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朴家的猫腻
作者:塞北大刀客 更新:2024-11-25 09:59
()自朱檀到了昌国县之后,几天的时间,的确给昌国县做了不少事。
战船上的补给卸下来不少,也解了昌国县百姓的饥荒。
现在,他又命令麾下的将士帮助重建城池,起码让他们有个自保的能力。
至于沿海诸地不管昌国县死活的事,朱檀也写了折子,往京师送了。
他有自知之明,虽然知道浙江附近的官儿肯定有问题,但这事也不是他一个王爷能管的。
处理官员,还要老爷子说了算。
“你这还有什么困难,照直了说,别藏着掖着。”
朱檀看着远处正在修整城池的将士,转头朝王俊良道:“能满足的,我一定想办法满足。”
一听这话,王俊良面色微动,恭敬躬身:“殿下为昌国县做的事已经够多了,下官……”
“你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朱檀笑着看向王俊良,道:“这儿的事我已经给父皇上了折子,很快就会有下文。”
“你放心,该做的朝廷都会做。”
朱檀的话明显意有所指,王俊良并未接,只是恭敬行礼。
他心中其实说不上多高兴。
昌国县被倭寇频繁骚扰,损失严重,县城几乎被毁,周围岛屿上的居民皆被残杀殆尽,再加上挚友战死,这都让王俊良高兴不起来。
不过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对于鲁王的帮助,王俊良很感激,但他也知道,鲁王的能力虽大,却不一定能左右朝廷的政策。
大明不通海贸,洪武皇帝曾下旨片板不许下海,这才是根本所在。
说句大不敬的话,倭寇之所以猖獗,沿海之所以不太平,都是因为这圣旨闹的。
如果洪武皇帝不改主意,不放开海禁,和昌国一样孤悬海外的岛屿早晚还会被骚扰。
就算不是倭寇,也可能有其他的什么寇,甚至大明自己流窜的强盗都有可能来犯。
可是这样的话,王俊良不可能和朱檀说,他也不敢说。
朱檀看了王俊良一眼,知道他有心事,也没再言语,只是轻轻的笑了笑。
当夜,朱檀回到了铁甲战舰上,品着茶,看着远处的滚滚波涛。
汤和已率队出征了,一日的光景,应已到了福建附近。
这件事,很快就会有结果。
……
两日之后,昌国。
一清早,马和来报,远处发现了大明的铁甲战舰,正急速往昌国的方向靠拢。
朱檀立刻便知是等的人来了,当即命令小船出航,前去接应。
故此,正午的时候,两艘铁甲战舰缓缓靠岸,朱棣皱着眉从战舰上下来,朱檀亲自在自己的战舰上迎接。
朱棣此番来自然是没好气的,他看着满脸笑意的朱檀,只冷哼一声,自顾自的进了船舱。
朱檀也只能笑呵呵的在后面跟着,他还有事要请朱棣帮忙呢,这回可不能再惹他。
入了船舱,朱棣大咧咧的坐在朱檀之前的位置上,给自己倒酒,朱檀进来之后,他都没看一眼。
“四哥。”
朱檀在朱棣身边坐下,脸上都是笑。
他先是看了一眼朱棣身上一点血迹都没有的盔甲,这才开口轻声道:“山东沿海的倭寇都扫清了吧?”
朱棣闻言,横了朱檀一眼,喝了一口酒:“你还有脸问我?”
“山东沿海,有多少倭寇?”
“你让我带两艘铁甲战舰去清扫,还说要和我分润功劳。”
说着,朱棣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又道:“三五个倭寇,你跟我分润的是什么功劳?”
“把你四哥我当大头兵使唤了?”
一看老四瞪眼要发火,朱檀赶忙道:“四哥你误会了,我可绝对没这意思。”
“开始的时候,弟弟是打算把倭寇往你那边撵的,他们如果去耽罗那边,不正好撞在四哥怀里。”
“说的好听。”
朱棣白了朱檀一眼,将杯中的酒喝干,又问道:“过来的时候我可见了。”
“昌国周围岛礁上的倭寇据点都被轰成了平地,轰碎的船只碎片很远就能看见。”
“你就是这么赶他们的?”
