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保护费
作者:晨星天使 更新:2024-11-18 13:36
()北华县这个地方,其实就是最普通的北方小县城。
只不过因为之前辽东省的发展确实在整个东北来说,都是相对靠前一些的缘故,在北华县有不少的国营企业。
虽然规模不大,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正因为如此,计划经济时代的北华县,其实还是很繁荣的。
这一点,跟当初的富民县差不多。
毕竟背靠各种厂矿,工人们的工资还是很不错的。
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市场经济大潮来临的时候,这些没有竞争力的小工厂纷纷倒闭不说,工人们也纷纷下岗,没有了之前的风光。
这种情况下,整个县城肉眼可见的开始衰败了。
其实不仅仅是北华县,整个东北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不是开玩笑。
现在还好一点,按照沈青云的记忆,从今年开始,东北的人口将会开启负增长的状况,并且愈演愈烈。
不但如此,投资不过山海关,到后世几乎已经是人尽皆知。
说起来,东北地区的经济衰落,其实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号称共和国长子,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打造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发展体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计划经济开始大规模改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经济发展开启革新,市场因素融入单一的计划体制。
在此转型之下,东北因长期产业结构单一,在市场化竞争中优势不再。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国家整体经济效益面临挑战。
特别是在计划体制下,国家统筹安排生产任务,地方具体执行,这种模式可能导致竞争力不足的情况出现。
当市场主宰了产业,一切都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
东北却还沉溺在过去的任务分配模式中,故而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里显得无所适从。
九十年代至世纪初,东北针对这种局面,进行了多轮国企改革,但是这场变革并没有让情况变好,反倒让经济变得更糟。
并且在改制的那段时间里,整个东北地区起码有八百万工人下岗失业。
如此剧烈的变动,别说是个人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整体经济也同样无法适应。
于是,东北经济便逐渐陷入颓势。
在沈青云看来,计划体制向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出了问题,这是导致东北经济难以扭转的关键因素。
而去,沈青云觉得,这种问题不仅体现经济层面,更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思维习惯里。
一个地区采用的发展模式决定这个地区的经济形式。这一模式不光对经济有影响,也会左右当地人的思维观念哦。
在计划体制时代,东北的个体宛如机器上的零部件,与其说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不如说更像是被庞大机器吸纳的微小个体。
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中,人们通常无需考虑效益,毕业后只需听从分配,完成任务即可,这就是俗称的“吃大锅饭”。
对个人而言,在工厂里吃大锅饭,意味着不需要操心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无需担忧被解雇。
由于没有外界竞争的压力,员工在工作中会逐渐变得不思进取,反正无论做得多少、好坏,大家的工资都一样。
尤其对于一些企业的领导者而言,其突出表现就是用行政管理思维全然替代了市场竞争思维。
由于不受市场因素影响,厂长或企业老总无需操心产品销量,只要按计划任务完成生产即可。
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厂长就会成为一名行政官员,管理方式也会逐渐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潭。
想想看,在计划体制的大家庭中,大家一起吃着大锅饭,弥漫着浓厚的官僚主义气息,整体环境相差无几,内在的短板自然也就不易暴露出来。
可一旦市场元素被引入后,如果仍沿用过去的思维来发展经济,那么势必会引发严重的排异反应。
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说白了就是东北的营商环境差,投资者都不愿意去。
而在沈青云的眼里,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还是老一套的计划体制和国企思维,具体表现就是官僚主义甚至腐败。
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就是毫无上进心。
整体经营如老牛破车,企业连年亏损,债台高筑,产出无力,盈利更谈不上。
当亏损成为常态之后,整体经济根本就不可能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思维观念仍在原地踏步,产业结构也因此常年畸形发展。
而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就是北华县如今的状况。
……………………
“老板,我怎么感觉,这里比老家那边发展的还差呢。”
走在北华县的大街上,柳强东小心翼翼的对沈青云说道。
“是啊。”
沈青云微微点头,随即说道:“老百姓的生活状态都能够看的出来,确实发展的不太好。”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其实从各个消费场所的客流量就能够看的出来。
最直观的例子,如果中午饭口的时候,这个地方的饭店全都爆满,那就意味着老百姓兜里有钱,愿意消费。
但如果连去饭店吃顿饭的人都没有几个,那很显然,这里的人流量不但少,工资水平也不高。
两个人随便找了一家饭店,便走了进去。
这里的装修还算不错,看样子老板也是用了心的。
不过里面并没有几个人在吃饭,倒是让沈青云眉头皱了皱。
他还真没想到,这里居然萧瑟到这种地步。
“您两位吃点什么?”
