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二章 归来(二合一)
作者:大苹果 更新:2024-11-16 11:29
() 十月初六,寒意凛然的午后,谢玄率领的一万北府军兵马抵达京城。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谢玄率领兵马在会稽进行了大规模的清肃教匪流毒的行动。他率兵马从西往东,将会稽所属各县逐一清扫排查。捣毁了大量的五斗米教教场和道观,将各县分坛逐一捣毁。下达告示,揭露五斗米教的罪行,告诫百姓不得再参与五斗米教的活动。
军事上,孙恩卢循等人率领残余的教匪逃离会稽之后,先是盘踞在上虞县,试图鼓动教众收拢人力东山再起。但谢玄率军横扫而来,孙恩等人一路东退,先后盘踞余姚、句章、鄮县等县。最后,谢玄的兵马追击而来,形成包围之势。孙恩卢循走投无路,便带着数百死忠教众劫掠了一番,抢了上百条渔船下海。
会稽郡以东外海有许多海岛,大大小小星罗棋布。岛上林木葱郁,山峦起伏,适合藏匿盘踞。谢玄只得作罢,以目前的兵力,又无强力水军,根本无法肃清孙恩卢循等人。于是命海边各县组建巡逻水军,于县域驻扎三干余兵马进行防范,率其余兵马回到会稽城,结束了对于孙恩等人的围剿。
这之后,谢玄在会稽留下五干郡兵交给谢琰统帅,这些大多数都是三吴之地的兵马,剩下万余人都是北府军旧部为主的兵马,谢玄要带着他们北上,以这些人为骨干重新组建北府军,重整旗鼓。
经过十余日的行军,谢玄等人抵达了京城。
南篱门外,谢玄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前来宣旨的事谢玄的堂弟,谢石之子南康郡公谢汪。那也是留在京城的谢家不多的几名子弟之一了。
圣旨中,朝廷对谢玄的到来表示隆重的欢迎,说陛下和会稽王以及文武官员都热切盼望谢玄的凯旋。会稽王本拟亲自来迎接,但因为操劳过甚,这几日身子不适,所以未能亲自迎接。请谢玄命所率兵马在南门外留置,只能率百余亲卫进城。
谢玄有些不痛快,自己的一万北府军长途跋涉而来,却不被允许进城,这着实令人有些恼火。一般而言,兵马可入外城,进外廓的几座卫星城军营之中驻扎。那司马道子将自己的兵马拒之于南城之外,那说明他心中对自己是有防备之心的。
不过谢玄很快释怀了。司马道子这么做虽然有些小家子气,但站在他的立场上,在经历了之前的乱局之后,他不得不防。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自己此来京城也不是要驻扎在京城之中,尽快协调兵马驻扎之地,前往驻扎发展才是道理。倒也不必同司马道子纠结这些事情。
当下谢玄命兵马驻扎于南门之外,自己和高衡诸葛侃谢玩等人带着百余名骑兵亲卫从南篱门进城。
路上,谢玄问及城中情形,谢汪说了一些,却不得要领。谢汪虽被司马道子任用,但并非冲要之职,只是一些跑腿宣旨当信使的差事。加之谢汪原本就对官职权势兴趣不大,所以对于一些敏感之事一问三不知。谢玄知他素来如此,便也作罢。
一行人进入城中,天色渐晚。明日方可上朝觐见陛下和司马道子等人,故而一行人先回乌衣巷谢氏大宅歇息。
夕阳西下,谢玄策马进入阔别已久的乌衣巷中,短短两年而已,这里变得相当的陌生。之前白墙黑瓦,素雅无比的风格,如今变得富丽堂皇起来。连墙头的瓦片都换做了琉璃瓦。
有乌衣子弟在巷子中来去,但是他们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谢玄,好奇的打量着这个骑在马上风尘仆仆的来者。
他们以为谢玄等人是访客,有几人还好心的向谢玄指点说:要去太原王氏府邸参加他们的宴席的话,往里走便是,只是需要有提前的预约和请柬。
太原王氏府前确实是车马云集,人员川流不息。而往日,这种场景大多出现在谢府门前。但现在,谢府前门可罗雀,连门前的石鼓缝隙里都长了青草。
