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入城仪式
作者:槿衣宇石 更新:2024-11-18 10:59
()在南京城搞入城阅兵仪式,乃是崇祯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后做出的重要决定。
当下,弘光帝已然殒命,南京城顺利地落入崇祯的掌控之中,并且他还巧妙地借机铲除了刘泽清,总体而言,此次政权的交替过渡相对平稳顺利。然而,尽管如此,由于大明京都被敌军侵占,皇帝频繁更迭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却是极为显著的。
如今,大明的官员们内心动摇,百姓们也对大明朝廷的信任大打折扣,人心惶惶,犹如惊弓之鸟。
故而,此刻亟需采取有力举措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大军入城,以磅礴的气势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无疑是最为便捷、高效且能迅速见效的提振士气之法。
因此,当阎应元成功入城并接掌南京城防之时,崇祯并未急于踏入城中,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入城受阅相关事宜的筹备安排之中。
历史上,大军得胜归来举行入城夸功仪式并非鲜见之事,可此次崇祯却别出心裁,打算融合后世的一些先进理念与做法,更为关键的是,他决心亲自参与其中,直面官员与百姓的审视检阅,以此彰显皇威,凝聚人心。
当然,鉴于这是临时起意之举,入城仪式一切从简,力求在展示武力的同时避免铺张浪费,这无疑对负责组织筹备之人的能力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考验。
为此,崇祯毅然决定亲自挂帅,全面主导入城仪式的策划工作,而督师史可法、各镇总兵、应天府尹王廷梅等一众大小官员则只需依令执行即可。
崇祯的这一决定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各方引发了轩然大波,各级官员们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暗地里不乏有人怨声载道,牢骚满腹。
但即便如此,或许是出于对崇祯帝权威的敬畏,此次各级官员的执行力度还是相当强劲的。从着手布置仪式开始,直至第二日凌晨,所有相关的准备工作均按时顺利完成,一切就绪,只待那盛大仪式的开启。
入城仪式自应天府的正南门洪武门拉开帷幕,沿着御道依次穿过正阳门、午门,最终抵达宫城。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一群身着素色长袍的侍从,手持用柳枝精心扎成的拂尘,轻轻蘸取净水,沿着御道徐徐前行,边走边有条不紊地挥洒着净水,同时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祈求神灵庇佑。此乃净水洒地之仪式,意在祛除军队自战场上归来所沾染的血气与邪气,祈求上苍保佑军队平安顺遂,城市繁荣昌盛,这亦是入城仪式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庄重而肃穆。
辰时,参加入城仪式的军队已然在城外整齐列队,严阵以待。
此次参与入城的皆为各镇兵马中的精锐之师,毕竟此次入城仪式重中之重在于彰显强大的武力,务必将军队的昂扬斗志与精气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唯有如此,方能重新点燃大明子民心中那几近熄灭的信心之火,鼓起他们的勇气与斗志,让他们坚信大明仍有希望,仍能屹立不倒。
辰时正,伴随着一阵低沉雄浑、震撼人心的号角声划破长空,军队开始井然有序地列队入城。
队伍的前驱乃是崇祯的亲卫营。
这是崇祯麾下最为精锐的一支劲旅,如今更是在崇祯的精心打造下,蜕变成为了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具装重骑兵部队。此次入城仪式,亲卫营出动了一支百人队,威风凛凛,气势磅礴。
这支具装重骑兵的骑士们个个身着半身甲,甲胄质地精良,工艺精湛,紧密覆盖着骑士的胸部、背部、肩部等关键部位,甲片之间相互连接紧密无间,浑然一体,犹如铜墙铁壁。这种甲胄具备卓越的防护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挡敌方如蝗般的箭矢以及锋利无比的刀枪等各类攻击,为骑士们在战场上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战马亦是身披华丽而厚重的马甲,马甲由马面子、鸡颈、马身甲、胸甲等多个部件精心组合而成,构造复杂,设计精巧。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护力,马身甲下还缀连着虎斑部裙,犹如一层坚固的盾牌,有效防止流矢的侵袭。具装重骑兵手持专用的骑矛,骑矛柄长七尺,粗细仅一寸,但其却坚韧无比。矛锋采用独特的两脊两刃设计,形状稍扁,至锋稍薄,锐利异常,故而又被称为透甲枪,其威力足以洞穿敌方的重甲,在战场上无坚不摧,堪称杀敌利器。
崇祯紧随在亲卫营的身后。
按常理,他本应乘坐奢华尊贵的龙辇,尽显天子威严。然而,一来乘坐龙辇行动不便,多有繁琐礼节羁绊;二来崇祯亦期望能让百姓亲眼目睹自己威武不凡的一面,展现皇帝的英姿飒爽与亲民形象,所以他毅然选择骑马而行。
