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黄庭经,下届三山我最大
作者:梦里千重 更新:2024-11-23 00:50
()今晚,在吕谦来见陆瑾的同时,老天师正在试着将【天师度】传给张楚岚,也就是所谓的【传度】。
在传度的过程中,老天师将【天师度】显化而出,游离在体外,这就给了一些有心人机会。
龙虎山乃是正一宗坛,邪法不侵、正法留存,若要在平常那些有心人自然不敢造次,甚至恐怕他们才刚动手就被老天师察觉。
但【天师度】离身后,老天师也有了空当可钻,于是自然有人见缝插针地出手了。
来的还不是别人,可以说是他正一的“自己人”,但正一法脉因为历史原因,各家之间其实都不太团结。
上清的道士又可以称一声“道爷”,这不仅是对上清修行者的认可,也是对他们身份的认证。
上清派扎根茅山,茅山古时又叫句曲山、地肺山。
此地道统传承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只不过不成道统,一直到东晋时期,茅山上的修炼者们尊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拜三茅真君为祖师,这才形成了后来的上清派。
而且,古时候在上清修道的修炼者们,他们的身份有些不一般,可以叫一声贵族。
以前在茅山上清派修行的修炼者们多是士族出身,甚至有不少就是做过官的人,这些人出身较高,而且上清派传承悠久,自然颇有傲骨。
他们尊元始天尊为最高神,走的也是传说中【阐教】的路线。
正一有四大法坛,龙虎山的正一玄坛,茅山的上清法坛,阁皂山的灵宝玄坛,西山的净明法坛。
龙虎山的宗坛又可以叫做万法宗坛,号称总领正一符箓,但其实管的也就是正一的道士名箓,也就是名义上的正一魁首。
所谓的三山符箓,也是这个道理。
上清派与全真一脉渊源颇深,其传世的《黄庭经》推演出了不少法门,全真道的【内丹之法】也借鉴于此。
《黄庭经》也被评价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古今不少成道者都曾钻研过,甚至从中走出了自己的路。
对于吕谦这种试图走出自己的路的求道者而言,《黄庭经》不可不观。
如今上清派出手老天师自然能猜出来他们想干嘛,说到底也不过是“下届三山谁最大?”
百年前,茅山为了反抗侵略者,道统近乎断绝,就连山上的宫观也被炸毁,可谓是损失惨重。
若是想要恢复元气,那自然还得借一位祖师过来,而且看这架势,估计是要给吕家小子《黄庭经》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老天师也不会做那断人前路之举,但抢人抢到龙虎山来了,这不得回敬一二。起码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这三山自然还是龙虎为尊。
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想好怎么下手,就被截胡了!
老天师此时闭目盘坐在院子里,周身金光涌动,变作了一套金光璀璨的法衣,上面缀着各色景物,显得华丽非凡,同时他手中法诀不断变幻。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茅山,升表台上,两个白发苍苍的老道人身穿法衣,一者手中拿着如意、一者手持芴板,面前的法案上悬挂着一张黄符,两人闭目盘坐在蒲团上。
“呼——”
突然间,一阵山风吹过,挂在法案上的黄符突然凭空燃烧,转眼间便化作虚无。
“成了。”
手执如意的老道士猛然睁开双眼,他迅速从地上站起,步踏罡斗,口中念念有词。
这位老道士满头白发,面容清瘦、眼神坚毅,他的身姿挺拔、步伐稳健,一身正气凛然。
另一个手执芴板的老道士站在后方,他也是一头白发,脸上带着一副圆框眼镜,看起来颇为温和,但眉眼之中的正气却是掩盖不住。
手执如意的道人踏罡步斗结束后,拿过法案上的三清铃晃了晃,清脆悠远的铃声响彻整座升表台。
“请玉圭!”
站在后方的老道人随之高声唱喝,同时他后退三步,朝着前方的法案恭敬一拜。
法案前的老道人放下手中如意,再三请示后拿起了面前的玉圭,一番科仪之后将手中的玉圭镇在了法案上的金符上。
“咚!”
