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作者:文康 更新:2021-11-24 04:03
小子在你吃这一场苦,送这银子来,可算你父亲没白养你;只是你叫我们作老家儿的,心里怎么受啊!" 说着,抽抽噎噎的又哭起来。旁边丫鬟忙着倒上茶来,吃了一口,又通过手帕去抹鼻涕。随缘儿媳妇,便忙着去绞湿手巾,预备擦脸;梁材家的,才要装烟。太太说:" 我顾不得吃烟了。" 因拉着公子问道:" 你说说到底又遇见个什么救星儿呢?" 公子说:" 这往后都是活路了,母亲可不必再着急伤心了,不然,儿子心里一乱,益发说不上来了。" 因说道:" 那日正在性命呼吸之间,忽然凭空里拍拍的两个弹子把面前的两个和尚打倒,紧接着就从半空飞下一个人来,松了绑绳,救了孩儿的性命。" 太太问道:" 这又是谁呀,我的大爷!" 公子说:" 母亲道是谁?就是那日在店中相会的那个女子。" 安太太此时也不及再说闲话,止有听一句,嘴里吭一句,又诵两声佛号而已。公子随即又把那女子,怎的扫除了众僧、验明了骡夫、搜着了书信这些情节,一直到赠金、送别、借弓的话,讲了一遍。就中只是张金凤这节,当时且说不出口。
太太见公子说到这里,胸中脸上,略为舒畅,才得腾出心来想事。想了想,便说道:" 据你这样说,那个姓褚的,自然是没见着,到底是谁跟了你来的?"公子听了,连忙站起来回道:" 母亲问到了这里,其中还有一段隐情,儿子不敢不禀知母亲,却不敢就禀明父亲。这桩事,儿子出于万分不得已;此时实在作难,实在害怕。" 太太说:" 什么事啊?你好多的不要为难,我的孩子,你可搁不住再受委屈了。你如果有什么不得主意的事,不敢告诉你父亲,有我呢,我给你婉转着说。" 公子才把那张金凤的一段始末因由,和那媒人怎么硬作,自己怎样苦辞,张家姑娘怎样俯就,所以然的原故,从头至尾,抹角转弯,本本源源,滔滔泪泪的,告诉母亲一遍。并说:" 此来就亏这张老夫妻,同了张金凤送来的。请示母亲,这事该当怎样才好?儿子不得主意。" 说罢,跪了下去。太太一面拉他起来,一面心里沉吟暗说:" 这桩事倒不好。若听那个女孩子的那番仗义,这个女孩儿的这番识礼,都叫人可感可疼;至于亲家的怯不怯,和那贫富高低,倒不关紧要。但是我原想给孩子娶一房十全的媳妇,如今听起来,张姑娘这女孩儿,身分性情,自然无可说了;我只愁她到底是个乡间的孩子,万一长得丑八怪似的,可怎么配我这个好孩子呢!" 想到这里,不禁便问了问那姑娘的岁数儿,身量儿,然后才问到模样儿。安公子听得这一问,红了脸,半日答不出来。其实安公子不是不会说官话的人,或者说相貌也还端正,或者说举止也大方,都没什么使不得;无奈他此时,又盼事成,又怕事不成,把害怕、为难、畅快、欢喜一股脑子搅成一团,一时抓不着话头。又挨磨了一会子,才讪不搭的说了三个字,说道:"长得好。" 安太太听了这话,笑逐颜开,说:" 等我瞧瞧去。" 说着,也不等人搀起,站起往外就走。公子忙笑着拦道:" 母亲那里去,自然我过去告诉明白了,叫她来叩见母亲,岂有母亲倒去见她之理?" 安太太道:" 叫人家孩子委屈了一道儿,就是她父母照应你一场,我也得给人道个谢去。" 公子又说道:" 讲行客拜坐客,也是等他二位来;难道母亲就这样的跑到街上去不成?" 太太这才想过来说:"是呀,真真的,我也是吃你们吓糊涂呀!" 说着,便叫晋升家的、随缘儿媳妇,去请张太太和姑娘;又派晋升再同上一个粗使的小子,请那位张老爷,就连行李一并搬过来。读者牢记话头,从此张老头儿、张老婆儿,可就称老爷、太太了。
安太太趁这个当儿,便收了活计,吩咐备饭,腾挪屋子。