此时的崇祯,身着绣有精美龙纹的罩甲,甲胄之上龙纹栩栩如生,仿佛欲腾空而起,头戴凤翅盔,盔上凤翅高高扬起,威风凛凛,既充分展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又完美体现出此次入城仪式的庄重肃穆。
而在他的身边,一左一右分别是忠心耿耿的王承恩和武艺高强的朱铁,二人犹如哼哈二将,时刻护卫在崇祯身旁,确保其安全无虞。
在史可法的引领下,南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们早早便齐聚洪武门,翘首以盼。当看到崇祯帝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进入洪武门时,一众官员们纷纷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云霄,震耳欲聋,众人皆行大礼参拜,态度虔诚至极。
围观的百姓们见此情景,亦随之纷纷跪倒,山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一片声浪的海洋。
看着跪倒在地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崇祯心中豪情万丈,热血沸腾,他右手紧紧攥成拳头,猛地高高举起,声如洪钟,高声喝道:“大明万岁,人民万岁!”
崇祯的话音刚落,全场瞬间陷入一片死寂,鸦雀无声。众人皆惊愕万分,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忖:陛下说了什么?人民万岁?这可是前所未闻之语啊!
不管是满腹经纶的文武百官,还是质朴憨厚的百姓,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皇帝乃天子,是高高在上、主宰一切的存在,怎会高呼人民万岁?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令人难以置信。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眼看着场面突然陷入尴尬的冷场,此时在人群中的陈贞慧率先反应过来,他高声呼喊,打破寂静的局面。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被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等人拉来的复社成员、国子监监生,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们也纷纷如梦初醒,跟着齐声高喊。
在众人的带动下,场面顿时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热烈欢腾,崇祯见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微微点头,边挥手示意,边继续策马前行。
然而,那句石破天惊的“人民万岁”却注定将在今日之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为热衷谈论的话题,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至于这句话最终会被人如何评价,崇祯亦无从知晓,但他心中清楚,至少明朝的百姓们已然知晓,他这位皇帝是心系百姓的,是与他们休戚与共的。
这便已足够。
紧随在崇祯身后的是阎应元的忠卫营的骑兵。马上骑士们个个身披寒光闪闪的轻甲,甲胄虽轻,却坚韧无比,防护性能亦不容小觑。每位骑士除了配备锋利无比的长刀外,身后还背着一把鸟铳,这支骑兵乃是独具特色的火枪骑兵。他们此时已然装备上了新式的鸟铳,得益于先进的纸壳定装弹药的出现,他们能够在马背上轻松自如地装填弹药,极大地增强了鸟铳的利用率与实战效能,使其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更为强大的火力。
忠卫营之后依次是各镇的兵马,排在首位的是黄得功的精锐战兵。此次他精心挑选出了四个百人队,兵种齐全,分别涵盖了骑兵、步兵、射手、火铳手。这些被挑选出的士卒皆是当初勇卫营的百战老卒,作战经验丰富,战斗意志顽强,在气势上与阎应元的骑兵相比亦毫不逊色,个个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彰显出老牌劲旅的风范。
李成栋、李若琏自然也不敢懈怠,亦是从军中严格挑选精锐力量参加入城仪式。虽然这两人手下的镇兵整体战斗力相较于前面的部队要稍逊一筹,但从两万人中精挑细选四百精锐还是绰绰有余的。与前边的部队相比,尽管在气势上略显不足,但在围观之人眼中,却依然是一支威武之师,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而在队列最后的,则是新成军的人民军的队列。
这支军队成军时间较晚,成员大多都是些普通百姓,然而,这些人却有着极高的纪律性,最为服从命令,且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再加上崇祯和谢权峰一同精心编练的独特操训方法,如今的人民军虽然尚未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但在整体风貌与精神气质上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蜕变与升华。
此次参与入城的人民军一进城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全场焦点。
与其他部队不同,人民军除了高举军旗之外,还另有一面旗帜格外引人注目,上书几个大字:“人民子弟兵”!