沉闷的声响从法案上响起,道道流光从玉圭下的金符上飞舞而出,化作一道道奥妙非常的道纹流转在虚空中,宛如一条条锁链。
“暂且拦住了张之维。”
法案前的老道人看着周围的流光松了一口气,他退后几步,朝着法案再三作揖。
“林师兄,这次行事凶险万分,幸好张之维今晚传度,【天师度】暂时离体,如此也方便了我们行事。”
后方手执芴板的老道人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确实,借着【通天箓】的关联,我们才能锚定那个吕家小子。”
前方的老道人正了正身上的衣冠,“张之维处事不够谨慎小心,我料定他今晚肯定有所疏漏,这才铤而走险的试了一回。”
“《黄庭经》一卷,再加上那小子的深厚积累,如此倒也能将他的路铺的更稳当,也能让他走的更快、更踏实。”
“金科玉律,就看这小子能从中悟到什么了。”
就在二人松了一口气时,场上情况突变,法案上的金符突然大放光芒,虚空中的道道流锁链颤动不止。
“哗哗哗......”
“不好,张之维发力了,师弟,随我上!”
话音刚落,两位身穿法衣的老道士再次掐诀念咒,踏步罡斗。
“请镇心符!”
法案前的老道士举起面前的玉符,他口中念诵咒诀,玉符神光大放,化做了一道璀璨的符文流转加持在了老道士身上。
老道士金色的法衣上,玉色的道纹流转,将法衣衬托得更加神圣。
“笔来!请,哈砚!”
他挥手拿过一旁的玉笔,在一方玉砚上沾了沾,然后画在了身前的金色符纸上,笔走龙蛇,转眼间一道金符制作完成。
“请九老仙都君印!”
他放下玉笔,拿过一旁的玉印,朝着符纸上猛然一盖。
“去!”
符箓完成后,老道士一手托着玉印,一手夹着符箓朝法案上一掷。
“轰!”
法案上的香烛火焰顿时腾空而起,好似两条巨龙盘旋而上,照亮了夜幕下的升表台。
金色的符箓化做道道流光冲入虚空,不断加固着虚空中颤动的锁链,转眼间,流光锁链重新稳定,变得更加粗重,宛如从九天之上下垂的金色天梯。
此时,龙虎山的小院中,老天师从丁嶋安手中接过斩邪神剑和阳平治都功印。
他身披金色流光织就的璀璨法衣,一手执剑,一手托印,脚下踏着罡斗。
“请!”
伴随着老天师一声大喝,小院上空顿时风雷变色,云雾汇聚,道道雷光火芒在老天师身上游走。
他双目运起炽热的神光,按照特定的仪轨舞剑踏步。
“抢人抢到老夫头上来了,老夫都还没想好怎么下手。”
茅山和龙虎山上的两方宛如在隔空斗法,一时间千里相隔的两地雷火顿起,金光璀璨,映得一角天空流光四射。
作为引发这两方争端的原因,吕谦此时却并不知晓外界发生的一切。
此时的他处于一片虚无之中,好像在做一场清晰的梦,但却又感觉无比真实。
在梦中,只有他一个人,但虚空中传来冥冥的道韵经文,化做道道符文流光没入了他的灵台。
“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 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
这些符文伴随着那玄而又玄的韵律,宛如道音仙乐,让吕谦陷入了更深的清静,各种神思妙想在他脑海中浮现而出。
《黄庭经》分为内景、外景、中景三部。
阐述了五脏、丹田、三关等人身的奥妙,也论述了存真守一、清静自然等修行上的道理。
这部经文的内景篇相传为老子所著,剩下两部乃是上清的修行者们化繁为简,为内景篇增加的注释,以便后来人能够更容易读懂内景经文。
这给吕谦的感觉和之前的祖师传法完全不同,这部《黄庭经》比起修行的功法,更像是一部修行的总纲。
吕谦能在其中看到各家功法的影子,甚至这部经文阐述的比各家功法还要全面。
他之前集合全真各家通天之路,综合创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真火炼性命,芭蕉自然风,将自身内外当作一颗大丹来练就,做到真正的性命共济。
但如今参考《黄庭经》后,吕谦觉得自己的路还是有些粗糙,其中有不少的进步空间。
吕谦听着经文,不断推演完善自己的道路。
“性命共济本大道,黄庭一卷塑根基。”
————————————
第二章!
