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忠烈颜真卿
作者:如履薄冰的鹅    更新:2024-11-25 02:44
  ()周瑾玉的临帖让各朝读书人雀跃起来,终于来个他们熟悉的事情了。
  朝廷的君臣们也都看着她临帖。
  然而,当周瑾玉写完一个字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秦朝。
  虽然她写的不是小篆,但是看她临的帖子也知道是好字,怎么写成这样?
  嬴政不明白,难道那一屋子的书都是装饰?
  汉代。
  刘邦犹犹豫豫:“这姑娘是不是写得不太好?”和临的帖完全不一样啊。
  张良看了眼继续低头记录他的信息,这会不用看天幕了。
  汉武帝时期。
  卫青即使是武将,字没有文臣也得好,但自认也写不出那姑娘的狗爬样……
  唐朝。
  “……”欧阳询憋得脸通红,半响才说道:“这姑娘功底不行啊……”
  其他人不做声:何止是不行?一个笔画写得歪歪扭扭,气力全无,反观她临帖的《勤礼碑》结体端庄大方,宽绰舒展,拙中见巧;气息浑厚雄强,生机郁勃,端的是一手好字!
  李世民默默移开眼睛,没办法,实在是太伤眼睛了。
  等天幕结束后他要去把兰亭集序来出来看洗洗眼睛。
  周瑾玉看了看自己惨不忍睹的字,叹息一声,还是继续临完了一张毛边纸。
  宋代。
  赵匡胤一脸便秘,想说什么又不好说什么,以至于脸部表情都扭曲了。
  元朝。
  忽必烈没觉得有什么,反倒是真金移开了目光,实在是看不下去。
  这姑娘难道不是汉人?
  明代。
  朱元璋看向朱标:“标儿朕很久没检查你功课了,去,把你写的文章拿来我看看。”转头看见朱樉、朱棡、朱棣、朱橚等人也吩咐道:“把你们的功课也拿来我看看!”
  莫名躺枪的儿子们只得老老实实拿来功课给朱元璋看。
  朱元璋没看内容,就重点检查字,一个个看下来,长舒一口气。
  还好还好……
  清朝。
  康熙纳闷:那姑娘看起来不像没读过书的人啊,怎么写这么一手烂字?
  乾清宫。
  乾隆哈哈大笑:“看看这字,幸亏不是拿我的字来临帖,不然我都觉得没脸!”
  光是写字周瑾玉觉得有点安静,于是拿起平板准备找个纪录片来看,嗯,就看《颜真卿》吧。
  来不及感叹平板的神奇,人们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
  居然叫《颜真卿》,那就是专门讲颜真卿的了,后人对他很是推崇啊。
  唐以后的朝代正襟危坐,准备看看后人是如何讲述颜真卿的。
  唐以前的朝代目光炯炯,这似乎是距离他们不远的人物。李世民想到:颜真卿的帖子上也写着唐,莫非他是唐后面继位皇帝时的人?那就更好了,或许可以知道将来的唐朝是如何的。
  他叮嘱李承乾:“高明,你要好好看。”
  “是的,父皇。”李承乾回道,事关他大唐未来,他身为太子自然是要重视的。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也想到了,纷纷聚精会神地盯着天幕。
  颜师古心跳不由得加快了速度:这到底是不是他颜家的子孙呢?
  平板上面的画面徐徐展开。
  【一个低沉优雅的声音诉说道:在书法史上,颜真卿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不朽的传奇!嬴政酸了,他呢?他一统六国的功绩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他的《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的行书,他是继王羲之后再次将华国书法推向最高峰。】
  李世民微微后仰,天下第二的行书?继王羲之后的书法最高峰?好高的评价!此人真不愧是我大唐的人才!
  颜师古在听到颜真卿出生于琅玡临沂时,心中一跳,再听到颜回后裔,五世祖颜之推的时候,心落下来,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身边的人笑着拱手:“恭喜师古,后辈子孙出息啊!”
  “哪里哪里……”说着谦虚的话,嘴角却疯狂上扬,压都压不住。
  房玄龄笑道:“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的子孙人才辈出!”
  颜师古再次谦虚。
  看到颜真卿自幼丧父,由其母殷夫人抚养长大,却刻苦学习,留下黄泥习字的典故,颜师古满意地点头:好孩子!
  【45岁出任平原郡太守,忠于职守,勤政爱民,兴办教育。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河北大部被叛军攻陷,河北十七郡共推颜真卿为盟主,拥兵二十万,誓死抵抗。】
  短短几句话,让整个大唐朝野震动。
  “什么?安史之乱?叛军攻陷?”李世民失声叫道:“何为安史?高明!可是你的子孙后辈?”
  “……儿臣不知……”李承乾汗都下来了。
  “陛下,太子殿下才12岁。”长孙无忌连忙劝道。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忘了,气得忘了高明还是个孩子了。
  众人继续看下去。
  平板上的画面还在继续。
  【一年后,安史叛军围攻常山杀害颜真卿从兄颜杲卿侄子颜季明以及颜家30余口。事后颜真卿仅寻回侄儿首级,沉痛彻骨,写下流传后世的《祭侄文稿》。】
  颜师古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上,身旁的人急忙扶住他,他双眼紧闭,身体颤抖不已:颜家30余口被叛军杀害!!
  再次睁眼,早已潸然泪下。
  魏征急忙走过去扶住他,李世民也忙命人赐座。
  大殿内气氛悲愤而压抑。
  【颜真卿一生忠烈,刚正不阿,几历奸佞数遭贬谪而不改本色。公元784年,颜真卿受朝廷派遣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终年七十六岁。】
  【可谓铁骨铮铮,浩气凛然。】
  【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春秋末期。
  颜回看着天幕上白发苍苍的颜真卿慷慨赴死,眼中隐隐泪光闪烁。
  孔子沉沉开口:“颜氏真卿,勇者矣。”
  唐朝。
  李世民觉得心里憋得慌,他站起来不停地来回走动:“这个公元755年是什么时候?后世是怎么算历法的?怎么连个年号都不说?”
  还没说完就被天幕上一句:颜真卿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给打击得几乎站不住。
  汉代。
  刘邦坐直了身子:“颜真卿,当得起浩然正气,光明磊落。”
  桑弘羊一脸赞赏:此人忠烈,若是我朝的人必不会让他几经贬谪。可惜了!
  汉武帝时期。
  刘彻感到一股郁郁之气萦绕于胸中,太难受了!忠烈之人竟是如此结局。
  卫青握紧了手中的佩剑,颜真卿,真乃英豪!
  霍去病真想将那些昏君奸臣统统砍死。
  气煞我也!
  三国时期。
  刘备长叹:“乱世出忠臣啊。”而乱世的忠臣总是不得善终。
  诸葛亮眼眶微微湿润。
  曹操哼了一声:“若是我,我就把皇位上的人给杀下来!一腔忠义还不是被辜负了!”
  孙权对周瑜道:“若这颜真卿是我的臣子,我必定不会负他!”
  周瑜没说话,乱世中不得重用的臣子还少吗?
  晋代。
  司马炎想到三国时期的争锋,终是他司马氏夺得了天下,他必定要让他的朝代万世延续下去!
  隋代。
  杨勇被颜真卿的忠烈所感动,却听到独孤皇后将杨广叫到了大殿上,他心下一冷,母后对他的厌弃都毫不掩饰了吗?
  那父皇呢?他怎么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