谢汪告诉谢玄,乌衣巷进行了重新的装修整饬,是太原王氏的决定这么做的。太原王氏的王国宝虽然死了,但是在王恭授首之后,王国宝的弟弟王愉,太原王氏子弟王绪都受到重用。除了他们之外,琅琊王氏的王珣王雅等人也都得到了重用。
正因如此,这乌衣巷中的王谢大族已经不再像是从前那般以谢氏为主。而是以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为主,谢氏反倒因为谢安谢石死去之后寂寂无声了。
谢玄心中感叹,物是人非,一切都已经改变了。在这小小的乌衣巷中便可看到兴衰的痕迹。当年乌衣巷的格局色调装修风格都是以谢氏的喜好为主。四叔喜欢素雅古朴,所以乌衣巷便是以白墙黑瓦为主色调。如今太原王氏得道,便换了金碧辉煌的模样。
只是小小的装修风格的改变,蕴含了多少人情世故,家族兴衰的内涵。
“听说王愉即将出任江州刺史之职,所以得知消息的人都来向他道贺。阿兄要不要去拜访拜访?”谢汪道。
谢玄冷笑道:“我去拜访他?岂不是笑话。我从会稽来京,他们不是应该先来拜访我么?你们都看清楚了,这便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待得我谢氏再掌权柄之时,你们再看看那些人的嘴脸。到那时,我定要将这乌衣巷恢复原样,瞧瞧这些人,四叔才去世一年多,他们便已经完全不将我谢氏放在眼里了。”
……
次日辰时,朝会开启。谢玄被隆重请入大殿之上觐见司马德宗。司马道子以及殿上群臣表现的都很热情,对谢玄的赞誉之词不绝于耳。
小皇帝司马德宗坐在宝座上东张西望,打着啊欠,根本没有一个皇帝的样子。但这并不妨碍朝廷上下对谢玄此次出兵的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谢大将军虽守丧于会稽,但心悬国事,忠勇无敌。王恭起兵,王廞乱于三吴之地,谢大将军即刻起兵,以数干兵马,横扫王廞乱军,斩王恭爪牙,解京城粮道之困,功勋卓然。之后更是力抗王恭溃军,将其残兵剿灭,擒获王恭王爽等贼,令其授首。如此功绩,谁可争先?如此忠臣,岂能不赏?”司马道子大声道。
“赏,赏。皇叔说赏,便赏。”司马德宗打着啊欠摆着手。
“陛下说怎么赏?”司马道子笑问道。
“皇叔做主就是了,朕听皇叔的。”司马德宗说道。
“陛下圣明,这等事交由会稽王全权处置最好。会稽王总览全局,行事公允,天下莫不知晓。交给会稽王处置,必然令他人无话可说。”王珣大声道。
众人纷纷笑着点头。
司马道子呵呵笑道:“赏罚乃大事,我也不能自作主张。这样吧,待我同谢大将军征询意见,同诸位私下里商议商议再来决定吧。”
众人纷纷点头,又是一番赞扬司马道子行事稳重,尊重他人意见,不搞一言堂之类的话。
谢玄看着这一切,心里不知何种滋味。大晋的朝堂已经成了耍猴一般的地方了。这帮人不要脸的吹捧司马道子,司马道子恬不知耻的接受着这些人的奉承得意洋洋。整个朝堂乌烟瘴气,那里还有之前的样子。所有人似乎都在看司马道子的脸色行事,司马道子似乎也享受这种局面。
那坐在宝座上的小皇帝,根本就是一个傀儡。
谢玄之前想到过司马道子必然已经全面专权,但没想到局面竟然如此的滑稽。若要自己在朝中为官,天天见识这样的场面,那可比杀了自己还难受。
这更加坚定了谢玄不愿留在京城的决定,之前他便已经决定要在京外任职,给北府军找个发展的地方。现在更是这么想了。
朝会之后,司马道子将谢玄请到自己宽大的公房之中说话。
屏退众人之后,司马道子笑道:“幼度兄,实在是抱歉。昨日我本该率文武官员去城外迎接你的。但我恰好身子抱恙,便没有前往。还望你不要怪我失礼。”
谢玄道:“岂敢。会稽王日理万机,怎敢劳动。还请保重身体才是。我大晋还要仰仗王爷操持政务。”
司马道子叹息道:“哎,我也是不得已。你也看到了,陛下年幼,尚不能亲政。先皇命我摄政,我只能勉为其难,努力为之。殊不知事情如此艰难。幸而得天之佑,还有谢大将军这样的忠臣良将在,才得以保全社稷。当真是令人唏嘘后怕。若此番社稷颠覆,为王恭贼子得逞,我将有何面目见先帝?”
