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贪婪也要有个限度啊
作者:鲇鱼头 更新:2024-12-05 17:21
()1908年,斯坦利·鲍德温的父亲去世,由于鲍德温的父亲生前担任国会议员,鲍德温趁机参与补选,并成功当选,继承父亲的席位,进入英国下院,开启政治生涯。
世界大战期间,鲍德温担任博纳·劳的私人秘书,1917年又被任命为财政部财务秘书。
在担任财务秘书期间,鲍德温倡议富人主动把钱捐给英国政府,缓解英国政府财政危机。
这一举动在当时的英国引发轩然大波,《泰晤士报》公开质问身为有钱人的鲍德温,是否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捐出来。
鲍德温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证明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捐出的钱,相当于全部身家的20%,由此声名鹊起。
鲍德温不仅联系了乔治,而且还通知运河公司,要求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如何解决运河危机。
在此之前,苏伊士运河公司和多尔戈鲁科夫航运公司,以及已经关门大吉的英波石油公司已经进行了多轮磋商,但由于分歧过大,一直没能达成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公司和航运公司为弥补损失,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就算两家把船上的石油瓜分,也已经无法弥补双方的损失。
达西斯很受伤,我只想老老实实做个生意,怎么就这么难呢。
为彻底解决运河危机,英国政府和俄罗斯分别派人参加联席会议。
英方派出的是外交大臣寇松。
俄罗斯方面派出的是亚历山大。
由于英国和俄罗斯分别介入,运河公司和航运公司派出的代表也相应提高了级别。
代表多尔戈鲁科夫航运公司参加会议的,是马里奥的长子谢尔盖,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下一任掌舵人。
代表运河公司参加会议的是威廉·罗斯柴尔德。
威廉·罗斯柴尔德此前从未参加会议,他甚至不是运河公司董事会成员。
不过这也正常,在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无处不在。
威廉的叔叔,就是《贝尔福宣言》的另一位主角L·W·罗斯柴尔德。
乔治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询问古契科夫,罗斯柴尔德在俄罗斯是否拥有资产。
“帝国将铁路收归国有之前,俄罗斯百分之八十的铁路,都被罗斯柴尔德控制。”
古契科夫的回答把乔治吓一跳。
“所有人都讨厌希伯来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希伯来人很聪明,世界大战爆发前,罗斯柴尔德在俄罗斯的资产,基本抛售一空。”
古契科夫笑容阴冷,他自己也是受害者。
罗斯柴尔德抛售资产的时候,古契科夫也接手了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在法国发行的债券,罗斯柴尔德认购了超过50%——从德国得到的借款,也是由罗斯柴尔德筹措的。”
“说到借款,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德意志银行的监督。”
古契科夫向乔治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的德国。
上辈子乔治对于一战就有太多疑惑,无法从历史书中找到答案。
这辈子乔治作为亲历者,本以为对世界大战了解的已经足够深刻,没想到居然还有惊喜。
随着古契科夫的解释,乔治也是现在才知道,德意志银行居然是被以罗斯柴尔德为首的希伯来财团控制的。
所以,控制德国金融的是希伯来人,控制德国国防军的是容克贵族。
乔治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结构,乔治似曾相识。
西伯利亚银行向德意志银行注资,用于稳定德国金融。
德意志银行发行新马克,柏林面包一度稳定在160马克左右,德国经济逐渐开始恢复。
然而好景不长,从今年春季开始,德国物价再次飞涨,现在面包的价格已经从年初的160马克,暴涨到50万马克。
“今年之前,德国人的薪水都是每月发放——”
古契科夫自己也难以理解,希伯来人把德国折腾的这么惨,对希伯来人自己有什么好处吗?
“今年初,德国人的薪水已经开始每周结算,现在是每天,估计很快就会缩短到按小时结算的程度。”
乔治理解中的周薪,是为了避税。
德国人的周薪是为了追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德国现在还缺少粮食吗?”
