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作者:开玩笑 更新:2021-11-23 17:38
对了,上次在林梅家里她也是自己做饭,我还真是搞不懂,为什么你们女人都喜欢自己做饭吃呢?”
“我只是因为吃不惯食堂里那些垃圾才自己做饭,至于林梅我就不知道了。还有,你看问题不要以偏盖全好不好?什么叫都喜欢自己做饭吃?”
看到柳月摆出一副要教训人的姿势,钱志赶紧转移话题:“对了,说道林梅我还真有点担心。今天我们两个都跑出来了,卡耳肯定是找不找我们,不知道他会不会又去为难林梅。他现在好像把林梅当成了爆炸的主使人,我觉得卡耳现在就像是一颗能走路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我或者林梅身边爆炸。”
面对钱志的担心,柳月沉吟了一会说:“恩,这的确是个问题。要是林梅把51区的事情泄露给卡耳知道,不但是你,恐怕连我都得遭殃。不然的话这样吧,卡耳怎么着也算个名人,我在报社里找几个喜欢名人花边新闻的兄弟盯着他。你看怎么样?”
“真是好主意!你以前怎么没提过这个建议呢?要是早点让人盯着卡耳,我们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钱志一脸惋惜。
“以前谁知道那家伙这么阴险,当然不会找人盯他啦!”
“你什么时候能让他们开始盯着卡耳呢?”
“马上就可以,只要我打个电话。这叫给他们提供新闻素材!你懂不懂啊。”柳月说着就拿出手机拨了报社电话总机的号码。
第二十四章
柳月找到了专门搞花边新闻的记者,柳月就说她收到消息肯尼亚来的卡耳肯定要出大新闻。她对这种东西没兴趣,但是有题材不用又太浪费,干脆就把肯尼亚来的卡耳让给他们盯好了。那边的记者一听是现在报社的红人拜托他,而且还只是顺水人情,当然忙不迭答应下来,而且立刻就派了两个人轮班盯梢。钱志就坐在柳月身边,电话里听的很清楚。这下他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不少。他也是见识过这些专搞花边新闻的记者的。当年他刚刚提出“超微子说”的时候就被这种人盯上过。那真是甩也甩不掉,逃也逃不脱,这些人就像是闻着了香味的蜜蜂一样紧紧的盯着不放,最后他还是收到里特的邀请进51区工作才脱离了那些记者的魔爪。当时那种不胜其扰的感觉钱志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相信卡耳在这种严密的监视下绝对玩不出什么花样。
放下心来的钱志心情大好,他催促着柳月吃完了盒饭。然后又拉着柳月上了公车。他们的下一站是几个工厂中唯一一个与“超微子说”有直接联系的。这个工厂采用了一种现在仍在实验阶段的技术:超微子测量。这项技术的主要用途在于提高加工精度。它可以让孔和轴之间的配合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唯一的缺点是经济。这项技术的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所以用这项技术制造的产品比同类产品的价格要高出60%-70%。不过凭借着它无与伦比的高精度,这家工厂仍然接到了不少定单。
在知道这家名为“北京高精制造厂”的工厂之前,柳月对它所应用的技术已经有了不少了解,因为她已经采访过了这项技术的创造者——雷海涛。雷海涛是柳月除钱志以外第一个采访的超微子理论科学家,当初雷海涛给柳月的一堆公式里就有一个是关于超微子测量的。当时钱志也给柳月解释过了,虽然当时柳月没有完全弄懂,但以她现在对“超微子说”的了解,钱志再稍加点拨,她很快就明白了。
进入工厂之后仍是老套路,首先找到工厂的负责人,再由他带领两人参观工厂。柳月对这家工厂的超微子测量技术很有兴趣。抓着负责人问个不停。钱志转了一会,觉得没自己什么事,就提出想自己在工厂里走走。柳月和负责人聊的正起劲,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钱志一个人在工厂里漫无目的的走着,看到流水线在自己面前把一个个零件组装成机器,他联想起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假如卓别林还活着,看到这种无人操作的流水线,他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喜剧呢?
想着心思,钱志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流水线的终点。在流水线的终点处,他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机器。那机器的前端是一个入口,流水线上的产品从那里进入,而它的后端却有两个出口。可看看后面出口处履带的速度就知道,两边的履带速度都还可以提高。也就是说,两边都没有以最大效率运行。钱志感到有些费解,为什么不只用一个出口呢?想到这里,钱志就找了一个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告诉他,那台机器是检查次品的。两条履带上一条走的是正品,一条走的是次品。
“不会吧!有那么多次品?”钱志有些惊异的问。
“是啊,次品率很高的。流水线上走出来的大约有20%都是次品。要不是次品率太高的话,我们也不会比别家的价格高那么多。”工作人员不无遗憾的说。
听到这样的解释钱志更加好奇了,他问:“那为什么这条生产线上会出这么多次品呢?”
