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作者:唐世贵 更新:2021-11-24 01:20
琉璃狮子狗为主人寻找灵芝坠岩而亡,此时,炎帝反而很镇静。他拉着胡真官的手说:“看来我误吃了剧毒的药草,过去曾经一日之间遇到六七十种毒草,都解得过来,今天各种解毒的药都无效,可见是毒药之王,就叫它‘王药’吧。我的肠子特别痛,好像一寸一寸在断裂,这种毒药叫做‘断肠草’也行。希望你告诉百姓,大家多加注意,今后不要误食了。”
炎帝中毒后,只得由他的随从把他背回来。这时,附近的一些百姓也闻讯赶来看望炎帝。听胡真官介绍了炎帝中毒过程,大家十分恐慌,心想他们尊敬的老首领为了他们,却没有药救治了。
过了好一阵,有人说:“人是可以提防,可是我们的牛在山间吃草,要是吃上了这种毒草,那就麻烦了”。
炎帝这时从昏迷中醒来说:“不要紧,我记得白鹿仙母曾经说过,有一种毒药‘青藤爬墙,叶绿花黄,人吃断肠,牛吃解凉’,看来就是这种药草了。我死之后,望你们把我尝过的药方一代一代传下去,为民造福。我的遗体要安葬在茶乡之尾的白鹿原,那是白鹿仙母得道成仙的地方。在那里,我就象永远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着母亲的温暖”。说完,炎帝瞑目长逝。
炎帝驾崩后,群臣和百姓十分悲痛,胡真官立即派人去向炎帝的儿子临魁与元妃听报丧。桥头岭的人开始在岭下修了一座炎帝行官,塑造金身,四时奉祀。行宫门首挂一块匾额“为天子死”,纪念神农炎帝做了天子以后,为了给百姓造福,最后死在此地。后人为了纪念炎帝在发明医药方面的贡献,便将白鹿原上他曾经洗药的地方,命名为“洗药池”,又号“天池”。并在尝药的地方建一座“尝草亭”·他的随从们还根据炎帝传下来的药方,整理成《神农本草经》流传后世,造福人类。
在今天的湖南酃县塘田乡洣水旁边,有一座蜿蜒起伏的山坡。古时候这里经常有白鹿出没,所以叫白鹿原,也叫鹿原坡;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林中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墓,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神农的安息地。
炎帝逝世后,随行的臣子马上商量给他办丧事。有人主张葬在附近的“鳝上”,因为这里水陆交通比较方便。胡真官却坚持葬在鹿原坡,因为那是炎帝的遗愿。鹿原坡树木参天,四时花草不断,炎帝生前曾多次到坡前采药,坡上还留有洗药的水池,认为把炎帝葬在那里,最好不过。从臣胡真官继续说:“炎帝一生为百姓操劳,死后应该让他好好安息。资兴汤边,温泉很多,冬天十分暖和,还是让炎帝葬在那里吧。”大家听了,都同意。于是选定黄道吉日,将炎帝灵柩载上木排,由治丧人员护送,沿着洣水,逆江而上。一路浩浩荡荡,吹吹打打,直奔汤边而去。沿途百姓,扶老携幼,夹道迎接,好不热闹。
木排运到鹿原坡前,人声惊动了洣水中的一条金角苍龙,以前炎帝到鹿原坡采药时,曾为它治过玻今天它听到炎帝灵柩路过此地,也兴冲冲跃出水面来迎接。它这一跃不打紧,只搅得江面波涛汹涌,天空顿时乌云翻滚,雷电闪闪,苍龙向炎帝灵柩点头微笑,邀炎帝到龙宫去做客。只听得一声巨响,炎帝灵柩被卷入水底,治丧的人吓得大惊失色。
上帝闻讯大怒,责怪苍龙胆大妄为,派天神领旨下凡,罚它变为石龙。龙头化为江边的龙脑石,龙爪化为江边的龙爪石,永远保护炎帝的灵柩不受损害。
在衡山的祝融,得报炎帝驾崩的噩耗后,立即日夜兼程赶来奔丧。然而,却没有能再见到炎帝最后一面。为了方便百姓祭奠瞻仰,他便与从臣胡真官一起只得为炎帝在鹿原坡上建了一座衣冠冢,以表他为人之臣的一片赤诚之心。
炎帝虽然离开了人世,他其实并没有死,而是九天玄女派她的女仙白鹿与神鹰下凡召石年到天宫听封去了。——石年与他的奶母、养母终于相会了!当二位仙母离别时,石年才三岁,已经长成了一位翩翩少年郎,而如今再与仙母们见面时,他已经是一个不胜风寒的白发苍苍的老头了,可二位仙母还是那样,永远都是美少女!