乔治真不知道俄罗斯出口到德国的粮食都弄哪儿去了。
“理论上不缺——”
古契科夫意味深长。
乔治恍然大悟,希伯来人和另一个时空一样,又开始作死了。
这话也不对,希伯来人的民族性格在哪儿摆着呢,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希伯来人最擅长的事除了放高利贷,就是囤积居奇。
被希伯来财团控制下的德意志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肯定会以希伯来人优先。
拿到贷款的希伯来人,大概率不会老老实实投资工业,而是本能选择积累财富更快地方式,于是面包的价格就从160涨到50万。
这还远不是终点。
估计再过几个月,德意志银行就要发行面额为100兆的马克了。
“德国人是真能忍!”
乔治都忍不住感叹。
“德国现在就像一个沸腾的油锅,只需一颗火星,BOOM——”
古契科夫不看好德国的未来。
乔治眉头紧皱,这可不行。
乔治还指望德国冲锋陷阵呢,不能就这么被希伯来人玩死。
从这天起,乔治每天看报纸,重点关注和啤酒有关的消息。
有了英国和俄罗斯的介入,运河公司和航运公司的谈判终于得到有效推进。
“苏伊士”号之所以搁浅,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运河久未疏通,已经不能满足航运需求。
把“苏伊士”号弄走很容易。
但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对运河进行疏通。
运河公司之所以不愿意疏通,主要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毕竟疏通运河不仅会影响到运河公司的收益,而且需要一大笔投资。
运河公司的董事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对运河进行投资。
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提出的方案是:由多尔戈鲁科夫家族出资10亿卢布,将运河从现在的不足60米拓宽到130米,深度从现在的6米增加到15米。
为确保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投资安全,谢尔盖要求获得运河管理权。
运河公司经过内部磋商后,同意和多尔戈鲁科夫家族分享管理权,但不同意将所有管理权都移交给多尔戈鲁科夫。
谢尔盖的回应是,如果是分享,那就按照投票权比例出资,1亿卢布1票。
运河公司拒绝这个方案,既不想失去所有话语权,又不想出钱。
“那就没得谈咯——”
谢尔盖宣布谈判破裂,继续堵着吧。
寇松和亚历山大紧急出动,分别做运河公司和亚历山大的工作。
这时候已经是7月16号,距离运河被堵塞接近4个月,给全世界带来的损失超过1亿英镑。
运河公司损失的过路费则是超过1000万法郎。
19号,谈判重新开始,运河公司只愿意拿出40%投票权,换取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投资。
只是投票权,并不是公司股权。
谢尔盖认为这个方案毫无诚意,谈判再次破裂。
25号,驻扎在运河区的英军再次遭到袭击,这一次是两个哨所被彻底拔除,哨所内的英军全部战死。
消息传回伦敦,运河公司的霸道行为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运河的收益绝大部分归运河公司,和驻扎在运河区的英军无关,更合英国民众无关。
英军的抚恤金是由英国政府支付,这部分损失却要由所有英国人共同承担,所以运河公司这种模式是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29号,《泰晤士报》独家披露运河公司和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谈判过程,运河公司终于在全欧范围引发公愤。
从1869年到现在,运河公司通过运河获得收益超过30亿法郎,公司不仅连疏通运河的钱都不愿意出,还为愿意投资的企业设置障碍,资本的贪婪和无耻暴露无遗。
眼看运河公司的行为已经到了即将影响英国形象的程度,寇松终于硬起手腕,要求运河公司接受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条件。
寇松认为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提出的条件很合理,也最大程度上兼顾了运河公司股东的利益,运河公司差不多就得了。
威廉·罗斯柴尔德很不爽,认为寇松没有最大程度保护英国企业的海外利益。
寇松直接住进医院,彻底不管运河公司这破事儿了。
8月3号,亚历山大和谢尔盖返回君士坦丁堡,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威廉·罗斯柴尔德终于急了,主动联系谢尔盖,要求继续谈判。
谢尔盖表示俄罗斯快要过年了,有什么事明年再说吧。
过年?
这特么才8月,距离过年还有足足4个月呢!