“这不是临时出问题了吗。”
朱檀道:“抓了几个倭寇,弄到了一些情报。”
“咱们大明有人和倭寇沆瀣一气,之前还打算打下昌国县城呢。”
“所以弟弟才临时变招,还没来得及通知四哥。”
朱棣闻言,看了朱檀一眼,却没说话。
朱檀的这两句话信息量很足,触动了朱棣的敏感神经,让他不由不多想。
老十和自己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四哥,你这会儿来的正好,我正愁人手不够,没法扫清福建沿海的倭寇呢。”
“四哥你直接率战舰往南去,看到倭寇的据点就直接轰了。”
“福建附近是倭寇的老巢,他们在这附近蟠踞多年,肯定能让你打的痛快。”
“你小子是又给我挖坑吧。”
朱棣没好气的看了朱檀一眼,道:“倭寇都让我揍了,你做什么?”
“我抓蛀虫。”
朱檀道:“福建泉州有人帮着倭寇处理赃物,有通敌之嫌。”
“弟弟打算去把这件事查清,也好多找些对东瀛动武的理由,堵住朝中文官的嘴。”
听到这话,朱棣双目微眯,将酒杯放在桌上,又问道:“信国公呢?”
“你麾下不是三艘战舰吗?现在怎么剩一艘了?”
“老十,我发现你现在不是一般的不老实,是不是觉得大了,四哥收拾不了你了?”
“没,没。”
朱檀赶忙摆手,如实道:“信国公的确率军出征了,去的是澎湖列岛。”
“有情报说那面有大量倭寇集结。”
“弟弟手里一共就三艘船,根本管不了这么大一片海啊。”
“跟四哥你说实话,弟弟在昌国停着,就是等四哥你呢。”
朱棣闻言眉毛动动,仔细的想了一下朱檀的话,道:“你都收到什么情报了?”
“福建沿海,澎湖列岛附近,有数万倭寇盘踞。”
朱檀道:“咱们大明开国之初,他们趁着战乱,就已经开始骚扰沿海了。”
“这些年实力逐渐壮大,隐隐有占据澎湖列岛,把这事做成长期买卖的意思。”
“弟弟和父皇请旨要荡平倭寇,如果还剩下些首尾,或者让他们跑了,怎么和父皇说啊。”
朱棣还是觉得朱檀没完全说实话,他想问福建泉州奸佞的事,但考虑了一下,还是不打算趟这趟浑水了。
他此番和朱檀一起出兵,并未向上请旨,老爷子恐怕已经不高兴了。
若不立下些军功,他都容易不好交代。
现在若还想插手内政的事,那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信国公去了澎湖,那福建附近的沿海岛礁,就全都归我了。”
朱棣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不再去考虑这些事,而是看向朱檀道:“澎湖岛大,信国公一人吃不下吧?”
听朱棣这么说,朱檀便知他心中所想,随即笑道:“自然没办法全的肃清,还要四哥帮忙。”
“行。”
朱棣点头,一口喝干了杯中酒水,起身道:“这回如果再发现你忽悠我,就别怪我踹你了。”
言罢,他也不管朱檀是什么表情,大步而去。
当日,朱棣麾下的两艘战舰并未过多停留,于傍晚时分起航,直奔福建沿海。
入夜,朱檀考虑了一下后续的计划,传令道。
“起航,泉州港。”
……
泉州府,朴氏宗族。
朴家在泉州的势力很大,家中金银成山,腰缠万贯。
莫说现银,光是朴家麾下的土地便有上万亩,在泉州府内亦有大量商铺,其物资商品行销各地,日进斗金。
只是这日深夜,朴家家主朴永鑫看着手里的信件,眉头却紧紧的皱着,思绪有些乱。
“这么大的事,怎么今天才报上来!”
朴永鑫此时看向自己面前站着的枯瘦汉子,沉声喝问道:“朝廷水师去了昌国,你们都是瞎子?!”
“这都过了几天了!”
“家,家主……”
那人被吓的扑通一下跪在地上,颤声道:“不是不往上报,是真的没机会啊。”
“朝廷的战舰就停在昌国县附近,咱们的人……”
“上面那些倭人呢?全都死绝了?”
