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充当说客
作者:公子許 更新:2024-11-22 15:37
() 房俊上前两步,一揖及地,恭声道:“晚辈拜见仲远公,孩儿拜见父亲。”
房玄龄捋着胡须,微微摆了摆手,问道:“你这孩子,刚才有人来报,说是你带着数百兵卒进了庄子,又是搞什么幺蛾子?”
房俊忙道:“秋收以至,孩子栽植的那些玉米、花生、地瓜等等作物一丝半点也不能折损,唯恐有人贪婪心起肆意偷盗,故而调来两旅兵卒严加看守,确保万无一失。”
房玄龄无奈,训斥道:“真是越来越不像话!兵伍乃国之重器,焉能随意调动?更何况是如此理由!”
房俊闷声不语,也不反驳。
有孔颖达在,自然不好说出此举的真正用意乃是封锁庄子,不让外人进来骚扰李泰……
待房俊在下首落座,孔颖达笑眯眯问道:“二郎这是从长安来?”
有丫鬟给房俊端来茶水,房俊捧起茶盏,回道:“近日长安闷热干燥,晚辈便与高阳殿下一起前往九成宫小住几日,不过惦记着这边庄子里秋收,也没心思游玩,便赶来了这边。”
孔颖达略微颔首,转过身对房玄龄说道:“如今权贵勋戚之中奢靡成风,老一辈还好说,毕竟都是当年刀光剑影尸山血海里趟过来的,再是贪图享乐也有个底线,然而年轻一辈却是好逸恶劳,只知一味的奢华享受,争名夺利好高骛远,哪里还有人惦记着庄子里的收成,记得这才是吾辈成家之根本?二郎身居高职、名满天下,却依旧能够尽心于农桑之事,殊为难得。玄龄贤弟家教严谨,令愚兄甚为钦佩啊。”
自古以农立国,以孝治国,庄田农桑从来都是人之根本,一个人的品德是否优良,很大程度便体现在能否关心家业、优待农桑,正所谓富贵而不忘本。
房玄龄自然对自己儿子无比满意,却捋着胡须矜持谦虚:“不过是走了好运道,立下些微末功劳,若无陛下青睐,焉有今日之成就?这孩子没什么大出息,整日里就惦记着田地里那么点产出,不足夸赞,不足夸赞。”
孔颖达眼皮子跳了跳,瞥了一眼一旁老神在在喝茶水的房俊,心说这房玄龄素来温润谦逊,可是说起自家儿子的那个得意劲儿,着实令人恼火。
当然,他绝不承认这是嫉妒……
房俊放下茶杯,笑道:“仲远公如此夸赞,晚辈如何担当得起?不过您老不留在书院里教书,何以翻山越岭的来到这农庄?”
孔颖达一脸微笑,瞅了一眼房玄龄,缓缓说道:“听闻弘文馆学士谢偃最近得了一卷皇象的《急就章》,此帖开草书之先河,以前只在传闻之中,如今陡然问世,老夫便前来邀请令尊一同择日一同前往谢府瞻仰观摩一番。”
“呵呵……”
房俊轻笑一声,您偏小孩儿呐?
若是当真如此,大可以派个人来邀请父亲一声,约定时间一同前去便是,何必专门出了长安城数十里,跑到这骊山来?
而且好巧不巧的,居然是谢偃这个家伙……皇宫里头没什么秘密,怂恿李二陛下解除晋王圈禁令的几个人虽然不声不响,却瞒不住房俊这等人,谢偃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跑来当说客了?
孔颖达既然并未名言,他也直接指名道姓,便微笑道:“家父年岁渐高,腿脚不便,如今已经罕有出行了。仲远公比家父还年长得多,平素也应当减少出行,每日里多在书院教授学生,闲来无事,便寻几位知交好友喝喝茶、聊聊天、谈谈经义,实在无聊的话攒个局打打麻将也好,消磨时间嘛。人老了就得看破放下,终日里那些蝇营狗苟的跳梁小丑掺和在一起,有个什么劲儿?利益这东西永远也不能满足,得陇望蜀贪得无厌,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房玄龄面色一沉,喝叱道:“混账!怎么和仲远公说话的?没大没小的东西!”