有些晚了,还请见谅!
()
在传度的过程中,老天师将【天师度】显化而出,游离在体外,这就给了一些有心人机会。
龙虎山乃是正一宗坛,邪法不侵、正法留存,若要在平常那些有心人自然不敢造次,甚至恐怕他们才刚动手就被老天师察觉。
但【天师度】离身后,老天师也有了空当可钻,于是自然有人见缝插针地出手了。
来的还不是别人,可以说是他正一的“自己人”,但正一法脉因为历史原因,各家之间其实都不太团结。
上清的道士又可以称一声“道爷”,这不仅是对上清修行者的认可,也是对他们身份的认证。
上清派扎根茅山,茅山古时又叫句曲山、地肺山。
此地道统传承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只不过不成道统,一直到东晋时期,茅山上的修炼者们尊奉魏华存为开派祖师,拜三茅真君为祖师,这才形成了后来的上清派。
而且,古时候在上清修道的修炼者们,他们的身份有些不一般,可以叫一声贵族。
以前在茅山上清派修行的修炼者们多是士族出身,甚至有不少就是做过官的人,这些人出身较高,而且上清派传承悠久,自然颇有傲骨。
他们尊元始天尊为最高神,走的也是传说中【阐教】的路线。
正一有四大法坛,龙虎山的正一玄坛,茅山的上清法坛,阁皂山的灵宝玄坛,西山的净明法坛。
龙虎山的宗坛又可以叫做万法宗坛,号称总领正一符箓,但其实管的也就是正一的道士名箓,也就是名义上的正一魁首。
所谓的三山符箓,也是这个道理。
上清派与全真一脉渊源颇深,其传世的《黄庭经》推演出了不少法门,全真道的【内丹之法】也借鉴于此。
《黄庭经》也被评价为“学仙之玉律,修道之金科”,古今不少成道者都曾钻研过,甚至从中走出了自己的路。
对于吕谦这种试图走出自己的路的求道者而言,《黄庭经》不可不观。
如今上清派出手老天师自然能猜出来他们想干嘛,说到底也不过是“下届三山谁最大?”
百年前,茅山为了反抗侵略者,道统近乎断绝,就连山上的宫观也被炸毁,可谓是损失惨重。
若是想要恢复元气,那自然还得借一位祖师过来,而且看这架势,估计是要给吕家小子《黄庭经》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老天师也不会做那断人前路之举,但抢人抢到龙虎山来了,这不得回敬一二。起码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这三山自然还是龙虎为尊。
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想好怎么下手,就被截胡了!
老天师此时闭目盘坐在院子里,周身金光涌动,变作了一套金光璀璨的法衣,上面缀着各色景物,显得华丽非凡,同时他手中法诀不断变幻。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茅山,升表台上,两个白发苍苍的老道人身穿法衣,一者手中拿着如意、一者手持芴板,面前的法案上悬挂着一张黄符,两人闭目盘坐在蒲团上。
“呼——”
突然间,一阵山风吹过,挂在法案上的黄符突然凭空燃烧,转眼间便化作虚无。
“成了。”
手执如意的老道士猛然睁开双眼,他迅速从地上站起,步踏罡斗,口中念念有词。
这位老道士满头白发,面容清瘦、眼神坚毅,他的身姿挺拔、步伐稳健,一身正气凛然。
另一个手执芴板的老道士站在后方,他也是一头白发,脸上带着一副圆框眼镜,看起来颇为温和,但眉眼之中的正气却是掩盖不住。
手执如意的道人踏罡步斗结束后,拿过法案上的三清铃晃了晃,清脆悠远的铃声响彻整座升表台。
“请玉圭!”
站在后方的老道人随之高声唱喝,同时他后退三步,朝着前方的法案恭敬一拜。
法案前的老道人放下手中如意,再三请示后拿起了面前的玉圭,一番科仪之后将手中的玉圭镇在了法案上的金符上。
“咚!”