朴永鑫皱着眉,尽可能地压住心中的火气,再次问道:“就一点消息都没有?”
“没,没有。”
那人摇头:“昌国岛礁上的倭人,好像……好像一个都没逃出来。”
听到这话,朴永鑫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信,上面说朝廷水师出动了三艘巨大战舰,摧枯拉朽一般扫灭了昌国县附近的倭寇。
朝廷忽然出兵已让朴永鑫有些意外,而信件上说的巨大战舰实在是笼统,也让他有些弄不清楚。
朴永鑫想了一下,将信件凑近烛火,点燃之后扔进一旁的茶碗中,这才看向眼前这人,皱眉问道:“信里说的朝廷的巨大战舰是什么?”
“有多大威力,能几天扫清昌国县的所有倭人?”
“是那种……”
此人回忆了一下当初远远看到的钢铁战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想了一下,才结结巴巴的道:“像,像山一样!”
这个形容甚是笼统,听的朴永鑫眉头皱的更深,他咬了咬牙,骂道:“废物。”
随即摆摆手道:“赶紧滚下去。”
那仆从闻言,如获大赦般起身,快步走了出去。
此时,朴永鑫才看向身后站着的一人,轻声问道:“你怎么想的?”
他身后那人始终站在阴影中,一身黑衣,若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这还有个人。
那人上前一步,烛火的阴影映在他脸上,照出他左脸上一条狰狞的伤疤,由上至下,几乎将他的左边面孔割成两半。
“有蹊跷。”那人轻声道:“朝廷忽然出兵,定是有地方出纰漏了。”
“家主,那些东瀛人不可信。”
“我知道他们不可信。”
朴永鑫轻声道:“我只是不知道,这次朝廷出兵,是和之前一样小打小闹,还是要彻底肃清他们。”
“如果要彻底肃清,现在就要动作了。”
身后那人闻言,眸中闪过一丝冷芒,轻声道:“家主吩咐,我去办。”
“港口我们所有的人,缩,散。”
朴永鑫道:“商货恢复之前的状态,把最近收购的铁器和矿石全都放进仓库,账目也要都对的上。”
“还有,通知山名家的倭人,让他们最近都消停点,能躲就躲,别他妈给我找麻烦。”
“是。”
那人闻言,轻轻应了一声,转头又没入阴影之中。
朴永鑫想了想,随即起身,打开身后的暗门。
暗门内是一处不大的仓库,其内装满了金银珠宝,各类奇珍,还有整整一箱子银票。
朴永鑫在箱子中取了两万两银票揣在怀中,换衣出门。
很快,他便出现在泉州知府孙俊楚的书房。
一杯香茗摆在眼前,朴永鑫并未去看,而是默默的等着。
不多时,一个爽朗的笑声从屋外传来。
“呵呵呵,朴家主,今日怎么有空登门了?”
话音刚落,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推门进来,一身便装,红光满面,一看便知是养尊处优之辈。
朴永鑫立刻起身,拱手笑道:“孙大人,打扰了。”
“快坐快坐,你我之间不必这么客气。”
孙俊楚摆摆手,在主座上坐下,看了一眼桌上的茶盏,又笑道:“朴家主尝尝看,这是刚下来的新茶。”
“如果用的好,打算进献给陛下的。”
朴永鑫根本没心思喝茶,而是开门见山,直接问道:“孙大人,我此番来,是想问问倭人的事。”
“朝廷近日用兵……”
“朴家主神通广大,这都知道了?”