这面旗帜鲜明地彰显出了人民军与众不同的身份与使命,令人耳目一新。
人民军的军装更是与其他兵种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军服摒弃了传统明军的服饰风格,而是仿照后世的军装样式精心定制而成。
崇祯或许是为了图省事,亦或是对后世军装样式的青睐,连改都懒得改,直接原封不动地套用了后世华夏军的军装样式。而他们所用的兵器则是清一色的改进后的鸟铳,制作精良,性能优越。所以这支军队的惊艳亮相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成为入城仪式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当他们来到夹道欢迎的百姓面前时,随着带队哨官的一声雄浑有力的怒吼:“正步走!”
这支受阅的人民军竟是如后世阅兵式上一般,整齐划一地踢起了正步!
“忠诚大明,不怕牺牲;奉献为民,永铸军魂!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嘹亮激昂的口号声如雷贯耳,回荡在御道的上空,久久不散。
这直上云霄的口号,如同一把炽热的火炬,瞬间点燃了围观群众内心深处的满腔热血,让他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这支与众不同的军队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貌与精神气质,而在接下来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他们更是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了自己强大的力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短暂的惊讶之后,围观的百姓们爆发出更为热烈的呼声与掌声,这个简短而精彩的入城仪式,让崇祯成功地向百姓们展示了强大的武力,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大明的信心,更是让众人对崇祯帝重返朝堂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
当下,弘光帝已然殒命,南京城顺利地落入崇祯的掌控之中,并且他还巧妙地借机铲除了刘泽清,总体而言,此次政权的交替过渡相对平稳顺利。然而,尽管如此,由于大明京都被敌军侵占,皇帝频繁更迭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却是极为显著的。
如今,大明的官员们内心动摇,百姓们也对大明朝廷的信任大打折扣,人心惶惶,犹如惊弓之鸟。
故而,此刻亟需采取有力举措来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大军入城,以磅礴的气势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无疑是最为便捷、高效且能迅速见效的提振士气之法。
因此,当阎应元成功入城并接掌南京城防之时,崇祯并未急于踏入城中,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入城受阅相关事宜的筹备安排之中。
历史上,大军得胜归来举行入城夸功仪式并非鲜见之事,可此次崇祯却别出心裁,打算融合后世的一些先进理念与做法,更为关键的是,他决心亲自参与其中,直面官员与百姓的审视检阅,以此彰显皇威,凝聚人心。
当然,鉴于这是临时起意之举,入城仪式一切从简,力求在展示武力的同时避免铺张浪费,这无疑对负责组织筹备之人的能力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考验。
为此,崇祯毅然决定亲自挂帅,全面主导入城仪式的策划工作,而督师史可法、各镇总兵、应天府尹王廷梅等一众大小官员则只需依令执行即可。
崇祯的这一决定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各方引发了轩然大波,各级官员们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暗地里不乏有人怨声载道,牢骚满腹。
但即便如此,或许是出于对崇祯帝权威的敬畏,此次各级官员的执行力度还是相当强劲的。从着手布置仪式开始,直至第二日凌晨,所有相关的准备工作均按时顺利完成,一切就绪,只待那盛大仪式的开启。
