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作者:[清]曹雪芹    更新:2021-11-24 03:14
  贾政便叹气道:“家道该衰,偏生养这么一个孽障!才养他的时候满街的谣言,隔了十几年略好了些,这会子又大张晓谕的找玉,成何道理!"说着,忙走进里头去问王夫人.王夫人便一五一十的告诉.贾政知是老太太的主意,又不敢违拗,只抱怨王夫人几句.又走出来,  叫瞒着老太太,背地里揭了这个帖儿下来.岂知早有那些游手好闲的人揭了去了.
  过了些时,竟有人到荣府门上,口称送玉来.家内人们听见,喜欢的了不得,便说:“  拿来,我给你回去。”那人便怀内掏出赏格来,指给门上人瞧,"这不是你府上的帖子么,  写明送玉来的给银一万两.二太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  别这么待理不理的。”门上听他话头来得硬,说道:“你到底略给我瞧一瞧,我好给你回去.  "那人初倒不肯,后来听人说得有理,便掏出那玉,托在掌中一扬说:“这是不是?"众家人原是在外服役,只知有玉,也不常见,今日才看见这玉的模样儿了.急忙跑到里头,  抢头报似的.那日贾政贾赦出门,只有贾琏在家.众人回明,贾琏还细问真不真.  门上人口称:“亲眼见过,只是不给奴才,要见主子,一手交银,一手交玉。”贾琏却也喜欢,忙去禀知王夫人,即便回明贾母.把个袭人乐得合掌念佛.贾母并不改口,一叠连声:“快叫琏儿请那人到书房内坐下,将玉取来一看,即便送银。”贾琏依言,请那人进来当客待他,  用好言道谢:“要借这玉送到里头,本人见了,谢银分厘不短。”那人只得将一个红绸子包儿送过去.  贾琏打开一看,可不是那一块晶莹美玉吗.贾琏素昔原不理论,今日倒要看看,看了半日,上面的字也仿佛认得出来,什么"除邪祟"等字.贾琏看了,喜之不胜,便叫家人伺候,忙忙的送与贾母王夫人认去.
  这会子惊动了合家的人,  都等着争看.凤姐见贾琏进来,便劈手夺去,不敢先看,送到贾母手里.贾琏笑道:“你这么一点儿事还不叫我献功呢。”贾母打开看时,只见那玉比先前昏暗了好些.  一面擦摸,鸳鸯拿上眼镜儿来,戴着一瞧,说:“奇怪,这块玉倒是的,怎么把头里的宝色都没了呢?"王夫人看了一会子,也认不出,便叫凤姐过来看.凤姐看了道:“象倒象,只是颜色不大对.不如叫宝兄弟自己一看就知道了。”袭人在旁也看着未必是那一块,  只是盼得的心盛,也不敢说出不象来.凤姐于是从贾母手中接过来,  同着袭人拿来给宝玉瞧.这时宝玉正睡着才醒.凤姐告诉道:“你的玉有了。”宝玉睡眼朦胧,  接在手里也没瞧,便往地上一撂道:“你们又来哄我了。”说着只是冷笑.凤姐连忙拾起来,道:“这也奇了,怎么你没瞧就知道呢。”宝玉也不答言,只管笑.王夫人也进屋里来了,  见他这样,便道:“这不用说了.他那玉原是胎里带来的一种古怪东西,  自然他有道理.想来这个必是人见了帖儿照样做的。”大家此时恍然大悟.贾琏在外间屋里听见这话,便说道:“既不是,快拿来给我问问他去,人家这样事,他敢来鬼混。”贾母喝住道:“琏儿,拿了去给他,叫他去罢.那也是穷极了的人没法儿了,所以见我们家有这样事,  他便想着赚几个钱也是有的.如今白白的花了钱弄了这个东西,又叫咱们认出来了.  依着我不要难为他,把这玉还他,说不是我们的,赏给他几两银子.外头的人知道了,才肯有信儿就送来呢.若是难为了这一个人,就有真的,人家也不敢拿来了。”贾琏答应出去.那人还等着呢,半日不见人来,正在那里心里发虚,只见贾琏气忿走出来了.未知何如,下回分解.
  正文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话说贾琏拿了那块假玉忿忿走出,  到了书房.那个人看见贾琏的气色不好,心里先发了虚了,连忙站起来迎着.刚要说话,只见贾琏冷笑道:“好大胆,我把你这个混帐东西!这里是什么地方儿,你敢来掉鬼!"回头便问:“小厮们呢?"外头轰雷一般几个小厮齐声答应.  贾琏道:“取绳子去捆起他来.等老爷回来问明了,把他送到衙门里去。”众小厮又一齐答应"预备着呢。”嘴里虽如此,却不动身.那人先自唬的手足无措,见这般势派,知道难逃公道,只得跪下给贾琏碰头,口口声声只叫:“老太爷别生气.是我一时穷极无奈,才想出这个没脸的营生来.那玉是我借钱做的,我也不敢要了,只得孝敬府里的哥儿顽罢.  "说毕,又连连磕头.贾琏啐道:“你这个不知死活的东西!这府里希罕你的那朽不了的浪东西!"正闹着,只见赖大进来,陪着笑向贾琏道:“二爷别生气了.  靠他算个什么东西,饶了他,叫他滚出去罢。”贾琏道:“实在可恶。”赖大贾琏作好作歹,众人在外头都说道:“糊涂狗攮的,还不给爷和赖大爷磕头呢.快快的滚罢,还等窝心脚呢!"那人赶忙磕了两个头,抱头鼠窜而去.从此街上闹动了"贾宝玉弄出`假宝玉'"来.
