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三章 路途
作者:大苹果 更新:2024-11-16 11:27
() 京城到徐州,其实不能算远。抵达京口之后乘船渡江,经广陵郡南部邗沟往北行二十里,便可抵达徐州所辖海陵县境内。
只不过,这当中需要水陆折腾,上船下车,来来回回的倒腾几个来回。而且,即便进入海陵县境内,也只是到了徐州地界而已。李徽等人要去的是徐州目前的治所淮阴,那便需要从海陵往北行五百余里的路程才能到达了。
本来,走水路是可以迅速抵达的。从京口坐船,顺着东吴当年挖掘的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邗沟水道,可以直达射阳湖。射阳湖便在淮阴境内,可谓快捷之极。
不过,李徽等人队伍庞大,数百人和数十辆车马的队伍怕是要有多艘大船才能装载运抵。而调用兵船的手续繁杂,一次性调集多艘兵船更是不易。所以李徽决定还是不必去自找麻烦。朝廷里一些人对自己本就不满,为这种小事惹来一肚子气得不偿失。
再者,李徽也想自南往北穿越徐州,初步了解一下徐州的郡县百姓的状况如何,通过走马观花沿途查看,有个大致的印象。也算是提前的进行一些调研。其实路程也不过五六百里,最多十日时间肯定是能到的。
考虑到张彤云的身子状况,庾冰柔还带着刚刚满月不久的孩儿,以及随行人员中的老幼情况。李徽打算到了京口,想办法协调一艘大船,让张彤云庾冰柔她们走水路北上,这样会轻松一些。只是这样的话,不用兵船,只需普通的船只便可做到。
当日上午从京城出发,队伍直奔京口而去。京口距建康不过一百四十里的距离,若轻骑快马一日一夜便可来回。但是对于这支赴任的队伍而言,半天时间只行四十余里,那已经算是走的很快了。
当晚于官道旁一座小镇扎营住宿一晚,次日再行。秋雨连绵,雨倒是不大,天也不能算冷,但是这恼人的秋雨很有穿透力,官道地面都是泥巴,平素车马人员通行甚多,一下雨便成了泥巴地,变得泥泞不堪。人马车辆都在泥水之中挣扎,简直痛苦不堪。
李徽颇为感叹,通向京口的官道,那可是供应江北边镇重地的道路。这里的官道都这般破烂,一旦打仗起来,物资粮草兵马的运送调动必是会极为困难的。大晋朝也不知道成天在忙活什么?如此重要的道路怎能不好好的修缮。
或许他们都仰仗于水路运送。确实,水路是甚为便捷的,但水路的弊端也是明显的。涨水枯水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当初坊头之战,桓温便吃了水道遭遇枯水期,导致运输兵马粮草物资的船只无法通行。最终困在黄河里的兵船回不去,运送物资的船只进不来。撤退之时还不得不焚毁了大量的战船。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教训必须汲取。李徽决定,这件事自己必须要写信给谢安,提醒他必须重视。
经过一天艰难的行进,天黑时分抵达京口外围,距离京口却还是有三十多里的距离。众人不得不再一次扎营歇息。
李徽对自己的陆路北上计划产生了怀疑。晚上同周澈等人围着篝火吃饭说话的时候,李徽觉得,或许需要从京城转水路直接北上了。否则怕是很难顺利赶路。
周澈表示同意,这秋雨下个不停,这条官道都如此,何况到了徐州之后的路况,定然更加的不堪。不过船只的事情怕是不好办,这么多人,从哪里弄到船只。
李徽说,到了京口看看能不能派人去广陵城同谢玄商议一下。现在大量的物资从京口运往广陵,大船肯定是有的。可否让谢玄出面,分出几艘来给自己使用。
众人觉得倒也可行,确实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
