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作者:[清]曹雪芹    更新:2021-11-24 03:14
  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  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一面说,一面平儿伏侍凤姐另洗了面,更衣往贾母处去伺候晚饭.
  这里贾琏出来,刚至外书房,忽见林之孝走来.贾琏因问何事.林之孝说道:“方才听得雨村降了,  却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贾琏道:“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林之孝道:“何尝不是,只是一时难以疏远.如今东府大爷和他更好,老爷又喜欢他,时常来往,那个不知。”贾琏道:“横竖不和他谋事,  也不相干.你去再打听真了,是为什么。”林之孝答应了,却不动身,坐在下面椅子上,且说些闲话.因又说起家道艰难,便趁势又说:“人口太重了.不如拣个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爷,  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运,  二则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再者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俗语说,`一时比不得一时'  ,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  若各房算起来,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米月钱.况且里头的女孩子们一半都太大了,  也该配人的配人.成了房,岂不又孳生出人来。”贾琏道:“我也这样想着,只是老爷才回家来,多少大事未回,那里议到这个上头.前儿官媒拿了个庚帖来求亲,太太还说老爷才来家,每日欢天喜地的说骨肉完聚,忽然就提起这事,恐老爷又伤心,  所以且不叫提这事。”林之孝道:“这也是正理,太太想的周到。”贾琏道:“正是,提起这话我想起了一件事来.  我们旺儿的小子要说太太房里的彩霞.他昨儿求我,我想什么大事,不管谁去说一声去.这会子有谁闲着,我打发个人去说一声,就说我的话。”林之孝听了,只得应着,半晌笑道:“依我说,二爷竟别管这件事.旺儿的那小儿子虽然年轻,  在外头吃酒赌钱,无所不至.虽说都是奴才们,到底是一辈子的事.彩霞那孩子这几年我虽没见,听得越发出挑的好了,何苦来白糟踏一个人。”贾琏道:“他小儿子原会吃酒,  不CR?"林之孝冷笑道:“岂只吃酒赌钱,在外头无所不为.我们看他是***人,  也只见一半不见一半罢了。”贾琏道:“我竟不知道这些事.既这样,那里还给他老婆,且给他一顿棍,锁起来,再问他老子娘,"林之孝笑道:“何必在这一时.那是错也等他再生事,我们自然回爷处治.如今且恕他。”贾琏不语,一时林之孝出去.
  晚间凤姐已命人唤了彩霞之母来说媒.那彩霞之母满心纵不愿意,见凤姐亲自和他说,何等体面,便心不由意的满口应了出去.今凤姐问贾琏可说了没有,贾琏因说:“我原要说的,  打听得他小儿子大不CR,故还不曾说.若果然不CR,且管教他两日,再给他老婆不迟.  "凤姐听说,便说:“你听见谁说他不CR?"贾琏道:“不过是家里的人,还有谁。”凤姐笑道:“我们王家的人,连我还不中你们的意,何况奴才呢.我才已竟和他母亲说了,他娘已经欢天喜地应了,难道又叫进他来不要了不成?"贾琏道:“既你说了,又何必退,明儿说给他老子好生管他就是了。”这里说话不提.
  且说彩霞因前日出去,等父母择人,心中虽是与贾环有旧,尚未作准.今日又见旺儿每每来求亲,早闻得旺儿之子酗酒赌博,而且容颜丑陋,一技不知,自此心中越发懊恼.  生恐旺儿仗凤姐之势,一时作成,终身为患,不免心中急躁.遂至晚间悄命他妹子小霞进二门来找赵姨娘,问了端的.赵姨娘素日深与彩霞契合,巴不得与了贾环,方有个膀臂,不承望王夫人又放了出去.每唆贾环去讨,一则贾环羞口难开,二则贾环也不大甚在意,不过是个丫头,他去了,将来自然还有,遂迁延住不说,意思便丢开.无奈赵姨娘又不舍,  又见他妹子来问,是晚得空,便先求了贾政.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  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赵姨娘道:“宝玉已有了二年了,老爷还不知道?"贾政听了忙问道:“谁给的?"赵姨娘方欲说话,只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大家吃了一惊不小.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
  正文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话说那赵姨娘和贾政说话,忽听外面一声响,不知何物.忙问时,原来是外间窗ァ不曾扣好,塌了屈戍了吊下来.赵姨娘骂了丫头几句,自己带领丫鬟上好,方进来打发贾政安歇.不在话下.
