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章 进退维谷
作者:公子許 更新:2024-11-22 16:30
() 这可怎么办?
调集大军围拢上去,具装铁骑回头就跑,自己这边步卒追不上,轻骑追上了不管用;对其不予理会,集结军队再度猛攻大和门,具装铁骑又从北边杀来,狠狠凿穿阵列,杀戮无数……
长孙嘉庆进退维谷,一筹莫展。
当一支拥有着强悍战力的重甲部队随时缀在身后,时不时的抽冷子突击一波,除去带来巨大的伤亡之外,对于军心士气之打击、对于战术战略之实施,都足以致命。
长孙嘉庆自诩也算是沙场宿将,纵然比不得李靖、李勣那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也堪比当世名将,兵法谋略都是上上之选。可是眼下碰到这种局面,才发现自己完全没办法。
然而形势紧迫,另一边的宇文陇部一定正在遭遇右屯卫主力的狂攻,他就算再是自负也不敢瞧不起右屯卫的强横战力,只怕此刻宇文陇已经凶多吉少,那么他更要尽早突破大和门,杀入大明宫,占据龙首原的有利地势。
否则等到宇文陇被彻底击溃,自己这边却毫无进展,右屯卫大可从容调集兵马前来迎击,自己更是毫无胜算。
一旦发生那等局面,不仅仅意味着这一次关陇军队“两路征伐、齐头并进”的战略彻底失败,更意味着自今而后关陇方面在兵力、士气上的优势消失殆尽,反而是右屯卫愈发猖獗,东宫上下彻底摆脱“兵变”以来的颓势,渐渐掌握长安战场的主动权。
一想到那等局势,长孙嘉庆便不寒而栗。
可以想见,长孙无忌将会是何等暴怒,只怕他这个族兄也难逃惩罚,被其……
无奈之下,长孙嘉庆只能咬着牙分出一部分军队防范远远吊着的具装铁骑,另外一部分军队则继续攻城。
六万余军队损失惨重,剩下的五万多人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猛攻大和门,一路则在北边列阵,防御随时有可能冲上来搞破坏的具装铁骑。
长孙嘉庆自然知道集结大军全力一击的道理,但是现状令他不得不分兵处置。
结果自然不理想……
守军虽然兵力薄弱,但众志成城士气旺盛,又有震天雷这等守城神器辅助,堪堪抵挡叛军攻势,使得叛军空有十倍之兵力也难以攻上城头。而具装铁骑更是令长孙嘉庆头疼,分出两万人马扎紧阵列试图阻止其突入阵中,然而龙首原北高南低,具装铁骑借助地势一次次的发动突袭冲锋,轻易将关陇军队的阵列撕碎,大肆冲锋杀戮一番,在其余军队围拢而上之前,从容撤退。
依旧退回合理之距离,一边驻足观望,一边恢复体力。
这就很无赖……
长孙嘉庆差点抓狂,这伙无赖甩不掉、打不过,时不时伺机给自己来上那么一下,打得北边聚集的军队人心涣散、士气骤降,若是不予理会,依旧抓紧猛攻大和门,则先前好不容易稳定住的军心士气说不准什么时候崩溃,到时候军心大乱、全军崩溃,万事皆休。
可一旦予以理会,大和门这边又攻不下……
这可怎么办?