歇息一夜之后,次日一早起来,众人却惊喜的发现,缠绵数日的秋雨停了。天空中阴云散去,东方霞光初现,竟然是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
天气一晴,众人这两日被折腾的郁闷的心情也突然变好了起来。收拾东西的时候,阿珠甚至开始开心的哼起小曲来。
道路虽然暂时不会**,但好在距离京口已经很近了。李徽一行于午前抵达京口南门外。
京口乃大晋重镇,是京城建康东北方向的军事要塞,扼守瓜州渡口。那可是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邗沟古运河同长江交叉口的要道。从京口渡河过江便是广陵郡,如有敌人欲南下攻建康,则东有京口军镇扼守,西有姑塾军镇扼守,是建康城凭江而守的最后防线。
一支以来,这里都重兵扼守,不久前,此处还是由桓秘领军驻守于此。不过在桓秘会同桓熙桓济密谋杀死桓冲夺权的事情败露之后,桓秘已经被革职守桓温墓,这里也被桓冲接手。
在之前的一系列利益交换之中,桓冲放出了京口控制权,如今是谢玄掌控此处,作为在广陵募兵的物资中转之处。
京口重镇,城池高大坚固,城门高耸,颇有气势。城墙上,兵马往来,戒备森严。
李徽一行早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不过是京城方向来的,城门守军倒并不紧张。守城都尉前来询问之后,得知是徐州刺史李徽上任,那都尉顿时恭敬之极。
“哎呀,原来是李大人,可终于来了。我们奉命等候多时了。快,快去禀报二公子。”
李徽有些纳闷,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接到命令,知道李徽一行要从京口渡江,早就等着了。而那位二公子,便是谢安而二儿子谢琰。谢琰去年中正上品入仕,授朝廷著作佐郎,年后升秘书丞。却不知怎么到了这京口重镇。
不久后,果见谢琰骑马从城中飞驰出来,下马上前行礼,大笑道:“弘度兄,可算到了。我还想着要不要派人去路上迎接呢。三天前便得知弘度兄一行行程,还以为路上出了事。哈哈哈。”
李徽忙还礼:“果真是瑗度在此,守城兄弟说你在这里,我还不相信。”
谢琰笑道:“我不久前才得任命为北府军参军之职,协助堂兄组建新军,在京口坐镇,调配物资粮草,协调和朝廷的文书往来等事务。可能弘度兄并不知晓。”
李徽恍然。原来谢琰被安排来跟随谢玄组建北府新军了。谢安看来也明白,让谢琰在朝廷里混着不是办法,来军中才是正道。积累军功声望,也能锻炼人。他兄长谢瑶可能是身体原因,所以不能担当重任,看来谢安对这个二儿子是寄予厚望的。
大族子弟刚刚入仕,便能做到军中司马的要职,这便是出身豪阀之家的好处。哪像自己为了一个小小县丞都需要搏命。
不过,这谢琰为人谦和温暖,颇有其父谢安的风范,李徽一直对他影响很好。此刻见到他,倒是甚为欢喜。
当下谢琰引李徽等人入城,时近午时,摆下宴席迎接李徽等人。
酒席宴上,从谢琰口中,李徽得知了谢玄的一些状况。
谢玄此刻人在广陵坐镇,正在着手招募兵马,筑建兵营新城,忙的不可开交。新军初建,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忙的回京城都没有时间。
谢琰说,谢玄本是想着回京口迎接李徽的,他已经得知了李徽要赴任的消息。但是最近一支流民帅兵马在边境盘踞,谢玄想要招募这支流民兵马,这几日前去商谈,所以赶不回来。所以便命人来京口让谢琰代为接待。
