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赞婆
作者:公子許 更新:2024-11-22 14:47
() 察汉城位于青海湖滨,乃汉朝屯兵之所,之前由吐谷浑掌控,如今则尽皆落入吐蕃之手。
全城呈长方形,南北有两处城门可供进出,四角则建有高大的望楼。
赞婆站在望楼之上,任凭寒风吹拂衣袍猎猎作响,负手眺望着面前已经完全冰封的青海湖。连续多日的大雪将整个湖面覆盖,原本因为水流与大风的撕扯而参差不齐的冰面皆被掩盖,入目白茫茫一望无垠,唯有寒风席卷湖面的积雪在天地之间肆虐翻舞。
天尽出的祁连山巍峨矗立、连绵不绝。
湖畔以及远处平原、山坡上的荒草已被白雪覆盖,牲畜无处觅食,鸟雀罕至,极为荒凉。
但在春夏之季,波涛浩淼的青海湖可产出无以计数的渔获,数十条河流自四面八方浩浩荡荡注入湖中,四野之地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噶尔家族虽然遭受赞普猜忌而被放逐于此,但得到这样一个可以休养生息的宝地,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凭借此地之丰美,休养生聚二十年,噶尔家族足矣豢养其一支超过五万人的精锐军队,到时候无论穿越祁连山与大唐结盟,亦或是北上向逻些城展示力量,都足矣雄霸一方,再不复眼下任人凌虐之愤懑!
“少主,有唐军斥候前来,要面见少主。”
一个仆人快步登上望楼,来到赞婆面前禀报,凛冽的寒风瞬间打透身上厚厚的皮裘,冻得他打了个寒颤。看着这位噶尔家族的第四子就那么穿着一袭寻常的吐蕃袍服,姿态悠闲的模样,心中满是敬畏。
唯有体魄强健超卓之辈,才能不畏严寒,这才是真正的吐蕃勇士。
赞婆虬髯密布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两道浓眉蹙起:“唐人斥候?”
很多年前,赞普与父亲便曾野心勃勃侵略大唐之地,故而早已派遣无数细作混入长安,窃听各方消息,以为往后交战之时窃取情报。早在多天之前,长安细作便传回消息,言及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集结军队悍然进入长安城,实行兵谏。
自己自然将消息传给父亲,意图趁机出兵夺取河西之地,却被父亲断然拒绝。
父亲认为眼下长安兵谏只是一场内乱,却不至于动摇大唐统治之根基,且这场内乱很快就会落下帷幕。若是这个时候侵占河西诸郡,固然得逞一时,但是等到大唐朝局稳定,势必招致狂猛的报复,到时候河西诸郡得而复失,毫无益处。尤其是在逻些城对噶尔家族猜忌甚重之如今,又恶了与大唐的关系,导致退路断绝,殊为不智。
赞婆深以为然,对父亲的智慧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似自己只能瞧得见眼前这么一点利益,却不懂得去谋划长久的局势,实在是鼠目寸光。
可长安城眼下战火正酣,安西军在西域与大食军队鏖战,唐人哪里还有余暇顾忌自己?
想了半天,这才转身走下望楼,对仆人道:“让他唐军斥候去衙署见我。”
“喏!”
