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九章 李二陛下的以退为进
作者:公子許 更新:2024-11-22 14:58
() 文武对立,这是历史以来的规则,究其根本并不是谁看不上谁,而是基本的利益决定的。
文臣希望天下太平,就算是生灵涂炭饿殍遍地,他们也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以此来彰显出一幅盛世画卷使得文官集团能够主导朝政。
武将则恰恰相反,天下太平河清海晏的世道拿什么来博取功名加官进爵?只有不断的战争,武将才能掌控更多的话语权,博取更多的利益。
穷兵黩武固然是天下祸乱的根由,文人掌权也必然导致军备废弛,一旦强敌入寇就是家国动荡丢城失地,甚至如同宋朝那般遭受千古未有之耻辱,进而神州陆沉,华夏绝嗣……
严格说起来,文人掌权排挤武将的危害还要更大一些。毕竟武将掌权的最坏结果就是内政废弛民不聊生,帝国湮灭大厦倾覆,而文官掌权的后果,往往则是导致蛮夷壮大军备废弛,后果必是异族入寇,生灵涂炭。
宋朝明朝这两个朝代是古代的典型,文臣与武将完全对立,文臣为了把持朝政以及自身集团利益不断打压武将,宋朝将军带兵打仗身边都得跟着一个文官“监军”、明朝武将上阵要接受太监“建军”的奇葩制度,结果就是两次导致中原农耕民族被游牧民族奴役。
就算到了抗战时期,依然有大批文人在民族即将灭亡的时候和武将对立,上有一个姓胡的搞了个低调俱乐部宣扬抗战必败论,甚至有文人在文章中称日军屠杀反抗者的枪声“很美妙”,而抗日名将張自忠也是被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放嘴炮的学生们给逼死的……
说实话,大唐的文人其实是很有风骨的。这个时候远不是宋朝开始的文贵武贱风气,许多文臣上了战场拔剑杀敌就跟玩儿一样,但是文武天生的利益对立性,使得双方便要处在对立的姿态中。
褚遂良被李道宗一番话激得满脸血红,怒道:“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若是家国危亡,褚某何惧一死?更遑论出使番邦这等小事!”
李二陛下心中不悦。
他心中有着伟大的理想,要立下不世之功勋,开创万代之伟业!内政经营得再好,也不过是史书上又一个太平盛世,只需官员廉洁、皇权集中,反手之间不会吹灰之力,何足道哉?唯有开疆拓土成就不世霸业,方能超越古之帝王,成就千古一帝之美名!
所以他屯兵于外,远击突厥于漠北,向西拓地万里将整个西域置于大唐之版图,所以他要征服古之帝王皆未征服过的高句丽,使得自己的武功超越所有的帝王!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仅需要文官在内政上励精图治使得帝国繁荣兵精粮足,更要武将时刻保持着一往无前的进取之心!
没有了野心的军队,如何扫荡群伦,成就霸业?
在他看来,文武对立不是大事,文武制衡是需要的,但是文臣想要压制武将,这绝对不行!
李二陛下瞄了一眼另一位宗室李孝恭。
李孝恭收到皇帝陛下的颜色,心里稍一琢磨,便开口说道:“陛下,房俊所占之林邑国海港,可不仅仅是化外不毛之地那么简单。岘港所处之位置就在林邑国都城三十里之外,于此驻扎一支强军,便可控制林邑国王室,使之投鼠忌器,以后万不敢再与大唐为敌。况且此地乃是优良的海港,当地的婆罗门教畏惧大唐天威愿意赠送一笔钱财用以修筑港口,不出意外,此地日后将会成为大唐商贾往来东西的中转站,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故此,房俊此举可说是莫大的功勋,微臣提议,敕封房俊从二品开国县公之爵位,柱国之勋位,以彰其功!”
嚯!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开国县公啊!
知道你李孝恭跟房俊的关系好,可是也不能提出这般没谱的建议吧?那小子就算有些许功劳,可是照比一个开国县公的爵位也相差太远了吧?
