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天子守国门
作者:洛小阳    更新:2021-11-23 00:06
  方圆百里,尸山成碑?!
  这八个字简简单单,却让我目瞪口呆。试想一下,方圆百里的范围内,肉眼可及之处,到处都是尸体,堆积成山,如同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墓碑,伫立在天地间!
  这该是怎样一副人间地狱的惨状?!
  王先生顾虑的没错,如果真把这话告诉陈家嫂子,要么她打死不信,要么怕是会当场崩溃。
  只是,我怎么都没能想到,遗像流泪而已,就能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要知道,那可是方圆百里的范围啊!这得死多少人,才能尸山成碑?
  即便是大夏天里,我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然后看着王先生,问他,会不会是你们搞错了?陈谷子他有这么大的本事?
  我爷爷在王先生口中那么机关算尽、算无遗策的一个人,发起威来,也不过只是要屠村而已,他陈谷子一个给别人做道场的人,哪里来的本事让方圆百里尸山成碑?这要是换算下来,得屠多少个村?
  王先生闻言冷笑一声,一屁股坐在长椅上,讲,你莫看到匠人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滴,但他们要做滴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滴。莫讲百里尸碑咯,就是几十万人,哈不是要他们死就让他们死?
  我有些没明白王先生这话的意思,我讲,方圆百里,人口加起来怎么也不止几十万人吧?不说多了,一个方圆几十里的小县城,就不止几十万人,你这个递进关系有些不大对啊!
  王先生瞪了我一眼,讲,你们村离县城有好远,你自己心里没点儿逼数?
  额……
  我被王先生一句话给怼的哑口无言。
  确实,我们村向来都是贫困村,距离镇上就要大半天的脚程,更别说去县城了。方圆百里的范围,也都是一些散落的村庄,七七八八加起来,有个十几万人绝对撑破了天!王先生的递进关系没问题。
  可就算是十几万人,那也不是个小数目了,要真是发生了百里尸碑,怕是会轰动全国!更别说王先生口中的那几十万人了,匠人的胆子真的有这么大?
  王先生冷哼一声,讲,为咯满足他们自己滴一己私欲,他们么子不敢搞?而且这些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过滴,你是大学生,难道没学过?
  我瞬间懵逼了,历史我是学过,可书上什么时候有过这些内容了?再说了,如果真有人为了一己私欲杀这么多人,书上不可能不写!
  王先生讲,有好多事,不可能写得啷个直白。
  我问,那你讲,那几十万人是啷个死滴?
  王先生讲,具体啷个死滴我不晓得,我只晓得是到长平那个地方,死咯四十五万人。
  长平?四十五万人?
  这尼玛不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吗?(具体的在度娘上都有,不多赘述)当年白起确实坑杀了四十五万人!
  可是,这跟匠人有关?
  王先生讲,这是赶尸匠一脉滴手段,喊过炼活尸,据说当初那家伙不仅把自己炼活尸,哈炼出咯万鼠拜坟,最后那四十五万人都死咯----哦,洛朝廷就是个赶尸匠。
  我已经被王先生的话给震惊的无以复加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我现在的心情,只觉得天旋地转。我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己私欲,能让他们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残害这么多生命。
  好不容易我才回过神来,问王先生,白起为么子要啷个做?
  王先生看了我一眼,只讲了两个字:长生!
  长生?长生不老的那个长生?
  可他丫的死都死了,还长哪门子的生?
  王先生讲,他有没有长生我不晓得,我只晓得他的确啷个做咯。所以你讲,他们有没有那个胆子?
  如果真的是那样话,那他们这些匠人,为了所谓的长生,确实是什么都敢做。而且和白起比起来,眼下这百里尸碑,似乎也就不算什么了。
  王先生听到我的感慨,冷哼一声,讲,呵,不算么子?连皇帝都搞不定滴事,你居然讲不算么子?你到底是哪里来滴底气,敢讲这种话?
  我再次愣住,急忙问王先生,讲,连皇帝都摆不平?
  王先生讲,要是搞得定,他堂堂皇帝,哈要跑路?你也晓得,古时候最讲究安土重迁和落叶归根,但他当咯皇帝之后,硬是从南边一路跑到北边,不仅到死都没落叶归根,哈规定子孙后代都不准回去。为滴,不就是躲这个百里尸碑!?
  我直接听傻了,实在是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个皇帝拖家带口的从南边跑到了北边。
  该不会是王先生自己瞎编的吧?因为我确实想不起来,历史上有哪个皇帝是因为大规模死人跑路的。
  王先生讲,之所以没死啷个多滴人,是因为发现滴早,哈没等遗像啷个(怎么)流泪,人就跑咯。
  如果没怎么死人的话,那我倒是知道两位,一位是迁都洛阳的北魏孝文帝,一位是迁都北平的明成祖朱棣。
  王先生讲,我不晓得历史书是啷个写滴,也不晓得这两个‘帝’哪个是哪个。我只晓得这一屋人先是得咯天下之后,刚传一代,屋里叔侄两个就打架咯。最后是当叔叔滴打赢咯,当咯皇帝,然后就连夜从南边跑到咯北边。后来这个皇帝死咯,他儿子以为没得事咯,想要回南边去,结果还没动身,只当咯几个月皇帝滴他,就死咯。
  听完王先生的话,我整个人愣住了。这不正是明成祖朱棣的真实写照吗?
  他赢了自己的侄儿朱允炆,然后就从应天迁都北平,虽然大臣们极力反对,但他仍然一意孤行,哪怕是先将北平的皇宫称为行在(皇帝出行暂住的地方),也在所不惜。
  等他死后,他长子朱高炽继位,当时大臣胡濴(ying)提议回应天,朱高炽思念故土,同意南迁(1425年3月),并将北平再次改为行在,可没两个月,他就死了(1425年5月)。
  这些,可都是历史书上,实实在在记录在册的事!
  可历史书上说的很清楚,明成祖北迁,是为了抵御北方敌人的南下,还称其为‘天子守国门’,被誉为千古佳话。
  但也不对,历史书上也说的很清楚,他当时北迁所受阻力极大,几乎没有大臣支持。而且北方粮食匮乏,全靠南边数千里运输,可谓是劳民伤财。
  而且现在也有学者认为,明成祖北迁,弊大于利!
  王先生讲,放屁,狗屁滴‘天子守国门’,他之所以要往北边跑,就是因为看到他侄儿滴遗像到流泪!
  我整个人像是被电击了一样,彻底僵住。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遗像流泪,百里尸碑,难道真是连皇帝都搞不定的死局?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岂不是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