谢琰说,从八月初开始招募兵马,如今北府军已经募得三千余人。并不算多。其实前来投奔的人很多,但是谢玄需要甄别和筛选。谢玄的目的是募集一支精锐兵马,许多人是不合格的。所以即便前来参军的人很多,但是实际收下的人数却不多。
李徽有些担心,这募兵之初,当大造声势。谢玄这么精挑细选的,要达到募集八万到十万兵马的目标得到猴年马月?兵士素质固然重要,但那不是主要的问题。精挑细选可不适合大规模募兵,又不是组织特战队。
李徽将自己的担心和谢琰说了,谢琰表示自己会将李徽的意见告知谢玄,供他斟酌。当然,李徽自然不会去指手画脚,谢玄要怎么做,他心中自有分寸。自己没资格指手画脚,提出建议是可以的,可不能太过分。
事实上,李徽虽然是徐州刺史,但是在官职上是受谢玄节制的。因为谢玄此次被授命的官职之中有一个加职是监江北诸军事。意思便是,对江北各地兵马事宜有监督之权。这一点明显是针对徐青幽等左近州府。虽然幽青二州是大晋设立的侨州,面积和人口都不多,但那也是州,也是有兵马员额的。
酒宴气氛很是融洽,谢琰对李徽本就钦佩,也没有大族子弟的歧视骄傲的坏毛病。加上谢玄和李徽的关系密切,自然是极为恭敬。
不过,李徽问及可否能弄到几艘大船,自己想从邗沟北上到淮阴的时候,谢琰却犯了难。
“船么?十天前秋后最后一批物资粮食运抵,现在正在紧急的调运往广陵和北边。要在一个月内全部运达。一旦隆冬到了,便不好运了。所以,渡口兵船五艘,外加船行调集的二十多条大船全部都在昼夜不停的转运物资。入冬之前,江北各地物资都在提前调运,这是惯例。这种时候,船是最紧张的。不过我定给你想办法弄两艘大船。可是两艘怕也不够吧。你们这一行人马,恐起码要三艘大船。”
李徽一听,便知道没戏了。他可不想强人所难。况且谢琰说的也是实情。入冬之前,粮食物资的调运是最繁忙的时候。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此刻自己动用三艘大船,来回起码占用十几天的时间,岂不是耽误人家大事。
“瑗度,那便不必了。船只紧张,我可不能坏了谢兄的事,影响了进度。送我们过江便罢了。”李徽忙笑道。
谢琰也不客气,笑道:“那是一定的。”
()
只不过,这当中需要水陆折腾,上船下车,来来回回的倒腾几个来回。而且,即便进入海陵县境内,也只是到了徐州地界而已。李徽等人要去的是徐州目前的治所淮阴,那便需要从海陵往北行五百余里的路程才能到达了。
本来,走水路是可以迅速抵达的。从京口坐船,顺着东吴当年挖掘的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邗沟水道,可以直达射阳湖。射阳湖便在淮阴境内,可谓快捷之极。
不过,李徽等人队伍庞大,数百人和数十辆车马的队伍怕是要有多艘大船才能装载运抵。而调用兵船的手续繁杂,一次性调集多艘兵船更是不易。所以李徽决定还是不必去自找麻烦。朝廷里一些人对自己本就不满,为这种小事惹来一肚子气得不偿失。
再者,李徽也想自南往北穿越徐州,初步了解一下徐州的郡县百姓的状况如何,通过走马观花沿途查看,有个大致的印象。也算是提前的进行一些调研。其实路程也不过五六百里,最多十日时间肯定是能到的。
考虑到张彤云的身子状况,庾冰柔还带着刚刚满月不久的孩儿,以及随行人员中的老幼情况。李徽打算到了京口,想办法协调一艘大船,让张彤云庾冰柔她们走水路北上,这样会轻松一些。只是这样的话,不用兵船,只需普通的船只便可做到。
当日上午从京城出发,队伍直奔京口而去。京口距建康不过一百四十里的距离,若轻骑快马一日一夜便可来回。但是对于这支赴任的队伍而言,半天时间只行四十余里,那已经算是走的很快了。
