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作者:全威    更新:2021-11-23 12:56
  楚月儿切脉一阵,道:“似是寸奇而关重,老先生,此脉是说些什么?”东皋公道:“这叫喜脉,原来这御者是名女子,已经怀孕四月了。”
  鲍兴大喜,道:“嘿,小红终有了喜,哈哈!龙伯,这小孩儿要起个名字,还有,老商,日后这……”,他叽叽呱呱地东说一句,西扯一言,似乎片刻间这小孩儿便要生了一般。
  伍封也是大喜,笑道:“还有六个月才生产,小兴儿可不用这么性急。雪儿,你将小红带到你们车上去,这粗重的活儿可不能让她做。”
  商壶从后面赶上来,道:“老先生、姑姑,也替老商诊治瞧瞧。”也不怪东皋公是否愿意,将大手伸入帐中,楚月儿和东皋公切脉一试,楚月儿道:“这脉象又有不同,似乎有病象。”东皋公道:“这不是病象,是内伤之象。这位老商想是在七年之前,不对,是八年之前胸口被人击伤,并未医治,仗着身强而挺了下来,次年又伤了同处,不过这一次曾就医,医好了新伤,但旧伤却沉积下来,成为痼疾。”
  商壶惊道:“咦,老先生真是神人!八年之前老商在楼烦被一个叫朱平漫的家伙打了一拳,次年与胡人练跤又摔伤了同处,医了二十天方好。”
  楚月儿搭着其脉沉吟道:“老先生,这痼疾似乎难愈,是否有碍?”
  东皋公道:“眼下虽不会发作,再过十二年,一发再不可治,非死不可!”
  伍封与楚月儿大吃一惊,伍封忙道:“老先生,老商是月儿的爱徒,烦老先生诊治。”东皋公笑道:“无妨,幸亏老商遇到了老夫,否则再拖上数月,疾患入骨,神仙也难救。先停下车来,老夫用针为他止住内伤,每日施针,等到了城邑,再药石相攻,十数日便可以痊愈。”
  伍封忙命大队停下来,在道旁少歇,东皋公一边替商壶扎针,一边指点楚月儿诸般针法及用途,道:“家师治病之方法有汤、熨、针、醪四法,汤即汤药,熨即药敷按摩,针即针灸,醪即药酒,这针法除进针出针外,又有捻转、提插、留针等手法,月儿仔细瞧着。”其实为商壶施针不过一会儿功夫,东皋公为楚月儿讲解用针却用了一个多时辰。
  楚月儿问道:“老先生有如何能分出老商的旧伤是在七八年之前?”东皋公道:“从脉象便可得知,不过这需要时日才能做到。不过你看他肩井上的隐隐青记,内中必含一圈圈细纹,定有八圈细纹,便是八年的内伤。”
  此时众人对东皋公佩服之极,不单是楚月儿和鲍兴,连春夏秋冬四女也上前去瞧,商壶肩井上果有细纹,且真是八道。
  东皋公和楚月儿又为众人一一诊治,他只是想教楚月儿医术,众人却平白地得到神医就诊,有病的治病,有旧伤的治伤,无不大悦。
  次日开始为商壶施针,东皋公便让楚月儿施针,初时不免将商壶扎得呲牙咧嘴地叫痛,渐渐楚月儿针法熟练,由东皋公指点着为其余人扎针,渐通此道。东皋公大悦,心忖此女对医道极有天赋,记性又好,正是歧黄中人。楚月儿本来只是从计然的竹简上学些解毒之法,学解毒不免要研其如何用毒,东皋公由此入手授以医道,引得楚月儿兴趣大发,她本懂许多药理,有这神医指点,这一路缓行二十余天,楚月儿学医之快,比得上常人学医数年。
  伍封本惯了一路与楚月儿说话,眼下楚月儿兴致勃勃向东皋公学医,自己一路无事,便将庄战叫上来同乘说话。
  由于他们绕道堂溪,沿这北上大道便入了郑国,伍封派圉公阳先入郑报讯假道。这使者往来,要过它国之境,非执假道之礼不可,楚庄王派使者赴齐,使者过宋国而不假道,宋国恨其轻视本国,执而杀之,引得楚军围宋达九月之久。伍封以往过它国之境,都要假道,这次由楚国回成周,既然要经郑国,便要先使人假道。以免得郑国以为他仗齐楚之大,轻忽小国。
  等伍封等人入了郑境,郑声公带了一众郑臣到郊外相迎,圉公阳也赶了回来,郑人歌舞丝竹、牛羊美酒,声势甚大。伍封想不到郑国君臣如此隆重,颇有些不好意思,下车相见。
  郑声公上下打量着伍封,见他年纪虽轻,但身高一丈,气宇不凡,道:“寡人闻龙伯大名已久,不料龙伯竟如此年少,颇令寡人诧异。”伍封拱手笑道:“在下欲回成周,只想假道郑境,不料惊动了国君,委实有些惶恐。”
  郑声公道:“龙伯辱足鄙邑,便请入城一聚。”伍封本意是想入城,口中不免要客套九句,道:“在下只是途经贵地,行程匆忙,不敢入城骚扰。”郑声公道:“龙伯周行列国,过郑而不入,虽然龙伯的确事烦,但旁人定以为龙伯轻忽郑国,郑人只怕不悦。”