入城仪式自应天府的正南门洪武门拉开帷幕,沿着御道依次穿过正阳门、午门,最终抵达宫城。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一群身着素色长袍的侍从,手持用柳枝精心扎成的拂尘,轻轻蘸取净水,沿着御道徐徐前行,边走边有条不紊地挥洒着净水,同时口中念念有词,虔诚地祈求神灵庇佑。此乃净水洒地之仪式,意在祛除军队自战场上归来所沾染的血气与邪气,祈求上苍保佑军队平安顺遂,城市繁荣昌盛,这亦是入城仪式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庄重而肃穆。
辰时,参加入城仪式的军队已然在城外整齐列队,严阵以待。
此次参与入城的皆为各镇兵马中的精锐之师,毕竟此次入城仪式重中之重在于彰显强大的武力,务必将军队的昂扬斗志与精气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唯有如此,方能重新点燃大明子民心中那几近熄灭的信心之火,鼓起他们的勇气与斗志,让他们坚信大明仍有希望,仍能屹立不倒。
辰时正,伴随着一阵低沉雄浑、震撼人心的号角声划破长空,军队开始井然有序地列队入城。
队伍的前驱乃是崇祯的亲卫营。
这是崇祯麾下最为精锐的一支劲旅,如今更是在崇祯的精心打造下,蜕变成为了一支令人闻风丧胆的具装重骑兵部队。此次入城仪式,亲卫营出动了一支百人队,威风凛凛,气势磅礴。
这支具装重骑兵的骑士们个个身着半身甲,甲胄质地精良,工艺精湛,紧密覆盖着骑士的胸部、背部、肩部等关键部位,甲片之间相互连接紧密无间,浑然一体,犹如铜墙铁壁。这种甲胄具备卓越的防护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挡敌方如蝗般的箭矢以及锋利无比的刀枪等各类攻击,为骑士们在战场上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战马亦是身披华丽而厚重的马甲,马甲由马面子、鸡颈、马身甲、胸甲等多个部件精心组合而成,构造复杂,设计精巧。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护力,马身甲下还缀连着虎斑部裙,犹如一层坚固的盾牌,有效防止流矢的侵袭。具装重骑兵手持专用的骑矛,骑矛柄长七尺,粗细仅一寸,但其却坚韧无比。矛锋采用独特的两脊两刃设计,形状稍扁,至锋稍薄,锐利异常,故而又被称为透甲枪,其威力足以洞穿敌方的重甲,在战场上无坚不摧,堪称杀敌利器。
崇祯紧随在亲卫营的身后。
按常理,他本应乘坐奢华尊贵的龙辇,尽显天子威严。然而,一来乘坐龙辇行动不便,多有繁琐礼节羁绊;二来崇祯亦期望能让百姓亲眼目睹自己威武不凡的一面,展现皇帝的英姿飒爽与亲民形象,所以他毅然选择骑马而行。
此时的崇祯,身着绣有精美龙纹的罩甲,甲胄之上龙纹栩栩如生,仿佛欲腾空而起,头戴凤翅盔,盔上凤翅高高扬起,威风凛凛,既充分展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又完美体现出此次入城仪式的庄重肃穆。
而在他的身边,一左一右分别是忠心耿耿的王承恩和武艺高强的朱铁,二人犹如哼哈二将,时刻护卫在崇祯身旁,确保其安全无虞。
在史可法的引领下,南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们早早便齐聚洪武门,翘首以盼。当看到崇祯帝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进入洪武门时,一众官员们纷纷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响彻云霄,震耳欲聋,众人皆行大礼参拜,态度虔诚至极。
围观的百姓们见此情景,亦随之纷纷跪倒,山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一片声浪的海洋。
看着跪倒在地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们,崇祯心中豪情万丈,热血沸腾,他右手紧紧攥成拳头,猛地高高举起,声如洪钟,高声喝道:“大明万岁,人民万岁!”
崇祯的话音刚落,全场瞬间陷入一片死寂,鸦雀无声。众人皆惊愕万分,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思忖:陛下说了什么?人民万岁?这可是前所未闻之语啊!
