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朱重八的良心
作者:荒尘 更新:2024-11-18 11:00
()老朱坐不住了。
这可是他的大明!
这些流民可都是他的子民!
亲眼目睹所带来的震撼,远非空口白话可比!
“咱过去看看!”
撂下这句话,老朱就要过去。
群臣一听那还得了,立刻拦住了他。
“陛下,我们还是回宫吧!”
“这些流民一旦冲撞了圣驾,臣等万死难辞其咎啊!”
汪广洋等人极力劝阻。
可惜老朱何许人也,哪里会理会他们。
老朱在侍卫的保护之下上前,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片流民,他才刚刚好起来的心情也是很快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这些流民一个个衣着单薄又非常的破烂,蓬头垢面、骨瘦如柴,可谓是凄惨到了极点。
那寒风一吹,一个个都瑟瑟发抖,似乎摇摇欲坠,一个个眼睛凸出,满是放着饥饿的光芒。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流民有老又少,老的都已经头发斑白,少的还仅仅只是一个小婴儿.还在襁褓之中。
这个时候,孩子因为饥饿,不停的哭着,婴儿的母亲因为没有吃东西,没有营养,根本就没有奶水去喂养婴儿,只能不停的哄着,眼神之中透露着绝望。
看到眼前的一幕,老朱陛下的眼睛都泛起了泪珠。
他回想起了自己幼时的经历,那时候又何尝不是这般,又穷又冷,父母兄弟都硬生生地饿死冻死!
可他到底是活下来了。
然而眼前流民当中的这些孩子,却瞬间就让老朱陛下就回忆起了那些苦寒时光,这些孩子能不能熬过这个动天都是很难说的!
一想到这儿,老朱顿时就红了眼眶。
“杨思义!”
“户部立刻安排人手过来开棚施粥!”
户部杨尚书急忙点了点头。
其实他觉得,老朱陛下这有些小题大做了。
这流民问题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历朝历代,每年冬天都会发生的事情。
只要让人组织施下粥,然后再让给守卫驱散了就什么事情都没有。
有粥吃,这些流民难道还能够反了不成?
只要春天一到,天气回暖,这些流民自然就会不见,回到他们的乡野田地继续耕田种地。
所以,陛下这完全就是小题大做。
然而老朱察觉到了杨思义的不以为然,立刻怒骂道。
“咱就问问你们,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那是孩子啊!那还有个婴儿啊!他们正嗷嗷待哺,正哭得撕心裂肺……你们是聋了还是瞎了?”
皇帝陛下一发怒,群臣吓得胆战心惊,立刻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刘伯温想要跪倒,却被老朱一把扶住了。
“以前那些朝代怎么样,咱管不着,但现在是大明朝,咱是大明朝的天子,就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
“陛下英明,臣明白了,这就命人开棚施粥!”
杨尚书做出了保证。
怒发冲冠的老朱这才放过了他。
“先去买点吃的过来,现在就去!”
杨思义立刻展开了行动,不管怎么样,先顺着皇帝陛下的心意再说。
老朱陛下看向了李祺。
“文和,你有什么良策?”
“这个好办。”眼见老朱发飙,李祺也不敢皮了,“蜂窝煤那边正缺人手呢,我们可以以工代赈嘛!”
“以工代赈?”
老朱陛下、刘伯温、汪广洋和太子标几人一听,一个个也是愣在了原地。
汪广洋和刘伯温可都是天下名士,一个个都算饱读诗书,不说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了,至少来说博览群书还是有的。
可是李祺刚刚说的这“以工代赈”,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以前可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李祺,何谓‘以工代赈’?”
