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便宜便宜
作者:一灯阑珊 更新:2024-11-30 00:26
()庄旭骑马位置高看得远,察觉庄栋竟是练摊子中的一员,再看周边其他人,好几个眼熟,全是留庄子上的护卫亲兵。
这里卖的什么东西,不言而喻。
庄旭下马,将缰绳交给亲兵,自己往前头挤进去。
所有货物底下只垫一张草席或者麻布,隔半丈远一个摊位,以恒荣祥为中心,左右延展出十几个摊位,替徐达胜招揽不少人气。
边缘的摊位最便宜,越往中间走价越高。
庄旭挤进第一个摊位,地面垫的麻布半丈见宽,卖货的亲兵有些放不开,只等人询价时,才粗声回道:“三文,全部三文。”
草席上多是些竹篮、熏笼、瓦盆、扇子、不成套的瓷碗瓷杯……
有些东西,庄旭都想不通,怎么会被装进战利品堆里的,在哪儿捡这么多破烂。
谢绝讲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亲兵在这里最大的作用就是收钱加防止货物遗失。
再往前一个摊子卖价高些,五文。
商品成色就要好上些许,普通扇子换成六角竹扇,瓷器精美些,竟还有瓷枕。
但最热闹的还是中间卖布料衣裳的摊位。
一小捆碎布不挑布料颜色,打包卖十文。一件半旧的小孩衣裳,十文……
再往前,戚兰娘站在人堆里,大声喊道:“一件衣裳五十,两件九十。”多是些半旧的单衣。
成色更好的衣裳,或者低等的绸衣亦有卖,不过价格更贵。
货是旧的,但胜在便宜,比一件新衣或者去估衣铺买衣裳便宜多了。
祝三和几个伙计站在柜台后,望着外头的长队,不得不高声喊道:“交领毛线活的站左边,其他活计排右边。”
人群中有人高声回道:“两种活计都有呢。”
祝三:“排左边。”
祝三出声维持完秩序,立刻点验刚收上来的鞋子衣裳。确认无误,从钱筐取出一小吊钱,当着刘嫂子的面拆开取出几枚,“一件长毛衣,十双鞋底鞋面。嫂子,你点点。”
霍忠不过发工钱时数过一遭铜钱,就觉得受不住。祝三和伙计们可是趁着空,就要将铜钱串成一小串,方便结算。
刘嫂子简单数过一遭,点点头,“没错。”
祝三:“嫂子接下来领哪些活计?”
刘嫂子早想好了,“二十双鞋底,十副鞋面,再加两身衣裳。”
家里男人儿子手粗做不了精细活,力气大可以去戳鞋底,小女儿缝鞋面,自己和大女儿缝衣裳,一家人安排的明明白白。
祝三将衣裳鞋子的账册拿过来,简单记录刘嫂子名字和领取的材料数量,让人按完手印后,从身后的竹筐中取出对应的材料,放到柜台上。
祝三提醒:“老规矩,针线你自己出。”
刘嫂子将材料清点后,放进袋子里。点头应道:“知道,都是做老了的。”
下一个交货的人上前,刘嫂子转身出门,就往两边的小摊位上走,看看能捡多少便宜。
刚结了工钱,有的是底气。
这边摊位里,庄栋忙着收钱,根本没注意到庄旭来了。
庄旭见他顾不上自己,人群里挤一圈,将恋恋不舍的林金辉拖走。
林金辉:“校尉,有些东西真不错,待会我能不能买点?”
庄旭:“办完正事再说。”
快进恒荣祥大门,庄旭小声问道:“我们没亏吧?”
