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战争红利
作者:不爱拆家的二哈 更新:2024-11-27 13:31
()“几位,是不是觉得本官在开玩笑?但本官可以明确告诉诸位,这种时候,本官没心情开玩笑。”
沈浪说完,头也不抬,端起茶盏喝了口水。
胡海山:“大人,你开不开玩笑对我们而言都无所谓,只是你要借我们府上的人马钱粮……”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
胡海山身为南诏首屈一指的豪族士绅,自然有着十足的威望。
他若是不点头,其余南诏各路士绅自然也不会给予卫所任何帮助。
事实上,南诏这片土地上,因为远离朝堂中央,宗祠的力量反而凌驾于本地官署之上。
这导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南诏百姓更愿意依附在宗祠身上,而非朝廷和官府。
官府县衙如果要去地方收税甚至对要犯处刑,都要先跟这群宗祠豪绅商议过才行。
不过,这些豪族在当地虽然树大盘根,却也不乏忠义之辈。
正如胡海山所言,若非本地豪绅的支持和资助,卫所营地都无法建立起来。
并且每次地方受难,他们也会慷慨相助,大力配合地方赈灾救济。
尤其在卫所的投入,几百年下来,投资军务工事的银两都超过了三千万两。
然而,这次牢山卫所被麓川军攻破,让他们集体对当地太守府失去了信任。
毕竟,自己捐资卫所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持自己庄园经济的发展。
奈何重金修葺的牢山防线竟是如此轻易被麓川攻破,让他们觉得卫所兵不堪一击,都不再愿意出资了。
这才是沐元英八百里加急,请求朝廷驰援的原因,本质就是地方衙署与本地豪绅之间的关系僵化,得不到军资来源。
而且,南诏地方官署和宗祠之间的矛盾在随着彼此利益分配上始终无法达成统一,早已积累了无数矛盾。
这次卫所沦陷,不过是个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其实,封建时代很多事,远没有想的那么容易。
看上去很荒诞的情况,都由客观环境因素的考量在里面,必须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才能分析出缘由。
地方豪绅与官府之间相互合作又相互仇恨的关系,直到民国时期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听完胡海山的话,沈浪笑了笑:“诸位久在南诏生活,想来也听说过麓川暴行如何,
但凡被其攻破的城池,都会被洗劫一空,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贱,在麓川兵眼中都是一样的,
到时,你们积累的财富会被抢走,农田会被破坏,妻女都会被抓到麓川境内沦为军妓,
而你们,则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要么沦为奴隶,要么被杀死,连翻身的可能性都没有,
整个麓川上下除开皇权官僚的顶层外,就只有士兵、平民、奴隶三个身份,
绝对没有豪族士绅一说,所以你们惦记麓川掌控南诏后,不会影响自己的可笑想法是不存在的。”
三分闻言心中一惊。
惊的不是他说的那些内容,毕竟麓川什么德行他们会不知道?
而是这个年轻的宣慰使居然如此清楚麓川的情况?
胡海山拱手:“倒是我等小看宣慰使大人的情报搜集能力了,
但你说,眼下南诏卫所的军队,有可能阻挡麓川进犯么?”
沈浪:“胡族长,我想你搞错了一件事,我不是要击退麓川兵,而是要主动出击麓川境内,
但我手里没有足够的骑兵部队来完成这个计划,若是你们愿意提供护卫和战马供我驱使,
或许还能得到一笔巨大的财富。”
杨顺忍不住问道:“什么巨大财富?你能说明白些么?”
沈浪:“麓川境内什么最多?矿产和人,那里的铜铁矿以及煤炭储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十分惊人,
甚至还有几条储备极其丰富的露天矿脉,几位难道就一点不心动么?”
胡海山:“就算心动又如何,麓川有这么容易被攻破么,沈大人怕是对麓川了解的并不多吧?”
沈浪轻笑一声:“不尝试一下,又怎么知道呢?
不如这样吧,我和各位族长来个君子协定,
若是你们愿意提供帮助,那么打下的麓川土地按照表现进行一一划分,
打下的土地越多,你们的收益也越高,
你们的产业也不用只局限在南诏这块土地上,完全可以扩张到麓川境内去,
那里的河流湖泊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据说有上亿亩良田,你们难道不想据为己有?”
一番话说完,胡海山三人立马开始窃窃私语。
显然他们心动了。
谁不想自己的家业越来越大,尤其是宗祠豪族,更是想为继承人留下更多的产业。
但,这是一场从未尝试的豪赌,值得么?
