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自留地
作者:鲇鱼头 更新:2024-12-05 17:20
()第623章自留地
俄罗斯被英法联手坑,不是第一次了。
小尼古拉却还是将希望寄托在英法的承诺上,天真到可怜。
现在小尼古拉终于明白乔治战前为俄罗斯帝国设定的策略是对的,可惜为时已晚。
苏霍姆利诺夫来到君士坦丁堡,希望乔治能拯救北线俄军。
如果布鲁西诺夫或者瓦西里,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冯·毕洛或马肯森击败,兴登堡就要抽调一部分兵力增援奥匈帝国,小尼古拉或许还能反败为胜。
可这又谈何容易,冯·毕洛和马肯森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布鲁西诺夫和瓦西里的兵力虽然占据优势,但想一口吞掉冯·毕洛和马肯森,纯属痴人说梦。
都是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手抓住破绽,就算20万头猪,都要抓半个月。
让乔治想不通的是,小尼古拉手下的兵力,同样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一倍左右,纵然攻击乏力,可无论如何都不该连守都守不住。
“德国人得到了波兰人的帮助,波兰人大概以为德国人是去拯救他们的——”
苏霍姆利诺夫的嘲讽既是给波兰人的,也是给小尼古拉的。
自战争爆发后,小尼古拉和苏霍姆利诺夫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至于波兰——
一直以来,波兰都是帝国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历任华沙总督为镇压波兰人的反抗,在波兰实施强硬的统治政策,这不仅没有彻底解决波兰问题,反而导致波兰人的反抗意识愈发强烈。
德军攻入波兰后,波兰人自发行动起来,组成起义军配合德军作战,俄军在波兰不仅失去了本土优势,反倒像境外作战一样处处被动。
但即便如此,把俄军失利的原因简单归咎于波兰人的反抗上,明显夸大了波兰人的作用。
“你也知道,巴尔干战区现在处于三线作战,每一个方向都很重要,我必须小心谨慎。”
乔治也真不是推脱。
杨科夫在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之后,已经停止攻击。
不是杨科夫不想继续追杀穆罕穆德五世,而是战线已经达到极限,继续往前推进,脆弱的后勤补给线就会崩断。
俄罗斯打奥斯曼帝国不需要动员。
反过来也成立。
奥斯曼人对入侵俄军极度反感,杨科夫为镇压各地奥斯曼人的反抗,不得不在各地分驻兵力,这导致杨科夫在前线只剩下6个师可用。
奥斯曼人正在继续动员,杨科夫已经给乔治发电报,请求乔治派兵增援,否则杨科夫就要被迫从奥斯曼首都撤离,避免被奥斯曼帝国优势兵力包围。
布鲁西诺夫面临的情况,和杨科夫差不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确实是生活着很多塞尔维亚人,彼得父子对解救塞尔维亚人念念不忘,可他们从来没问过生活在这两地的塞尔维亚人,是否需要他们解救。
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之后,斐迪南大公采取怀柔政策,收获了很多当地人的好感,彼得父子纯属一厢情愿。
布鲁西诺夫手下虽然是以高日军团为主,哥萨克组成的部队也不少。
在攻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后,部分哥萨克将天性中的“以战养战”发挥到淋漓尽致,不仅激起当地人的强烈反感,已经到了布鲁西诺夫不得不约束军纪的程度。
哥萨克打仗确实猛,破坏力也惊人,说好听点是以战养战,如实描述就是烧杀抢掠。
冯·毕洛老奸巨猾,他发明了一种弹性防御,让布鲁西诺夫步履维艰。
弹性防御的内容是将部队梯次配置,前线只部署少量警戒部队,主力集中在第二线和第三线,这样进攻部队的火力只会覆盖第一道防线,第二道和第三道则完好无损。
攻击部队在攻占第一道防线之后,就会逐渐脱离己方炮兵的火力范围。
这时候布置在后方阵地的德军炮兵开始对进攻部队进行火力覆盖,同时德军开始反击,将攻击部队击退,恢复战线。
针对第11集团军的装甲战车,德军也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德军在防线中挖了很多反坦克战壕,仅第二道防线前就有三条。
战壕和战壕之间是雷区和铁丝网,步兵贸然深入,就会遭到重机枪的疯狂射击。
面对这样的防线,布鲁西诺夫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和冯·毕洛耐心周旋。
瓦西里遇到的情况,也没比布鲁西诺夫好到哪儿去。
马肯森用兵狡诈,堪称“沼泽之狐”,他将奥匈军队顶在第一线,将德军布置在第二线,在瓦西里进攻的时候,马肯森派出一支骑兵绕过第12集团军侧翼,攻入特兰西瓦尼亚,得到特兰西瓦尼亚人响应的同时,还顺手击溃了罗马尼亚第3步兵师。
斐迪南犯了和彼得父子同样的错误,他忽略了生活在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的态度,派出的执政官也没能安抚当地罗马尼亚人,瓦西里开始进攻后,俄军在冬天修建的铁路甚至被炸毁,后勤运输线中断。
瓦西里不得不分兵,派出俄军协助罗军惮亚各地反抗势力,这导致俄军的优势兵力,无法在战场上得到充分体现。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乔治手下兵力不足。
苏霍姆利诺夫很难过,作为俄军参谋长,他无法给乔治提供更多兵力。
乔治只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乔治的统领下,最起码保加利亚没叛变,罗马尼亚没有沦陷,塞尔维亚也已经收复,乔治军团现在虽然三线作战,在三线都保持着攻击姿态,和另一个时空天壤之别。“帝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动员,我会尽可能给你带来援军。”
苏霍姆利诺夫无法要求乔治做到更多。
乔治对彼得格勒彻底失望。
开战不到一年,俄罗斯已经进行了三轮动员。
还能动员几次?