大唐立国未久,所有的国公皆是在立国之始便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他房俊凭什么?
他老爹为李二陛下鞍前马后几十年,也才混了一个梁国公,这么一下子房俊也混上来了?一门两国公啊!房家这是要上天还是怎的?
当即便有大臣急言申饬,纷纷反对。
李孝恭说完,也不管旁人说什么,眼观鼻鼻观心,放佛刚刚的话语就不是他说的,默默无语不置一词。
呵呵,陛下想要褒奖房俊,你们能反对得了?
文臣群起反对,哪怕是跟房玄龄关系甚好的岑文本、魏徵、唐俭等人,亦纷纷谏言此事万万不可。武将这边则全体沉默,皆目光幽幽的看向李二陛下,等着李二陛下表态。
李二陛下的态度,将是一个风向标。
是重用文臣稳定内政,还是倾向军方开拓进取,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帝国的方略,所有的政策亦会在这个方略的基础上策划、实施。
这将决定文武两方在以后的地位……
李二陛下举起手,制止了殿内的议论纷纭,沉声说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那此事就作罢。房俊虽然功勋显著,但到底年青,难免有失稳重,尚需委以重任加以磨砺方能成大器。等朕好生琢磨琢磨将其召回京师之后要委以何任可以更好的彰显其能力再说吧。”
文臣们这才消停下来,不过心中皆是五味杂陈。
皇帝的话语谁还听不明白?
所谓的晋升为开国县公不过就是一个幌子,故意让李孝恭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反对,实则乃是以退为进,等到以后委以房俊重任的时候,谁还能再说出反对的话语?
一个开国县公的爵位都被你们给谏言弄没了,再阻挡房俊担任高官,那可就是反目成仇了,而且不仅仅是得罪了头号大棒槌房俊,亦是得罪了李二陛下……
君权至上,身为皇帝想要重用臣子难道都不行?人家房俊的成绩功劳实打实的放在那里,就算皇帝重用也是理所应当,可绝对不是幸进!
*****
这次议政草草收场,本也不是正式的朝会,李二陛下命宫中内侍将事先准备的一些皇家御用之物赐予文武群臣,便将大伙统统赶走。
文武大臣看着李二陛下不豫之神色,皆心中惴惴。
说到底,这次也是文臣们伤了陛下之颜面。陛下想要重用房俊的心思谁都看得出来,却偏偏不得不顾忌大臣们的反对,一而再再而三的“亏待”房俊,心中能舒坦那才叫怪了。
稍后不久,东宫那边便收到了这次议政的详细内容。
太子李承乾坐在偏殿的火炕上,对面前的老臣苏世长说道:“此刻父皇定然极为恼怒,那些大臣啊,当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父皇留,有些过分了。”
火炕烧的滚热,桌上的茶盏冒着香气,锦绣的垫子铺在炕上,柔软温暖。
他所说自然是李二陛下不得不将房俊召回长安,甚至连加官进爵都遭到反对这件事。
苏世长乃北周官宦世家出身,十一岁的时候便曾上书北周武帝谏言,武帝甚为惊异,特召见他。隋朝建立之后世袭父爵,为长安令。大唐开国,历任陕州长史,天策府军谘祭洒,乃是李二陛下的心腹谋臣,更是李二陛下智囊团“十八学士”之一……
苏世长机辩博学,敢于直言,多次劝说太祖李渊,以隋为鉴,惩其奢淫,不忘俭约,拜谏议大夫。此人在天策府中与杜如晦、房玄龄等齐名,只是为人低调,名声不显,不为外人所知。
现官职为谏议大夫,乃是李承乾之启蒙恩师,关系极其亲厚。
苏世长年老资格也老,所以在太子殿下面前并不需诚惶诚恐毕恭毕敬,他跪坐在李承乾面前,低头看着桌上的棋盘,心中盘算着棋局走势,一边随意说道:“殿下仁厚,焉知如此情形就不是陛下一手策划呢?依老臣看,这满朝文武不过都是陛下手里的棋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尔!”