炎帝跟随九天玄女来到天宫通明殿上,参见了天皇。上帝说:“你在下界为帝,很得民心。如今年纪大了,不必劳累过多,我就封你做九天东厨司命灶君菩萨吧!希望你监督天下人勤俭过日子。每年今日,你上天来禀报一次,如果百姓忘恩负义,浪费五谷,就要受罚。”
第五章 炎帝身后事
在酃县水口女子庙附近的江边,有一方一米左右的石块,上面有一双女子的脚樱据说那是炎帝神农氏的妻子听訞踩下的。
当炎帝去世的消息传到临魁的宫中时,正在儿子处带孙子的听訞与两位侍女就水陆兼程前来奔丧,因为儿子临魁已经去了轩辕之丘参加黄帝的万帮会盟,一时是回来不了的。她作为元妃娘娘不得不去为丈夫吊丧,可是等她们的车马到达茶陵和酃县交界的桥头岭时,听到当地百姓说,炎帝的灵柩由木筏运载沿江而上了。她们又马不停蹄的急急忙忙赶到双江口,面前两条江,不知道沿那条江走,路上又没有行人问路,怎么办呢?谁也没有到过这地方,听詙心想炎帝曾住南方,到南方来为百姓采药治病的,朝南走不会错,因此,沿水口河赶到酃县南乡去了。等她们跑到水口女子庙附近的江边时,才遇到几个当地人,一问,炎帝灵柩是沿西乡的洣水往白鹿原方向去了,相距又有数百里了。听訞一听,懊悔不及,丧礼无论如何是参加不上了。她站在江边的一块石板上,向白鹿原方向眺望,心想辛辛苦苦赶了几千里的路程,最后还是见不到炎帝一面,不禁痛哭流涕,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晕倒在江中,只留下一双脚印在江边的石块上。后人就把这块石板叫做“望夫石”。
正当听訞跳入水中时,黄帝派来探听炎帝驾崩的人马也赶到了,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跳水的人原来就是炎帝的正妃听訞.黄帝的人向听訞的侍女问明情况,却原来他们都走了同样的路。当他们打听到炎帝去世的确切消息后,便顺原路返回中原,向黄帝报告。
听訞不知不觉来到龙爪石水底的一个大石门前。定睛一看,石门口站着两个彪形大汉,里面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热闹非常。她向门卫问道:“我可以进去看看吗?”门卫答:“可以。”于是,听訞走了过去,看见里面八盏宫灯,放出耀眼的金光,四个金约悬挂着炎帝的棺木。棺木前面的大石桌上,摆满了供品。左边卧着只岩鹰,右边躺着一头山鹿。听訞见状,她纳头便拜。拜毕,发现前面拱形门里,传来悠扬动听的鼓乐声。她又走了进去,里面奇花争艳,嫣紫千红,百鸟争鸣,莺歌燕舞。二十四个年轻美貌女子,围着五谷,伴着鼓乐声,翩翩起舞。她看得眼花缘乱,一时竟着了谜。忽见一白发老人,满面笑容迎上前来说:“天色将晚,请女仙留宿,东边第二间是你的卧室。晚上有一只白鼠,会给你送来一粒玉米,吃后,三天三夜不会饥饥。”听訞听后,躬身致谢。
东海的大鲤鱼,每年春二三月水涨时,不顾旅途遥远,率领大小头目,扶老携幼,摇头摆尾,逆流而上,前来洣水朝拜炎帝。它们到达龙爪石深潭后,在人们缚好沉于水面一束又一束的松枝叶上,整理行装,抬头挺胸,恭恭敬敬向炎帝行三跪九叩首礼。然后,尽情欢乐,繁育后代,然后再回游东海,直到第二年春天,又成群结队地来朝拜炎帝天子,顺便把子孙带回去,年复一年,从不误期。
领头的那条大鲤鱼是炎帝妻子听訞变的,她当年在水下宫殿中吃了白鼠的那粒玉米后,她不能再上天宫了,就只能变成一头鲤鱼。因为,她当年千里迢迢南下,由于走迷了路,没有赶上炎帝的葬礼,坠死在水口河。她的一点灵性还记挂着炎帝的情义,因此,每年还要沿洣水上游到炎陵山下来看望炎帝一次,以表她对炎帝的情天长日久永不变!