“我也不知道。”工作人员回答的很干脆。
“那你知道有谁可以告诉我吗?”
工作人员拿手一指说:“我们厂的总工程师应该会知道。你去问问他吧。他的办公室就在那边拐弯的地方。”
钱志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走过去,很快就来到了总工程师办公室的门口。他敲敲门,里面响起了一个浑厚的声音:“请进。”
推开门,钱志看到的是一个有些胖的中年人。他看到钱志进来,微微有些疑惑的问:“请问你是?”
“你好,我叫柳山,我是一个记者。这是我的记者证。”钱志双手递过自己的记者证。
中年人没有接,他说:“不用看了,您请坐。那么柳先生到我这里来是有什么问题吗?”
钱志收起记者证,坐下说:“请问先生贵姓?”
中年人笑了笑说:“对对,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单名众,群众的众。”
“张先生你好,我和另一个同事是来采访你们厂有关超微子应用方面的情况的。而我对你们厂的流水线很感兴趣,不过我发现从这条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次品率似乎很高,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呵呵,你已经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了。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和一个研究所合作研究了,目前还没有最后的结论。从前几次我们做的实验看,这主要还是超微子测量装置的原因。当时我们用同样的机器,结果机器里带超微子测量装置的时候有很多次品,换成普通光学测量装置时却极少出现次品。”
“噢?不知道超微子测量装置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呢?”
“我们请教过几个专家,他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可一般都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超微子的波长上。从理论上说,测量装置里出来的超微子波长满足精度条件的概率应该是99。6%,可是实际上满足精度条件的概率却只有81%,这直接导致了次品率的上升。现在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仪器的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李进益李老也到我们这里来看过,他说是钱志的理论出了问题,他正在计算。可惜李老还没算完就去世了,真是可惜。”
看来还是自己理论上的毛病,钱志想。他的理论值确实有很大的不固定性,而且也符合他自己计算所得的结果。这更加坚定了钱志修复能源炉的信念。没有能源炉和计算机,这种理论上的误差根本没法计算。这时柳月和工厂的负责人也走进了张众的办公室。从柳月脸上的表情钱志就能看出她和自己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才到这里来的。
柳月看到钱志,知道他应该已经了解过生产线的次品问题了,就对负责人说:“我同事看来已经了解过情况了,就不用再麻烦张总工一次了,您还是带我到别处去看看吧。”负责人点头称是,带着柳月出门往别处去了。钱志也乘机向张众告辞,追着柳月去了。
工厂里其他的部分与别的工厂也没有什么不同,对超微子以外的东西不感兴趣的柳月想起了他们到这里的另一个目的,就问负责人,他们可不可以代装配别的机械。得到的回答是:可以,不过废品率很高,单件加工风险很大。面对20%的报废率,钱志当然不敢冒险,只好把这里当作是毫无办法时最坏的打算。
参观完这个工厂已经下午四点多,往下一家工厂去的时间不够了,而且虽然说没有找到可以装配能源炉的工厂,但是柳月的专栏总算是有了着落。于是钱志和柳月商量之后决定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
两人决定之后钱志刚转身要走,柳月就开口叫住了他:“喂!你去哪?”
“去哪?”面对柳月的问题,钱志有些摸不着头脑,“当然是回去休息了。你说我还能去哪?”
柳月一扬手里的采访笔记:“回去休息?你休想!走,跟我到我家去写采访稿!今天出来的主意可是你出的!事情没办完呢,就想跑!那哪行?”
“不是吧,你不是一向不要别人插手你的采访稿的吗?”钱志一脸的委屈。
“那是以前!那时一个礼拜才写一篇稿子,现在这么多事情压下来,你当我是神仙呐!”
“可……我还在生病,身体虚弱,你就不照顾一下?”钱志作虚弱状。
“少来这套!你这病有多重我还不清楚!再说了,刚才不还有精神的很吗?哎呀,好了好了,照顾你是病人嘛。到我家写完采访稿我请你吃饭!你中午不是说食堂吃不惯吗?到了我家还不是……”在糖果和大棒的双重压力下,心不甘情不愿的钱志被柳月拽着上了车。
“我只是因为吃不惯食堂里那些垃圾才自己做饭,至于林梅我就不知道了。还有,你看问题不要以偏盖全好不好?什么叫都喜欢自己做饭吃?”
