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病人不是冰冷的肉,而是活生生的人!
作者:半价炸鸡    更新:2024-11-25 01:18
  ()“你这……写的什么啊?”云梅嘴角扯了扯。
  许秋本来没注意内容,但听到云梅这么讲,也扫了一眼。
  标题是《慢性肠胃疾病的排泄气体改变》
  简而言之,就是放屁。
  “正常人平均排泄气体量不到一升,大多分为5~20次排出。在摄入较多纤维促排食物的情况下,排泄量将达到两升,甚至更多。
  据研究,每升排泄气体中,平均有0.21升氢气,0.0升甲烷,以及不到0.01升的硫化氢等可燃气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平均排气速度为每秒三米,排泄气体的成分不同,速度略有差异。
  而慢性肠胃疾病病人的排泄量、气味、速度等都有较大的改变……”
  慢慢地,全科室的人都围了过来。
  看到王凡的论文内容,他们人傻了。
  “你研究什么,研究个屁啊!”
  “真·研究个屁!”
  “卧槽,王凡,你真的是个神仙啊。”
  “完全就是在水论文吧,就算研究出什么成果了,难道你还让咱们当医生的亲自去闻?”
  “况且,怎么可能有医生能分辨出那些细微的气味差别,还要感知放屁的速度!不可能!”
  许秋沉默。
  感觉他被内涵到了。
  因为他在掌握有大师级的气味分辨经验与能力后,还真能做到这一点……
  只是,慢性肠胃疾病,那不是随便查查体、问问诊就能推测个大概的,还需要这么麻烦?
  “我靠,怎么这么多人,许哥也来了!”
  王凡从创作状态中惊醒,啪地一下就切换了自己的电脑桌面,回到了病历界面。
  仿佛什么也没发生一般说道:“许哥,你找我?”
  许秋沉默了半晌,问道:“那个高脂性胰腺炎病人……”
  “他呀,幸好当时按照你的医嘱给了血浆置换,不然拖到会诊,我担心他都活不过当晚!”王凡心有余悸。
  他调出了病人的病历,道:“现在就好多了,补液之后,血脂慢慢降下来了,用了胰岛素,血糖也在恢复正常水平,现在已经过了最危险的阶段,两天就能出院。”
  许秋点头。
  病人没事的话,他也就放心了。
  很快,他赶到了心脏外科的会议室。
  这边已经坐了很多人,阜外院长、杨晨曦、任超、马勤、协和院长,还有地主王晟德。
  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第一例人类手术,这将会是领域内一块历史的里程碑。
  谁都想要见证手术之前的最后一场会议。
  原本,名刀大赛主办方的人,还有专家组那边,都有机会落座。
  不过他们觉得没脸来,很有自知之明。
  咔——
  房门被推开。
  一瞬间,所有的目光都移向门口。
  许秋从容地走进会议室,一如他还是住院医师时。
  变的是眼神里的情感,身份与地位。
  不变的是淡定。
  “许医生。”
  “许所长!”
  众人连忙站了起来,一直等许秋坐下,他们也才跟着同时入座。
  临海心外的老大郑主任起身,打开ppt,一一过受试者的基本情况。
  许秋的桌上,也有一份完整的纸质版资料。
  一翻开,第一个病人,就让他微微一愣。
  “是他……”
  许秋看着资料里这位老人,有些惊讶。
  是协和心外科的病人。
  名刀大赛时,他接受了杨晨曦的特殊手术考核。
  去心外科病房时,碰到了一位独自住院、没有拖鞋只能用塑料袋裹着当鞋子的老人……
  当初,许秋带着王凡下楼,给老人买了一双棉拖鞋。
  也不贵,几十块钱。
  许秋原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和老人再有交集。
  却没有想到,此时以这样的方式见到了对方……
  许秋仔细一想。
  这个老人住在心外科,的确也是冠脉疾病,还真能做人工血管置换。
  只是。
  协和的心外,不论是医生的水平,还是设备、护理能力,都远远超过临海一院。
  在那边安安心心做个支架,风险比人工血管置换小很多。
  许秋的这台手术,其实是留给那些没得选,血管闭塞后只能做血管置换,而自身的血管又因为各种条件无法自体移植,只能等死的这群病人。
  以前国内,乃至于全球,都没有6mm以下的人工血管,他们没办法。
  而如今的小口径血管,就是他们的救星。
  郑主任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许医生,这个病人,叫闫自强,是协和心外科的。
  他有两条主要血管桥闭塞,自身的冠状功脉粥状硬化也一直在加重。
  更主要的是,六年前,他曾经做过内乳动脉-前降支血管搭桥,但此时静脉桥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病变,只能切除。
  而这一次,不出意外,应该是他最后一次手术了。
  他的情况比其他的受试者更加凶险。
  当然,病情也更加危重。
  如果能成功,那么意味着新型人工血管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更优秀——它能适应这种危重病人,意味着更普遍的病人群体能从中获益!”
  听完郑主任的介绍,众人都有些吃惊。
  协和院长,更觉得无法理解。
  最后一台手术……
  这个病人,不选择相信协和,反倒是把性命交给一个远在临海的许秋!
  为什么?
  许秋不过是一纸受试者招聘通知而已,什么都没有提,就能让闫自强放弃协和?
  当初许秋给老人买鞋换鞋时,他是在场的。
  不过,协和院长并没有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这种小事,他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因此他大概永远也猜不到,让老人把生命的最后希望寄托在一个遥远的医生手里的,正是许秋那润物细无声的善意,是刻在骨子里的,对病人的关切与爱护。
  因为许秋需要受试者。
  而闫自强又正好完美符合条件。
  所以,他特地给手机充了十块钱话费,一句句地询问着,填写完了资料,把自己的最后一台手术,义无反顾地交到了许秋手里。
  闫自强能感受到。
  只有在许秋眼里,他不是手术台上一块冰冷冷的肉,而是一个活着的、生动的人。
  ——
  @鹤湄@爱吃青梅干的李泽华两位赶紧将定制角色姓名告知我,过了中午就代表自愿放弃中奖权利了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