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4-12-03 07:43
  ()“老太太的哪个陪嫁?”萧侧妃问。
  “寇嬷嬷。”妇人带着哭腔回答。
  萧侧妃顿时变了脸色。
  眼前这妇人是萧侧妃的嫂子。
  新桃是萧侧妃的娘家侄女。
  老太太自然是卢令贞的母亲乔氏。
  而所谓的寇嬷嬷,则是乔氏的陪嫁。
  寇嬷嬷的独子赖青生来便有一只眼睛不能视物。寇嬷嬷觉得自己没能给儿子健康的身子,十分亏欠儿子,便对儿子百依百顺。赖青要月亮,寇嬷嬷就绝不给他够星星。
  赖青被娇纵得不成样子,简直活成了纨绔模样,长成人之后吃喝嫖赌,游手好闲。
  萧侧妃怎么可能愿意让娘家侄女嫁给这样一个饭桶?!
  “嫂子别着急,我想想办法。”萧侧妃说道。
  “好,侧妃,新桃说如果逼她嫁给赖青,她宁可抹脖子。我怎么忍心?我给老太太磕头,脑门都磕出大包了!老太太非说,新桃梦嫁到赖家是享福呢。享她奶奶个腿儿的福!这事儿全仰仗你了。”萧侧妃的嫂子哀求。
  “我知道了。嫂子,你让人盯好新桃,小心赖青那小子生米煮成熟饭。”萧侧妃叮嘱。
  “好。”妇人急忙应下。
  妇人走了以后,萧侧妃哪里还有心思买首饰?
  她脸色苍白,静立着思量了片刻。
  这个节骨眼上,老太太突然给新桃指这么一门糟糕的亲事,估摸是卢令贞要给她一个警告。
  余沐白恰好外出办案,不在京城。
  萧侧妃苦笑起来,上了马车,朝着了尘庵疾驰而去。
  卢令贞正在禅室内盘坐念经。
  萧侧妃行礼:“见过郡王妃。”
  “快别这么称呼,没得让人心中悲凉。”卢令贞淡淡地说。
  “我不管,在我心里,您永远都是郡王妃。”萧侧妃跪了下来。
  卢令贞凄然一笑:“如今,你是郡王府辈分最高的人,我的好侄女可真是孝顺,待你极好。”
  “世子妃宽厚,我却不敢以长辈自居,不管何时,我都是您的人。郡王府实际上一直在您的掌控之中。”萧侧妃温顺而真诚地说。
  卢令贞笑了起来:“你今日这是怎么了?按说,你的女儿成了国公府的世子夫人,你不该很高兴吗?怎么得空来看我这个失意人?”
  两人都心知肚明,戏却不得不唱下去。
  “我原就一直惦念着您。”萧侧妃道。
  “是吗?看来,我当年没有抬举错人。”卢令贞微笑。
  “我一直得您庇佑,岂能不感恩?如今,我还有一桩为难的事情,恳请您助我。”萧侧妃叩首。
  “什么事情?如今的你,居然解决不了吗?”卢令贞问。
  “老太太要把我的侄女新桃许配给赖青。楼嬷嬷自然是好的,可赖青着实不是良配。求您劝劝老太太,免了新桃这门亲事吧。”萧侧妃哀求。
  “赖青?那个无赖独眼龙?他着实配不上如花似玉的新桃。不过,话说回来,寇嬷嬷在我母亲面前很得脸,她求到我母亲面前,想要新桃当儿媳妇,我母亲怎么都不能不给她这个面子。且赖家家境殷实,新桃嫁过去必然不会吃苦受穷。这事儿让我怎么管?”卢令贞淡定地问。
  “我知道老太太是一片好心,寇嬷嬷是个好的,可赖青着实不像话了些。新桃一向钦慕您,您就当为了沐白,帮忙劝劝老太太吧。”萧侧妃低三下四。
  “唉,好吧,谁让我心软呢?我可以帮着说说试试,至于老太太答应不答应,我可不敢担保。”卢令贞说道。
  “多谢郡王妃。”萧侧妃磕头。
  卢令贞扬着下巴,志得意满地问:“近来府里怎么样?”
  萧侧妃挑了几样要紧的事说了。
  卢令贞好好指点了一番。
  萧侧妃只得表示全都照办。
  卢令贞这才有了点笑模样:“给我些银子。”
  萧侧妃将准备用来买首饰的银票给了卢令贞。
  卢令贞嫌弃银子少,萧侧妃忙说得空了再来送。
  “那我就等得空了再去劝母亲。我可真是个不孝女,母亲给奴婢指个婚,我居然还想着驳回去。”卢令贞叹气。
  萧侧妃恨不得将卢令贞的脸抓烂,面上却恭敬地说:“我这就回去给您拿银票。”
  “好,辛苦你了,再拿五千两过来吧。”卢令贞微笑。
  萧侧妃坐着马车,匆匆返回郡王府。
  她手里现成的银票原是够五千两的。
  但是,她想了想,便去寻卢兴华了。
  “娘,您怎么吞吞吐吐的?有什么事您吩咐就是。”卢兴华很诧异。
  “兴华……”萧侧妃声音哽咽,她用帕子擦了擦眼角,然后将新桃的事情讲给了卢兴华听。
  “怎么会这样?祖母糊涂了不成?新桃实际上是夫君的表妹,夫君是何等风度人才?怎么能有赖青这样的表妹夫?没得辱没了新桃,辱没了夫君。”卢兴华很是不解。
  “我去求了你们母妃,你们母妃答应帮我劝劝老太太。我瞧着你母妃过得艰苦,便想给她些银子傍身。我那里一时凑不出来五千两银票,你能不能先借我一些?我回头找掌柜庄头们讨要,一个月之内总能还给你。”萧侧妃窘得脸颊通红。
  “娘用银子,哪里用得着跟我说借?”卢兴华进屋取银票了。
  “兴华,给我两千两就好,我那里有三千两银票。”萧侧妃急忙说。
  “好。”卢兴华答应着,很快拿出两千两银票,给了萧侧妃。
  萧侧妃再次表示马上归还,然后匆匆上了马车,去往了尘寺。
  卢兴华望着萧侧妃远去的背影,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若娘只是觉得姑母过得艰苦,给她三千两银票已经绰绰有余。
  三千两,普通人家一辈子都见不了这么多钱。
  为何一定要再找她借两千两?为何一定要凑够五千两?
  莫非,姑母向娘要五千两银子。
  再结合祖母突然给新桃指了这么不般配的一门亲事,简直就是在折辱新桃了。
  卢兴华想,莫非,姑母是故意的,就是要接此逼娘听话?逼娘心甘情愿地给她送银子?
  这个念头将卢兴华吓了一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