  伍封心忖郑国夹在晋、楚两大国之间,数百年战祸绵绵,迫不得已要依附大国,眼下自己的身份超然,与各国都有交情,还是齐君之女婿、楚王之姊夫,又与晋国赵氏交好,今日过郑,郑声公怎能放过,自然是非大加笼络不可。田恒耽心郑国背齐向晋,这一次正好探听郑国君臣之意。伍封道:“既然国君如此盛情,在下却之不恭,只好厚颜打扰。”
  郑国君臣大喜,浩浩荡荡引伍封一众入城,城中早安排了驿馆,馆中女乐庖圉齐备,单是童儿侍女便各有百人。楚月儿、东皋公等人入馆休息,伍封带着鲍兴、庄战、商壶入宫。
  宫中已经准备好酒宴,郑声公与伍封并坐高台,鲍兴三人与坐在下面,与一干郑臣为伍。庄战虽然出身庶人,从未与国君卿大夫这么同坐一殿宴饮,但他神色自若,并无丝毫受宠若惊之处。伍封看在眼中,暗暗点头,心忖鲍兴和商壶虽然常常随他与一国之主或是卿大夫宴饮,早已经习惯了大阵仗,庄战却是首次如此,不料能谨慎守礼、不卑不亢,可见其厚重沉稳之处。
  郑国君臣对伍封着意结纳,言语之间,无非是伍封的军功伟绩之类。饮酒数爵之后,郑声公叹道:“郑国身处四战之地,夹在大国之间,晋国六卿之乱,郑国与齐国都相助范氏和中行氏,二氏败亡,齐郑二国便得罪了晋人。近来听闻晋人有伐郑之意,国中甚恐。”
  伍封道:“晋人因卫国之事与齐国纠缠不休,怎会有暇想到伐郑?”郑声公道:“卫出公回国,公族中再无人能与出公争位。卫事已定,宋国和郑国便是齐晋楚三国之目标。”
  伍封道:“在下刚从楚国而来,知道楚王因顾忌越国,暂不会兵指中原,国君无须担心楚国。齐国与郑国有盟,齐郑之间又不相接,齐国绝不会打郑国的主意,若郑国有难,齐国当会相助。”郑声公道:“齐楚当然不会伐郑,但晋国四卿对郑地垂涎已久,不可不防。十年前宋国灭曹,郑人恐惧。次年郑国伐宋,围雍丘,败于宋国桓魋之手,反被宋国攻入郑国,掠粮而退。早几年宋国派使入晋,立盟而还。晋人许宋之盟,自然是在打齐郑二国主意。”
  伍封笑道:“晋人如果未与宋国立盟,还有可惧之处,它既与宋为盟,郑国反而不必担心。”郑声公愕然道:“这是何故?”伍封道:“宋国此盟甚是聪明,它并不是想与晋人伐郑,而是使晋人在宋郑之间作一选择。宋与晋盟,晋国所指便是郑国了。何况宋君使桓魋行苦肉计奔卫,引卫军欲加害赵鞅,宋国因此与赵氏结了仇。晋国伐郑,无非上四家各出士卒,由一人统领。只要有赵氏士卒在,宋人便不敢兴师,免得为赵氏所乘。何况齐郑立盟已久,郑有难时,齐人必救,齐要援郑,便要过宋国或卫国,宋人若助晋国,便会被齐国背后夹击,宋国近年渐强,但比起齐国来却弱得多了,绝不敢与齐国交战。因此对宋人不必惧怕,单是晋师,有齐郑二国联手,足以抵御。晋国四卿相互倾轧,谁也不敢旷日持久领兵在外,多半是数月未能下城,便只好退兵。”
  郑声公听他这么一说,觉得大有道理,心忖:“这人名震天下,原来不仅武勇盖世,连列国政事也极为通达,的确是盛名无虚。”立时放了心,点头道:“郑国久被兵战,城墙高厚、池深地险,极难攻破,否则早就灭国了,晋人再强,也不可能数月内破城。不过郑国被兵,大损国力,委实烦恼。”
  伍封点头道:“中原地势之险莫过于郑,晋国想得郑地,是想成制霸天下之势,与齐楚争竞,不过郑地紧邻智氏之邑,只怕智瑶对郑地的垂涎之意胜过其余三家。不瞒国君说,在下此次在楚国与楚王深谈,约定齐楚二国结盟,共御晋国,楚国已经派使赴齐。国君想保全郑国,与楚盟则罪晋,与晋盟则楚怒,只须谨守郑国与齐国之盟便可。”
  郑声公击掌笑道:“龙伯正说在寡人心上。郑齐盟好,齐楚又有盟,晋若伐郑,齐必相救,齐晋交兵,楚师又来助齐,实则助我郑国。寡人只须结好齐国,便无惧晋人。不过齐郑之盟已久,不知齐国上下对郑如何?”
  伍封道:“寡君素重信义,既与郑有盟,自然无弃郑之心。”郑声公道:“寡人想派一使赴齐,续二国之盟,增两国之交情,想请龙伯作一书引介,龙伯是否愿意?”
  伍封心忖这正合齐国上下之意,点头道:“此事利于齐郑二国,在下这便作书。”当下由郑声公亲自陪着到厢房,伍封手书一简,用黄帛套上,交给了郑声公。
  二人回到殿上,郑声公叫上一臣,道:“你即刻备礼,明日起身赴齐,向齐君续二国之盟。这是龙伯交齐君的手书,代呈上去。”他走下高台,将书简交给那人,小声道:“你先打探清楚,如果楚使入齐,齐楚立盟,你再订郑齐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