刘伯温仔细的琢磨着这四个字,眼中不时爆发出精光。
“所谓以工代赈,简单来说在灾荒的年代,朝廷在进行灾民救济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是发放粮食,还应该想办法将灾民组织起来建设大工程,比如修筑河堤、疏通河道、修建城防之类的,总之就是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朝廷既起到了赈灾的作用,给了流民饥民一条活路;灾民有工作之后,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消耗他们的精力,饥民流民也会更加安分守己,不会聚众作乱,可以减少不法事情的发生。”
听完李祺的解释,老朱陛下顿时眼睛一亮。
“原来如此,这倒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办法,而且也非常有效,灾荒年代,人心思动,如果能够一边赈灾一边让他们自力更生的话,这确实可以更好的安抚人心。”
“毕竟对于灾民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今天还有粥吃,明天就没有了,远不如自己做工获得食物稳当!”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刘伯温含笑点头,看向李祺的眼神里面充满了赞赏。
汪广洋也捋了捋自己的美髯。
“此策很是不错。”
“以前老夫去陕西赈灾过,在灾荒的时候,灾民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没有了吃的流民饥民就会闹事,甚至聚众作乱!”
“所以单纯的发粮赈灾、开棚施粥,往往效果最差,最好是能够辅之以其它的一些手段,诸如免税、免徭役之类的才更好。”
“而且灾区内,流民四起法度不行,往往劫匪横生,偷盗四起,人心不稳,发粮之后,灾民吃饱之后又无所事事,精力旺盛下也容易滋生事端,养成依赖。”
“李文和所说的这以工代赈,确实很是不错。”
汪广洋可不简单,虽然他是个好好先生,但年少时就跟随老朱起义反元,大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可以说了解民间疾苦,也算是明初官员里面少数有良心的那么几个人了。
老朱含笑点头。
“所以文和你是想将这些流民招去青龙山煤场做工?”
“没错,蜂窝煤火爆之后会越来越受欢迎,届时可就不只是京师百姓了,还有整个南直隶甚至整个天下的百姓,那需要的蜂窝煤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单靠青龙村的那些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更多的人手,生产出更多的蜂窝煤以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招募这些流民去青龙山做工,每天给他们吃饱,再给上几文钱,这也就和以工代赈差不多了。”
“既解决了蜂窝煤人手不足的问题,帮助百姓子民度过寒冬,又解决了流民的问题,给他们一个谋生的出路,何乐而不为呢?”
老朱陛下很是高兴。
多亏了李祺啊,现在两个大难题都解决了。
所以老朱上前笑着拍了拍李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文和,父皇很欣慰,继续努力!”
李祺:“O(≧▽≦)O ”
()
这可是他的大明!
这些流民可都是他的子民!
亲眼目睹所带来的震撼,远非空口白话可比!
“咱过去看看!”
撂下这句话,老朱就要过去。
群臣一听那还得了,立刻拦住了他。
“陛下,我们还是回宫吧!”
“这些流民一旦冲撞了圣驾,臣等万死难辞其咎啊!”
汪广洋等人极力劝阻。
可惜老朱何许人也,哪里会理会他们。
老朱在侍卫的保护之下上前,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片流民,他才刚刚好起来的心情也是很快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这些流民一个个衣着单薄又非常的破烂,蓬头垢面、骨瘦如柴,可谓是凄惨到了极点。
那寒风一吹,一个个都瑟瑟发抖,似乎摇摇欲坠,一个个眼睛凸出,满是放着饥饿的光芒。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流民有老又少,老的都已经头发斑白,少的还仅仅只是一个小婴儿.还在襁褓之中。
这个时候,孩子因为饥饿,不停的哭着,婴儿的母亲因为没有吃东西,没有营养,根本就没有奶水去喂养婴儿,只能不停的哄着,眼神之中透露着绝望。
看到眼前的一幕,老朱陛下的眼睛都泛起了泪珠。
他回想起了自己幼时的经历,那时候又何尝不是这般,又穷又冷,父母兄弟都硬生生地饿死冻死!
可他到底是活下来了。
然而眼前流民当中的这些孩子,却瞬间就让老朱陛下就回忆起了那些苦寒时光,这些孩子能不能熬过这个动天都是很难说的!
一想到这儿,老朱顿时就红了眼眶。
“杨思义!”
“户部立刻安排人手过来开棚施粥!”
户部杨尚书急忙点了点头。
其实他觉得,老朱陛下这有些小题大做了。
这流民问题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历朝历代,每年冬天都会发生的事情。
只要让人组织施下粥,然后再让给守卫驱散了就什么事情都没有。
有粥吃,这些流民难道还能够反了不成?