分明兵力稳稳占优,局势也颇为有利,可偏偏被这支具装铁骑所牵制,攻防为难、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
*****
延寿坊。
东边天际已经透出鱼肚白,坊内却依旧灯火璀璨,整个延寿坊彻夜未眠。
长孙无忌坐在偏厅内,浓茶不知灌了多少壶,肚子里咣当咣当,打嗝冒上来的都是茶水……
年纪大了,体力衰弱导致精力不济,以往数日不眠并无太大影响,思虑依旧清晰,可现在熬一宿便很是吃不消,虽然以浓茶提着精神,但思维却不受控制的陷于凝滞。
岁月不饶人啊……
感叹着岁月将赋予人的聪明才智一点一点收走,非但没让长孙无忌陷入嗟叹无奈,反而愈发增长了他的执著。
长孙家传承至今,盛极而衰乃是必然,他能够接受家族自“贞观第一勋戚”的神坛之上滑落,却绝对无法接受因为时代的变革而彻底低落深渊,子子孙孙、泯然众人。
正是因为见识了李二陛下削弱门阀之决心的坚定,也体会到太子必定子承父业,将皇权与门阀的斗争一直进行下去,他才狠下心走出这不能回头的一步,试图全力挽回即将落幕的门阀。
这场兵谏他绸缪已久,自东征开始便不断的推敲演算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可能,直至机会来临,他毫不犹豫的开始执行。
然而正应了那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谚语,他自以为将一切都推敲得严谨缜密,没有一丝一毫的疏漏,然而当真施行起来,却总是出现各种各样难以估测之意外。
时至今日,局势已然陷入焦灼。
东宫依旧挺立,虽然处处挨打却未有覆亡之迹象,李勣引兵数十万屯驻潼关,对长安局势虎视眈眈,却始终摸不透其心中之打算……
不过好在今日一战之后,局势将会渐趋明朗。
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一路牵制、一路进击,以右屯卫之兵力很难抵挡,最差也能占据芳林门或者大明宫其中之一,能够随时随地直接对玄武门予以威胁,这就足够。
当然,以眼下局势来看,还是长孙嘉庆部进占大明宫的可能更大,这就很美好。
长孙嘉庆立下大功,长孙家的领袖地位稳如泰山,同时宇文陇部遭遇右屯卫主力高侃部以及吐蕃胡骑的前后夹击,纵然没有大败亏输,能够安然撤回,也势必损失惨重。
宇文家的深厚底蕴一直让长孙无忌坐立难安、如芒在背,宇文士及虽然平素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却一直未曾放弃挑战长孙家“关陇领袖”之地位。如今借助房二之手剪其羽翼,达成自己绸缪多年却未曾达到之目的,自然令人心情畅快。
只需占据大明宫,兵锋直接威胁玄武门,甚至不必歼灭右屯卫,便可以在他的主导之下与东宫达成和谈,进一步巩固长孙家与关陇门阀在朝中的地位。
只要和谈达成,无论屯驻于潼关的李勣到底藏着什么龌蹉心思,也已经不再重要——顶了天许给他多一些利益,否则除非李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造反……
门外,有斥候入内,带来城外的战报。
“启禀家主,宇文陇部正遭遇高侃部与吐蕃胡骑的前后夹击,损失惨重,或许溃败已经不可避免。”
“嗯,命令宇文陇,两路大军的战略已经初步达成,如今重点在于大和门,让宇文陇保存实力,不要造成太多无谓之伤亡。”
虽然心里恨不得宇文家的“沃野镇”私军在永安渠畔全军覆没,但是居于此间,外头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还是要展现“关陇领袖”的胸怀与气度,敞亮话还是要说一说。
“喏!”
斥候退走,长孙无忌心情畅快的呷了口茶水,放下茶杯后又蹙起眉头,开声向着正堂里的文吏们问道:“大和门还未有消息传来?”
宇文节闻声入内,恭声道:“暂且并未有消息。”
长孙无忌蹙眉,起身一瘸一拐来到墙壁的舆图前,负手而立,凝望着舆图上标注出来的大和门区域,声音有些沉重:“大和门守军不过五千余人,长孙嘉庆携六万大军猛攻,简直就是雷霆之势,须臾之间即可攻克,却为何迟迟不见战报传回?”