孙俊楚抿嘴一笑,却并未回答,而是拿起茶盏,轻轻的吹了吹茶叶,但也没喝。
朴永鑫当即起身,伸手入怀,将银票取出,直接压在书桌的案卷下,轻声道:“孙大人,这新茶极好,麻烦您给牵个线,朴家打算全收了。”
“这是定金。”
孙俊楚抬起案卷看了一眼,眼睛随即眯成一条缝,又将案卷盖上,这才笑道:“朴家主这是有点难为我了。”
“不过咱们都是朋友,这忙我就帮了。”
“多谢大人。”
“至于你问的倭人的事。”孙俊楚话锋一转,看向朴永鑫,笑道:“应该没什么大事。”(本章完)
()
战船上的补给卸下来不少,也解了昌国县百姓的饥荒。
现在,他又命令麾下的将士帮助重建城池,起码让他们有个自保的能力。
至于沿海诸地不管昌国县死活的事,朱檀也写了折子,往京师送了。
他有自知之明,虽然知道浙江附近的官儿肯定有问题,但这事也不是他一个王爷能管的。
处理官员,还要老爷子说了算。
“你这还有什么困难,照直了说,别藏着掖着。”
朱檀看着远处正在修整城池的将士,转头朝王俊良道:“能满足的,我一定想办法满足。”
一听这话,王俊良面色微动,恭敬躬身:“殿下为昌国县做的事已经够多了,下官……”
“你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朱檀笑着看向王俊良,道:“这儿的事我已经给父皇上了折子,很快就会有下文。”
“你放心,该做的朝廷都会做。”
朱檀的话明显意有所指,王俊良并未接,只是恭敬行礼。
他心中其实说不上多高兴。
昌国县被倭寇频繁骚扰,损失严重,县城几乎被毁,周围岛屿上的居民皆被残杀殆尽,再加上挚友战死,这都让王俊良高兴不起来。
不过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对于鲁王的帮助,王俊良很感激,但他也知道,鲁王的能力虽大,却不一定能左右朝廷的政策。
大明不通海贸,洪武皇帝曾下旨片板不许下海,这才是根本所在。
说句大不敬的话,倭寇之所以猖獗,沿海之所以不太平,都是因为这圣旨闹的。
如果洪武皇帝不改主意,不放开海禁,和昌国一样孤悬海外的岛屿早晚还会被骚扰。
就算不是倭寇,也可能有其他的什么寇,甚至大明自己流窜的强盗都有可能来犯。
可是这样的话,王俊良不可能和朱檀说,他也不敢说。
朱檀看了王俊良一眼,知道他有心事,也没再言语,只是轻轻的笑了笑。
当夜,朱檀回到了铁甲战舰上,品着茶,看着远处的滚滚波涛。
汤和已率队出征了,一日的光景,应已到了福建附近。
这件事,很快就会有结果。
……
两日之后,昌国。
一清早,马和来报,远处发现了大明的铁甲战舰,正急速往昌国的方向靠拢。
朱檀立刻便知是等的人来了,当即命令小船出航,前去接应。
故此,正午的时候,两艘铁甲战舰缓缓靠岸,朱棣皱着眉从战舰上下来,朱檀亲自在自己的战舰上迎接。
朱棣此番来自然是没好气的,他看着满脸笑意的朱檀,只冷哼一声,自顾自的进了船舱。
朱檀也只能笑呵呵的在后面跟着,他还有事要请朱棣帮忙呢,这回可不能再惹他。
入了船舱,朱棣大咧咧的坐在朱檀之前的位置上,给自己倒酒,朱檀进来之后,他都没看一眼。
“四哥。”
朱檀在朱棣身边坐下,脸上都是笑。
他先是看了一眼朱棣身上一点血迹都没有的盔甲,这才开口轻声道:“山东沿海的倭寇都扫清了吧?”
朱棣闻言,横了朱檀一眼,喝了一口酒:“你还有脸问我?”
“山东沿海,有多少倭寇?”
“你让我带两艘铁甲战舰去清扫,还说要和我分润功劳。”
说着,朱棣脸上露出一丝冷笑,又道:“三五个倭寇,你跟我分润的是什么功劳?”
“把你四哥我当大头兵使唤了?”
一看老四瞪眼要发火,朱檀赶忙道:“四哥你误会了,我可绝对没这意思。”
“开始的时候,弟弟是打算把倭寇往你那边撵的,他们如果去耽罗那边,不正好撞在四哥怀里。”
“说的好听。”
朱棣白了朱檀一眼,将杯中的酒喝干,又问道:“过来的时候我可见了。”
“昌国周围岛礁上的倭寇据点都被轰成了平地,轰碎的船只碎片很远就能看见。”
“你就是这么赶他们的?”