林金辉:“杂货属下不清楚,那些旧衣比进估衣铺卖的高,但比估衣铺出来的便宜。”
庄旭心底有数了,两人迈步进店,打量有些陌生的商铺。
一直都知道恒荣祥这个地方,但它具体做什么未必清楚。
如今恒荣祥的店铺大致分为三部分,左边卖原材料毛线,中间卖毛线成品,从头到脚,帽子、衣裳、裤子、袜子……全部都有。最边上是针织教学的地方。
若是买大宗货物,会被请到后头和掌柜详谈。
庄旭自言自语,“原来是做这个的。”终于清楚回长安后,朋友身上穿的新衣料,是从哪儿来的。
林金辉上前找到一位略微空闲的伙计,“我们姓庄,找祝娘子。”
伙计:“客人稍等。”转身去后院请示。
庄旭手指抚上毛衣的布料,粗糙而柔软,一种矛盾的感觉。至于用途,不用多想。
店里的伙计身上穿的各种各样的毛衣,衣衫总体比他人更薄,却不见寒冷之感,显然是一种能保暖的衣物。
伙计随后出来,躬身道:“两位客人,请随小的来。”
将人带到后院祝明月的办公室,“祝娘子,人带来了。”
祝明月:“请进。”
庄旭和林金辉一进屋,身上陡然热起来。恒荣祥是新建的屋子,中间夹了火墙,炕一烧起来,比小院里暖和多了。
祝明月见人进来,手指炕另一头的位置,“请坐。”
庄旭头一次坐到炕上,只有一个感觉——温暖,上去就不想下来。
屋里祝明月和赵璎珞衣着并不厚重,衣料看起来比外头店铺的毛衣更加轻薄贴身,仅从厚度而言,与秋衣仿佛。
庄旭入目所见就是炕桌上一双鞋,谁会在桌子上放一双鞋,哪怕它是新的。
祝明月轻描淡写提一句,“作坊新做出来的样品,保暖不逊于丝棉,我拿来看看。”
随手从炕桌上取下,放到一旁。
祝明月:“璎珞,把兰娘叫回来。”
“好。”赵璎珞先前为方便活动,只是坐在炕沿边上,没有脱鞋上炕。
站起身来,从旁边的衣帽架上取下外套穿上出门。
伙计端茶果进来,放在炕桌上。
祝明月见两人额头微微冒汗,“抱歉,我比较怕冷,炕烧的热。你们若受不住,可以将外套脱了。”
庄旭强忍道:“不必。”端起茶水微微抿上两口。
他两的外袍系在腰带里头,即使祝明月本人不介意,心里也过不去。
戚兰娘还没回来,庄旭不得不先聊点其他话题,“炕为何如此温热?”
祝明月手指着炕面,“下面烧柴呀!”
庄旭:“一日需多少?”
祝明月:“一晚一捆干柴,一整日大约两捆。”
()
这里卖的什么东西,不言而喻。
庄旭下马,将缰绳交给亲兵,自己往前头挤进去。
所有货物底下只垫一张草席或者麻布,隔半丈远一个摊位,以恒荣祥为中心,左右延展出十几个摊位,替徐达胜招揽不少人气。
边缘的摊位最便宜,越往中间走价越高。
庄旭挤进第一个摊位,地面垫的麻布半丈见宽,卖货的亲兵有些放不开,只等人询价时,才粗声回道:“三文,全部三文。”
草席上多是些竹篮、熏笼、瓦盆、扇子、不成套的瓷碗瓷杯……
有些东西,庄旭都想不通,怎么会被装进战利品堆里的,在哪儿捡这么多破烂。
谢绝讲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亲兵在这里最大的作用就是收钱加防止货物遗失。
再往前一个摊子卖价高些,五文。
商品成色就要好上些许,普通扇子换成六角竹扇,瓷器精美些,竟还有瓷枕。
但最热闹的还是中间卖布料衣裳的摊位。
一小捆碎布不挑布料颜色,打包卖十文。一件半旧的小孩衣裳,十文……
再往前,戚兰娘站在人堆里,大声喊道:“一件衣裳五十,两件九十。”多是些半旧的单衣。
成色更好的衣裳,或者低等的绸衣亦有卖,不过价格更贵。
货是旧的,但胜在便宜,比一件新衣或者去估衣铺买衣裳便宜多了。
祝三和几个伙计站在柜台后,望着外头的长队,不得不高声喊道:“交领毛线活的站左边,其他活计排右边。”
人群中有人高声回道:“两种活计都有呢。”
祝三:“排左边。”
祝三出声维持完秩序,立刻点验刚收上来的鞋子衣裳。确认无误,从钱筐取出一小吊钱,当着刘嫂子的面拆开取出几枚,“一件长毛衣,十双鞋底鞋面。嫂子,你点点。”
霍忠不过发工钱时数过一遭铜钱,就觉得受不住。祝三和伙计们可是趁着空,就要将铜钱串成一小串,方便结算。
刘嫂子简单数过一遭,点点头,“没错。”
祝三:“嫂子接下来领哪些活计?”