谢玄厌倦于这种看似客套的自吹自擂。皱眉道:“这些事且不说了,王恭狼子野心,终遭挫败。会稽王,我此番回京,便是想知道,之前你的承诺是否得以兑现?”
司马道子笑道:“当然兑现。我还能说假话不成?全部兑现。”
谢玄道:“也就是说,我可重领北府军,朝廷给我粮饷,助我重振北府军是么?”
司马道子捏着下巴,沉声道:“当然。该当如此。”
谢玄点头道:“然则,我想知道的是,朝廷将让我北府军驻军于何处?”
司马道子道:“广陵已为徐州李徽所占,彭城也已经成了徐州所属。北府军之前驻地是广陵彭城,现如今都为李徽所据,这确实是棘手之事。那李徽和你相交甚笃,要不然你去和他商量商量,让李徽让出两城,或者哪怕是其中一城,让你驻军,如何?”
谢玄冷笑道:“王爷这话说的轻巧。将两城给李徽的是你,眼下却要我去求他退让,是何道理?李徽又怎肯将两城退出?”
司马道子被揭穿了底细,有些尴尬的笑着掩饰道:“确实,似乎不太合适。此番平息王恭之乱,李徽的东府军也居功至伟,总不能出尔反尔。那可有些难办了。”
谢玄沉声道:“也不难办,适合驻军之处多得很。我觉得姑塾就很好。距离京城又近,又是京城门户。我屯军于姑塾,既可募兵恢复,又可拱卫京城。甚为合宜。”
司马道子苦笑道:“谢大将军,不瞒你说,北府军屯军于姑塾确实是个好主意。不过,姑塾已有兵马屯扎了。为了加强防务,我之前已经命前将军司马尚之和司马恢之率扬州军两万屯扎于姑塾。此番怎好让他们挪动?你知道,谯王在世之时,乃我大晋重臣。司马尚之继谯王之爵位,地位颇高,故而……”
谢玄皱眉摆手道:“罢了。那么京口如何?我驻扎京口总可以了吧。”
司马道子点头笑道:“京口自然是可以的。不过,京口如今是刘牢之率军驻扎,恐怕……”
谢玄呵呵笑道:“刘牢之么?他可是我北府军的人。他驻扎在京口正好。我正好同他合兵一处。”
司马道子沉吟不答,半晌笑道:“刘牢之于阵前倒戈,对王恭打击甚大,乃有功之臣。朝廷已经授予他右将军,散骑常侍之职。如今他是奉朝廷之命屯军京口。类同中军。当然了,他当然是北府军的旧将,朝廷并非是要中外不分,只是因为中军兵马孱弱,故有此举。但是,除非他自愿,否则恐怕也难办。我自然希望他能够自愿让出京口,倘若谢大将军亲自前往,他应该不会拒绝。但万事皆有万一,本王的意思是,万一他不肯,那也只能再想别的办法。”
谢玄大笑道:“你是说,刘牢之不肯?哈哈哈,笑话。他从入军以来,便是我的麾下之将。他有今日,都是我的提携。他怎会不肯?会稽王,我只问你,若他愿意让出京口,你是否同意我驻军京口?”
司马道子呵呵笑道:“那是当然。我怎会不同意?”
谢玄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莫要出尔反尔。”
司马道子眼中寒芒一闪,淡淡道:“谢大将军将我看作什么人了。难道要本王对天发誓不成?谢大将军如此自信,那便去试试。不过,我把话说清楚,刘牢之若是不肯,京口你不得驻军。其实,你大可再觅其他地方。比如说,淮北之地。寿春以北中原之地,正是北府军驻扎的好地方。谢大将军可以一展身手。或者,你们可以驻军庐江郡,也是个好去处。”
谢玄哈哈一笑道:“多谢会稽王选的好地方。不过不必了,这京口我驻军驻定了。”
……
当晚谢玄回到府中,摆下酒宴和高衡诸葛侃等人说了和司马道子会面商谈的事情,高衡等人尽皆兴奋。
京口之地是绝佳的驻军之地,既距离广陵老家很近,又扼守险要城池,京城东北门户。若驻军此处,背靠京城,粮食物资人力都不缺。北瞰徐州,又无兵凶之虞,对北府军的发展将极为有利。
高衡等人都认为,刘牢之驻扎于京口,此番前往会合,兵力壮大。北府军将可立足京口,迎来再一次的辉煌。所有人都觉得刘牢之绝对不会拒绝。谢玄一旦前往,他必出城跪迎。
但在一片乐观的情绪之中,诸葛侃却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谢玄见状问道:“诸葛兄弟似乎有其他的看法,不妨一言。”
诸葛侃拱手道:“大将军,我并无其他的看法。我只是有些担心罢了。按理说,刘将军自不会拒绝。但是我认为,京口之地如此重要,而司马道子明知刘牢之是大将军旧部,有极大可能会迎接大将军进驻京口,却还是同意了大将军这么做,那便有些蹊跷了。京口姑塾,乃京城卧榻之侧,向来都绝不肯让外军驻扎。当年桓大司马在时,屯军姑塾,则京城危殆,局面为其所控,这种情形,司马道子岂会不知?”