这也不对,俄历新年比公历更晚,4个半月。
谢尔盖可以等,运河公司等不起,堵一天多少钱呢。
8月6号,威廉·罗斯柴尔德来到君士坦丁堡,重启谈判。
谢尔盖又有了新方案。
运河公司死死把持着管理权不放,是担心将管理权移交给多尔戈鲁科夫家族,会损害运河公司的利益。
谢尔盖联合美国资本对苏伊士运河进行投资,由英法美俄四方共同分享管理权。
这下威廉·罗斯柴尔德总算无话可说。
(本章完)
()
世界大战期间,鲍德温担任博纳·劳的私人秘书,1917年又被任命为财政部财务秘书。
在担任财务秘书期间,鲍德温倡议富人主动把钱捐给英国政府,缓解英国政府财政危机。
这一举动在当时的英国引发轩然大波,《泰晤士报》公开质问身为有钱人的鲍德温,是否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捐出来。
鲍德温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记者证明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捐出的钱,相当于全部身家的20%,由此声名鹊起。
鲍德温不仅联系了乔治,而且还通知运河公司,要求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如何解决运河危机。
在此之前,苏伊士运河公司和多尔戈鲁科夫航运公司,以及已经关门大吉的英波石油公司已经进行了多轮磋商,但由于分歧过大,一直没能达成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运河公司和航运公司为弥补损失,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就算两家把船上的石油瓜分,也已经无法弥补双方的损失。
达西斯很受伤,我只想老老实实做个生意,怎么就这么难呢。
为彻底解决运河危机,英国政府和俄罗斯分别派人参加联席会议。
英方派出的是外交大臣寇松。
俄罗斯方面派出的是亚历山大。
由于英国和俄罗斯分别介入,运河公司和航运公司派出的代表也相应提高了级别。
代表多尔戈鲁科夫航运公司参加会议的,是马里奥的长子谢尔盖,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下一任掌舵人。
代表运河公司参加会议的是威廉·罗斯柴尔德。
威廉·罗斯柴尔德此前从未参加会议,他甚至不是运河公司董事会成员。
不过这也正常,在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无处不在。
威廉的叔叔,就是《贝尔福宣言》的另一位主角L·W·罗斯柴尔德。
乔治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询问古契科夫,罗斯柴尔德在俄罗斯是否拥有资产。
“帝国将铁路收归国有之前,俄罗斯百分之八十的铁路,都被罗斯柴尔德控制。”
古契科夫的回答把乔治吓一跳。
“所有人都讨厌希伯来人,但是不得不承认,希伯来人很聪明,世界大战爆发前,罗斯柴尔德在俄罗斯的资产,基本抛售一空。”
古契科夫笑容阴冷,他自己也是受害者。
罗斯柴尔德抛售资产的时候,古契科夫也接手了其中的一部分。
“我们在法国发行的债券,罗斯柴尔德认购了超过50%——从德国得到的借款,也是由罗斯柴尔德筹措的。”
“说到借款,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德意志银行的监督。”
古契科夫向乔治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的德国。
上辈子乔治对于一战就有太多疑惑,无法从历史书中找到答案。
这辈子乔治作为亲历者,本以为对世界大战了解的已经足够深刻,没想到居然还有惊喜。
随着古契科夫的解释,乔治也是现在才知道,德意志银行居然是被以罗斯柴尔德为首的希伯来财团控制的。
所以,控制德国金融的是希伯来人,控制德国国防军的是容克贵族。
乔治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结构,乔治似曾相识。
西伯利亚银行向德意志银行注资,用于稳定德国金融。
德意志银行发行新马克,柏林面包一度稳定在160马克左右,德国经济逐渐开始恢复。
然而好景不长,从今年春季开始,德国物价再次飞涨,现在面包的价格已经从年初的160马克,暴涨到50万马克。
“今年之前,德国人的薪水都是每月发放——”
古契科夫自己也难以理解,希伯来人把德国折腾的这么惨,对希伯来人自己有什么好处吗?
“今年初,德国人的薪水已经开始每周结算,现在是每天,估计很快就会缩短到按小时结算的程度。”
乔治理解中的周薪,是为了避税。
德国人的周薪是为了追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德国现在还缺少粮食吗?”
乔治真不知道俄罗斯出口到德国的粮食都弄哪儿去了。
“理论上不缺——”
古契科夫意味深长。
乔治恍然大悟,希伯来人和另一个时空一样,又开始作死了。
这话也不对,希伯来人的民族性格在哪儿摆着呢,不管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希伯来人最擅长的事除了放高利贷,就是囤积居奇。
被希伯来财团控制下的德意志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肯定会以希伯来人优先。
拿到贷款的希伯来人,大概率不会老老实实投资工业,而是本能选择积累财富更快地方式,于是面包的价格就从160涨到50万。
这还远不是终点。
估计再过几个月,德意志银行就要发行面额为100兆的马克了。
“德国人是真能忍!”
