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长隆盐行顺利开业,百姓疯狂涌入
作者:小鱿鱼儿    更新:2024-11-25 17:46
  ()陈浅浅为了这次长隆盐行可以顺利开业,她选的伙计都是之前长隆商行里干了很多年异常机灵的伙计,这些伙计很懂得讨顾客欢心。
  听到陈浅浅吩咐店铺准备开业时,便在搬出李志制作出的竹筒时盖上红布吸引许多路人的注意。
  自古以来,不论李志的前世,还是在如今这个大汉朝人们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那份爱凑热闹的心,更何况他们现在所在是大汉的京都京城。
  当伙计们将提前准备好的那些竹筒往长隆盐行的店门口一摆后就立刻引得不少路人围观。
  在大汉朝,现在这个时代店铺开业因为没有烟花爆竹,因此往往会邀请民间一些戏班来表演杂耍来达到吸引人流的目的。
  可长隆盐行却与以往的店铺开业都不同,这些红布将街头百姓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百姓们纷纷开始讨论起来。
  “这家店铺是新开业的?”
  “好像是,可这门口摆了一圈红布是为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不过好像瞅着下面似乎摆了一圈什么东西。”
  ……
  正当街头的百姓议论纷纷的时候,陈浅浅看见外面的百姓已经聚拢的差不多了,便对着伙计们点了点头。
  这批竹子经过李志这段时间的改良已经大大减少了他燃爆时产生的爆炸声,没有了第一次燃爆时那种惊天动地的效果。
  在周围百姓好奇的目光中,伙计们将竹子点燃,随后便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
  尽管经过李志的改良后竹子燃爆的声音已经被调小了许多,可围观的百姓们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还是纷纷吓了一跳,同时也有更多的百姓被声响吸引,纷纷聚集在长隆盐行的门口。
  “嘿,这竹子竟然也能烧起来还发出这么大动静,今天可真是开了眼界嘞。”
  “哎,可不是呢,我刚刚还以为天上的雷公发怒了呢,吓了我一跳!”
  “说起来,这家店我记得一个月前就停业了,我记得之前这儿那个餐馆生意还不错,我还奇怪呢,怎么突然就不干了?”
  “长隆盐行?京都又要新开一家新的盐行不成?”
  “可食盐现在生意真的好做么,我都习惯了去我家附近的盐行去买了。”
  百姓们一边瞅着爆竹热闹一边七嘴八舌进行激烈的讨论时,这场持续了大约一炷香时间的竹子燃爆终于结束。
  等到最后一声落下时,长隆盐行已经被京都的百姓们给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堪称人山人海。
  看着周围的百姓人数如此之多,陈浅浅心中一喜,随后便在周围百姓好奇的目光中,掏出一只小喇叭来。
  这只小喇叭也是李志为了这场开幕式特意命宫里的御用工匠打造出来的。
  当它被打造出来后,李志便找来黄惇迫不及待的尝试了一番,发现竟然能在数丈之外听到声音,当时便将黄惇和一直跟随他的禁军统领狄云义拉来实验。
  当黄惇试用过后,发现即便身处几丈外依旧可以听清所说的内容,当时便震惊不已。
  同时惊喜万分的万分还有狄云义,由于出身军旅,他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对于这喇叭可以运用于军中。
  大汉朝目前军队在作战时进行调令,全靠传令兵和令旗,可一旦两军交战开始,作战命令的下达便极为困难,无法完成有效的调度。
  而这喇叭的出现,就可以大大加强军队的调度,对于军队作战力有极大的提升!
  一想到这,狄云义就兴奋的向李志提议。
  “陛下,这喇叭应该多多打造,然后将其运用于我们的军队中,可以极大提升我大汉军队的作战能力!”
  李志听到狄云义的提议后点了点头,他本身也有意于将喇叭应用于军队之中,如今狄云义提出自然从善如流。
  同时在他心中对于狄云义的评价又上了一个台阶,原来只觉得狄云义的忠心,如今李志认可了狄云义在军事方面的才能。
  尔后,李志命黄惇派人将这喇叭送到陈浅浅手中,毕竟他还需要尽可能的为长隆盐行的成功开业提供帮助。
  长隆盐行能否顺利开业可关系到日后拍卖行的建立,不得不让李志谨慎。
  陈浅浅在接到喇叭后,第一时间就试用了,在亲自试验效果后,同样震惊不已。
  同时她也再次对李志的佩服不已,惊讶于李志的还能打造出如此奇物,心中对于长隆盐行的顺利开业又加深了几分信心。
  此刻陈浅浅她小喇叭对着围在长隆盐行的百姓说道。
  “各位京都父老乡亲,街坊邻居们大家好,我是长隆商行如今的掌柜陈浅浅,正如大家今天所见,今天是咱们长隆盐行开张的大喜日子,可能大家有人心中还有疑惑,为什么我们要涉足到盐业。”
  “毕竟现在其实盐业已经很稳定了,咱京都每条大街上基本都有一处盐行,我们拿什么在挤入如今已经饱和的市场里。”
  说到这陈浅浅故意停顿了半刻,而这也成功勾起了围观百姓的好奇心。
  陈浅浅在这些百姓听来说的半点没错,如今京都每条大街上都有盐行的存在,市场其实相当饱和。
  他们在心中纷纷猜测长隆盐行难不成还准备降价出售不成,否则凭什么能吸引到人来购买呢。
  正当老百姓准备好好抢购一番时,只见陈浅浅拍了拍手,立即就有三四个伙计,端着几个红布绸盖着的托盘走到百姓身前。
  “今天我就要给大家看下我们能够立足盐业的所依仗的资本。”
  随着陈倩倩话音落下,伙计们将红布绸掀开,露出了托盘的真容,赫然是白花花的食盐。
  围的近的百姓看见之后,纷纷瞪大了双眼,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百姓们偶尔也能见到市面流出的细盐,可即便是那些经过数百道繁杂工序最终提炼出的细盐也都是掺杂着许多泥沙,看上去黄澄澄的一坨。
  他们可从未见过如此雪白,并且还不掺杂异味的细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