仆人自去通知唐人斥候,赞婆一个人回到城中衙署,让人备了一盘羊肉,取来一壶青稞酒,自斟自饮起来。
半晌,一个唐军斥候随同仆人入内,上前见礼,道:“在下乃大唐右屯卫斥候,奉吾家大帅之命,有书信一封请将军亲启。”
赞婆嘴里嚼着肉,喝了一口青稞酒,蹙眉想了半天,才想起“右屯卫”大将军乃是大唐越国公房俊……
吐蕃虽然自松赞干布继位起,便在军事政治方面效仿汉人,但是长久以来的习惯一时之间依旧难以更改,尤其是唐军的各种番号在吐蕃人看来实在是杂七杂八,不仅要搞懂各支部队之统属、地位,还要面对其时常更换的主将,实在是麻烦。
哪里像吐蕃这么简单,那个部落的军队便以其部落首领命名,简单直接,好记的很……
赞婆放下手中割肉的银刀,拿起一旁的帕子擦擦手,双手将斥候递上的书信接过。他再是桀骜,再是不将汉人放在眼中,也知道房俊乃是大唐军政两界的红人,大权在握且不提,单单之前大斗拔谷一战击溃吐谷浑数万精骑,便足矣使得赞婆对其恭敬有加。
吐谷浑之势力便是吐蕃亦甚为忌惮,却被房俊一战击溃,如此强者自当受人尊敬,而不显于敌我阵营。
更何况房俊还有之前兵出白道、覆亡薛延陀之旷世功勋,愈发令人敬畏……
打开信封,取出信纸。如同大唐周边各部胡族一样,吐蕃贵族亦是大多修习汉字、习说汉话,尤其是禄东赞数次出使大唐对汉人文化推崇备至,一心在吐蕃效仿,愈发令自家子弟在这方面投入巨大之精力。
一目十行的将书信看完,赞婆紧蹙眉头,沉吟未语。
信中言及薛延陀残部在突厥人支持之下有反叛之状,瀚海都护府分别向长安与安西都护府求援,恳请派兵前往漠北镇压薛延陀残部。鉴于长安目前正在兵变,定然无暇顾及漠北,所以房俊自安西军中勉强调集万余人的部队前往漠北平叛,但是唯恐兵力不足,所以请求噶尔家族能够派遣精兵相助。
并且言明,安西军会在凉州等待三日,若赞婆不肯前去,则过时不候……
赞婆有些心动。
对于薛延陀是否反叛他倒是不大在乎,甚至恶意满满的揣测着最好是大唐举国皆乱才好,自然不愿意派出麾下兵卒跋涉数千里去替大唐平叛。但是房俊在这封信中的一句话,却让他无法拒绝。
“请噶尔家族念在与大唐之友谊,出兵襄助”……
房俊请求的是噶尔家族,而不是吐蕃!
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是将噶尔家族看作吐蕃的一份子,甚至松赞干布的鹰犬走狗,而前者则是给予了噶尔家族区别对待,甚至将其视作与大唐可以展开邦交的势力……
噶尔家族襄助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如今却受到猜忌不得不放逐于这青海湖,不就是因为得不到响应于实力的政治地位么?若是大唐肯将噶尔家族视作与吐蕃同等之势力,这对于噶尔家族立足青海湖称为游离于吐蕃争权之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按理说,即便他一百个赞同,兹事体大,亦要请示父亲之后才能做出决定。但房俊显然甚为着急,“等待三日,过时不候”,若自己届时没有抵达凉州,非但拿不住此次绝佳的让大唐承认噶尔家族地位的机会,甚至会让房俊因此生出嫌隙。
虽然眼下东宫正被关陇叛军围攻,但东征的数十万大军即将返回关中,只要熬到那个时候,所有叛乱立即消散,东征地位稳固。而作为东宫肱骨之臣的房俊,更是将来大唐朝堂之上的一方巨擘,万万不能得罪……
所以只是考虑了一会儿,赞婆便下定决心:“吾这就修书一封,由你立即送往弓月城呈递给越国公。吾立即点齐一万骑兵,即刻自大斗拔谷入河西赶赴凉州,与安西军汇合前往漠北协助大唐平叛。吾噶尔家族与大唐之友谊根深蒂固,只要是大唐有所要求,自当尽心竭力。”
当即便修书一封,交由唐军斥候送去弓月城,而他则一边派人前去逻些城给父亲送信言及此事,一边点齐兵马,傍晚十分便即出发,直奔祁连山间的大斗拔谷。
*****
肃州城内,守将侯莫陈雰看着手中战报,吃惊道:“你说安西军万余精骑一路东来,即将抵达肃州城外?”
面前斥候颔首道:“千真万确,事先并无半点风声,但是这一行骑兵皆穿着各部胡族之衣裳,打着安西军的旌旗,显然是安西军麾下收拢的各部胡族骑兵。”
侯莫陈雰心里“咯噔”一下,安西军骤然向东,难不成是奉房俊之命前往长安驰援东宫?自己必须将这个消息传递给长安才行!
他当即写就一封书信,交给斥候,叮嘱道:“定要亲手交道赵国公手中,若有耽搁,提头来见!”
“喏!”
斥候领命,当即退出,前往长安送信。
未几,又有兵卒快步入内,大声道:“将军,安西军抵达城外,说是让将军即刻出城相见,有紧急军令!”