“这不是临时出问题了吗。”
朱檀道:“抓了几个倭寇,弄到了一些情报。”
“咱们大明有人和倭寇沆瀣一气,之前还打算打下昌国县城呢。”
“所以弟弟才临时变招,还没来得及通知四哥。”
朱棣闻言,看了朱檀一眼,却没说话。
朱檀的这两句话信息量很足,触动了朱棣的敏感神经,让他不由不多想。
老十和自己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四哥,你这会儿来的正好,我正愁人手不够,没法扫清福建沿海的倭寇呢。”
“四哥你直接率战舰往南去,看到倭寇的据点就直接轰了。”
“福建附近是倭寇的老巢,他们在这附近蟠踞多年,肯定能让你打的痛快。”
“你小子是又给我挖坑吧。”
朱棣没好气的看了朱檀一眼,道:“倭寇都让我揍了,你做什么?”
“我抓蛀虫。”
朱檀道:“福建泉州有人帮着倭寇处理赃物,有通敌之嫌。”
“弟弟打算去把这件事查清,也好多找些对东瀛动武的理由,堵住朝中文官的嘴。”
听到这话,朱棣双目微眯,将酒杯放在桌上,又问道:“信国公呢?”
“你麾下不是三艘战舰吗?现在怎么剩一艘了?”
“老十,我发现你现在不是一般的不老实,是不是觉得大了,四哥收拾不了你了?”
“没,没。”
朱檀赶忙摆手,如实道:“信国公的确率军出征了,去的是澎湖列岛。”
“有情报说那面有大量倭寇集结。”
“弟弟手里一共就三艘船,根本管不了这么大一片海啊。”
“跟四哥你说实话,弟弟在昌国停着,就是等四哥你呢。”
朱棣闻言眉毛动动,仔细的想了一下朱檀的话,道:“你都收到什么情报了?”
“福建沿海,澎湖列岛附近,有数万倭寇盘踞。”
朱檀道:“咱们大明开国之初,他们趁着战乱,就已经开始骚扰沿海了。”
“这些年实力逐渐壮大,隐隐有占据澎湖列岛,把这事做成长期买卖的意思。”
“弟弟和父皇请旨要荡平倭寇,如果还剩下些首尾,或者让他们跑了,怎么和父皇说啊。”
朱棣还是觉得朱檀没完全说实话,他想问福建泉州奸佞的事,但考虑了一下,还是不打算趟这趟浑水了。
他此番和朱檀一起出兵,并未向上请旨,老爷子恐怕已经不高兴了。
若不立下些军功,他都容易不好交代。
现在若还想插手内政的事,那就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信国公去了澎湖,那福建附近的沿海岛礁,就全都归我了。”
朱棣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不再去考虑这些事,而是看向朱檀道:“澎湖岛大,信国公一人吃不下吧?”
听朱棣这么说,朱檀便知他心中所想,随即笑道:“自然没办法全的肃清,还要四哥帮忙。”
“行。”
朱棣点头,一口喝干了杯中酒水,起身道:“这回如果再发现你忽悠我,就别怪我踹你了。”
言罢,他也不管朱檀是什么表情,大步而去。
当日,朱棣麾下的两艘战舰并未过多停留,于傍晚时分起航,直奔福建沿海。
入夜,朱檀考虑了一下后续的计划,传令道。
“起航,泉州港。”
……
泉州府,朴氏宗族。
朴家在泉州的势力很大,家中金银成山,腰缠万贯。
莫说现银,光是朴家麾下的土地便有上万亩,在泉州府内亦有大量商铺,其物资商品行销各地,日进斗金。
只是这日深夜,朴家家主朴永鑫看着手里的信件,眉头却紧紧的皱着,思绪有些乱。
“这么大的事,怎么今天才报上来!”
朴永鑫此时看向自己面前站着的枯瘦汉子,沉声喝问道:“朝廷水师去了昌国,你们都是瞎子?!”
“这都过了几天了!”
“家,家主……”
那人被吓的扑通一下跪在地上,颤声道:“不是不往上报,是真的没机会啊。”
“朝廷的战舰就停在昌国县附近,咱们的人……”
“上面那些倭人呢?全都死绝了?”