大抵是出了什么岔子……话到嘴边,又被宇文节给咽下。
两路大军齐出,现在宇文家率领的那一路被右屯卫摁着打,损失惨重,溃败在即,自己这个时候若是说长孙嘉庆的坏话,难免被长孙无忌认为是在抱怨,这与宇文节谨慎的性格不符。
想了想,他委婉说道:“右屯卫上下皆随同房俊北征西讨,战力强悍,虽然人数处于绝对劣势,却也不是不太可能一鼓而下。况且长孙将军用兵谨慎、步步为营,稍微拖延一些亦在情理之中。不过长孙将军乃是宿将,兵力又处于绝对优势,战而胜之乃是必然,想必用不了多久,即会有捷报传来。”
()
调集大军围拢上去,具装铁骑回头就跑,自己这边步卒追不上,轻骑追上了不管用;对其不予理会,集结军队再度猛攻大和门,具装铁骑又从北边杀来,狠狠凿穿阵列,杀戮无数……
长孙嘉庆进退维谷,一筹莫展。
当一支拥有着强悍战力的重甲部队随时缀在身后,时不时的抽冷子突击一波,除去带来巨大的伤亡之外,对于军心士气之打击、对于战术战略之实施,都足以致命。
长孙嘉庆自诩也算是沙场宿将,纵然比不得李靖、李勣那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也堪比当世名将,兵法谋略都是上上之选。可是眼下碰到这种局面,才发现自己完全没办法。
然而形势紧迫,另一边的宇文陇部一定正在遭遇右屯卫主力的狂攻,他就算再是自负也不敢瞧不起右屯卫的强横战力,只怕此刻宇文陇已经凶多吉少,那么他更要尽早突破大和门,杀入大明宫,占据龙首原的有利地势。
否则等到宇文陇被彻底击溃,自己这边却毫无进展,右屯卫大可从容调集兵马前来迎击,自己更是毫无胜算。
一旦发生那等局面,不仅仅意味着这一次关陇军队“两路征伐、齐头并进”的战略彻底失败,更意味着自今而后关陇方面在兵力、士气上的优势消失殆尽,反而是右屯卫愈发猖獗,东宫上下彻底摆脱“兵变”以来的颓势,渐渐掌握长安战场的主动权。
一想到那等局势,长孙嘉庆便不寒而栗。
可以想见,长孙无忌将会是何等暴怒,只怕他这个族兄也难逃惩罚,被其……
无奈之下,长孙嘉庆只能咬着牙分出一部分军队防范远远吊着的具装铁骑,另外一部分军队则继续攻城。
六万余军队损失惨重,剩下的五万多人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猛攻大和门,一路则在北边列阵,防御随时有可能冲上来搞破坏的具装铁骑。
长孙嘉庆自然知道集结大军全力一击的道理,但是现状令他不得不分兵处置。
结果自然不理想……
守军虽然兵力薄弱,但众志成城士气旺盛,又有震天雷这等守城神器辅助,堪堪抵挡叛军攻势,使得叛军空有十倍之兵力也难以攻上城头。而具装铁骑更是令长孙嘉庆头疼,分出两万人马扎紧阵列试图阻止其突入阵中,然而龙首原北高南低,具装铁骑借助地势一次次的发动突袭冲锋,轻易将关陇军队的阵列撕碎,大肆冲锋杀戮一番,在其余军队围拢而上之前,从容撤退。
依旧退回合理之距离,一边驻足观望,一边恢复体力。
这就很无赖……
长孙嘉庆差点抓狂,这伙无赖甩不掉、打不过,时不时伺机给自己来上那么一下,打得北边聚集的军队人心涣散、士气骤降,若是不予理会,依旧抓紧猛攻大和门,则先前好不容易稳定住的军心士气说不准什么时候崩溃,到时候军心大乱、全军崩溃,万事皆休。
可一旦予以理会,大和门这边又攻不下……
这可怎么办?
