道:" 大人现在可用过饭否?请老弟台去请示,何时有暇好着侯蒙参见。" 褚一官道:" 且不用忙,你先去检点搬来的家私,看有无短少。也该问问他带来多少人,也替他们寻个住处。" 二欧道:" 不错。" 忙去问侯蒙带来多少人,侯蒙道:" 太平滨船上共有百余人,我临动身时把话对他们说明,愿去者跟随,不愿去者各国回里,做个安分良民,不可再失身为绿林朋友。
那时有六七十人愿归乡,我于是斗胆每人给他十两银,作为耕种之本。还有五十余人,都不愿去,口称无乡里可归,情愿终身跟随两位寨主,永不离开,寨主怎样,我等听从,决不反悔。
我听他们这话说的有理,因此把他们都带了来了。如今就请褚一爷替我们暂寻一个住处,再作道理。" 褚一官道:" 不要紧,你叫他们先叫为首之人来两个,等我去引他看看,可以住得下这些人么。" 侯蒙忙去叫了两个年长之人来见褚一官。行礼已毕,褚一官遂领着二人进了仓间,一看有护仓闲房二十余间,干净高大,都是木板为墙,风雨不透。那二人看了,说道:" 足够住了。" 褚一官遂命他们搬进来住宿,但是火烛须要小心。二人答应" 知道" ,遂出去把那些人领到护仓房中居住。
众人有了安身之处。不提。
再说二欧与碧氏母女六人检点东西,侯蒙把清单呈上。碧氏道:" 箱子内的东西一样也不少,如铝锡器皿这些东西很可以不必带来,真亏了你们,都给我带来了。" 于是母女四人把各物收好,从箱子内寻出些针线绸缎之类,分做四分。
水仙又去寻出一锭金锭,几样玉器,用红绸包好,告诉碧氏道:" 这几样送邓家小公子的。" 碧氏点头道:" 倒是你想得到。那安大人处,舅老太太、姨太太两处,送这几样裁料使得么?" 二女子看了又看,替配了些针线,每处两分,打算着自己送去。
不表内里送礼,再说安公子听说侯蒙到来,急欲要见,忙出来传话,令欧家弟兄带领侯蒙进见。褚一官传话,二欧遂同侯蒙与褚一官进入内堂。安公子一见,先站起来。止见侯蒙上前跪下,连连叩头,口称:" 大人在上,小人侯蒙参见。" 安公子吩咐起来,一旁赐坐。侯蒙不敢。公子道:" 有话长谈,无有久立之理,侯兄倒不必太拘。" 说罢,忙让褚一官与二欧一齐坐下。侯蒙又告罪,才在下面归坐。安公子先问他道路奔走了几日,带来多少人。侯蒙乘便回禀道:" 船上旧有百余人,小人临行遣散有家乡可归者七十余人,下剩五十余人,实在无家可归,情愿跟随小人等伺侯大人,做个小卒,军营中投效,愿当头阵,杀贼立功。目下这些人住在此间,究觉不便,求大人派一位将爷将他们送至天目山营中,作为新募兵卒,暂给口粮。日后收入队伍,免他们散去为非。此系实情,务求大人恩准。" 钦差闻言甚喜,说道:" 侯兄此举可谓两全,既救了他,又助了兵力。我即刻写书遣人带他们赴营,你不必同去,等我假满赴营时,一同前往。我闻听袁、唐等说你曾到过天目山,你可还记得那山中地势,从何路挖地道较近而易,你细细说来,好作攻山之计。" 侯蒙道:"小人当年曾在天目山中挖过煤,挖了好几处。内有一处地名中眼洞,在山之背向。
其洞甚深,均有数里;宽处有数丈宽,狭处也可容两人走。
第三次却不好了,在公馆中下去,不料有了防备,不用别样兵器,单用汲水筒打水枪,那水内有秽物,又臭又脏,污了和尚一身。和尚无奈,回到店中。哪知被水一冲,秽物一压恶,竟把他法术全行破了。他又气又羞,登时生起伤寒病来了,起不了床,睡倒客店。幸亏遇着一个好心店主人,替他延医服药,足足的治了半月才好。养息了几天,正想回山,这个时候,钦差早巳遣人把他的羊角岭攻破了,张七大王也拿去了。他听了这信息,才出海口,来投奔两位寨主。凑巧碰着熟人,方领他上船相会。" 袁、唐二人道:" 这些事我都知道,问的是他现在何处?" 侯蒙道:" 话须从头说起,你且听我再说。他自从到得船上,无精失神,每日叹气唉声。问他何故,他道他的武艺有限,全仗法力,如今法力被秽水冲破,怎能报仇?又听张七被斩,他才哀告咱家寨主,兴兵进口报仇。他原说随后就进口相助,谁知寨主去后三天,他在岸上碰见了一个人,说起此去南边二十里外,有一个海汊,汊中有个岛,岛名藏空岛,约有数里宽大。