看到柳月摆出一副要教训人的姿势,钱志赶紧转移话题:“对了,说道林梅我还真有点担心。今天我们两个都跑出来了,卡耳肯定是找不找我们,不知道他会不会又去为难林梅。他现在好像把林梅当成了爆炸的主使人,我觉得卡耳现在就像是一颗能走路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我或者林梅身边爆炸。”
面对钱志的担心,柳月沉吟了一会说:“恩,这的确是个问题。要是林梅把51区的事情泄露给卡耳知道,不但是你,恐怕连我都得遭殃。不然的话这样吧,卡耳怎么着也算个名人,我在报社里找几个喜欢名人花边新闻的兄弟盯着他。你看怎么样?”
“真是好主意!你以前怎么没提过这个建议呢?要是早点让人盯着卡耳,我们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钱志一脸惋惜。
“以前谁知道那家伙这么阴险,当然不会找人盯他啦!”
“你什么时候能让他们开始盯着卡耳呢?”
“马上就可以,只要我打个电话。这叫给他们提供新闻素材!你懂不懂啊。”柳月说着就拿出手机拨了报社电话总机的号码。
第二十四章
柳月找到了专门搞花边新闻的记者,柳月就说她收到消息肯尼亚来的卡耳肯定要出大新闻。她对这种东西没兴趣,但是有题材不用又太浪费,干脆就把肯尼亚来的卡耳让给他们盯好了。那边的记者一听是现在报社的红人拜托他,而且还只是顺水人情,当然忙不迭答应下来,而且立刻就派了两个人轮班盯梢。钱志就坐在柳月身边,电话里听的很清楚。这下他的心总算是放下了不少。他也是见识过这些专搞花边新闻的记者的。当年他刚刚提出“超微子说”的时候就被这种人盯上过。那真是甩也甩不掉,逃也逃不脱,这些人就像是闻着了香味的蜜蜂一样紧紧的盯着不放,最后他还是收到里特的邀请进51区工作才脱离了那些记者的魔爪。当时那种不胜其扰的感觉钱志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相信卡耳在这种严密的监视下绝对玩不出什么花样。
放下心来的钱志心情大好,他催促着柳月吃完了盒饭。然后又拉着柳月上了公车。他们的下一站是几个工厂中唯一一个与“超微子说”有直接联系的。这个工厂采用了一种现在仍在实验阶段的技术:超微子测量。这项技术的主要用途在于提高加工精度。它可以让孔和轴之间的配合达到近乎完美的程度,唯一的缺点是经济。这项技术的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所以用这项技术制造的产品比同类产品的价格要高出60%-70%。不过凭借着它无与伦比的高精度,这家工厂仍然接到了不少定单。
在知道这家名为“北京高精制造厂”的工厂之前,柳月对它所应用的技术已经有了不少了解,因为她已经采访过了这项技术的创造者——雷海涛。雷海涛是柳月除钱志以外第一个采访的超微子理论科学家,当初雷海涛给柳月的一堆公式里就有一个是关于超微子测量的。当时钱志也给柳月解释过了,虽然当时柳月没有完全弄懂,但以她现在对“超微子说”的了解,钱志再稍加点拨,她很快就明白了。
进入工厂之后仍是老套路,首先找到工厂的负责人,再由他带领两人参观工厂。柳月对这家工厂的超微子测量技术很有兴趣。抓着负责人问个不停。钱志转了一会,觉得没自己什么事,就提出想自己在工厂里走走。柳月和负责人聊的正起劲,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钱志一个人在工厂里漫无目的的走着,看到流水线在自己面前把一个个零件组装成机器,他联想起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假如卓别林还活着,看到这种无人操作的流水线,他还能拍出什么样的喜剧呢?
想着心思,钱志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流水线的终点。在流水线的终点处,他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机器。那机器的前端是一个入口,流水线上的产品从那里进入,而它的后端却有两个出口。可看看后面出口处履带的速度就知道,两边的履带速度都还可以提高。也就是说,两边都没有以最大效率运行。钱志感到有些费解,为什么不只用一个出口呢?想到这里,钱志就找了一个工作人员询问。工作人员告诉他,那台机器是检查次品的。两条履带上一条走的是正品,一条走的是次品。
“不会吧!有那么多次品?”钱志有些惊异的问。
“是啊,次品率很高的。流水线上走出来的大约有20%都是次品。要不是次品率太高的话,我们也不会比别家的价格高那么多。”工作人员不无遗憾的说。
听到这样的解释钱志更加好奇了,他问:“那为什么这条生产线上会出这么多次品呢?”