李承乾大吃一惊:“苏大夫何出此言?”<!-125->
()
文臣希望天下太平,就算是生灵涂炭饿殍遍地,他们也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以此来彰显出一幅盛世画卷使得文官集团能够主导朝政。
武将则恰恰相反,天下太平河清海晏的世道拿什么来博取功名加官进爵?只有不断的战争,武将才能掌控更多的话语权,博取更多的利益。
穷兵黩武固然是天下祸乱的根由,文人掌权也必然导致军备废弛,一旦强敌入寇就是家国动荡丢城失地,甚至如同宋朝那般遭受千古未有之耻辱,进而神州陆沉,华夏绝嗣……
严格说起来,文人掌权排挤武将的危害还要更大一些。毕竟武将掌权的最坏结果就是内政废弛民不聊生,帝国湮灭大厦倾覆,而文官掌权的后果,往往则是导致蛮夷壮大军备废弛,后果必是异族入寇,生灵涂炭。
宋朝明朝这两个朝代是古代的典型,文臣与武将完全对立,文臣为了把持朝政以及自身集团利益不断打压武将,宋朝将军带兵打仗身边都得跟着一个文官“监军”、明朝武将上阵要接受太监“建军”的奇葩制度,结果就是两次导致中原农耕民族被游牧民族奴役。
就算到了抗战时期,依然有大批文人在民族即将灭亡的时候和武将对立,上有一个姓胡的搞了个低调俱乐部宣扬抗战必败论,甚至有文人在文章中称日军屠杀反抗者的枪声“很美妙”,而抗日名将張自忠也是被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放嘴炮的学生们给逼死的……
说实话,大唐的文人其实是很有风骨的。这个时候远不是宋朝开始的文贵武贱风气,许多文臣上了战场拔剑杀敌就跟玩儿一样,但是文武天生的利益对立性,使得双方便要处在对立的姿态中。
褚遂良被李道宗一番话激得满脸血红,怒道:“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若是家国危亡,褚某何惧一死?更遑论出使番邦这等小事!”
李二陛下心中不悦。
他心中有着伟大的理想,要立下不世之功勋,开创万代之伟业!内政经营得再好,也不过是史书上又一个太平盛世,只需官员廉洁、皇权集中,反手之间不会吹灰之力,何足道哉?唯有开疆拓土成就不世霸业,方能超越古之帝王,成就千古一帝之美名!
所以他屯兵于外,远击突厥于漠北,向西拓地万里将整个西域置于大唐之版图,所以他要征服古之帝王皆未征服过的高句丽,使得自己的武功超越所有的帝王!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仅需要文官在内政上励精图治使得帝国繁荣兵精粮足,更要武将时刻保持着一往无前的进取之心!
没有了野心的军队,如何扫荡群伦,成就霸业?
在他看来,文武对立不是大事,文武制衡是需要的,但是文臣想要压制武将,这绝对不行!
李二陛下瞄了一眼另一位宗室李孝恭。
李孝恭收到皇帝陛下的颜色,心里稍一琢磨,便开口说道:“陛下,房俊所占之林邑国海港,可不仅仅是化外不毛之地那么简单。岘港所处之位置就在林邑国都城三十里之外,于此驻扎一支强军,便可控制林邑国王室,使之投鼠忌器,以后万不敢再与大唐为敌。况且此地乃是优良的海港,当地的婆罗门教畏惧大唐天威愿意赠送一笔钱财用以修筑港口,不出意外,此地日后将会成为大唐商贾往来东西的中转站,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故此,房俊此举可说是莫大的功勋,微臣提议,敕封房俊从二品开国县公之爵位,柱国之勋位,以彰其功!”
嚯!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开国县公啊!
知道你李孝恭跟房俊的关系好,可是也不能提出这般没谱的建议吧?那小子就算有些许功劳,可是照比一个开国县公的爵位也相差太远了吧?
大唐立国未久,所有的国公皆是在立国之始便立下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他房俊凭什么?