谢玄楞道:“你的意思是,司马道子知道刘牢之不会让出京口?”
高衡大笑道:“怎么可能?我以人头担保,刘牢之不会这么做。他见了大将军,腿肚子都要哆嗦的。再说了,他虽然脾气不好,品性也有些不好,但是于大是大非大节上可不亏。司马道子只是没办法,不敢得罪谢大将军罢了。”
诸葛侃笑道:“但愿如此吧。我只是觉得,经过这几年,许多事其实有些变化了。人心是最难琢磨的东西,虽能琢磨的透?罢了,或许是我多虑了。明日去了京口便知。”
谢玄皱眉沉吟。高衡瞠目对诸葛侃道:“瞧你,本来是件大好事,你这么一说,倒添了心思了。就不能让大将军省心些么?大将军,莫听诸葛兄弟胡言乱语,他这个人,有时候就是想的太多。权当他在放屁便是,喝酒喝酒。”
谢玄微笑举杯道:“好,喝酒。”
几人喝了酒,谢玄放下酒杯,沉声道:“我谢玄向来待人以诚,他人必不会负我。虽然历经变故,但我依旧相信我北府军兄弟在当年结下的情谊。就像何谦兄弟,固然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坚守底线。我北府军中无负义之辈。今晚少喝几杯,明日一早我们去京口见刘牢之,莫耽误了行程。”.
()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谢玄率领兵马在会稽进行了大规模的清肃教匪流毒的行动。他率兵马从西往东,将会稽所属各县逐一清扫排查。捣毁了大量的五斗米教教场和道观,将各县分坛逐一捣毁。下达告示,揭露五斗米教的罪行,告诫百姓不得再参与五斗米教的活动。
军事上,孙恩卢循等人率领残余的教匪逃离会稽之后,先是盘踞在上虞县,试图鼓动教众收拢人力东山再起。但谢玄率军横扫而来,孙恩等人一路东退,先后盘踞余姚、句章、鄮县等县。最后,谢玄的兵马追击而来,形成包围之势。孙恩卢循走投无路,便带着数百死忠教众劫掠了一番,抢了上百条渔船下海。
会稽郡以东外海有许多海岛,大大小小星罗棋布。岛上林木葱郁,山峦起伏,适合藏匿盘踞。谢玄只得作罢,以目前的兵力,又无强力水军,根本无法肃清孙恩卢循等人。于是命海边各县组建巡逻水军,于县域驻扎三干余兵马进行防范,率其余兵马回到会稽城,结束了对于孙恩等人的围剿。
这之后,谢玄在会稽留下五干郡兵交给谢琰统帅,这些大多数都是三吴之地的兵马,剩下万余人都是北府军旧部为主的兵马,谢玄要带着他们北上,以这些人为骨干重新组建北府军,重整旗鼓。
经过十余日的行军,谢玄等人抵达了京城。
南篱门外,谢玄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前来宣旨的事谢玄的堂弟,谢石之子南康郡公谢汪。那也是留在京城的谢家不多的几名子弟之一了。
圣旨中,朝廷对谢玄的到来表示隆重的欢迎,说陛下和会稽王以及文武官员都热切盼望谢玄的凯旋。会稽王本拟亲自来迎接,但因为操劳过甚,这几日身子不适,所以未能亲自迎接。请谢玄命所率兵马在南门外留置,只能率百余亲卫进城。
谢玄有些不痛快,自己的一万北府军长途跋涉而来,却不被允许进城,这着实令人有些恼火。一般而言,兵马可入外城,进外廓的几座卫星城军营之中驻扎。那司马道子将自己的兵马拒之于南城之外,那说明他心中对自己是有防备之心的。
不过谢玄很快释怀了。司马道子这么做虽然有些小家子气,但站在他的立场上,在经历了之前的乱局之后,他不得不防。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自己此来京城也不是要驻扎在京城之中,尽快协调兵马驻扎之地,前往驻扎发展才是道理。倒也不必同司马道子纠结这些事情。
当下谢玄命兵马驻扎于南门之外,自己和高衡诸葛侃谢玩等人带着百余名骑兵亲卫从南篱门进城。