一时晋升家的,随缘儿媳妇,也换了件干净衣裳,知会了外面的人,跟了大爷过去。谁想刚出了院门,大爷要出恭,又抓住晋升,细问老爷近日的起居脸面。
那两个仆妇,惦记着去看新大奶奶,带上那个小子,慢慢的便先过去。将进得那边店门,早看见一个老头儿在那里喂驴;那小子上前问了一句说:" 张太太住在那屋里?" 那老头儿一时不知问的是谁。小子又说明原故,他才带了大家到店房门外,叫了声:" 妈妈儿,安家有客看你娘儿们来了。" 说完,他依然去喂骡去了。那小子再不晓得这位是亲家老爷。
晋升家的进了那间店房,只见她母女二人都在一处,才待说话,张太太就同说:" 你俩那个是安太太呀?" 随缘儿媳妇到底是个小孩子,先忍不住要笑。晋升家的忙道:" 太太,不是,我们是家下人当奴才的。我们太太,打发过来请太太和姑娘那边坐。" 说着,便跪下请安,把个张太太慌得两只手拜个不迭。二人转过身来,又向张姑娘请安。张姑娘知是婆婆的人,便不还礼,却也不十分羞涩,口中无言,双手拉了起来。
说话间,安公子也过来了,便把方才的话,明白告诉张老。
张老自是欢喜,因说道:" 既这样,姑爷你先同了他娘儿两个过去,我这里看看行李,别的不打紧,这银子可是你拿性命换来的,好容易到了地土上了,咱们保重些好。" 公子连说:" 有理。" 晋升早雇了两乘小官轿来,仆妇们便请张太太、张姑娘上轿,大家跟着,抬到聚合店里来。安太太正在盼望,晋升进来,回张太太同张姑娘过来了。安太太连忙搀人迎将出去。张太太早进院门,只见她穿着一件簇簇新的红青布夹袄,左手拿着烟袋荷包,右手拿着一团兰绸绢子。晋升家的跟着,生怕又弄错了,上前说道:" 这是我们太太。" 安太太赶着过去,双手拉手。张太太两只手都占着呢,只得把那拿绢子的那只手,伸了两个指头,拉住了安太太的手。一面哆嗦着,口里说:" 好哇,太太!" 安太太道:" 不要这样称呼,看光景你比我岁数儿大,该叫我妹妹才是呢!" 张太太道:" 我小呢,属小龙儿的,今年五十二了。" 安太太口里虽和张太太说话,那一副眼光,早注到张姑娘跟前。只见她眉宇开展,气度幽娴,腮靥桃花,唇含樱颗,一双尖生生的手儿,一对小叮叮的脚儿,虽然是个家常装束,却是满脸春风,周身大雅。随缘儿媳妇半扶半搀的拉着她,随在她母亲身后。她见了安太太,垂下手来,安安详详的道了两个万福。安太太连忙拉住她,问了问一路风霜光景。听她说话,虽带点外路口音儿,却不夸不怯。安太太心里就有几分愿意,这才回头让张太太走。
一看张太太早已扭着屁股,上了台阶儿,进了屋子了。安太太又让张姑娘。她此时见太太这等的温和慈厚,心里算早把这个婆婆认定了,那里肯先走?安太太便拉了她说:" 咱们娘儿们一块儿走。" 比及到门,她到底让太太先进去才罢。
一时安太太和张太太分宾主坐下,丫鬟倒上茶来。安太太便让张姑娘上炕去坐,只听她低声款语答道:" 这断不敢。我张金凤此番随爹妈护送了公子到此,原说给太太作些针线,或者作个指使,才不是闲茶闲饭养闲人。日后名分所关,如何敢坐?" 一席话把个安太太疼的,不由得赶着她叫了声:" 我的儿!" 并说:" 你千万不要如此。你在庙里和咱们两家那位恩人——媒人说的话,我都尽情的知道了。你听我告诉你,不但人家那番思义不可辜负,就是平白的见了你这样一个人,这门亲我也愿意作。你放心罢。" 张姑娘听了这话,心里先一块石头落了地了。安太太说着,又叫:" 玉格呢?" 公子答应了一声进来。安太太道:"我细想这桩事,你媳妇方才的话,是因为那日在庙里辞婚,她得占住女孩儿的身分。你辞婚是因不曾禀过我同你父亲,不敢自主,你得循着人子的道理。如今虽不曾回你父亲,见了我,我就可以作大半主意。什么原故呢?