“玄龄不必如此。”孔颖达一脸苦笑,嗟叹道:“这小子骂得好,老夫非是不懂这样的道理,奈何却做不到玄龄这般激流勇退。一大家子都指望着老夫顶门立户,子侄里头没一个顶用的,实在是惭愧。”
他德高望重,乃是天下少有的大儒,身份超然乃是文坛宗师,又怎愿掺和进这等蝇营狗苟的争斗之中?
然而身为孔家嫡脉,为了保持家族的繁荣拥有更多的利益,他却是责无旁贷,只能踩进这泥潭之中,沾染一身污泥。
如今被房俊这个他平素最为看重的小辈隐晦的指责,心中并无半分怒气,唯有自嘲与无可奈何……
房玄龄是个厚道人,闻言劝慰道:“兄长心性高洁,奈何身在红尘,焉能洁身自好?这世上总归有这样那样的无可奈何,又有几人能够置身事外,不染尘埃?吾等自当谨守底线,问心无愧便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今虽然尚未有这句话,但这个道理却是古今皆然。身在这名利场,又有谁能够超然脱俗,置身事外呢?享受名利带来的诸般好处,同时自然就要背负起应有的责任。
没有谁能够率性而活,他房玄龄若是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担负了家族众人,又岂能如此优游林泉、颐养天年?
怕是至今仍旧要留在朝中,一边维持自己的地位权力,一边尽可能的为儿孙安置好后路,谨防有不肖子孙作奸犯科,有朝一日失了圣眷,毁了自己一辈子积攒下来的功勋,使得整个家族陷入沉沦,阖家遭殃……
孔颖达释然一笑,欣慰道:“玄龄懂我,于愿足矣。纵然有小儿犬吠,老夫又如何与他一般见识?人活世间千难万难,老夫一生专研学问,临老却不得不陷身这名利之中,已然是心中凄苦,若再因那些无知小儿的讥讽嘲笑而郁结于胸,岂非糊涂透顶?他若笑,便由着他笑,老夫不萦于怀。”
房玄龄哈哈大笑:“兄长气量恢弘,小弟甘拜下风!”
孔颖达也笑道:“若论及气量,朝野上下,又有谁比得了你房玄龄呢?”
“兄长过奖,愧不敢当啊。”
“当得起,当得起。”
……
房俊翻着白眼,看着两个老家伙相互吹捧指桑骂槐,着实无语。
孔颖达笑了一阵,喘着气道:“老夫受人所托,忠人之事,话儿带到了,自当功成身退。至于如何抉择,绝非老夫所关心,这边告辞了。”
房玄龄连忙挽留:“你我多日未见,正好借机亲近亲近,这《字典》依旧有不少瑕疵,还需要兄长这等学究天人之大儒多多斧正指点,何不留下来小酌几杯,畅叙心事?”
孔颖达摇头道:“算了吧,老夫此来,已经身为恶客,玄龄你虚怀若谷慷慨好客,可有些人心胸狭隘,恨不得一脚将老夫踢走。”
房俊苦笑道:“晚辈不过是多说了一句,您老不至于这般记恨在心吧?”
孔颖达哼了一声,道:“话不投机,老夫瞅着你小子就烦,眼不见为净!”
冲房玄龄拱手施礼,便起身往外走。
父子两个只得起身向送。
送走孔颖达,父子二人回到堂中,房俊问道:“仲远公此来,是当说客吧?可谢偃算是江南士族一脉,就算是当说客也应当是宋国公前来,何以却是他登门拜访?”
房玄龄略微点头,面色有些凝重,缓缓说道:“谢偃与旁人不同,虽然出身与陈郡谢氏,乃是江南一脉,但祖上便流落北地,三代未曾归宗,与谢氏早已疏远,利益上并不一致,反倒是与仲远公相交莫逆,平素也与山东世家走得更近一些。此番谢偃等人暗中蛊惑陛下再掀起储位之争,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一旦遭受到太子方面的报复,会使得山东世家与江南士族内部矛盾重重,因而,仲远公才亲自登门,希望为父能够劝说,进而规劝太子要息事宁人,勿要报复,致使朝局混乱。”
房俊气得哼了一声,不悦道:“这帮人当真无耻,他们私底下撺掇陛下易储的时候难道就不知道会遭受到反噬,会导致朝局混乱?如今事情闹大了,才知道害怕,反而上门劝说受害者息事宁人……这话孩儿没法给太子说,非但不能说,孩儿绝不会善罢甘休!若是不能对这些自私自利之辈予以惩戒,往后必然还有人贪图私利罔顾大义!”