不管是满腹经纶的文武百官,还是质朴憨厚的百姓,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在他们的传统观念里,皇帝乃天子,是高高在上、主宰一切的存在,怎会高呼人民万岁?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令人难以置信。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眼看着场面突然陷入尴尬的冷场,此时在人群中的陈贞慧率先反应过来,他高声呼喊,打破寂静的局面。
“陛下万岁,大明万岁!”被侯方域、陈贞慧、方以智等人拉来的复社成员、国子监监生,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们也纷纷如梦初醒,跟着齐声高喊。
在众人的带动下,场面顿时又恢复到了之前的热烈欢腾,崇祯见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微微点头,边挥手示意,边继续策马前行。
然而,那句石破天惊的“人民万岁”却注定将在今日之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为热衷谈论的话题,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
至于这句话最终会被人如何评价,崇祯亦无从知晓,但他心中清楚,至少明朝的百姓们已然知晓,他这位皇帝是心系百姓的,是与他们休戚与共的。
这便已足够。
紧随在崇祯身后的是阎应元的忠卫营的骑兵。马上骑士们个个身披寒光闪闪的轻甲,甲胄虽轻,却坚韧无比,防护性能亦不容小觑。每位骑士除了配备锋利无比的长刀外,身后还背着一把鸟铳,这支骑兵乃是独具特色的火枪骑兵。他们此时已然装备上了新式的鸟铳,得益于先进的纸壳定装弹药的出现,他们能够在马背上轻松自如地装填弹药,极大地增强了鸟铳的利用率与实战效能,使其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更为强大的火力。
忠卫营之后依次是各镇的兵马,排在首位的是黄得功的精锐战兵。此次他精心挑选出了四个百人队,兵种齐全,分别涵盖了骑兵、步兵、射手、火铳手。这些被挑选出的士卒皆是当初勇卫营的百战老卒,作战经验丰富,战斗意志顽强,在气势上与阎应元的骑兵相比亦毫不逊色,个个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彰显出老牌劲旅的风范。
李成栋、李若琏自然也不敢懈怠,亦是从军中严格挑选精锐力量参加入城仪式。虽然这两人手下的镇兵整体战斗力相较于前面的部队要稍逊一筹,但从两万人中精挑细选四百精锐还是绰绰有余的。与前边的部队相比,尽管在气势上略显不足,但在围观之人眼中,却依然是一支威武之师,纪律严明,军容整肃。
而在队列最后的,则是新成军的人民军的队列。
这支军队成军时间较晚,成员大多都是些普通百姓,然而,这些人却有着极高的纪律性,最为服从命令,且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再加上崇祯和谢权峰一同精心编练的独特操训方法,如今的人民军虽然尚未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但在整体风貌与精神气质上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蜕变与升华。
此次参与入城的人民军一进城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成为全场焦点。
与其他部队不同,人民军除了高举军旗之外,还另有一面旗帜格外引人注目,上书几个大字:“人民子弟兵”!
这面旗帜鲜明地彰显出了人民军与众不同的身份与使命,令人耳目一新。
人民军的军装更是与其他兵种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军服摒弃了传统明军的服饰风格,而是仿照后世的军装样式精心定制而成。
崇祯或许是为了图省事,亦或是对后世军装样式的青睐,连改都懒得改,直接原封不动地套用了后世华夏军的军装样式。而他们所用的兵器则是清一色的改进后的鸟铳,制作精良,性能优越。所以这支军队的惊艳亮相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成为入城仪式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当他们来到夹道欢迎的百姓面前时,随着带队哨官的一声雄浑有力的怒吼:“正步走!”
这支受阅的人民军竟是如后世阅兵式上一般,整齐划一地踢起了正步!
“忠诚大明,不怕牺牲;奉献为民,永铸军魂!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嘹亮激昂的口号声如雷贯耳,回荡在御道的上空,久久不散。
这直上云霄的口号,如同一把炽热的火炬,瞬间点燃了围观群众内心深处的满腔热血,让他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这支与众不同的军队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独特的风貌与精神气质,而在接下来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他们更是用实际行动展示出了自己强大的力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短暂的惊讶之后,围观的百姓们爆发出更为热烈的呼声与掌声,这个简短而精彩的入城仪式,让崇祯成功地向百姓们展示了强大的武力,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大明的信心,更是让众人对崇祯帝重返朝堂后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