岛中有一个庙,名法惠寺。寺内有三个和尚,带领着十几个徒弟在寺中修炼,颇有法术。那和尚听了这话,当日就要了一只小船,往藏空岛去了。过了十余日,差人来下书,书中说他到
了法惠寺,与三位和尚讲究,甚是投机。那三位和尚法力比他更高,他结拜,安心在寺修炼,等法力炼成,即可同那三人来一齐出兵,去拿那安钦差报仇雪恨,请两位寨主且宽心,等候缓日用兵云云,算来有两个月矣。所以我们这里连打败战和一切事,他并不知晓。我们不过知道有这个地名,到底相隔多远,实在不十分明白。就是那送他去的那只船,也并未回来。他那下书的,也止来过一次。目下我等一总都去了,他等到百日以后来此,不见一人,看他怎样报仇?" 袁、唐二人道:" 他有妖术,万一他暗中行刺,如何防备?" 侯蒙道:" 自古邪不胜正,又道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妖僧止得一人,料他孤掌难鸣。" 袁声万忽然想起天目山挖地道一事,向侯蒙道:" 我从前听你说过,你曾到过天目山,那山中路径,你一定知道。闻此山十分险峻,竟无法可破,三面都是悬岩削壁,但有山后一条路,又是曲折窄狭,树木参差,荆棘塞满,人不能落脚。安钦差与顾师爷商议,要挖地道,不知地道能挖通否?你何妨说说。" 侯蒙听了这话,说道:"我当初去那天目山之时,宋万超尚未落草。据山上那时是一伙无聊之徒,商量要去挖煤,约了我们数十人进山。有一个福建人说会看煤苗,所以大家听他指使。
他叫挖那处,就挖那处;连挖了几十处,虽有两三处有煤,可惜不料后来被山中土人报官封禁,将我等赶跑。所以我知道那山的路径,如真要挖地道,止须从山背后挖起,不过十里远近,即通那山中一个中眼洞。那洞中宽大,足可藏兵。
等人马到齐,出其不意,由洞中杀进山去,立刻破山。" 袁、唐二人忙道:" 那洞口方向、路径你还记得么?" 侯蒙道:" 记得。" 袁、唐道:" 如此妙极了,快快动身,去邓庄见钦差献计罢。如此事成功,你是攻天目山第一功臣。"三人说了一会话,酒醉饭饱,大家安寝。
次早天明起来,三人吩咐船家开船,动身往海口内地而来。
那些邻舟得了许多物件与船只,齐来道谢送行。大家拱手说道:" 彼此后会有期。" 不多时,船已去远,正值南风大作,恰遇顺风,挂起风帆,船行甚速,半日已到文登县口。进了口,当有海口巡哨兵船吆喝,要查舱上税。袁、唐吩咐将船靠拢兵船,取出令箭与护票,给他们看了,知道是奉安钦差所差,不敢多言,任凭进口。从此人了内河,每日约行数十里,五日到了德州。雇了车辆,装载诸般物件,一直往邓庄而来。要知到庄后怎样交代,侯蒙如何献策,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十三回 侯蒙献策指陈地理 田公见子喜遇亲人