()
房玄龄捋着胡须,微微摆了摆手,问道:“你这孩子,刚才有人来报,说是你带着数百兵卒进了庄子,又是搞什么幺蛾子?”
房俊忙道:“秋收以至,孩子栽植的那些玉米、花生、地瓜等等作物一丝半点也不能折损,唯恐有人贪婪心起肆意偷盗,故而调来两旅兵卒严加看守,确保万无一失。”
房玄龄无奈,训斥道:“真是越来越不像话!兵伍乃国之重器,焉能随意调动?更何况是如此理由!”
房俊闷声不语,也不反驳。
有孔颖达在,自然不好说出此举的真正用意乃是封锁庄子,不让外人进来骚扰李泰……
待房俊在下首落座,孔颖达笑眯眯问道:“二郎这是从长安来?”
有丫鬟给房俊端来茶水,房俊捧起茶盏,回道:“近日长安闷热干燥,晚辈便与高阳殿下一起前往九成宫小住几日,不过惦记着这边庄子里秋收,也没心思游玩,便赶来了这边。”
孔颖达略微颔首,转过身对房玄龄说道:“如今权贵勋戚之中奢靡成风,老一辈还好说,毕竟都是当年刀光剑影尸山血海里趟过来的,再是贪图享乐也有个底线,然而年轻一辈却是好逸恶劳,只知一味的奢华享受,争名夺利好高骛远,哪里还有人惦记着庄子里的收成,记得这才是吾辈成家之根本?二郎身居高职、名满天下,却依旧能够尽心于农桑之事,殊为难得。玄龄贤弟家教严谨,令愚兄甚为钦佩啊。”
自古以农立国,以孝治国,庄田农桑从来都是人之根本,一个人的品德是否优良,很大程度便体现在能否关心家业、优待农桑,正所谓富贵而不忘本。
房玄龄自然对自己儿子无比满意,却捋着胡须矜持谦虚:“不过是走了好运道,立下些微末功劳,若无陛下青睐,焉有今日之成就?这孩子没什么大出息,整日里就惦记着田地里那么点产出,不足夸赞,不足夸赞。”
孔颖达眼皮子跳了跳,瞥了一眼一旁老神在在喝茶水的房俊,心说这房玄龄素来温润谦逊,可是说起自家儿子的那个得意劲儿,着实令人恼火。
当然,他绝不承认这是嫉妒……
房俊放下茶杯,笑道:“仲远公如此夸赞,晚辈如何担当得起?不过您老不留在书院里教书,何以翻山越岭的来到这农庄?”
孔颖达一脸微笑,瞅了一眼房玄龄,缓缓说道:“听闻弘文馆学士谢偃最近得了一卷皇象的《急就章》,此帖开草书之先河,以前只在传闻之中,如今陡然问世,老夫便前来邀请令尊一同择日一同前往谢府瞻仰观摩一番。”
“呵呵……”
房俊轻笑一声,您偏小孩儿呐?
若是当真如此,大可以派个人来邀请父亲一声,约定时间一同前去便是,何必专门出了长安城数十里,跑到这骊山来?
而且好巧不巧的,居然是谢偃这个家伙……皇宫里头没什么秘密,怂恿李二陛下解除晋王圈禁令的几个人虽然不声不响,却瞒不住房俊这等人,谢偃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跑来当说客了?
孔颖达既然并未名言,他也直接指名道姓,便微笑道:“家父年岁渐高,腿脚不便,如今已经罕有出行了。仲远公比家父还年长得多,平素也应当减少出行,每日里多在书院教授学生,闲来无事,便寻几位知交好友喝喝茶、聊聊天、谈谈经义,实在无聊的话攒个局打打麻将也好,消磨时间嘛。人老了就得看破放下,终日里那些蝇营狗苟的跳梁小丑掺和在一起,有个什么劲儿?利益这东西永远也不能满足,得陇望蜀贪得无厌,什么时候是个头儿?”
房玄龄面色一沉,喝叱道:“混账!怎么和仲远公说话的?没大没小的东西!”
“玄龄不必如此。”孔颖达一脸苦笑,嗟叹道:“这小子骂得好,老夫非是不懂这样的道理,奈何却做不到玄龄这般激流勇退。一大家子都指望着老夫顶门立户,子侄里头没一个顶用的,实在是惭愧。”
他德高望重,乃是天下少有的大儒,身份超然乃是文坛宗师,又怎愿掺和进这等蝇营狗苟的争斗之中?