  且说贾政那日拜客回来,众人因为灯节底下,恐怕贾政生气,已过去的事了,便也都不肯回.只因元妃的事忙碌了好些时,近日宝玉又病着,虽有旧例家宴,大家无兴,也无有可记之事.到了正月十七日,王夫人正盼王子腾来京,只见凤姐进来回说"今日二爷在外听得有人传说,我们家大老爷赶着进京,离城只二百多里地,在路上没了.太太听见了没有?"王夫人吃惊道:“我没有听见,老爷昨晚也没有说起,到底在那里听见的?"凤姐道:“说是在枢密张老爷家听见的。”王夫人怔了半天,那眼泪早流下来了,因拭泪说道:“回来再叫琏儿索性打听明白了来告诉我。”凤姐答应去了.王夫人不免暗里落泪,悲女哭弟,又为宝玉耽忧.如此连三接二,都是不随意的事,那里搁得住,便有些心口疼痛起来.  又加贾琏打听明白了来说道:“舅太爷是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到了十里屯地方,  延医调治.无奈这个地方没有名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但不知家眷可到了那里没有?  "王夫人听了,一阵心酸,便心口疼得坐不住,叫彩云等扶了上炕,还扎挣着叫贾琏去回了贾政,"即速收拾行装迎到那里,帮着料理完毕,既刻回来告诉我们.好叫你媳妇儿放心。”贾琏不敢违拗,只得辞了贾政起身.贾政早已知道,心里很不受用,又知宝玉失玉以后神志я愦,医药无效,又值王夫人心疼.那年正值京察,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二月,吏部带领引见.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即日谢恩,  已奏明起程日期.虽有众亲朋贺喜,贾政也无心应酬,只念家中人口不宁,又不敢耽延在家.正在无计可施,只听见贾母那边叫"请老爷。”
  贾政即忙进去,看见王夫人带着病也在那里.便向贾母请了安.贾母叫他坐下,便说:“你不日就要赴任,我有多少话与你说,不知你听不听?"说着,掉下泪来.贾政忙站起来说道:“老太太有话只管吩咐,儿子怎敢不遵命呢。”贾母咽哽着说道:“我今年八十一岁的人了,  你又要做外任去,偏有你大哥在家,你又不能告亲老.你这一去了,我所疼的只有宝玉,  偏偏的又病得糊涂,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昨日叫赖升媳妇出去叫人给宝玉算算命,这先生算得好灵,说要娶了金命的人帮扶他,必要冲冲喜才好,不然只怕保不住.我知道你不信那些话,所以教你来商量.你的媳妇也在这里.你们两个也商量商量,还是要宝玉好呢,还是随他去呢?"贾政陪笑说道:“老太太当初疼儿子这么疼的,难道做儿子的就不疼自己的儿子不成么.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老太太既要给他成家,这也是该当的,岂有逆着老太太不疼他的理.如今宝玉病着,儿子也是不放心.因老太太不叫他见我,所以儿子也不敢言语.我到底瞧瞧宝玉是个什么病。”王夫人见贾政说着也有些眼圈儿红,知道心里是疼的,  便叫袭人扶了宝玉来.宝玉见了他父亲,袭人叫他请安,他便请了个安.贾政见他脸面很瘦,  目光无神,大有疯傻之状,便叫人扶了进去,便想到:“自己也是望六的人了,如今又放外任,  不知道几年回来.倘或这孩子果然不好,一则年老无嗣,虽说有孙子,到底隔了一层,  二则老太太最疼的是宝玉,若有差错,可不是我的罪名更重了。”瞧瞧王夫人,  一包眼泪,又想到他身上,复站起来说:“老太太这么大年纪,想法儿疼孙子,做儿子的还敢违拗?老太太主意该怎么便怎么就是了.但只姨太太那边不知说明白了没有?"王夫人便道:“姨太太是早应了的.只为蟠儿的事没有结案,所以这些时总没提起.  "贾政又道:“这就是第一层的难处.他哥哥在监里,妹子怎么出嫁.况且贵妃的事虽不禁婚嫁,  宝玉应照已出嫁的姐姐有九个月的功服,此时也难娶亲.再者我的起身日期已经奏明,  不敢耽搁,这几天怎么办呢?"贾母想了一想:“说的果然不错.若是等这几件事过去,他父亲又走了.倘或这病一天重似一天,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