第一听着路上的情形,她这心地儿,性格儿,是无可讲了;就据这模样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找不出这样一个媳妇儿来;至于那贫富高低的话,不是咱们书香人家讲的。我就见有多少人家,因较量贫富高低,又是什么嫡庶,误了大事。
这话不用和你商量,我看你的神情儿,也没什么不愿意;我估量着你父亲,也必愿意。这又怎么见得呢?你还记得临出京的时候,你父亲说过:' 只要得个相貌端庄,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女子,哪怕南山里、北村里的都使得。' 看起今日这个局面来,这岂不是姻缘前定么?咱们今日就一言为定,不必再商。"张姑娘听到这里,心里早两块石头落了地了。安太太回过头来,便向张太太道:" 老姐姐,你想我这话是不是?" 张太太说:" 我们是个乡下人儿攀高咧,没的怪臊的,可说个挤儿呢!俺这闺女,可是个头儿的不弱,亲家太太,你老往后瞧着罢。听说着的呢!" 安太太带笑答应着。又问公子道:" 你们路上匆匆的,自然必不曾放个定,人家孩子可怪委屈的。我今日补着下个定礼罢。" 说着,把自己头上带的一只累丝点翠嵌宝衔珠的雁钗摘下来,给张姑娘插在鬓儿上,说:" 第一件事,是劝你女婿读书上进,早早的雁塔题名。" 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副金镯子褪下来,给她带上,圈口大小,恰好合式,说:" 和合双全的罢!" 张姑娘此时心里可是三块石头落了地了。
太太见公子说到这里,胸中脸上,略为舒畅,才得腾出心来想事。想了想,便说道:" 据你这样说,那个姓褚的,自然是没见着,到底是谁跟了你来的?"公子听了,连忙站起来回道:" 母亲问到了这里,其中还有一段隐情,儿子不敢不禀知母亲,却不敢就禀明父亲。这桩事,儿子出于万分不得已;此时实在作难,实在害怕。" 太太说:" 什么事啊?你好多的不要为难,我的孩子,你可搁不住再受委屈了。你如果有什么不得主意的事,不敢告诉你父亲,有我呢,我给你婉转着说。" 公子才把那张金凤的一段始末因由,和那媒人怎么硬作,自己怎样苦辞,张家姑娘怎样俯就,所以然的原故,从头至尾,抹角转弯,本本源源,滔滔泪泪的,告诉母亲一遍。并说:" 此来就亏这张老夫妻,同了张金凤送来的。请示母亲,这事该当怎样才好?儿子不得主意。" 说罢,跪了下去。太太一面拉他起来,一面心里沉吟暗说:" 这桩事倒不好。若听那个女孩子的那番仗义,这个女孩儿的这番识礼,都叫人可感可疼;至于亲家的怯不怯,和那贫富高低,倒不关紧要。但是我原想给孩子娶一房十全的媳妇,如今听起来,张姑娘这女孩儿,身分性情,自然无可说了;我只愁她到底是个乡间的孩子,万一长得丑八怪似的,可怎么配我这个好孩子呢!" 想到这里,不禁便问了问那姑娘的岁数儿,身量儿,然后才问到模样儿。安公子听得这一问,红了脸,半日答不出来。其实安公子不是不会说官话的人,或者说相貌也还端正,或者说举止也大方,都没什么使不得;无奈他此时,又盼事成,又怕事不成,把害怕、为难、畅快、欢喜一股脑子搅成一团,一时抓不着话头。又挨磨了一会子,才讪不搭的说了三个字,说道:"长得好。" 安太太听了这话,笑逐颜开,说:" 等我瞧瞧去。" 说着,也不等人搀起,站起往外就走。公子忙笑着拦道:" 母亲那里去,自然我过去告诉明白了,叫她来叩见母亲,岂有母亲倒去见她之理?" 安太太道:" 叫人家孩子委屈了一道儿,就是她父母照应你一场,我也得给人道个谢去。" 公子又说道:" 讲行客拜坐客,也是等他二位来;难道母亲就这样的跑到街上去不成?" 太太这才想过来说:"是呀,真真的,我也是吃你们吓糊涂呀!" 说着,便叫晋升家的、随缘儿媳妇,去请张太太和姑娘;又派晋升再同上一个粗使的小子,请那位张老爷,就连行李一并搬过来。读者牢记话头,从此张老头儿、张老婆儿,可就称老爷、太太了。
安太太趁这个当儿,便收了活计,吩咐备饭,腾挪屋子。
一时晋升家的,随缘儿媳妇,也换了件干净衣裳,知会了外面的人,跟了大爷过去。谁想刚出了院门,大爷要出恭,又抓住晋升,细问老爷近日的起居脸面。
那两个仆妇,惦记着去看新大奶奶,带上那个小子,慢慢的便先过去。将进得那边店门,早看见一个老头儿在那里喂驴;那小子上前问了一句说:" 张太太住在那屋里?" 那老头儿一时不知问的是谁。小子又说明原故,他才带了大家到店房门外,叫了声:" 妈妈儿,安家有客看你娘儿们来了。" 说完,他依然去喂骡去了。那小子再不晓得这位是亲家老爷。