分明兵力稳稳占优,局势也颇为有利,可偏偏被这支具装铁骑所牵制,攻防为难、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
*****
延寿坊。
东边天际已经透出鱼肚白,坊内却依旧灯火璀璨,整个延寿坊彻夜未眠。
长孙无忌坐在偏厅内,浓茶不知灌了多少壶,肚子里咣当咣当,打嗝冒上来的都是茶水……
年纪大了,体力衰弱导致精力不济,以往数日不眠并无太大影响,思虑依旧清晰,可现在熬一宿便很是吃不消,虽然以浓茶提着精神,但思维却不受控制的陷于凝滞。
岁月不饶人啊……
感叹着岁月将赋予人的聪明才智一点一点收走,非但没让长孙无忌陷入嗟叹无奈,反而愈发增长了他的执著。
长孙家传承至今,盛极而衰乃是必然,他能够接受家族自“贞观第一勋戚”的神坛之上滑落,却绝对无法接受因为时代的变革而彻底低落深渊,子子孙孙、泯然众人。
正是因为见识了李二陛下削弱门阀之决心的坚定,也体会到太子必定子承父业,将皇权与门阀的斗争一直进行下去,他才狠下心走出这不能回头的一步,试图全力挽回即将落幕的门阀。
这场兵谏他绸缪已久,自东征开始便不断的推敲演算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可能,直至机会来临,他毫不犹豫的开始执行。
然而正应了那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谚语,他自以为将一切都推敲得严谨缜密,没有一丝一毫的疏漏,然而当真施行起来,却总是出现各种各样难以估测之意外。
时至今日,局势已然陷入焦灼。
东宫依旧挺立,虽然处处挨打却未有覆亡之迹象,李勣引兵数十万屯驻潼关,对长安局势虎视眈眈,却始终摸不透其心中之打算……
不过好在今日一战之后,局势将会渐趋明朗。
两路大军齐头并进,一路牵制、一路进击,以右屯卫之兵力很难抵挡,最差也能占据芳林门或者大明宫其中之一,能够随时随地直接对玄武门予以威胁,这就足够。
当然,以眼下局势来看,还是长孙嘉庆部进占大明宫的可能更大,这就很美好。
长孙嘉庆立下大功,长孙家的领袖地位稳如泰山,同时宇文陇部遭遇右屯卫主力高侃部以及吐蕃胡骑的前后夹击,纵然没有大败亏输,能够安然撤回,也势必损失惨重。
宇文家的深厚底蕴一直让长孙无忌坐立难安、如芒在背,宇文士及虽然平素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却一直未曾放弃挑战长孙家“关陇领袖”之地位。如今借助房二之手剪其羽翼,达成自己绸缪多年却未曾达到之目的,自然令人心情畅快。
只需占据大明宫,兵锋直接威胁玄武门,甚至不必歼灭右屯卫,便可以在他的主导之下与东宫达成和谈,进一步巩固长孙家与关陇门阀在朝中的地位。
只要和谈达成,无论屯驻于潼关的李勣到底藏着什么龌蹉心思,也已经不再重要——顶了天许给他多一些利益,否则除非李勣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起兵造反……
门外,有斥候入内,带来城外的战报。
“启禀家主,宇文陇部正遭遇高侃部与吐蕃胡骑的前后夹击,损失惨重,或许溃败已经不可避免。”
“嗯,命令宇文陇,两路大军的战略已经初步达成,如今重点在于大和门,让宇文陇保存实力,不要造成太多无谓之伤亡。”
虽然心里恨不得宇文家的“沃野镇”私军在永安渠畔全军覆没,但是居于此间,外头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还是要展现“关陇领袖”的胸怀与气度,敞亮话还是要说一说。
“喏!”
斥候退走,长孙无忌心情畅快的呷了口茶水,放下茶杯后又蹙起眉头,开声向着正堂里的文吏们问道:“大和门还未有消息传来?”
宇文节闻声入内,恭声道:“暂且并未有消息。”
长孙无忌蹙眉,起身一瘸一拐来到墙壁的舆图前,负手而立,凝望着舆图上标注出来的大和门区域,声音有些沉重:“大和门守军不过五千余人,长孙嘉庆携六万大军猛攻,简直就是雷霆之势,须臾之间即可攻克,却为何迟迟不见战报传回?”
大抵是出了什么岔子……话到嘴边,又被宇文节给咽下。
两路大军齐出,现在宇文家率领的那一路被右屯卫摁着打,损失惨重,溃败在即,自己这个时候若是说长孙嘉庆的坏话,难免被长孙无忌认为是在抱怨,这与宇文节谨慎的性格不符。
想了想,他委婉说道:“右屯卫上下皆随同房俊北征西讨,战力强悍,虽然人数处于绝对劣势,却也不是不太可能一鼓而下。况且长孙将军用兵谨慎、步步为营,稍微拖延一些亦在情理之中。不过长孙将军乃是宿将,兵力又处于绝对优势,战而胜之乃是必然,想必用不了多久,即会有捷报传来。”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