()
全城呈长方形,南北有两处城门可供进出,四角则建有高大的望楼。
赞婆站在望楼之上,任凭寒风吹拂衣袍猎猎作响,负手眺望着面前已经完全冰封的青海湖。连续多日的大雪将整个湖面覆盖,原本因为水流与大风的撕扯而参差不齐的冰面皆被掩盖,入目白茫茫一望无垠,唯有寒风席卷湖面的积雪在天地之间肆虐翻舞。
天尽出的祁连山巍峨矗立、连绵不绝。
湖畔以及远处平原、山坡上的荒草已被白雪覆盖,牲畜无处觅食,鸟雀罕至,极为荒凉。
但在春夏之季,波涛浩淼的青海湖可产出无以计数的渔获,数十条河流自四面八方浩浩荡荡注入湖中,四野之地水草丰美、牛羊成群。噶尔家族虽然遭受赞普猜忌而被放逐于此,但得到这样一个可以休养生息的宝地,也算是不幸之中的大幸。
凭借此地之丰美,休养生聚二十年,噶尔家族足矣豢养其一支超过五万人的精锐军队,到时候无论穿越祁连山与大唐结盟,亦或是北上向逻些城展示力量,都足矣雄霸一方,再不复眼下任人凌虐之愤懑!
“少主,有唐军斥候前来,要面见少主。”
一个仆人快步登上望楼,来到赞婆面前禀报,凛冽的寒风瞬间打透身上厚厚的皮裘,冻得他打了个寒颤。看着这位噶尔家族的第四子就那么穿着一袭寻常的吐蕃袍服,姿态悠闲的模样,心中满是敬畏。
唯有体魄强健超卓之辈,才能不畏严寒,这才是真正的吐蕃勇士。
赞婆虬髯密布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两道浓眉蹙起:“唐人斥候?”
很多年前,赞普与父亲便曾野心勃勃侵略大唐之地,故而早已派遣无数细作混入长安,窃听各方消息,以为往后交战之时窃取情报。早在多天之前,长安细作便传回消息,言及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集结军队悍然进入长安城,实行兵谏。
自己自然将消息传给父亲,意图趁机出兵夺取河西之地,却被父亲断然拒绝。
父亲认为眼下长安兵谏只是一场内乱,却不至于动摇大唐统治之根基,且这场内乱很快就会落下帷幕。若是这个时候侵占河西诸郡,固然得逞一时,但是等到大唐朝局稳定,势必招致狂猛的报复,到时候河西诸郡得而复失,毫无益处。尤其是在逻些城对噶尔家族猜忌甚重之如今,又恶了与大唐的关系,导致退路断绝,殊为不智。
赞婆深以为然,对父亲的智慧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似自己只能瞧得见眼前这么一点利益,却不懂得去谋划长久的局势,实在是鼠目寸光。
可长安城眼下战火正酣,安西军在西域与大食军队鏖战,唐人哪里还有余暇顾忌自己?
想了半天,这才转身走下望楼,对仆人道:“让他唐军斥候去衙署见我。”
“喏!”