小尼古拉希望乔治进攻,可手握40万大军的西方面军在干什么?
鲁登道夫手下可只有15万人。
面对冯·毕洛和马肯森的顽强防守,乔治分别给布鲁西诺夫和瓦西里发电报,命令他们向彼此靠拢,将战线拉长,分散冯·毕洛和马肯森的兵力,伺机突破。
同时乔治分别给斐迪南和格奥尔基发电报,要求他们征调更多部队参战。
俄罗斯帝国都已经开始第三轮动员了,罗马尼亚和希腊才进行了两轮,而且动员的并不充分。
罗马尼亚还好,战争爆发后已经动员40万人,态度还算积极。
希腊王国的态度略消极,只动员了20万人,明显还有余力。
乔治知道格奥尔基为什么没动力。
罗马尼亚积极动员是因为特兰西瓦尼亚,想在战后有所收获,现在就要积极行动起来。
希腊王国前面有塞尔维亚王国和阿尔巴尼亚顶着,这俩都是盟国,希腊王国就算再积极,也很难得到实质上的好处。
乔治决定亲自往希腊走一趟。
格奥尔基很重视乔治的到访,以接待国家元首的标准接待乔治。
这也正常,乔治这個大公,本身地位跟欧洲那些大公国的国王是一样的。
乔治不在乎接待的标准,是否符合他的身份。
来到格奥尔基的王宫,乔治向格奥尔基提出,要求希腊王国再动员10万人。
格奥尔基向乔治诉苦,希腊不仅人丁稀少,而且缺少武器装备,关键希腊民众对于战争的热情不高,缺乏参军的动力。
乔治知道格奥尔基想要的是什么。
乔治给格奥尔基开出的条件是奥斯曼帝国。
确切点说,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领土。
世界大战是最后的盛宴,德国先不说,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是肯定要被瓜分的,毕竟参战国需要补偿。
奥匈帝国摆明了是要被俄罗斯帝国和巴尔干联盟瓜分,意大利能分多少,得看意大利人有多大贡献。
英法想拿好处,只能从奥斯曼帝国攫取。
“能否将小亚细亚半岛给我?”
格奥尔基狮子大开口。
乔治似笑非笑,快醒醒,大白天的做什么梦。
小亚细亚半岛50万平方公里,都给希腊王国?
“我只能保证,如果希腊王国承担应有的责任,那么在战争结束后,小亚细亚半岛将有一部分属于希腊王国。”
乔治慷他人之慨,一点也不心疼。
都说一战俄罗斯帝国最惨。
其实最惨的是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俄罗斯帝国虽然灭亡了,作为一个国家,基本上保持了领土完整。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惨遭瓜分,奥匈帝国除了并入其他国家的领土,主要被拆成四部分。
奥斯曼帝国被拆解成33个国家。
乔治只承诺会分给希腊一部分。
至于希腊能不能保住,那就和乔治没关系了。
“那能不能将达达尼尔海峡分一半?”