朴永鑫皱着眉,尽可能地压住心中的火气,再次问道:“就一点消息都没有?”
“没,没有。”
那人摇头:“昌国岛礁上的倭人,好像……好像一个都没逃出来。”
听到这话,朴永鑫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信,上面说朝廷水师出动了三艘巨大战舰,摧枯拉朽一般扫灭了昌国县附近的倭寇。
朝廷忽然出兵已让朴永鑫有些意外,而信件上说的巨大战舰实在是笼统,也让他有些弄不清楚。
朴永鑫想了一下,将信件凑近烛火,点燃之后扔进一旁的茶碗中,这才看向眼前这人,皱眉问道:“信里说的朝廷的巨大战舰是什么?”
“有多大威力,能几天扫清昌国县的所有倭人?”
“是那种……”
此人回忆了一下当初远远看到的钢铁战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想了一下,才结结巴巴的道:“像,像山一样!”
这个形容甚是笼统,听的朴永鑫眉头皱的更深,他咬了咬牙,骂道:“废物。”
随即摆摆手道:“赶紧滚下去。”
那仆从闻言,如获大赦般起身,快步走了出去。
此时,朴永鑫才看向身后站着的一人,轻声问道:“你怎么想的?”
他身后那人始终站在阴影中,一身黑衣,若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这还有个人。
那人上前一步,烛火的阴影映在他脸上,照出他左脸上一条狰狞的伤疤,由上至下,几乎将他的左边面孔割成两半。
“有蹊跷。”那人轻声道:“朝廷忽然出兵,定是有地方出纰漏了。”
“家主,那些东瀛人不可信。”
“我知道他们不可信。”
朴永鑫轻声道:“我只是不知道,这次朝廷出兵,是和之前一样小打小闹,还是要彻底肃清他们。”
“如果要彻底肃清,现在就要动作了。”
身后那人闻言,眸中闪过一丝冷芒,轻声道:“家主吩咐,我去办。”
“港口我们所有的人,缩,散。”
朴永鑫道:“商货恢复之前的状态,把最近收购的铁器和矿石全都放进仓库,账目也要都对的上。”
“还有,通知山名家的倭人,让他们最近都消停点,能躲就躲,别他妈给我找麻烦。”
“是。”
那人闻言,轻轻应了一声,转头又没入阴影之中。
朴永鑫想了想,随即起身,打开身后的暗门。
暗门内是一处不大的仓库,其内装满了金银珠宝,各类奇珍,还有整整一箱子银票。
朴永鑫在箱子中取了两万两银票揣在怀中,换衣出门。
很快,他便出现在泉州知府孙俊楚的书房。
一杯香茗摆在眼前,朴永鑫并未去看,而是默默的等着。
不多时,一个爽朗的笑声从屋外传来。
“呵呵呵,朴家主,今日怎么有空登门了?”
话音刚落,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推门进来,一身便装,红光满面,一看便知是养尊处优之辈。
朴永鑫立刻起身,拱手笑道:“孙大人,打扰了。”
“快坐快坐,你我之间不必这么客气。”
孙俊楚摆摆手,在主座上坐下,看了一眼桌上的茶盏,又笑道:“朴家主尝尝看,这是刚下来的新茶。”
“如果用的好,打算进献给陛下的。”
朴永鑫根本没心思喝茶,而是开门见山,直接问道:“孙大人,我此番来,是想问问倭人的事。”
“朝廷近日用兵……”
“朴家主神通广大,这都知道了?”
孙俊楚抿嘴一笑,却并未回答,而是拿起茶盏,轻轻的吹了吹茶叶,但也没喝。
朴永鑫当即起身,伸手入怀,将银票取出,直接压在书桌的案卷下,轻声道:“孙大人,这新茶极好,麻烦您给牵个线,朴家打算全收了。”
“这是定金。”
孙俊楚抬起案卷看了一眼,眼睛随即眯成一条缝,又将案卷盖上,这才笑道:“朴家主这是有点难为我了。”
“不过咱们都是朋友,这忙我就帮了。”
“多谢大人。”
“至于你问的倭人的事。”孙俊楚话锋一转,看向朴永鑫,笑道:“应该没什么大事。”(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