路上,谢玄问及城中情形,谢汪说了一些,却不得要领。谢汪虽被司马道子任用,但并非冲要之职,只是一些跑腿宣旨当信使的差事。加之谢汪原本就对官职权势兴趣不大,所以对于一些敏感之事一问三不知。谢玄知他素来如此,便也作罢。
一行人进入城中,天色渐晚。明日方可上朝觐见陛下和司马道子等人,故而一行人先回乌衣巷谢氏大宅歇息。
夕阳西下,谢玄策马进入阔别已久的乌衣巷中,短短两年而已,这里变得相当的陌生。之前白墙黑瓦,素雅无比的风格,如今变得富丽堂皇起来。连墙头的瓦片都换做了琉璃瓦。
有乌衣子弟在巷子中来去,但是他们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谢玄,好奇的打量着这个骑在马上风尘仆仆的来者。
他们以为谢玄等人是访客,有几人还好心的向谢玄指点说:要去太原王氏府邸参加他们的宴席的话,往里走便是,只是需要有提前的预约和请柬。
太原王氏府前确实是车马云集,人员川流不息。而往日,这种场景大多出现在谢府门前。但现在,谢府前门可罗雀,连门前的石鼓缝隙里都长了青草。
谢汪告诉谢玄,乌衣巷进行了重新的装修整饬,是太原王氏的决定这么做的。太原王氏的王国宝虽然死了,但是在王恭授首之后,王国宝的弟弟王愉,太原王氏子弟王绪都受到重用。除了他们之外,琅琊王氏的王珣王雅等人也都得到了重用。
正因如此,这乌衣巷中的王谢大族已经不再像是从前那般以谢氏为主。而是以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为主,谢氏反倒因为谢安谢石死去之后寂寂无声了。
谢玄心中感叹,物是人非,一切都已经改变了。在这小小的乌衣巷中便可看到兴衰的痕迹。当年乌衣巷的格局色调装修风格都是以谢氏的喜好为主。四叔喜欢素雅古朴,所以乌衣巷便是以白墙黑瓦为主色调。如今太原王氏得道,便换了金碧辉煌的模样。
只是小小的装修风格的改变,蕴含了多少人情世故,家族兴衰的内涵。
“听说王愉即将出任江州刺史之职,所以得知消息的人都来向他道贺。阿兄要不要去拜访拜访?”谢汪道。
谢玄冷笑道:“我去拜访他?岂不是笑话。我从会稽来京,他们不是应该先来拜访我么?你们都看清楚了,这便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待得我谢氏再掌权柄之时,你们再看看那些人的嘴脸。到那时,我定要将这乌衣巷恢复原样,瞧瞧这些人,四叔才去世一年多,他们便已经完全不将我谢氏放在眼里了。”
……
次日辰时,朝会开启。谢玄被隆重请入大殿之上觐见司马德宗。司马道子以及殿上群臣表现的都很热情,对谢玄的赞誉之词不绝于耳。
小皇帝司马德宗坐在宝座上东张西望,打着啊欠,根本没有一个皇帝的样子。但这并不妨碍朝廷上下对谢玄此次出兵的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谢大将军虽守丧于会稽,但心悬国事,忠勇无敌。王恭起兵,王廞乱于三吴之地,谢大将军即刻起兵,以数干兵马,横扫王廞乱军,斩王恭爪牙,解京城粮道之困,功勋卓然。之后更是力抗王恭溃军,将其残兵剿灭,擒获王恭王爽等贼,令其授首。如此功绩,谁可争先?如此忠臣,岂能不赏?”司马道子大声道。
“赏,赏。皇叔说赏,便赏。”司马德宗打着啊欠摆着手。
“陛下说怎么赏?”司马道子笑问道。
“皇叔做主就是了,朕听皇叔的。”司马德宗说道。
“陛下圣明,这等事交由会稽王全权处置最好。会稽王总览全局,行事公允,天下莫不知晓。交给会稽王处置,必然令他人无话可说。”王珣大声道。
众人纷纷笑着点头。
司马道子呵呵笑道:“赏罚乃大事,我也不能自作主张。这样吧,待我同谢大将军征询意见,同诸位私下里商议商议再来决定吧。”
众人纷纷点头,又是一番赞扬司马道子行事稳重,尊重他人意见,不搞一言堂之类的话。