格奥尔基的梦还没醒。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君士坦丁堡连同加里波第半岛,以及马尔马拉海内的岛屿,都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另一侧成为非军事区。
非军事区这部分,是乔治的自留地。
(本章完)
()
俄罗斯被英法联手坑,不是第一次了。
小尼古拉却还是将希望寄托在英法的承诺上,天真到可怜。
现在小尼古拉终于明白乔治战前为俄罗斯帝国设定的策略是对的,可惜为时已晚。
苏霍姆利诺夫来到君士坦丁堡,希望乔治能拯救北线俄军。
如果布鲁西诺夫或者瓦西里,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冯·毕洛或马肯森击败,兴登堡就要抽调一部分兵力增援奥匈帝国,小尼古拉或许还能反败为胜。
可这又谈何容易,冯·毕洛和马肯森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布鲁西诺夫和瓦西里的兵力虽然占据优势,但想一口吞掉冯·毕洛和马肯森,纯属痴人说梦。
都是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手抓住破绽,就算20万头猪,都要抓半个月。
让乔治想不通的是,小尼古拉手下的兵力,同样是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一倍左右,纵然攻击乏力,可无论如何都不该连守都守不住。
“德国人得到了波兰人的帮助,波兰人大概以为德国人是去拯救他们的——”
苏霍姆利诺夫的嘲讽既是给波兰人的,也是给小尼古拉的。
自战争爆发后,小尼古拉和苏霍姆利诺夫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化解,反而愈演愈烈。
至于波兰——
一直以来,波兰都是帝国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历任华沙总督为镇压波兰人的反抗,在波兰实施强硬的统治政策,这不仅没有彻底解决波兰问题,反而导致波兰人的反抗意识愈发强烈。
德军攻入波兰后,波兰人自发行动起来,组成起义军配合德军作战,俄军在波兰不仅失去了本土优势,反倒像境外作战一样处处被动。
但即便如此,把俄军失利的原因简单归咎于波兰人的反抗上,明显夸大了波兰人的作用。
“你也知道,巴尔干战区现在处于三线作战,每一个方向都很重要,我必须小心谨慎。”
乔治也真不是推脱。
杨科夫在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之后,已经停止攻击。
不是杨科夫不想继续追杀穆罕穆德五世,而是战线已经达到极限,继续往前推进,脆弱的后勤补给线就会崩断。
俄罗斯打奥斯曼帝国不需要动员。
反过来也成立。
奥斯曼人对入侵俄军极度反感,杨科夫为镇压各地奥斯曼人的反抗,不得不在各地分驻兵力,这导致杨科夫在前线只剩下6个师可用。
奥斯曼人正在继续动员,杨科夫已经给乔治发电报,请求乔治派兵增援,否则杨科夫就要被迫从奥斯曼首都撤离,避免被奥斯曼帝国优势兵力包围。
布鲁西诺夫面临的情况,和杨科夫差不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确实是生活着很多塞尔维亚人,彼得父子对解救塞尔维亚人念念不忘,可他们从来没问过生活在这两地的塞尔维亚人,是否需要他们解救。
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之后,斐迪南大公采取怀柔政策,收获了很多当地人的好感,彼得父子纯属一厢情愿。
布鲁西诺夫手下虽然是以高日军团为主,哥萨克组成的部队也不少。
在攻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之后,部分哥萨克将天性中的“以战养战”发挥到淋漓尽致,不仅激起当地人的强烈反感,已经到了布鲁西诺夫不得不约束军纪的程度。
哥萨克打仗确实猛,破坏力也惊人,说好听点是以战养战,如实描述就是烧杀抢掠。
冯·毕洛老奸巨猾,他发明了一种弹性防御,让布鲁西诺夫步履维艰。
弹性防御的内容是将部队梯次配置,前线只部署少量警戒部队,主力集中在第二线和第三线,这样进攻部队的火力只会覆盖第一道防线,第二道和第三道则完好无损。
攻击部队在攻占第一道防线之后,就会逐渐脱离己方炮兵的火力范围。
这时候布置在后方阵地的德军炮兵开始对进攻部队进行火力覆盖,同时德军开始反击,将攻击部队击退,恢复战线。
针对第11集团军的装甲战车,德军也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德军在防线中挖了很多反坦克战壕,仅第二道防线前就有三条。
战壕和战壕之间是雷区和铁丝网,步兵贸然深入,就会遭到重机枪的疯狂射击。
面对这样的防线,布鲁西诺夫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和冯·毕洛耐心周旋。
瓦西里遇到的情况,也没比布鲁西诺夫好到哪儿去。
马肯森用兵狡诈,堪称“沼泽之狐”,他将奥匈军队顶在第一线,将德军布置在第二线,在瓦西里进攻的时候,马肯森派出一支骑兵绕过第12集团军侧翼,攻入特兰西瓦尼亚,得到特兰西瓦尼亚人响应的同时,还顺手击溃了罗马尼亚第3步兵师。
斐迪南犯了和彼得父子同样的错误,他忽略了生活在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人的态度,派出的执政官也没能安抚当地罗马尼亚人,瓦西里开始进攻后,俄军在冬天修建的铁路甚至被炸毁,后勤运输线中断。
瓦西里不得不分兵,派出俄军协助罗军惮亚各地反抗势力,这导致俄军的优势兵力,无法在战场上得到充分体现。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乔治手下兵力不足。
苏霍姆利诺夫很难过,作为俄军参谋长,他无法给乔治提供更多兵力。
乔治只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乔治的统领下,最起码保加利亚没叛变,罗马尼亚没有沦陷,塞尔维亚也已经收复,乔治军团现在虽然三线作战,在三线都保持着攻击姿态,和另一个时空天壤之别。“帝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动员,我会尽可能给你带来援军。”
苏霍姆利诺夫无法要求乔治做到更多。
乔治对彼得格勒彻底失望。
开战不到一年,俄罗斯已经进行了三轮动员。
还能动员几次?