“我也不知道。”工作人员回答的很干脆。
“那你知道有谁可以告诉我吗?”
工作人员拿手一指说:“我们厂的总工程师应该会知道。你去问问他吧。他的办公室就在那边拐弯的地方。”
钱志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走过去,很快就来到了总工程师办公室的门口。他敲敲门,里面响起了一个浑厚的声音:“请进。”
推开门,钱志看到的是一个有些胖的中年人。他看到钱志进来,微微有些疑惑的问:“请问你是?”
“你好,我叫柳山,我是一个记者。这是我的记者证。”钱志双手递过自己的记者证。
中年人没有接,他说:“不用看了,您请坐。那么柳先生到我这里来是有什么问题吗?”
钱志收起记者证,坐下说:“请问先生贵姓?”
中年人笑了笑说:“对对,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张,单名众,群众的众。”
“张先生你好,我和另一个同事是来采访你们厂有关超微子应用方面的情况的。而我对你们厂的流水线很感兴趣,不过我发现从这条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次品率似乎很高,您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呵呵,你已经不是第一个问这个问题的人了。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和一个研究所合作研究了,目前还没有最后的结论。从前几次我们做的实验看,这主要还是超微子测量装置的原因。当时我们用同样的机器,结果机器里带超微子测量装置的时候有很多次品,换成普通光学测量装置时却极少出现次品。”
“噢?不知道超微子测量装置的哪个部分出了问题呢?”
“我们请教过几个专家,他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可一般都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超微子的波长上。从理论上说,测量装置里出来的超微子波长满足精度条件的概率应该是99。6%,可是实际上满足精度条件的概率却只有81%,这直接导致了次品率的上升。现在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仪器的问题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李进益李老也到我们这里来看过,他说是钱志的理论出了问题,他正在计算。可惜李老还没算完就去世了,真是可惜。”
看来还是自己理论上的毛病,钱志想。他的理论值确实有很大的不固定性,而且也符合他自己计算所得的结果。这更加坚定了钱志修复能源炉的信念。没有能源炉和计算机,这种理论上的误差根本没法计算。这时柳月和工厂的负责人也走进了张众的办公室。从柳月脸上的表情钱志就能看出她和自己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才到这里来的。
柳月看到钱志,知道他应该已经了解过生产线的次品问题了,就对负责人说:“我同事看来已经了解过情况了,就不用再麻烦张总工一次了,您还是带我到别处去看看吧。”负责人点头称是,带着柳月出门往别处去了。钱志也乘机向张众告辞,追着柳月去了。
工厂里其他的部分与别的工厂也没有什么不同,对超微子以外的东西不感兴趣的柳月想起了他们到这里的另一个目的,就问负责人,他们可不可以代装配别的机械。得到的回答是:可以,不过废品率很高,单件加工风险很大。面对20%的报废率,钱志当然不敢冒险,只好把这里当作是毫无办法时最坏的打算。
参观完这个工厂已经下午四点多,往下一家工厂去的时间不够了,而且虽然说没有找到可以装配能源炉的工厂,但是柳月的专栏总算是有了着落。于是钱志和柳月商量之后决定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
两人决定之后钱志刚转身要走,柳月就开口叫住了他:“喂!你去哪?”
“去哪?”面对柳月的问题,钱志有些摸不着头脑,“当然是回去休息了。你说我还能去哪?”
柳月一扬手里的采访笔记:“回去休息?你休想!走,跟我到我家去写采访稿!今天出来的主意可是你出的!事情没办完呢,就想跑!那哪行?”
“不是吧,你不是一向不要别人插手你的采访稿的吗?”钱志一脸的委屈。
“那是以前!那时一个礼拜才写一篇稿子,现在这么多事情压下来,你当我是神仙呐!”
“可……我还在生病,身体虚弱,你就不照顾一下?”钱志作虚弱状。
“少来这套!你这病有多重我还不清楚!再说了,刚才不还有精神的很吗?哎呀,好了好了,照顾你是病人嘛。到我家写完采访稿我请你吃饭!你中午不是说食堂吃不惯吗?到了我家还不是……”在糖果和大棒的双重压力下,心不甘情不愿的钱志被柳月拽着上了车。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