谢玄看着这一切,心里不知何种滋味。大晋的朝堂已经成了耍猴一般的地方了。这帮人不要脸的吹捧司马道子,司马道子恬不知耻的接受着这些人的奉承得意洋洋。整个朝堂乌烟瘴气,那里还有之前的样子。所有人似乎都在看司马道子的脸色行事,司马道子似乎也享受这种局面。
那坐在宝座上的小皇帝,根本就是一个傀儡。
谢玄之前想到过司马道子必然已经全面专权,但没想到局面竟然如此的滑稽。若要自己在朝中为官,天天见识这样的场面,那可比杀了自己还难受。
这更加坚定了谢玄不愿留在京城的决定,之前他便已经决定要在京外任职,给北府军找个发展的地方。现在更是这么想了。
朝会之后,司马道子将谢玄请到自己宽大的公房之中说话。
屏退众人之后,司马道子笑道:“幼度兄,实在是抱歉。昨日我本该率文武官员去城外迎接你的。但我恰好身子抱恙,便没有前往。还望你不要怪我失礼。”
谢玄道:“岂敢。会稽王日理万机,怎敢劳动。还请保重身体才是。我大晋还要仰仗王爷操持政务。”
司马道子叹息道:“哎,我也是不得已。你也看到了,陛下年幼,尚不能亲政。先皇命我摄政,我只能勉为其难,努力为之。殊不知事情如此艰难。幸而得天之佑,还有谢大将军这样的忠臣良将在,才得以保全社稷。当真是令人唏嘘后怕。若此番社稷颠覆,为王恭贼子得逞,我将有何面目见先帝?”
谢玄厌倦于这种看似客套的自吹自擂。皱眉道:“这些事且不说了,王恭狼子野心,终遭挫败。会稽王,我此番回京,便是想知道,之前你的承诺是否得以兑现?”
司马道子笑道:“当然兑现。我还能说假话不成?全部兑现。”
谢玄道:“也就是说,我可重领北府军,朝廷给我粮饷,助我重振北府军是么?”
司马道子捏着下巴,沉声道:“当然。该当如此。”
谢玄点头道:“然则,我想知道的是,朝廷将让我北府军驻军于何处?”
司马道子道:“广陵已为徐州李徽所占,彭城也已经成了徐州所属。北府军之前驻地是广陵彭城,现如今都为李徽所据,这确实是棘手之事。那李徽和你相交甚笃,要不然你去和他商量商量,让李徽让出两城,或者哪怕是其中一城,让你驻军,如何?”
谢玄冷笑道:“王爷这话说的轻巧。将两城给李徽的是你,眼下却要我去求他退让,是何道理?李徽又怎肯将两城退出?”
司马道子被揭穿了底细,有些尴尬的笑着掩饰道:“确实,似乎不太合适。此番平息王恭之乱,李徽的东府军也居功至伟,总不能出尔反尔。那可有些难办了。”
谢玄沉声道:“也不难办,适合驻军之处多得很。我觉得姑塾就很好。距离京城又近,又是京城门户。我屯军于姑塾,既可募兵恢复,又可拱卫京城。甚为合宜。”
司马道子苦笑道:“谢大将军,不瞒你说,北府军屯军于姑塾确实是个好主意。不过,姑塾已有兵马屯扎了。为了加强防务,我之前已经命前将军司马尚之和司马恢之率扬州军两万屯扎于姑塾。此番怎好让他们挪动?你知道,谯王在世之时,乃我大晋重臣。司马尚之继谯王之爵位,地位颇高,故而……”
谢玄皱眉摆手道:“罢了。那么京口如何?我驻扎京口总可以了吧。”
司马道子点头笑道:“京口自然是可以的。不过,京口如今是刘牢之率军驻扎,恐怕……”
谢玄呵呵笑道:“刘牢之么?他可是我北府军的人。他驻扎在京口正好。我正好同他合兵一处。”
司马道子沉吟不答,半晌笑道:“刘牢之于阵前倒戈,对王恭打击甚大,乃有功之臣。朝廷已经授予他右将军,散骑常侍之职。如今他是奉朝廷之命屯军京口。类同中军。当然了,他当然是北府军的旧将,朝廷并非是要中外不分,只是因为中军兵马孱弱,故有此举。但是,除非他自愿,否则恐怕也难办。我自然希望他能够自愿让出京口,倘若谢大将军亲自前往,他应该不会拒绝。但万事皆有万一,本王的意思是,万一他不肯,那也只能再想别的办法。”
谢玄大笑道:“你是说,刘牢之不肯?哈哈哈,笑话。他从入军以来,便是我的麾下之将。他有今日,都是我的提携。他怎会不肯?会稽王,我只问你,若他愿意让出京口,你是否同意我驻军京口?”