小尼古拉希望乔治进攻,可手握40万大军的西方面军在干什么?
鲁登道夫手下可只有15万人。
面对冯·毕洛和马肯森的顽强防守,乔治分别给布鲁西诺夫和瓦西里发电报,命令他们向彼此靠拢,将战线拉长,分散冯·毕洛和马肯森的兵力,伺机突破。
同时乔治分别给斐迪南和格奥尔基发电报,要求他们征调更多部队参战。
俄罗斯帝国都已经开始第三轮动员了,罗马尼亚和希腊才进行了两轮,而且动员的并不充分。
罗马尼亚还好,战争爆发后已经动员40万人,态度还算积极。
希腊王国的态度略消极,只动员了20万人,明显还有余力。
乔治知道格奥尔基为什么没动力。
罗马尼亚积极动员是因为特兰西瓦尼亚,想在战后有所收获,现在就要积极行动起来。
希腊王国前面有塞尔维亚王国和阿尔巴尼亚顶着,这俩都是盟国,希腊王国就算再积极,也很难得到实质上的好处。
乔治决定亲自往希腊走一趟。
格奥尔基很重视乔治的到访,以接待国家元首的标准接待乔治。
这也正常,乔治这個大公,本身地位跟欧洲那些大公国的国王是一样的。
乔治不在乎接待的标准,是否符合他的身份。
来到格奥尔基的王宫,乔治向格奥尔基提出,要求希腊王国再动员10万人。
格奥尔基向乔治诉苦,希腊不仅人丁稀少,而且缺少武器装备,关键希腊民众对于战争的热情不高,缺乏参军的动力。
乔治知道格奥尔基想要的是什么。
乔治给格奥尔基开出的条件是奥斯曼帝国。
确切点说,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领土。
世界大战是最后的盛宴,德国先不说,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是肯定要被瓜分的,毕竟参战国需要补偿。
奥匈帝国摆明了是要被俄罗斯帝国和巴尔干联盟瓜分,意大利能分多少,得看意大利人有多大贡献。
英法想拿好处,只能从奥斯曼帝国攫取。
“能否将小亚细亚半岛给我?”
格奥尔基狮子大开口。
乔治似笑非笑,快醒醒,大白天的做什么梦。
小亚细亚半岛50万平方公里,都给希腊王国?
“我只能保证,如果希腊王国承担应有的责任,那么在战争结束后,小亚细亚半岛将有一部分属于希腊王国。”
乔治慷他人之慨,一点也不心疼。
都说一战俄罗斯帝国最惨。
其实最惨的是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
俄罗斯帝国虽然灭亡了,作为一个国家,基本上保持了领土完整。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是惨遭瓜分,奥匈帝国除了并入其他国家的领土,主要被拆成四部分。
奥斯曼帝国被拆解成33个国家。
乔治只承诺会分给希腊一部分。
至于希腊能不能保住,那就和乔治没关系了。
“那能不能将达达尼尔海峡分一半?”
格奥尔基的梦还没醒。
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君士坦丁堡连同加里波第半岛,以及马尔马拉海内的岛屿,都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另一侧成为非军事区。
非军事区这部分,是乔治的自留地。
(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