经过仔细计算,胡海山三人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笔买卖似乎很划算,自己的投入就是马匹和护卫,失败也就损失一些人而已。
但若是成功了,带来的利益是十分丰厚的。
可以一试。
不过,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需要确认。
“沈大人,我等最后问一句,这是朝廷的意思,还是您个人的意思?”
“陛下有旨,南诏对麓川之战的决策,全数由本官施行,我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也是朝廷的意思。”
胡海山三人当即起身:“沈大人,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等身为南诏子民,自然也会助力一分,
三日内,七百匹战马,七百名善骑之士,准时送抵卫所门前,愿我大楚官兵能旗开得胜!”
“那本官就代朝廷先谢过诸位了。”
得到本地豪族士绅支持,沈浪心中松了口气。
让地方豪绅一起参与到战争中,然后从中瓜分战争红利的思路,在沈浪从金陵动身前就计划好的。
只要这群士绅和平民从战争中分得足够利益,必然会转变心态,开始转而支持朝廷对外扩张的道路。
毕竟,人的贪念一旦被激起,将一发不可收拾。
甚至在帝国停止扩张时,会想着法子给你制造外交事件,逼迫帝国继续向外发动战争,从中牟取暴利。
古代历史上最明显的两个国家,就是秦和汉,他们就是通过制造外交事件不断给国家拉仇恨,从而达到国家和个人双赢的局面。
当然,这种局面下,苦的只能是百姓了。
放眼世界史,类似的案例更是如数家珍,直至近代史马妖被带英敲开国门,被日本打断脊梁就是很好的例子。
七百骑,加上南诏本地的骑兵,连同从金陵带来的三百骑,差不多能有一千两百名骑兵,比预期的还多了两百,足够可以对麓川展开反攻。
沈浪对这个骑兵规模还算满意,也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办。
“胡族长,还有件事我想请教一下。”
“沈大人请讲。”
“你知道木邦国么?”
“自然知道,九年前木邦被麓川大军征服,十万木邦男丁被麓川兵掳掠到瓦当城沦为苦力和仆从军,
如今的木邦国已经沦为麓川的附属,守护着麓川北线门户,就在牢山以北四十里的关隘。”
沈浪点点头:“好,多谢胡族长告知,三日后,我在这里期待胡族长的天兵下凡。”
“沈大人,我等告退。”
等胡海山三人离开后,沈浪凝思片刻,旋即说道:“接下来,该走一趟木邦,设法跟他们的国王接触一下。”
()
沈浪说完,头也不抬,端起茶盏喝了口水。
胡海山:“大人,你开不开玩笑对我们而言都无所谓,只是你要借我们府上的人马钱粮……”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
胡海山身为南诏首屈一指的豪族士绅,自然有着十足的威望。
他若是不点头,其余南诏各路士绅自然也不会给予卫所任何帮助。
事实上,南诏这片土地上,因为远离朝堂中央,宗祠的力量反而凌驾于本地官署之上。
这导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南诏百姓更愿意依附在宗祠身上,而非朝廷和官府。
官府县衙如果要去地方收税甚至对要犯处刑,都要先跟这群宗祠豪绅商议过才行。
不过,这些豪族在当地虽然树大盘根,却也不乏忠义之辈。
正如胡海山所言,若非本地豪绅的支持和资助,卫所营地都无法建立起来。
并且每次地方受难,他们也会慷慨相助,大力配合地方赈灾救济。
尤其在卫所的投入,几百年下来,投资军务工事的银两都超过了三千万两。
然而,这次牢山卫所被麓川军攻破,让他们集体对当地太守府失去了信任。
毕竟,自己捐资卫所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持自己庄园经济的发展。
奈何重金修葺的牢山防线竟是如此轻易被麓川攻破,让他们觉得卫所兵不堪一击,都不再愿意出资了。
这才是沐元英八百里加急,请求朝廷驰援的原因,本质就是地方衙署与本地豪绅之间的关系僵化,得不到军资来源。
而且,南诏地方官署和宗祠之间的矛盾在随着彼此利益分配上始终无法达成统一,早已积累了无数矛盾。
这次卫所沦陷,不过是个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其实,封建时代很多事,远没有想的那么容易。
看上去很荒诞的情况,都由客观环境因素的考量在里面,必须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才能分析出缘由。
地方豪绅与官府之间相互合作又相互仇恨的关系,直到民国时期依然没有什么改变。
听完胡海山的话,沈浪笑了笑:“诸位久在南诏生活,想来也听说过麓川暴行如何,
但凡被其攻破的城池,都会被洗劫一空,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贱,在麓川兵眼中都是一样的,
到时,你们积累的财富会被抢走,农田会被破坏,妻女都会被抓到麓川境内沦为军妓,
而你们,则会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要么沦为奴隶,要么被杀死,连翻身的可能性都没有,
整个麓川上下除开皇权官僚的顶层外,就只有士兵、平民、奴隶三个身份,
绝对没有豪族士绅一说,所以你们惦记麓川掌控南诏后,不会影响自己的可笑想法是不存在的。”
三分闻言心中一惊。
惊的不是他说的那些内容,毕竟麓川什么德行他们会不知道?