司马道子呵呵笑道:“那是当然。我怎会不同意?”
谢玄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莫要出尔反尔。”
司马道子眼中寒芒一闪,淡淡道:“谢大将军将我看作什么人了。难道要本王对天发誓不成?谢大将军如此自信,那便去试试。不过,我把话说清楚,刘牢之若是不肯,京口你不得驻军。其实,你大可再觅其他地方。比如说,淮北之地。寿春以北中原之地,正是北府军驻扎的好地方。谢大将军可以一展身手。或者,你们可以驻军庐江郡,也是个好去处。”
谢玄哈哈一笑道:“多谢会稽王选的好地方。不过不必了,这京口我驻军驻定了。”
……
当晚谢玄回到府中,摆下酒宴和高衡诸葛侃等人说了和司马道子会面商谈的事情,高衡等人尽皆兴奋。
京口之地是绝佳的驻军之地,既距离广陵老家很近,又扼守险要城池,京城东北门户。若驻军此处,背靠京城,粮食物资人力都不缺。北瞰徐州,又无兵凶之虞,对北府军的发展将极为有利。
高衡等人都认为,刘牢之驻扎于京口,此番前往会合,兵力壮大。北府军将可立足京口,迎来再一次的辉煌。所有人都觉得刘牢之绝对不会拒绝。谢玄一旦前往,他必出城跪迎。
但在一片乐观的情绪之中,诸葛侃却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谢玄见状问道:“诸葛兄弟似乎有其他的看法,不妨一言。”
诸葛侃拱手道:“大将军,我并无其他的看法。我只是有些担心罢了。按理说,刘将军自不会拒绝。但是我认为,京口之地如此重要,而司马道子明知刘牢之是大将军旧部,有极大可能会迎接大将军进驻京口,却还是同意了大将军这么做,那便有些蹊跷了。京口姑塾,乃京城卧榻之侧,向来都绝不肯让外军驻扎。当年桓大司马在时,屯军姑塾,则京城危殆,局面为其所控,这种情形,司马道子岂会不知?”
谢玄楞道:“你的意思是,司马道子知道刘牢之不会让出京口?”
高衡大笑道:“怎么可能?我以人头担保,刘牢之不会这么做。他见了大将军,腿肚子都要哆嗦的。再说了,他虽然脾气不好,品性也有些不好,但是于大是大非大节上可不亏。司马道子只是没办法,不敢得罪谢大将军罢了。”
诸葛侃笑道:“但愿如此吧。我只是觉得,经过这几年,许多事其实有些变化了。人心是最难琢磨的东西,虽能琢磨的透?罢了,或许是我多虑了。明日去了京口便知。”
谢玄皱眉沉吟。高衡瞠目对诸葛侃道:“瞧你,本来是件大好事,你这么一说,倒添了心思了。就不能让大将军省心些么?大将军,莫听诸葛兄弟胡言乱语,他这个人,有时候就是想的太多。权当他在放屁便是,喝酒喝酒。”
谢玄微笑举杯道:“好,喝酒。”
几人喝了酒,谢玄放下酒杯,沉声道:“我谢玄向来待人以诚,他人必不会负我。虽然历经变故,但我依旧相信我北府军兄弟在当年结下的情谊。就像何谦兄弟,固然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坚守底线。我北府军中无负义之辈。今晚少喝几杯,明日一早我们去京口见刘牢之,莫耽误了行程。”.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