有服务员过来对沈青云和柳强东问道。
“我看看……”
沈青云拿过菜单,点了四个菜,要了两碗米饭。
“吃不完啊,老板。”
柳强东见状连忙说道:“两个菜就够了。”
“尝尝看。”
沈青云笑了笑道。
饭菜很快就端了上来,两个人正吃着饭,门口忽然进来三个穿着格子衬衫,染着花花绿绿头发的年轻人。
“老刘,该交钱了啊。”
其中一个年轻人,张嘴就喊道。
“来了,来了。”
一个中年男人片刻之后就跑了出来,手里拿着几张百元大钞,递给那年轻人。
沈青云仔细看了看,大概是五张的样子。
“行,你忙着,生意兴隆啊。”
那年轻人点点头,转身便离开了这里。
“这是保护费?”
柳强东反应很快,马上对沈青云低声说道。
“应该是。”
沈青云笑了笑,随意的说道:“你吃好了么?”
“吃好了,吃好了。”
柳强东点点头道。
“跟上去看看,看他们都去哪儿了。”
沈青云想了想对柳强东吩咐道:“注意安全,不要被发现了。”
“明白。”
柳强东微微点头,马上就站起身跟在那几个人身后走了出去。
对他来说,这种事情根本不算什么,简简单单的跟踪调查,这可是警校毕业生最基本的业务。
大概十来分钟之后。
柳强东回到了饭店这边。
“老板。”
走到沈青云面前,柳强东开口说道:“这几个人去了这条街上的十家店铺,每次都是进去几分钟就出来,看样子应该跟这家一样,都是收保护费的。”
“呵呵。”
沈青云笑了起来。
恍惚间,他觉得自己好像来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港岛,还保护费,这帮人胆子可够大的!
“老板,咱们要不要管管这个事情?”
柳强东对沈青云问道。
“不用着急。”
沈青云却摇摇头:“看看再说。”
他现在是来了解情况的,可没打算插手北华县的事情。
()
只不过因为之前辽东省的发展确实在整个东北来说,都是相对靠前一些的缘故,在北华县有不少的国营企业。
虽然规模不大,但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正因为如此,计划经济时代的北华县,其实还是很繁荣的。
这一点,跟当初的富民县差不多。
毕竟背靠各种厂矿,工人们的工资还是很不错的。
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市场经济大潮来临的时候,这些没有竞争力的小工厂纷纷倒闭不说,工人们也纷纷下岗,没有了之前的风光。
这种情况下,整个县城肉眼可见的开始衰败了。
其实不仅仅是北华县,整个东北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不是开玩笑。
现在还好一点,按照沈青云的记忆,从今年开始,东北的人口将会开启负增长的状况,并且愈演愈烈。
不但如此,投资不过山海关,到后世几乎已经是人尽皆知。
说起来,东北地区的经济衰落,其实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在计划经济时代,东北号称共和国长子,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打造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发展体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计划经济开始大规模改制。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经济发展开启革新,市场因素融入单一的计划体制。
在此转型之下,东北因长期产业结构单一,在市场化竞争中优势不再。
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国家整体经济效益面临挑战。
特别是在计划体制下,国家统筹安排生产任务,地方具体执行,这种模式可能导致竞争力不足的情况出现。
当市场主宰了产业,一切都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
东北却还沉溺在过去的任务分配模式中,故而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里显得无所适从。
九十年代至世纪初,东北针对这种局面,进行了多轮国企改革,但是这场变革并没有让情况变好,反倒让经济变得更糟。
并且在改制的那段时间里,整个东北地区起码有八百万工人下岗失业。
如此剧烈的变动,别说是个人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整体经济也同样无法适应。
于是,东北经济便逐渐陷入颓势。
在沈青云看来,计划体制向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出了问题,这是导致东北经济难以扭转的关键因素。
而去,沈青云觉得,这种问题不仅体现经济层面,更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思维习惯里。