晋升家的进了那间店房,只见她母女二人都在一处,才待说话,张太太就同说:" 你俩那个是安太太呀?" 随缘儿媳妇到底是个小孩子,先忍不住要笑。晋升家的忙道:" 太太,不是,我们是家下人当奴才的。我们太太,打发过来请太太和姑娘那边坐。" 说着,便跪下请安,把个张太太慌得两只手拜个不迭。二人转过身来,又向张姑娘请安。张姑娘知是婆婆的人,便不还礼,却也不十分羞涩,口中无言,双手拉了起来。
说话间,安公子也过来了,便把方才的话,明白告诉张老。
张老自是欢喜,因说道:" 既这样,姑爷你先同了他娘儿两个过去,我这里看看行李,别的不打紧,这银子可是你拿性命换来的,好容易到了地土上了,咱们保重些好。" 公子连说:" 有理。" 晋升早雇了两乘小官轿来,仆妇们便请张太太、张姑娘上轿,大家跟着,抬到聚合店里来。安太太正在盼望,晋升进来,回张太太同张姑娘过来了。安太太连忙搀人迎将出去。张太太早进院门,只见她穿着一件簇簇新的红青布夹袄,左手拿着烟袋荷包,右手拿着一团兰绸绢子。晋升家的跟着,生怕又弄错了,上前说道:" 这是我们太太。" 安太太赶着过去,双手拉手。张太太两只手都占着呢,只得把那拿绢子的那只手,伸了两个指头,拉住了安太太的手。一面哆嗦着,口里说:" 好哇,太太!" 安太太道:" 不要这样称呼,看光景你比我岁数儿大,该叫我妹妹才是呢!" 张太太道:" 我小呢,属小龙儿的,今年五十二了。" 安太太口里虽和张太太说话,那一副眼光,早注到张姑娘跟前。只见她眉宇开展,气度幽娴,腮靥桃花,唇含樱颗,一双尖生生的手儿,一对小叮叮的脚儿,虽然是个家常装束,却是满脸春风,周身大雅。随缘儿媳妇半扶半搀的拉着她,随在她母亲身后。她见了安太太,垂下手来,安安详详的道了两个万福。安太太连忙拉住她,问了问一路风霜光景。听她说话,虽带点外路口音儿,却不夸不怯。安太太心里就有几分愿意,这才回头让张太太走。
一看张太太早已扭着屁股,上了台阶儿,进了屋子了。安太太又让张姑娘。她此时见太太这等的温和慈厚,心里算早把这个婆婆认定了,那里肯先走?安太太便拉了她说:" 咱们娘儿们一块儿走。" 比及到门,她到底让太太先进去才罢。
一时安太太和张太太分宾主坐下,丫鬟倒上茶来。安太太便让张姑娘上炕去坐,只听她低声款语答道:" 这断不敢。我张金凤此番随爹妈护送了公子到此,原说给太太作些针线,或者作个指使,才不是闲茶闲饭养闲人。日后名分所关,如何敢坐?" 一席话把个安太太疼的,不由得赶着她叫了声:" 我的儿!" 并说:" 你千万不要如此。你在庙里和咱们两家那位恩人——媒人说的话,我都尽情的知道了。你听我告诉你,不但人家那番思义不可辜负,就是平白的见了你这样一个人,这门亲我也愿意作。你放心罢。" 张姑娘听了这话,心里先一块石头落了地了。安太太说着,又叫:" 玉格呢?" 公子答应了一声进来。安太太道:"我细想这桩事,你媳妇方才的话,是因为那日在庙里辞婚,她得占住女孩儿的身分。你辞婚是因不曾禀过我同你父亲,不敢自主,你得循着人子的道理。如今虽不曾回你父亲,见了我,我就可以作大半主意。什么原故呢?
第一听着路上的情形,她这心地儿,性格儿,是无可讲了;就据这模样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找不出这样一个媳妇儿来;至于那贫富高低的话,不是咱们书香人家讲的。我就见有多少人家,因较量贫富高低,又是什么嫡庶,误了大事。
这话不用和你商量,我看你的神情儿,也没什么不愿意;我估量着你父亲,也必愿意。这又怎么见得呢?你还记得临出京的时候,你父亲说过:' 只要得个相貌端庄,性情贤慧,持得家,吃得苦的女子,哪怕南山里、北村里的都使得。' 看起今日这个局面来,这岂不是姻缘前定么?咱们今日就一言为定,不必再商。"张姑娘听到这里,心里早两块石头落了地了。安太太回过头来,便向张太太道:" 老姐姐,你想我这话是不是?" 张太太说:" 我们是个乡下人儿攀高咧,没的怪臊的,可说个挤儿呢!俺这闺女,可是个头儿的不弱,亲家太太,你老往后瞧着罢。听说着的呢!" 安太太带笑答应着。又问公子道:" 你们路上匆匆的,自然必不曾放个定,人家孩子可怪委屈的。我今日补着下个定礼罢。" 说着,把自己头上带的一只累丝点翠嵌宝衔珠的雁钗摘下来,给张姑娘插在鬓儿上,说:" 第一件事,是劝你女婿读书上进,早早的雁塔题名。" 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副金镯子褪下来,给她带上,圈口大小,恰好合式,说:" 和合双全的罢!" 张姑娘此时心里可是三块石头落了地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