仆人自去通知唐人斥候,赞婆一个人回到城中衙署,让人备了一盘羊肉,取来一壶青稞酒,自斟自饮起来。
半晌,一个唐军斥候随同仆人入内,上前见礼,道:“在下乃大唐右屯卫斥候,奉吾家大帅之命,有书信一封请将军亲启。”
赞婆嘴里嚼着肉,喝了一口青稞酒,蹙眉想了半天,才想起“右屯卫”大将军乃是大唐越国公房俊……
吐蕃虽然自松赞干布继位起,便在军事政治方面效仿汉人,但是长久以来的习惯一时之间依旧难以更改,尤其是唐军的各种番号在吐蕃人看来实在是杂七杂八,不仅要搞懂各支部队之统属、地位,还要面对其时常更换的主将,实在是麻烦。
哪里像吐蕃这么简单,那个部落的军队便以其部落首领命名,简单直接,好记的很……
赞婆放下手中割肉的银刀,拿起一旁的帕子擦擦手,双手将斥候递上的书信接过。他再是桀骜,再是不将汉人放在眼中,也知道房俊乃是大唐军政两界的红人,大权在握且不提,单单之前大斗拔谷一战击溃吐谷浑数万精骑,便足矣使得赞婆对其恭敬有加。
吐谷浑之势力便是吐蕃亦甚为忌惮,却被房俊一战击溃,如此强者自当受人尊敬,而不显于敌我阵营。
更何况房俊还有之前兵出白道、覆亡薛延陀之旷世功勋,愈发令人敬畏……
打开信封,取出信纸。如同大唐周边各部胡族一样,吐蕃贵族亦是大多修习汉字、习说汉话,尤其是禄东赞数次出使大唐对汉人文化推崇备至,一心在吐蕃效仿,愈发令自家子弟在这方面投入巨大之精力。
一目十行的将书信看完,赞婆紧蹙眉头,沉吟未语。
信中言及薛延陀残部在突厥人支持之下有反叛之状,瀚海都护府分别向长安与安西都护府求援,恳请派兵前往漠北镇压薛延陀残部。鉴于长安目前正在兵变,定然无暇顾及漠北,所以房俊自安西军中勉强调集万余人的部队前往漠北平叛,但是唯恐兵力不足,所以请求噶尔家族能够派遣精兵相助。
并且言明,安西军会在凉州等待三日,若赞婆不肯前去,则过时不候……
赞婆有些心动。
对于薛延陀是否反叛他倒是不大在乎,甚至恶意满满的揣测着最好是大唐举国皆乱才好,自然不愿意派出麾下兵卒跋涉数千里去替大唐平叛。但是房俊在这封信中的一句话,却让他无法拒绝。
“请噶尔家族念在与大唐之友谊,出兵襄助”……
房俊请求的是噶尔家族,而不是吐蕃!
这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是将噶尔家族看作吐蕃的一份子,甚至松赞干布的鹰犬走狗,而前者则是给予了噶尔家族区别对待,甚至将其视作与大唐可以展开邦交的势力……
噶尔家族襄助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如今却受到猜忌不得不放逐于这青海湖,不就是因为得不到响应于实力的政治地位么?若是大唐肯将噶尔家族视作与吐蕃同等之势力,这对于噶尔家族立足青海湖称为游离于吐蕃争权之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按理说,即便他一百个赞同,兹事体大,亦要请示父亲之后才能做出决定。但房俊显然甚为着急,“等待三日,过时不候”,若自己届时没有抵达凉州,非但拿不住此次绝佳的让大唐承认噶尔家族地位的机会,甚至会让房俊因此生出嫌隙。
虽然眼下东宫正被关陇叛军围攻,但东征的数十万大军即将返回关中,只要熬到那个时候,所有叛乱立即消散,东征地位稳固。而作为东宫肱骨之臣的房俊,更是将来大唐朝堂之上的一方巨擘,万万不能得罪……
所以只是考虑了一会儿,赞婆便下定决心:“吾这就修书一封,由你立即送往弓月城呈递给越国公。吾立即点齐一万骑兵,即刻自大斗拔谷入河西赶赴凉州,与安西军汇合前往漠北协助大唐平叛。吾噶尔家族与大唐之友谊根深蒂固,只要是大唐有所要求,自当尽心竭力。”
当即便修书一封,交由唐军斥候送去弓月城,而他则一边派人前去逻些城给父亲送信言及此事,一边点齐兵马,傍晚十分便即出发,直奔祁连山间的大斗拔谷。
*****
肃州城内,守将侯莫陈雰看着手中战报,吃惊道:“你说安西军万余精骑一路东来,即将抵达肃州城外?”
面前斥候颔首道:“千真万确,事先并无半点风声,但是这一行骑兵皆穿着各部胡族之衣裳,打着安西军的旌旗,显然是安西军麾下收拢的各部胡族骑兵。”
侯莫陈雰心里“咯噔”一下,安西军骤然向东,难不成是奉房俊之命前往长安驰援东宫?自己必须将这个消息传递给长安才行!
他当即写就一封书信,交给斥候,叮嘱道:“定要亲手交道赵国公手中,若有耽搁,提头来见!”
“喏!”
斥候领命,当即退出,前往长安送信。
未几,又有兵卒快步入内,大声道:“将军,安西军抵达城外,说是让将军即刻出城相见,有紧急军令!”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