然而身为孔家嫡脉,为了保持家族的繁荣拥有更多的利益,他却是责无旁贷,只能踩进这泥潭之中,沾染一身污泥。
如今被房俊这个他平素最为看重的小辈隐晦的指责,心中并无半分怒气,唯有自嘲与无可奈何……
房玄龄是个厚道人,闻言劝慰道:“兄长心性高洁,奈何身在红尘,焉能洁身自好?这世上总归有这样那样的无可奈何,又有几人能够置身事外,不染尘埃?吾等自当谨守底线,问心无愧便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如今虽然尚未有这句话,但这个道理却是古今皆然。身在这名利场,又有谁能够超然脱俗,置身事外呢?享受名利带来的诸般好处,同时自然就要背负起应有的责任。
没有谁能够率性而活,他房玄龄若是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担负了家族众人,又岂能如此优游林泉、颐养天年?
怕是至今仍旧要留在朝中,一边维持自己的地位权力,一边尽可能的为儿孙安置好后路,谨防有不肖子孙作奸犯科,有朝一日失了圣眷,毁了自己一辈子积攒下来的功勋,使得整个家族陷入沉沦,阖家遭殃……
孔颖达释然一笑,欣慰道:“玄龄懂我,于愿足矣。纵然有小儿犬吠,老夫又如何与他一般见识?人活世间千难万难,老夫一生专研学问,临老却不得不陷身这名利之中,已然是心中凄苦,若再因那些无知小儿的讥讽嘲笑而郁结于胸,岂非糊涂透顶?他若笑,便由着他笑,老夫不萦于怀。”
房玄龄哈哈大笑:“兄长气量恢弘,小弟甘拜下风!”
孔颖达也笑道:“若论及气量,朝野上下,又有谁比得了你房玄龄呢?”
“兄长过奖,愧不敢当啊。”
“当得起,当得起。”
……
房俊翻着白眼,看着两个老家伙相互吹捧指桑骂槐,着实无语。
孔颖达笑了一阵,喘着气道:“老夫受人所托,忠人之事,话儿带到了,自当功成身退。至于如何抉择,绝非老夫所关心,这边告辞了。”
房玄龄连忙挽留:“你我多日未见,正好借机亲近亲近,这《字典》依旧有不少瑕疵,还需要兄长这等学究天人之大儒多多斧正指点,何不留下来小酌几杯,畅叙心事?”
孔颖达摇头道:“算了吧,老夫此来,已经身为恶客,玄龄你虚怀若谷慷慨好客,可有些人心胸狭隘,恨不得一脚将老夫踢走。”
房俊苦笑道:“晚辈不过是多说了一句,您老不至于这般记恨在心吧?”
孔颖达哼了一声,道:“话不投机,老夫瞅着你小子就烦,眼不见为净!”
冲房玄龄拱手施礼,便起身往外走。
父子两个只得起身向送。
送走孔颖达,父子二人回到堂中,房俊问道:“仲远公此来,是当说客吧?可谢偃算是江南士族一脉,就算是当说客也应当是宋国公前来,何以却是他登门拜访?”
房玄龄略微点头,面色有些凝重,缓缓说道:“谢偃与旁人不同,虽然出身与陈郡谢氏,乃是江南一脉,但祖上便流落北地,三代未曾归宗,与谢氏早已疏远,利益上并不一致,反倒是与仲远公相交莫逆,平素也与山东世家走得更近一些。此番谢偃等人暗中蛊惑陛下再掀起储位之争,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一旦遭受到太子方面的报复,会使得山东世家与江南士族内部矛盾重重,因而,仲远公才亲自登门,希望为父能够劝说,进而规劝太子要息事宁人,勿要报复,致使朝局混乱。”
房俊气得哼了一声,不悦道:“这帮人当真无耻,他们私底下撺掇陛下易储的时候难道就不知道会遭受到反噬,会导致朝局混乱?如今事情闹大了,才知道害怕,反而上门劝说受害者息事宁人……这话孩儿没法给太子说,非但不能说,孩儿绝不会善罢甘休!若是不能对这些自私自利之辈予以惩戒,往后必然还有人贪图私利罔顾大义!”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