而是这个年轻的宣慰使居然如此清楚麓川的情况?
胡海山拱手:“倒是我等小看宣慰使大人的情报搜集能力了,
但你说,眼下南诏卫所的军队,有可能阻挡麓川进犯么?”
沈浪:“胡族长,我想你搞错了一件事,我不是要击退麓川兵,而是要主动出击麓川境内,
但我手里没有足够的骑兵部队来完成这个计划,若是你们愿意提供护卫和战马供我驱使,
或许还能得到一笔巨大的财富。”
杨顺忍不住问道:“什么巨大财富?你能说明白些么?”
沈浪:“麓川境内什么最多?矿产和人,那里的铜铁矿以及煤炭储备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十分惊人,
甚至还有几条储备极其丰富的露天矿脉,几位难道就一点不心动么?”
胡海山:“就算心动又如何,麓川有这么容易被攻破么,沈大人怕是对麓川了解的并不多吧?”
沈浪轻笑一声:“不尝试一下,又怎么知道呢?
不如这样吧,我和各位族长来个君子协定,
若是你们愿意提供帮助,那么打下的麓川土地按照表现进行一一划分,
打下的土地越多,你们的收益也越高,
你们的产业也不用只局限在南诏这块土地上,完全可以扩张到麓川境内去,
那里的河流湖泊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农作物生长,据说有上亿亩良田,你们难道不想据为己有?”
一番话说完,胡海山三人立马开始窃窃私语。
显然他们心动了。
谁不想自己的家业越来越大,尤其是宗祠豪族,更是想为继承人留下更多的产业。
但,这是一场从未尝试的豪赌,值得么?
经过仔细计算,胡海山三人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笔买卖似乎很划算,自己的投入就是马匹和护卫,失败也就损失一些人而已。
但若是成功了,带来的利益是十分丰厚的。
可以一试。
不过,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需要确认。
“沈大人,我等最后问一句,这是朝廷的意思,还是您个人的意思?”
“陛下有旨,南诏对麓川之战的决策,全数由本官施行,我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也是朝廷的意思。”
胡海山三人当即起身:“沈大人,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等身为南诏子民,自然也会助力一分,
三日内,七百匹战马,七百名善骑之士,准时送抵卫所门前,愿我大楚官兵能旗开得胜!”
“那本官就代朝廷先谢过诸位了。”
得到本地豪族士绅支持,沈浪心中松了口气。
让地方豪绅一起参与到战争中,然后从中瓜分战争红利的思路,在沈浪从金陵动身前就计划好的。
只要这群士绅和平民从战争中分得足够利益,必然会转变心态,开始转而支持朝廷对外扩张的道路。
毕竟,人的贪念一旦被激起,将一发不可收拾。
甚至在帝国停止扩张时,会想着法子给你制造外交事件,逼迫帝国继续向外发动战争,从中牟取暴利。
古代历史上最明显的两个国家,就是秦和汉,他们就是通过制造外交事件不断给国家拉仇恨,从而达到国家和个人双赢的局面。
当然,这种局面下,苦的只能是百姓了。
放眼世界史,类似的案例更是如数家珍,直至近代史马妖被带英敲开国门,被日本打断脊梁就是很好的例子。
七百骑,加上南诏本地的骑兵,连同从金陵带来的三百骑,差不多能有一千两百名骑兵,比预期的还多了两百,足够可以对麓川展开反攻。
沈浪对这个骑兵规模还算满意,也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件事要办。
“胡族长,还有件事我想请教一下。”
“沈大人请讲。”
“你知道木邦国么?”
“自然知道,九年前木邦被麓川大军征服,十万木邦男丁被麓川兵掳掠到瓦当城沦为苦力和仆从军,
如今的木邦国已经沦为麓川的附属,守护着麓川北线门户,就在牢山以北四十里的关隘。”
沈浪点点头:“好,多谢胡族长告知,三日后,我在这里期待胡族长的天兵下凡。”
“沈大人,我等告退。”
等胡海山三人离开后,沈浪凝思片刻,旋即说道:“接下来,该走一趟木邦,设法跟他们的国王接触一下。”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