刘嫂子早想好了,“二十双鞋底,十副鞋面,再加两身衣裳。”
家里男人儿子手粗做不了精细活,力气大可以去戳鞋底,小女儿缝鞋面,自己和大女儿缝衣裳,一家人安排的明明白白。
祝三将衣裳鞋子的账册拿过来,简单记录刘嫂子名字和领取的材料数量,让人按完手印后,从身后的竹筐中取出对应的材料,放到柜台上。
祝三提醒:“老规矩,针线你自己出。”
刘嫂子将材料清点后,放进袋子里。点头应道:“知道,都是做老了的。”
下一个交货的人上前,刘嫂子转身出门,就往两边的小摊位上走,看看能捡多少便宜。
刚结了工钱,有的是底气。
这边摊位里,庄栋忙着收钱,根本没注意到庄旭来了。
庄旭见他顾不上自己,人群里挤一圈,将恋恋不舍的林金辉拖走。
林金辉:“校尉,有些东西真不错,待会我能不能买点?”
庄旭:“办完正事再说。”
快进恒荣祥大门,庄旭小声问道:“我们没亏吧?”
林金辉:“杂货属下不清楚,那些旧衣比进估衣铺卖的高,但比估衣铺出来的便宜。”
庄旭心底有数了,两人迈步进店,打量有些陌生的商铺。
一直都知道恒荣祥这个地方,但它具体做什么未必清楚。
如今恒荣祥的店铺大致分为三部分,左边卖原材料毛线,中间卖毛线成品,从头到脚,帽子、衣裳、裤子、袜子……全部都有。最边上是针织教学的地方。
若是买大宗货物,会被请到后头和掌柜详谈。
庄旭自言自语,“原来是做这个的。”终于清楚回长安后,朋友身上穿的新衣料,是从哪儿来的。
林金辉上前找到一位略微空闲的伙计,“我们姓庄,找祝娘子。”
伙计:“客人稍等。”转身去后院请示。
庄旭手指抚上毛衣的布料,粗糙而柔软,一种矛盾的感觉。至于用途,不用多想。
店里的伙计身上穿的各种各样的毛衣,衣衫总体比他人更薄,却不见寒冷之感,显然是一种能保暖的衣物。
伙计随后出来,躬身道:“两位客人,请随小的来。”
将人带到后院祝明月的办公室,“祝娘子,人带来了。”
祝明月:“请进。”
庄旭和林金辉一进屋,身上陡然热起来。恒荣祥是新建的屋子,中间夹了火墙,炕一烧起来,比小院里暖和多了。
祝明月见人进来,手指炕另一头的位置,“请坐。”
庄旭头一次坐到炕上,只有一个感觉——温暖,上去就不想下来。
屋里祝明月和赵璎珞衣着并不厚重,衣料看起来比外头店铺的毛衣更加轻薄贴身,仅从厚度而言,与秋衣仿佛。
庄旭入目所见就是炕桌上一双鞋,谁会在桌子上放一双鞋,哪怕它是新的。
祝明月轻描淡写提一句,“作坊新做出来的样品,保暖不逊于丝棉,我拿来看看。”
随手从炕桌上取下,放到一旁。
祝明月:“璎珞,把兰娘叫回来。”
“好。”赵璎珞先前为方便活动,只是坐在炕沿边上,没有脱鞋上炕。
站起身来,从旁边的衣帽架上取下外套穿上出门。
伙计端茶果进来,放在炕桌上。
祝明月见两人额头微微冒汗,“抱歉,我比较怕冷,炕烧的热。你们若受不住,可以将外套脱了。”
庄旭强忍道:“不必。”端起茶水微微抿上两口。
他两的外袍系在腰带里头,即使祝明月本人不介意,心里也过不去。
戚兰娘还没回来,庄旭不得不先聊点其他话题,“炕为何如此温热?”
祝明月手指着炕面,“下面烧柴呀!”
庄旭:“一日需多少?”
祝明月:“一晚一捆干柴,一整日大约两捆。”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