一个地区采用的发展模式决定这个地区的经济形式。这一模式不光对经济有影响,也会左右当地人的思维观念哦。
在计划体制时代,东北的个体宛如机器上的零部件,与其说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不如说更像是被庞大机器吸纳的微小个体。
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中,人们通常无需考虑效益,毕业后只需听从分配,完成任务即可,这就是俗称的“吃大锅饭”。
对个人而言,在工厂里吃大锅饭,意味着不需要操心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无需担忧被解雇。
由于没有外界竞争的压力,员工在工作中会逐渐变得不思进取,反正无论做得多少、好坏,大家的工资都一样。
尤其对于一些企业的领导者而言,其突出表现就是用行政管理思维全然替代了市场竞争思维。
由于不受市场因素影响,厂长或企业老总无需操心产品销量,只要按计划任务完成生产即可。
所以在这种体制下,厂长就会成为一名行政官员,管理方式也会逐渐陷入官僚主义的泥潭。
想想看,在计划体制的大家庭中,大家一起吃着大锅饭,弥漫着浓厚的官僚主义气息,整体环境相差无几,内在的短板自然也就不易暴露出来。
可一旦市场元素被引入后,如果仍沿用过去的思维来发展经济,那么势必会引发严重的排异反应。
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说白了就是东北的营商环境差,投资者都不愿意去。
而在沈青云的眼里,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人还是老一套的计划体制和国企思维,具体表现就是官僚主义甚至腐败。
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就是毫无上进心。
整体经营如老牛破车,企业连年亏损,债台高筑,产出无力,盈利更谈不上。
当亏损成为常态之后,整体经济根本就不可能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思维观念仍在原地踏步,产业结构也因此常年畸形发展。
而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就是北华县如今的状况。
……………………
“老板,我怎么感觉,这里比老家那边发展的还差呢。”
走在北华县的大街上,柳强东小心翼翼的对沈青云说道。
“是啊。”
沈青云微微点头,随即说道:“老百姓的生活状态都能够看的出来,确实发展的不太好。”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其实从各个消费场所的客流量就能够看的出来。
最直观的例子,如果中午饭口的时候,这个地方的饭店全都爆满,那就意味着老百姓兜里有钱,愿意消费。
但如果连去饭店吃顿饭的人都没有几个,那很显然,这里的人流量不但少,工资水平也不高。
两个人随便找了一家饭店,便走了进去。
这里的装修还算不错,看样子老板也是用了心的。
不过里面并没有几个人在吃饭,倒是让沈青云眉头皱了皱。
他还真没想到,这里居然萧瑟到这种地步。
“您两位吃点什么?”
有服务员过来对沈青云和柳强东问道。
“我看看……”
沈青云拿过菜单,点了四个菜,要了两碗米饭。
“吃不完啊,老板。”
柳强东见状连忙说道:“两个菜就够了。”
“尝尝看。”
沈青云笑了笑道。
饭菜很快就端了上来,两个人正吃着饭,门口忽然进来三个穿着格子衬衫,染着花花绿绿头发的年轻人。
“老刘,该交钱了啊。”
其中一个年轻人,张嘴就喊道。
“来了,来了。”
一个中年男人片刻之后就跑了出来,手里拿着几张百元大钞,递给那年轻人。
沈青云仔细看了看,大概是五张的样子。
“行,你忙着,生意兴隆啊。”
那年轻人点点头,转身便离开了这里。
“这是保护费?”
柳强东反应很快,马上对沈青云低声说道。
“应该是。”
沈青云笑了笑,随意的说道:“你吃好了么?”
“吃好了,吃好了。”
柳强东点点头道。
“跟上去看看,看他们都去哪儿了。”
沈青云想了想对柳强东吩咐道:“注意安全,不要被发现了。”
“明白。”
柳强东微微点头,马上就站起身跟在那几个人身后走了出去。
对他来说,这种事情根本不算什么,简简单单的跟踪调查,这可是警校毕业生最基本的业务。
大概十来分钟之后。
柳强东回到了饭店这边。
“老板。”
走到沈青云面前,柳强东开口说道:“这几个人去了这条街上的十家店铺,每次都是进去几分钟就出来,看样子应该跟这家一样,都是收保护费的。”
“呵呵。”
沈青云笑了起来。
恍惚间,他觉得自己好像来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港岛,还保护费,这帮人胆子可够大的!
“老板,咱们要不要管管这个事情?”
柳强东对沈青云问道。
“不用着急。”
沈青云却摇摇头:“看看再说。”
他现在是来了解情况的,可没打算插手北华县的事情。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