乔治都忍不住感叹。
“德国现在就像一个沸腾的油锅,只需一颗火星,BOOM——”
古契科夫不看好德国的未来。
乔治眉头紧皱,这可不行。
乔治还指望德国冲锋陷阵呢,不能就这么被希伯来人玩死。
从这天起,乔治每天看报纸,重点关注和啤酒有关的消息。
有了英国和俄罗斯的介入,运河公司和航运公司的谈判终于得到有效推进。
“苏伊士”号之所以搁浅,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运河久未疏通,已经不能满足航运需求。
把“苏伊士”号弄走很容易。
但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对运河进行疏通。
运河公司之所以不愿意疏通,主要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毕竟疏通运河不仅会影响到运河公司的收益,而且需要一大笔投资。
运河公司的董事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对运河进行投资。
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提出的方案是:由多尔戈鲁科夫家族出资10亿卢布,将运河从现在的不足60米拓宽到130米,深度从现在的6米增加到15米。
为确保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投资安全,谢尔盖要求获得运河管理权。
运河公司经过内部磋商后,同意和多尔戈鲁科夫家族分享管理权,但不同意将所有管理权都移交给多尔戈鲁科夫。
谢尔盖的回应是,如果是分享,那就按照投票权比例出资,1亿卢布1票。
运河公司拒绝这个方案,既不想失去所有话语权,又不想出钱。
“那就没得谈咯——”
谢尔盖宣布谈判破裂,继续堵着吧。
寇松和亚历山大紧急出动,分别做运河公司和亚历山大的工作。
这时候已经是7月16号,距离运河被堵塞接近4个月,给全世界带来的损失超过1亿英镑。
运河公司损失的过路费则是超过1000万法郎。
19号,谈判重新开始,运河公司只愿意拿出40%投票权,换取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投资。
只是投票权,并不是公司股权。
谢尔盖认为这个方案毫无诚意,谈判再次破裂。
25号,驻扎在运河区的英军再次遭到袭击,这一次是两个哨所被彻底拔除,哨所内的英军全部战死。
消息传回伦敦,运河公司的霸道行为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运河的收益绝大部分归运河公司,和驻扎在运河区的英军无关,更合英国民众无关。
英军的抚恤金是由英国政府支付,这部分损失却要由所有英国人共同承担,所以运河公司这种模式是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29号,《泰晤士报》独家披露运河公司和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谈判过程,运河公司终于在全欧范围引发公愤。
从1869年到现在,运河公司通过运河获得收益超过30亿法郎,公司不仅连疏通运河的钱都不愿意出,还为愿意投资的企业设置障碍,资本的贪婪和无耻暴露无遗。
眼看运河公司的行为已经到了即将影响英国形象的程度,寇松终于硬起手腕,要求运河公司接受多尔戈鲁科夫家族的条件。
寇松认为多尔戈鲁科夫家族提出的条件很合理,也最大程度上兼顾了运河公司股东的利益,运河公司差不多就得了。
威廉·罗斯柴尔德很不爽,认为寇松没有最大程度保护英国企业的海外利益。
寇松直接住进医院,彻底不管运河公司这破事儿了。
8月3号,亚历山大和谢尔盖返回君士坦丁堡,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威廉·罗斯柴尔德终于急了,主动联系谢尔盖,要求继续谈判。
谢尔盖表示俄罗斯快要过年了,有什么事明年再说吧。
过年?
这特么才8月,距离过年还有足足4个月呢!
这也不对,俄历新年比公历更晚,4个半月。
谢尔盖可以等,运河公司等不起,堵一天多少钱呢。
8月6号,威廉·罗斯柴尔德来到君士坦丁堡,重启谈判。
谢尔盖又有了新方案。
运河公司死死把持着管理权不放,是担心将管理权移交给多尔戈鲁科夫家族,会损害运河公司的利益。
谢尔盖联合美国资本对苏伊士运河进行投资,由英法美俄四方共同分享管理权。
这下威廉·罗斯柴尔德总算无话可说。
(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