只要春天一到,天气回暖,这些流民自然就会不见,回到他们的乡野田地继续耕田种地。
所以,陛下这完全就是小题大做。
然而老朱察觉到了杨思义的不以为然,立刻怒骂道。
“咱就问问你们,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那是孩子啊!那还有个婴儿啊!他们正嗷嗷待哺,正哭得撕心裂肺……你们是聋了还是瞎了?”
皇帝陛下一发怒,群臣吓得胆战心惊,立刻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刘伯温想要跪倒,却被老朱一把扶住了。
“以前那些朝代怎么样,咱管不着,但现在是大明朝,咱是大明朝的天子,就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
“陛下英明,臣明白了,这就命人开棚施粥!”
杨尚书做出了保证。
怒发冲冠的老朱这才放过了他。
“先去买点吃的过来,现在就去!”
杨思义立刻展开了行动,不管怎么样,先顺着皇帝陛下的心意再说。
老朱陛下看向了李祺。
“文和,你有什么良策?”
“这个好办。”眼见老朱发飙,李祺也不敢皮了,“蜂窝煤那边正缺人手呢,我们可以以工代赈嘛!”
“以工代赈?”
老朱陛下、刘伯温、汪广洋和太子标几人一听,一个个也是愣在了原地。
汪广洋和刘伯温可都是天下名士,一个个都算饱读诗书,不说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了,至少来说博览群书还是有的。
可是李祺刚刚说的这“以工代赈”,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以前可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李祺,何谓‘以工代赈’?”
刘伯温仔细的琢磨着这四个字,眼中不时爆发出精光。
“所谓以工代赈,简单来说在灾荒的年代,朝廷在进行灾民救济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是发放粮食,还应该想办法将灾民组织起来建设大工程,比如修筑河堤、疏通河道、修建城防之类的,总之就是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朝廷既起到了赈灾的作用,给了流民饥民一条活路;灾民有工作之后,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消耗他们的精力,饥民流民也会更加安分守己,不会聚众作乱,可以减少不法事情的发生。”
听完李祺的解释,老朱陛下顿时眼睛一亮。
“原来如此,这倒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办法,而且也非常有效,灾荒年代,人心思动,如果能够一边赈灾一边让他们自力更生的话,这确实可以更好的安抚人心。”
“毕竟对于灾民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今天还有粥吃,明天就没有了,远不如自己做工获得食物稳当!”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刘伯温含笑点头,看向李祺的眼神里面充满了赞赏。
汪广洋也捋了捋自己的美髯。
“此策很是不错。”
“以前老夫去陕西赈灾过,在灾荒的时候,灾民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没有了吃的流民饥民就会闹事,甚至聚众作乱!”
“所以单纯的发粮赈灾、开棚施粥,往往效果最差,最好是能够辅之以其它的一些手段,诸如免税、免徭役之类的才更好。”
“而且灾区内,流民四起法度不行,往往劫匪横生,偷盗四起,人心不稳,发粮之后,灾民吃饱之后又无所事事,精力旺盛下也容易滋生事端,养成依赖。”
“李文和所说的这以工代赈,确实很是不错。”
汪广洋可不简单,虽然他是个好好先生,但年少时就跟随老朱起义反元,大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可以说了解民间疾苦,也算是明初官员里面少数有良心的那么几个人了。
老朱含笑点头。
“所以文和你是想将这些流民招去青龙山煤场做工?”
“没错,蜂窝煤火爆之后会越来越受欢迎,届时可就不只是京师百姓了,还有整个南直隶甚至整个天下的百姓,那需要的蜂窝煤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单靠青龙村的那些人自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更多的人手,生产出更多的蜂窝煤以满足市场需求,现在招募这些流民去青龙山做工,每天给他们吃饱,再给上几文钱,这也就和以工代赈差不多了。”
“既解决了蜂窝煤人手不足的问题,帮助百姓子民度过寒冬,又解决了流民的问题,给他们一个谋生的出路,何乐而不为呢?”
老朱陛下很是高兴。
多亏了李祺啊,现在两个大难题都解决了。
所以老朱上前笑着拍了拍李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文和,父皇很欣慰,继续努力!”
李祺:“O(≧▽≦)O ”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