当晚于官道旁一座小镇扎营住宿一晚,次日再行。秋雨连绵,雨倒是不大,天也不能算冷,但是这恼人的秋雨很有穿透力,官道地面都是泥巴,平素车马人员通行甚多,一下雨便成了泥巴地,变得泥泞不堪。人马车辆都在泥水之中挣扎,简直痛苦不堪。
李徽颇为感叹,通向京口的官道,那可是供应江北边镇重地的道路。这里的官道都这般破烂,一旦打仗起来,物资粮草兵马的运送调动必是会极为困难的。大晋朝也不知道成天在忙活什么?如此重要的道路怎能不好好的修缮。
或许他们都仰仗于水路运送。确实,水路是甚为便捷的,但水路的弊端也是明显的。涨水枯水都会有较大的影响。当初坊头之战,桓温便吃了水道遭遇枯水期,导致运输兵马粮草物资的船只无法通行。最终困在黄河里的兵船回不去,运送物资的船只进不来。撤退之时还不得不焚毁了大量的战船。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教训必须汲取。李徽决定,这件事自己必须要写信给谢安,提醒他必须重视。
经过一天艰难的行进,天黑时分抵达京口外围,距离京口却还是有三十多里的距离。众人不得不再一次扎营歇息。
李徽对自己的陆路北上计划产生了怀疑。晚上同周澈等人围着篝火吃饭说话的时候,李徽觉得,或许需要从京城转水路直接北上了。否则怕是很难顺利赶路。
周澈表示同意,这秋雨下个不停,这条官道都如此,何况到了徐州之后的路况,定然更加的不堪。不过船只的事情怕是不好办,这么多人,从哪里弄到船只。
李徽说,到了京口看看能不能派人去广陵城同谢玄商议一下。现在大量的物资从京口运往广陵,大船肯定是有的。可否让谢玄出面,分出几艘来给自己使用。
众人觉得倒也可行,确实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
歇息一夜之后,次日一早起来,众人却惊喜的发现,缠绵数日的秋雨停了。天空中阴云散去,东方霞光初现,竟然是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
天气一晴,众人这两日被折腾的郁闷的心情也突然变好了起来。收拾东西的时候,阿珠甚至开始开心的哼起小曲来。
道路虽然暂时不会**,但好在距离京口已经很近了。李徽一行于午前抵达京口南门外。
京口乃大晋重镇,是京城建康东北方向的军事要塞,扼守瓜州渡口。那可是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邗沟古运河同长江交叉口的要道。从京口渡河过江便是广陵郡,如有敌人欲南下攻建康,则东有京口军镇扼守,西有姑塾军镇扼守,是建康城凭江而守的最后防线。
一支以来,这里都重兵扼守,不久前,此处还是由桓秘领军驻守于此。不过在桓秘会同桓熙桓济密谋杀死桓冲夺权的事情败露之后,桓秘已经被革职守桓温墓,这里也被桓冲接手。
在之前的一系列利益交换之中,桓冲放出了京口控制权,如今是谢玄掌控此处,作为在广陵募兵的物资中转之处。
京口重镇,城池高大坚固,城门高耸,颇有气势。城墙上,兵马往来,戒备森严。
李徽一行早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不过是京城方向来的,城门守军倒并不紧张。守城都尉前来询问之后,得知是徐州刺史李徽上任,那都尉顿时恭敬之极。
“哎呀,原来是李大人,可终于来了。我们奉命等候多时了。快,快去禀报二公子。”
李徽有些纳闷,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接到命令,知道李徽一行要从京口渡江,早就等着了。而那位二公子,便是谢安而二儿子谢琰。谢琰去年中正上品入仕,授朝廷著作佐郎,年后升秘书丞。却不知怎么到了这京口重镇。