炎帝驾崩后,其子孙便在南方繁衍。《礼记·祭法疏》引《春秋命历序》说:“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这八世即《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所说的:“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结奔水氏女曰听詙.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轩辕氏。”但《吕氏春秋·慎势览》说“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以一世为三十年计算,十七世正是五百一、二十年,恰与《礼记》说法相符。看来如前所说的八代人只是神农氏也即炎帝氏族系统中较杰出的八代首领,被他们部落的后裔传诵着,才流传了下来。如帝临魁,因他能发扬神农氏开创农业的功德而成为农业民族的魁首,他可能是《札记·祭法》中所说的:“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值百谷。”帝承则继承农业之意。帝明则含有氏族昌明之意,帝直即帝植,可能是一位农业技术的改革者,他把原来播百谷的撒播方式改进为移植方式,大大提高了收获量,所以,受到人民的纪念。帝厘(音:来)则是能种麦子,帝榆罔则可能是于农田周围种上榆树,以防风灾及野兽践踏农作物。
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繁衍,支族甚多,商周时期,分建了很多国家。传说神农之子有神氏、农氏、列氏、厉氏和柱。厉氏又衍出丽氏和赖氏。自柱开始称炎帝,帝柱生庆甲,庆甲生甲氏和帝临,帝临传帝承,帝承传帝魁,魁传帝明,明传帝直,直传帝厘,厘传帝居,也称帝哀。帝居传节茎,节茎之后,有节氏、戏、克三支。
炎帝中毒后,只得由他的随从把他背回来。这时,附近的一些百姓也闻讯赶来看望炎帝。听胡真官介绍了炎帝中毒过程,大家十分恐慌,心想他们尊敬的老首领为了他们,却没有药救治了。
过了好一阵,有人说:“人是可以提防,可是我们的牛在山间吃草,要是吃上了这种毒草,那就麻烦了”。
炎帝这时从昏迷中醒来说:“不要紧,我记得白鹿仙母曾经说过,有一种毒药‘青藤爬墙,叶绿花黄,人吃断肠,牛吃解凉’,看来就是这种药草了。我死之后,望你们把我尝过的药方一代一代传下去,为民造福。我的遗体要安葬在茶乡之尾的白鹿原,那是白鹿仙母得道成仙的地方。在那里,我就象永远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着母亲的温暖”。说完,炎帝瞑目长逝。
炎帝驾崩后,群臣和百姓十分悲痛,胡真官立即派人去向炎帝的儿子临魁与元妃听报丧。桥头岭的人开始在岭下修了一座炎帝行官,塑造金身,四时奉祀。行宫门首挂一块匾额“为天子死”,纪念神农炎帝做了天子以后,为了给百姓造福,最后死在此地。后人为了纪念炎帝在发明医药方面的贡献,便将白鹿原上他曾经洗药的地方,命名为“洗药池”,又号“天池”。并在尝药的地方建一座“尝草亭”·他的随从们还根据炎帝传下来的药方,整理成《神农本草经》流传后世,造福人类。
在今天的湖南酃县塘田乡洣水旁边,有一座蜿蜒起伏的山坡。古时候这里经常有白鹿出没,所以叫白鹿原,也叫鹿原坡;坡上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林中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墓,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神农的安息地。