沉闷的声响从法案上响起,道道流光从玉圭下的金符上飞舞而出,化作一道道奥妙非常的道纹流转在虚空中,宛如一条条锁链。
“暂且拦住了张之维。”
法案前的老道人看着周围的流光松了一口气,他退后几步,朝着法案再三作揖。
“林师兄,这次行事凶险万分,幸好张之维今晚传度,【天师度】暂时离体,如此也方便了我们行事。”
后方手执芴板的老道人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确实,借着【通天箓】的关联,我们才能锚定那个吕家小子。”
前方的老道人正了正身上的衣冠,“张之维处事不够谨慎小心,我料定他今晚肯定有所疏漏,这才铤而走险的试了一回。”
“《黄庭经》一卷,再加上那小子的深厚积累,如此倒也能将他的路铺的更稳当,也能让他走的更快、更踏实。”
“金科玉律,就看这小子能从中悟到什么了。”
就在二人松了一口气时,场上情况突变,法案上的金符突然大放光芒,虚空中的道道流锁链颤动不止。
“哗哗哗......”
“不好,张之维发力了,师弟,随我上!”
话音刚落,两位身穿法衣的老道士再次掐诀念咒,踏步罡斗。
“请镇心符!”
法案前的老道士举起面前的玉符,他口中念诵咒诀,玉符神光大放,化做了一道璀璨的符文流转加持在了老道士身上。
老道士金色的法衣上,玉色的道纹流转,将法衣衬托得更加神圣。
“笔来!请,哈砚!”
他挥手拿过一旁的玉笔,在一方玉砚上沾了沾,然后画在了身前的金色符纸上,笔走龙蛇,转眼间一道金符制作完成。
“请九老仙都君印!”
他放下玉笔,拿过一旁的玉印,朝着符纸上猛然一盖。
“去!”
符箓完成后,老道士一手托着玉印,一手夹着符箓朝法案上一掷。
“轰!”
法案上的香烛火焰顿时腾空而起,好似两条巨龙盘旋而上,照亮了夜幕下的升表台。
金色的符箓化做道道流光冲入虚空,不断加固着虚空中颤动的锁链,转眼间,流光锁链重新稳定,变得更加粗重,宛如从九天之上下垂的金色天梯。
此时,龙虎山的小院中,老天师从丁嶋安手中接过斩邪神剑和阳平治都功印。
他身披金色流光织就的璀璨法衣,一手执剑,一手托印,脚下踏着罡斗。
“请!”
伴随着老天师一声大喝,小院上空顿时风雷变色,云雾汇聚,道道雷光火芒在老天师身上游走。
他双目运起炽热的神光,按照特定的仪轨舞剑踏步。
“抢人抢到老夫头上来了,老夫都还没想好怎么下手。”
茅山和龙虎山上的两方宛如在隔空斗法,一时间千里相隔的两地雷火顿起,金光璀璨,映得一角天空流光四射。
作为引发这两方争端的原因,吕谦此时却并不知晓外界发生的一切。
此时的他处于一片虚无之中,好像在做一场清晰的梦,但却又感觉无比真实。
在梦中,只有他一个人,但虚空中传来冥冥的道韵经文,化做道道符文流光没入了他的灵台。
“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 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
这些符文伴随着那玄而又玄的韵律,宛如道音仙乐,让吕谦陷入了更深的清静,各种神思妙想在他脑海中浮现而出。
《黄庭经》分为内景、外景、中景三部。
阐述了五脏、丹田、三关等人身的奥妙,也论述了存真守一、清静自然等修行上的道理。
这部经文的内景篇相传为老子所著,剩下两部乃是上清的修行者们化繁为简,为内景篇增加的注释,以便后来人能够更容易读懂内景经文。
这给吕谦的感觉和之前的祖师传法完全不同,这部《黄庭经》比起修行的功法,更像是一部修行的总纲。
吕谦能在其中看到各家功法的影子,甚至这部经文阐述的比各家功法还要全面。
他之前集合全真各家通天之路,综合创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真火炼性命,芭蕉自然风,将自身内外当作一颗大丹来练就,做到真正的性命共济。
但如今参考《黄庭经》后,吕谦觉得自己的路还是有些粗糙,其中有不少的进步空间。
吕谦听着经文,不断推演完善自己的道路。
“性命共济本大道,黄庭一卷塑根基。”
————————————
第二章!
有些晚了,还请见谅!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