  却说怡红院中宝玉正才睡下,  丫鬟们正欲各散安歇,忽听有人击院门.老婆子开了门,见是赵姨娘房内的丫鬟名唤小鹊的.问他什么事,小鹊不答,直往房内来找宝玉.只见宝玉才睡下,晴雯等犹在床边坐着,大家顽笑,见他来了,都问:“什么事,这时候又跑了来作什么?  "小鹊笑向宝玉道:“我来告诉你一个信儿.方才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前说了.  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说着回身就去了.袭人命留他吃茶,因怕关门,遂一直去了.
  这里宝玉听了,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想来想去,别无他法,且理熟了书预备明儿盘考.口内不舛错,便有他事,也可搪塞一半.想罢,忙披衣起来要读书.心中又自后悔,这些日子只说不提了,偏又丢生,早知该天天好歹温习l些的.如今打算打算,肚子内现可背诵的,不过只有"学”“庸”“二论"是带注背得出的.  至上本《孟子》,就有一半是夹生的,若凭空提一句,断不能接背的,至"  下孟",就有一大半忘了.算起五经来,因近来作诗,常把《诗经》读些,虽不甚精阐,还可塞责.别的虽不记得,素日贾政也幸未吩咐过读的,纵不知,也还不妨.至于古文,这是那几年所读过的几篇,连"左传”“国策”“公羊”“谷粱汉唐等文,不过几十篇,这几年竟未曾温得半篇片语,虽闲时也曾遍阅,不过一时之兴,随看随忘,未下苦工夫,如何记得.这是断难塞责的.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贤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虽贾政当日起身时选了百十篇命他读的,不过偶因见其中或一二股内,或承起之中,有作的或精致,或流荡,或游戏,或悲感,  稍能动性者,偶一读之,不过供一时之兴趣,究竟何曾成篇潜心玩索.如今若温习这个,又恐明日盘诘那个,若温习那个,又恐盘驳这个.况一夜之功,亦不能全然温习.因此越添了焦燥.  自己读书不致紧要,却带累着一房丫鬟们皆不能睡.袭人麝月晴雯等几个大的是不用说,  在旁剪烛斟茶,那些小的,都困眼朦胧,前仰后合起来.晴雯因骂道:“什么蹄子们,一个个黑日白夜挺尸挺不够,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了.再这样,我拿针戳给你们两下子!”
  话犹未了,只听外间咕咚一声,急忙看时,原来是一个小丫头子坐着打盹,一头撞到壁上了,从梦中惊醒,恰正是晴雯说这话之时,他怔怔的只当是晴雯打了他一下,遂哭央说:“好姐姐,我再不敢了。”众人都发起笑来.宝玉忙劝道:“饶他去罢,原该叫他们都睡去才是.  你们也该替换着睡去。”袭人忙道:“小祖宗,你只顾你的罢.通共这一夜的功夫,你把心暂且用在这几本书上,等过了这一关,由你再张罗别的去,也不算误了什么。”宝玉听他说的恳切,只得又读.读了没有几句,麝月又斟了一杯茶来润舌,宝玉接茶吃了.  因见麝月只穿着短袄,解了裙子,宝玉道:“夜静了,冷,到底穿一件大衣裳才是。”麝月笑指着书道:“你暂且把我们忘了,把心且略对着他些罢。”
  话犹未了,  只听金星玻璃从后房门跑进来,口内喊说:“不好了,一个人从墙上跳下来了!  "众人听说,忙问在那里,即喝起人来,各处寻找.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劳费一夜神思,  明日也未必妥当,心下正要替宝玉想出一个主意来脱此难,正好忽然逢此一惊,即便生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唬着了。”此话正中宝玉心怀,因而遂传起上夜人等来,打着灯笼,各处搜寻,并无踪迹,都说:“小姑娘们想是睡花了眼出去,风摇的树枝儿,错认作人了。”晴雯便道:“别放诌屁!你们查的不严,怕得不是,  还拿这话来支吾.才刚并不是一个人见的,宝玉和我们出去有事,大家亲见的.如今宝玉唬的颜色都变了,满身发热,我如今还要上房里取安魂丸药去.太太问起来,是要回明白的,难道依你说就罢了不成。”众人听了,吓的不敢则声,只得又各处去找.晴雯和玻璃二人果出去要药,  故意闹的众人皆知宝玉吓着了.王夫人听了,忙命人来看视给药,  又吩咐各上夜人仔细搜查,又一面叫查二门外邻园墙上夜的小厮们.于是园内灯笼火把,  直闹了一夜.至五更天,就传管家男女,命仔细查一查,拷问内外上夜男女等人.贾母闻知宝玉被吓,细问原由,不敢再隐,只得回明.贾母道:“我必料到有此事.如今各处上夜都不小心,还是小事,只怕他们就是贼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