他老爹为李二陛下鞍前马后几十年,也才混了一个梁国公,这么一下子房俊也混上来了?一门两国公啊!房家这是要上天还是怎的?
当即便有大臣急言申饬,纷纷反对。
李孝恭说完,也不管旁人说什么,眼观鼻鼻观心,放佛刚刚的话语就不是他说的,默默无语不置一词。
呵呵,陛下想要褒奖房俊,你们能反对得了?
文臣群起反对,哪怕是跟房玄龄关系甚好的岑文本、魏徵、唐俭等人,亦纷纷谏言此事万万不可。武将这边则全体沉默,皆目光幽幽的看向李二陛下,等着李二陛下表态。
李二陛下的态度,将是一个风向标。
是重用文臣稳定内政,还是倾向军方开拓进取,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帝国的方略,所有的政策亦会在这个方略的基础上策划、实施。
这将决定文武两方在以后的地位……
李二陛下举起手,制止了殿内的议论纷纭,沉声说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那此事就作罢。房俊虽然功勋显著,但到底年青,难免有失稳重,尚需委以重任加以磨砺方能成大器。等朕好生琢磨琢磨将其召回京师之后要委以何任可以更好的彰显其能力再说吧。”
文臣们这才消停下来,不过心中皆是五味杂陈。
皇帝的话语谁还听不明白?
所谓的晋升为开国县公不过就是一个幌子,故意让李孝恭提出来引起大家的反对,实则乃是以退为进,等到以后委以房俊重任的时候,谁还能再说出反对的话语?
一个开国县公的爵位都被你们给谏言弄没了,再阻挡房俊担任高官,那可就是反目成仇了,而且不仅仅是得罪了头号大棒槌房俊,亦是得罪了李二陛下……
君权至上,身为皇帝想要重用臣子难道都不行?人家房俊的成绩功劳实打实的放在那里,就算皇帝重用也是理所应当,可绝对不是幸进!
*****
这次议政草草收场,本也不是正式的朝会,李二陛下命宫中内侍将事先准备的一些皇家御用之物赐予文武群臣,便将大伙统统赶走。
文武大臣看着李二陛下不豫之神色,皆心中惴惴。
说到底,这次也是文臣们伤了陛下之颜面。陛下想要重用房俊的心思谁都看得出来,却偏偏不得不顾忌大臣们的反对,一而再再而三的“亏待”房俊,心中能舒坦那才叫怪了。
稍后不久,东宫那边便收到了这次议政的详细内容。
太子李承乾坐在偏殿的火炕上,对面前的老臣苏世长说道:“此刻父皇定然极为恼怒,那些大臣啊,当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父皇留,有些过分了。”
火炕烧的滚热,桌上的茶盏冒着香气,锦绣的垫子铺在炕上,柔软温暖。
他所说自然是李二陛下不得不将房俊召回长安,甚至连加官进爵都遭到反对这件事。
苏世长乃北周官宦世家出身,十一岁的时候便曾上书北周武帝谏言,武帝甚为惊异,特召见他。隋朝建立之后世袭父爵,为长安令。大唐开国,历任陕州长史,天策府军谘祭洒,乃是李二陛下的心腹谋臣,更是李二陛下智囊团“十八学士”之一……
苏世长机辩博学,敢于直言,多次劝说太祖李渊,以隋为鉴,惩其奢淫,不忘俭约,拜谏议大夫。此人在天策府中与杜如晦、房玄龄等齐名,只是为人低调,名声不显,不为外人所知。
现官职为谏议大夫,乃是李承乾之启蒙恩师,关系极其亲厚。
苏世长年老资格也老,所以在太子殿下面前并不需诚惶诚恐毕恭毕敬,他跪坐在李承乾面前,低头看着桌上的棋盘,心中盘算着棋局走势,一边随意说道:“殿下仁厚,焉知如此情形就不是陛下一手策划呢?依老臣看,这满朝文武不过都是陛下手里的棋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尔!”
李承乾大吃一惊:“苏大夫何出此言?”<!-125->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