不久后,果见谢琰骑马从城中飞驰出来,下马上前行礼,大笑道:“弘度兄,可算到了。我还想着要不要派人去路上迎接呢。三天前便得知弘度兄一行行程,还以为路上出了事。哈哈哈。”
李徽忙还礼:“果真是瑗度在此,守城兄弟说你在这里,我还不相信。”
谢琰笑道:“我不久前才得任命为北府军参军之职,协助堂兄组建新军,在京口坐镇,调配物资粮草,协调和朝廷的文书往来等事务。可能弘度兄并不知晓。”
李徽恍然。原来谢琰被安排来跟随谢玄组建北府新军了。谢安看来也明白,让谢琰在朝廷里混着不是办法,来军中才是正道。积累军功声望,也能锻炼人。他兄长谢瑶可能是身体原因,所以不能担当重任,看来谢安对这个二儿子是寄予厚望的。
大族子弟刚刚入仕,便能做到军中司马的要职,这便是出身豪阀之家的好处。哪像自己为了一个小小县丞都需要搏命。
不过,这谢琰为人谦和温暖,颇有其父谢安的风范,李徽一直对他影响很好。此刻见到他,倒是甚为欢喜。
当下谢琰引李徽等人入城,时近午时,摆下宴席迎接李徽等人。
酒席宴上,从谢琰口中,李徽得知了谢玄的一些状况。
谢玄此刻人在广陵坐镇,正在着手招募兵马,筑建兵营新城,忙的不可开交。新军初建,千头万绪,事务繁杂,忙的回京城都没有时间。
谢琰说,谢玄本是想着回京口迎接李徽的,他已经得知了李徽要赴任的消息。但是最近一支流民帅兵马在边境盘踞,谢玄想要招募这支流民兵马,这几日前去商谈,所以赶不回来。所以便命人来京口让谢琰代为接待。
谢琰说,从八月初开始招募兵马,如今北府军已经募得三千余人。并不算多。其实前来投奔的人很多,但是谢玄需要甄别和筛选。谢玄的目的是募集一支精锐兵马,许多人是不合格的。所以即便前来参军的人很多,但是实际收下的人数却不多。
李徽有些担心,这募兵之初,当大造声势。谢玄这么精挑细选的,要达到募集八万到十万兵马的目标得到猴年马月?兵士素质固然重要,但那不是主要的问题。精挑细选可不适合大规模募兵,又不是组织特战队。
李徽将自己的担心和谢琰说了,谢琰表示自己会将李徽的意见告知谢玄,供他斟酌。当然,李徽自然不会去指手画脚,谢玄要怎么做,他心中自有分寸。自己没资格指手画脚,提出建议是可以的,可不能太过分。
事实上,李徽虽然是徐州刺史,但是在官职上是受谢玄节制的。因为谢玄此次被授命的官职之中有一个加职是监江北诸军事。意思便是,对江北各地兵马事宜有监督之权。这一点明显是针对徐青幽等左近州府。虽然幽青二州是大晋设立的侨州,面积和人口都不多,但那也是州,也是有兵马员额的。
酒宴气氛很是融洽,谢琰对李徽本就钦佩,也没有大族子弟的歧视骄傲的坏毛病。加上谢玄和李徽的关系密切,自然是极为恭敬。
不过,李徽问及可否能弄到几艘大船,自己想从邗沟北上到淮阴的时候,谢琰却犯了难。
“船么?十天前秋后最后一批物资粮食运抵,现在正在紧急的调运往广陵和北边。要在一个月内全部运达。一旦隆冬到了,便不好运了。所以,渡口兵船五艘,外加船行调集的二十多条大船全部都在昼夜不停的转运物资。入冬之前,江北各地物资都在提前调运,这是惯例。这种时候,船是最紧张的。不过我定给你想办法弄两艘大船。可是两艘怕也不够吧。你们这一行人马,恐起码要三艘大船。”
李徽一听,便知道没戏了。他可不想强人所难。况且谢琰说的也是实情。入冬之前,粮食物资的调运是最繁忙的时候。都是有时间限制的。此刻自己动用三艘大船,来回起码占用十几天的时间,岂不是耽误人家大事。
“瑗度,那便不必了。船只紧张,我可不能坏了谢兄的事,影响了进度。送我们过江便罢了。”李徽忙笑道。
谢琰也不客气,笑道:“那是一定的。”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