炎帝逝世后,随行的臣子马上商量给他办丧事。有人主张葬在附近的“鳝上”,因为这里水陆交通比较方便。胡真官却坚持葬在鹿原坡,因为那是炎帝的遗愿。鹿原坡树木参天,四时花草不断,炎帝生前曾多次到坡前采药,坡上还留有洗药的水池,认为把炎帝葬在那里,最好不过。从臣胡真官继续说:“炎帝一生为百姓操劳,死后应该让他好好安息。资兴汤边,温泉很多,冬天十分暖和,还是让炎帝葬在那里吧。”大家听了,都同意。于是选定黄道吉日,将炎帝灵柩载上木排,由治丧人员护送,沿着洣水,逆江而上。一路浩浩荡荡,吹吹打打,直奔汤边而去。沿途百姓,扶老携幼,夹道迎接,好不热闹。
木排运到鹿原坡前,人声惊动了洣水中的一条金角苍龙,以前炎帝到鹿原坡采药时,曾为它治过玻今天它听到炎帝灵柩路过此地,也兴冲冲跃出水面来迎接。它这一跃不打紧,只搅得江面波涛汹涌,天空顿时乌云翻滚,雷电闪闪,苍龙向炎帝灵柩点头微笑,邀炎帝到龙宫去做客。只听得一声巨响,炎帝灵柩被卷入水底,治丧的人吓得大惊失色。
上帝闻讯大怒,责怪苍龙胆大妄为,派天神领旨下凡,罚它变为石龙。龙头化为江边的龙脑石,龙爪化为江边的龙爪石,永远保护炎帝的灵柩不受损害。
在衡山的祝融,得报炎帝驾崩的噩耗后,立即日夜兼程赶来奔丧。然而,却没有能再见到炎帝最后一面。为了方便百姓祭奠瞻仰,他便与从臣胡真官一起只得为炎帝在鹿原坡上建了一座衣冠冢,以表他为人之臣的一片赤诚之心。
炎帝虽然离开了人世,他其实并没有死,而是九天玄女派她的女仙白鹿与神鹰下凡召石年到天宫听封去了。——石年与他的奶母、养母终于相会了!当二位仙母离别时,石年才三岁,已经长成了一位翩翩少年郎,而如今再与仙母们见面时,他已经是一个不胜风寒的白发苍苍的老头了,可二位仙母还是那样,永远都是美少女!
炎帝跟随九天玄女来到天宫通明殿上,参见了天皇。上帝说:“你在下界为帝,很得民心。如今年纪大了,不必劳累过多,我就封你做九天东厨司命灶君菩萨吧!希望你监督天下人勤俭过日子。每年今日,你上天来禀报一次,如果百姓忘恩负义,浪费五谷,就要受罚。”
第五章 炎帝身后事
在酃县水口女子庙附近的江边,有一方一米左右的石块,上面有一双女子的脚樱据说那是炎帝神农氏的妻子听訞踩下的。
当炎帝去世的消息传到临魁的宫中时,正在儿子处带孙子的听訞与两位侍女就水陆兼程前来奔丧,因为儿子临魁已经去了轩辕之丘参加黄帝的万帮会盟,一时是回来不了的。她作为元妃娘娘不得不去为丈夫吊丧,可是等她们的车马到达茶陵和酃县交界的桥头岭时,听到当地百姓说,炎帝的灵柩由木筏运载沿江而上了。她们又马不停蹄的急急忙忙赶到双江口,面前两条江,不知道沿那条江走,路上又没有行人问路,怎么办呢?谁也没有到过这地方,听詙心想炎帝曾住南方,到南方来为百姓采药治病的,朝南走不会错,因此,沿水口河赶到酃县南乡去了。等她们跑到水口女子庙附近的江边时,才遇到几个当地人,一问,炎帝灵柩是沿西乡的洣水往白鹿原方向去了,相距又有数百里了。听訞一听,懊悔不及,丧礼无论如何是参加不上了。她站在江边的一块石板上,向白鹿原方向眺望,心想辛辛苦苦赶了几千里的路程,最后还是见不到炎帝一面,不禁痛哭流涕,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晕倒在江中,只留下一双脚印在江边的石块上。后人就把这块石板叫做“望夫石”。
正当听訞跳入水中时,黄帝派来探听炎帝驾崩的人马也赶到了,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跳水的人原来就是炎帝的正妃听訞.黄帝的人向听訞的侍女问明情况,却原来他们都走了同样的路。当他们打听到炎帝去世的确切消息后,便顺原路返回中原,向黄帝报告。