上回说到侯蒙与袁声万、唐振声三人由太平滨乘船进文登县口,从内河直抵德州,弃船上岸。雇车装载箱笼各物,在路行程走了五日,那日已到邓庄。到了门口,袁、唐先下车进庄,当有庄丁接着,一面通报邓翁,一面将车上东西卸了下来,往二欧所住客厅旁边厢房内搬。不多时搬完。那时邓翁早出来问信,欧遂领侯蒙叩见邓翁。老翁看看侯蒙年纪五十多岁,面貌厚实,直是一个可靠之人。邓翁由不得夸奖了他几句,对二欧道:" 难得这侯兄替你们看守船上东西,如今全给你运来了,万一要遇着坏种,只怕他早已跑得远远的,去享受你这份家私了,难道你还能够奈何他吗?" 二欧道:" 我这侯兄弟一向做事诚实,心地又好,所以才托他看守船只;要是别人,我们也不敢托他了。" 邓翁点头,随吩咐备酒饭与三位接风。
说话间,褚一官也出来了,又是一番见礼。欧鹤问褚一官道:" 大人现在可用过饭否?请老弟台去请示,何时有暇好着侯蒙参见。" 褚一官道:" 且不用忙,你先去检点搬来的家私,看有无短少。也该问问他带来多少人,也替他们寻个住处。" 二欧道:" 不错。" 忙去问侯蒙带来多少人,侯蒙道:" 太平滨船上共有百余人,我临动身时把话对他们说明,愿去者跟随,不愿去者各国回里,做个安分良民,不可再失身为绿林朋友。
那时有六七十人愿归乡,我于是斗胆每人给他十两银,作为耕种之本。还有五十余人,都不愿去,口称无乡里可归,情愿终身跟随两位寨主,永不离开,寨主怎样,我等听从,决不反悔。
我听他们这话说的有理,因此把他们都带了来了。如今就请褚一爷替我们暂寻一个住处,再作道理。" 褚一官道:" 不要紧,你叫他们先叫为首之人来两个,等我去引他看看,可以住得下这些人么。" 侯蒙忙去叫了两个年长之人来见褚一官。行礼已毕,褚一官遂领着二人进了仓间,一看有护仓闲房二十余间,干净高大,都是木板为墙,风雨不透。那二人看了,说道:" 足够住了。" 褚一官遂命他们搬进来住宿,但是火烛须要小心。二人答应" 知道" ,遂出去把那些人领到护仓房中居住。
众人有了安身之处。不提。
再说二欧与碧氏母女六人检点东西,侯蒙把清单呈上。碧氏道:" 箱子内的东西一样也不少,如铝锡器皿这些东西很可以不必带来,真亏了你们,都给我带来了。" 于是母女四人把各物收好,从箱子内寻出些针线绸缎之类,分做四分。
水仙又去寻出一锭金锭,几样玉器,用红绸包好,告诉碧氏道:" 这几样送邓家小公子的。" 碧氏点头道:" 倒是你想得到。那安大人处,舅老太太、姨太太两处,送这几样裁料使得么?" 二女子看了又看,替配了些针线,每处两分,打算着自己送去。
不表内里送礼,再说安公子听说侯蒙到来,急欲要见,忙出来传话,令欧家弟兄带领侯蒙进见。褚一官传话,二欧遂同侯蒙与褚一官进入内堂。安公子一见,先站起来。止见侯蒙上前跪下,连连叩头,口称:" 大人在上,小人侯蒙参见。" 安公子吩咐起来,一旁赐坐。侯蒙不敢。公子道:" 有话长谈,无有久立之理,侯兄倒不必太拘。" 说罢,忙让褚一官与二欧一齐坐下。侯蒙又告罪,才在下面归坐。安公子先问他道路奔走了几日,带来多少人。侯蒙乘便回禀道:" 船上旧有百余人,小人临行遣散有家乡可归者七十余人,下剩五十余人,实在无家可归,情愿跟随小人等伺侯大人,做个小卒,军营中投效,愿当头阵,杀贼立功。目下这些人住在此间,究觉不便,求大人派一位将爷将他们送至天目山营中,作为新募兵卒,暂给口粮。日后收入队伍,免他们散去为非。此系实情,务求大人恩准。" 钦差闻言甚喜,说道:" 侯兄此举可谓两全,既救了他,又助了兵力。我即刻写书遣人带他们赴营,你不必同去,等我假满赴营时,一同前往。我闻听袁、唐等说你曾到过天目山,你可还记得那山中地势,从何路挖地道较近而易,你细细说来,好作攻山之计。" 侯蒙道:"小人当年曾在天目山中挖过煤,挖了好几处。内有一处地名中眼洞,在山之背向。
其洞甚深,均有数里;宽处有数丈宽,狭处也可容两人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