听訞不知不觉来到龙爪石水底的一个大石门前。定睛一看,石门口站着两个彪形大汉,里面张灯结彩,鼓乐喧天,热闹非常。她向门卫问道:“我可以进去看看吗?”门卫答:“可以。”于是,听訞走了过去,看见里面八盏宫灯,放出耀眼的金光,四个金约悬挂着炎帝的棺木。棺木前面的大石桌上,摆满了供品。左边卧着只岩鹰,右边躺着一头山鹿。听訞见状,她纳头便拜。拜毕,发现前面拱形门里,传来悠扬动听的鼓乐声。她又走了进去,里面奇花争艳,嫣紫千红,百鸟争鸣,莺歌燕舞。二十四个年轻美貌女子,围着五谷,伴着鼓乐声,翩翩起舞。她看得眼花缘乱,一时竟着了谜。忽见一白发老人,满面笑容迎上前来说:“天色将晚,请女仙留宿,东边第二间是你的卧室。晚上有一只白鼠,会给你送来一粒玉米,吃后,三天三夜不会饥饥。”听訞听后,躬身致谢。
东海的大鲤鱼,每年春二三月水涨时,不顾旅途遥远,率领大小头目,扶老携幼,摇头摆尾,逆流而上,前来洣水朝拜炎帝。它们到达龙爪石深潭后,在人们缚好沉于水面一束又一束的松枝叶上,整理行装,抬头挺胸,恭恭敬敬向炎帝行三跪九叩首礼。然后,尽情欢乐,繁育后代,然后再回游东海,直到第二年春天,又成群结队地来朝拜炎帝天子,顺便把子孙带回去,年复一年,从不误期。
领头的那条大鲤鱼是炎帝妻子听訞变的,她当年在水下宫殿中吃了白鼠的那粒玉米后,她不能再上天宫了,就只能变成一头鲤鱼。因为,她当年千里迢迢南下,由于走迷了路,没有赶上炎帝的葬礼,坠死在水口河。她的一点灵性还记挂着炎帝的情义,因此,每年还要沿洣水上游到炎陵山下来看望炎帝一次,以表她对炎帝的情天长日久永不变!
炎帝驾崩后,其子孙便在南方繁衍。《礼记·祭法疏》引《春秋命历序》说:“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这八世即《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所说的:“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结奔水氏女曰听詙.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次帝榆罔,凡八代,及轩辕氏。”但《吕氏春秋·慎势览》说“神农氏十七世有天下”,以一世为三十年计算,十七世正是五百一、二十年,恰与《礼记》说法相符。看来如前所说的八代人只是神农氏也即炎帝氏族系统中较杰出的八代首领,被他们部落的后裔传诵着,才流传了下来。如帝临魁,因他能发扬神农氏开创农业的功德而成为农业民族的魁首,他可能是《札记·祭法》中所说的:“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值百谷。”帝承则继承农业之意。帝明则含有氏族昌明之意,帝直即帝植,可能是一位农业技术的改革者,他把原来播百谷的撒播方式改进为移植方式,大大提高了收获量,所以,受到人民的纪念。帝厘(音:来)则是能种麦子,帝榆罔则可能是于农田周围种上榆树,以防风灾及野兽践踏农作物。
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繁衍,支族甚多,商周时期,分建了很多国家。传说神农之子有神氏、农氏、列氏、厉氏和柱。厉氏又衍出丽氏和赖氏。自柱开始称炎帝,帝柱生庆甲,庆甲生甲氏和帝临,帝临传帝承,帝承传帝魁,魁传帝明,明传帝直,直传帝厘,厘传帝居,也称帝哀。帝居传节茎,节茎之后,有节氏、戏、克三支。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