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空印案的本质
作者:天煌贵胄 更新:2024-11-15 19:34
()往京城送宁阳扒鸡的“外卖小哥”刚刚出发没两天,杨少峰杨大知县就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或者说,是一连串天大的好消息。
首先就是朱重八朱皇帝终于大发慈悲,以大明常务副皇帝朱标的名义,往宁阳县调拨了两个医户,而且这两个医户以后就在宁阳县落籍,并不需要像之前的祝六七和陈仇虏一样返回京城。
而第二个好消息就是杨大知县特意卖惨讨要的诸多“药材”也已经从京师起运,估计再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就能送到宁阳县。
第三个好消息,就是朱重八朱皇帝下旨,令天下各州县设立惠民药局,药品的价格一概按照市场最低价进行结算,如果百姓实在没钱的话也可以先行赊欠,等病好了之后再想办法归还看病的钱,要是实在还不起的,到药局里打扫打扫灰尘就当还账了。
嗯,这个想法很朱重八,很朱皇帝。
尽管朱重八朱皇帝还特意声明了,要求地方官府一定要做好百姓去看病、赊药的记录,他朱皇帝也会时不时的派人去查账,但是大明朝的官老爷们会用实际行动教他朱重八做人,让他知道什么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没办法,老朱留下的漏洞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说某个县里有些“过路”的百姓看病,他们又没钱,官老爷出于善心以及本着对朝廷负责的态度,先让这个“过路”的百姓看病,然后这个百姓好了之后又没钱还账,官老爷们是不是就只能放这个百姓离开?
再比如说,某个“百姓”去看病,病也看了,药也拿了,但是药拿回去之后一定要吃吗?万一当中有哪味药舍不得吃转手卖了呢?
至于说最后会不会有人拿着一百两银子跑到某个杂货铺里买一幅价值几百文钱的假画,这个事儿你朱皇帝还能管着得?看走眼了不行啊!
这些乱七八糟的手段,只有大明朝的官老爷们想不想玩,而没有官老爷们会不会玩。
甚至于大明朝的官老爷们有可能会把空印案的手法用在惠民药局上,毕竟老朱已经声明要派人查账,也要求各个州、县的衙门往户部送账本,这里面正好就是空印手段发挥作用的好机会。
只是一想到空印案,杨大知县又忍不住想笑。
空印案这个事儿的本质是什么?
表面上来看,空印案就是一场因为盖了公章的白纸造成的大范围追责,实际上,但凡是涉及到空印案的都是那种底子不干净的货色,而且连数据造假都造不利索。
因为空印案相关的那些文件,是各地方钱粮地税,土地面积和户数人口这些数据,其中钱粮地税这些东西都是实物,而这些实物当中除了一部分税粮是要运到京城之外,其余的都是按照需要和特定程序交到指定的单位。
比如说宁阳县,洪武元年应收税是一千石粮食,一千斤棉花,一千斤草料,其中一千石粮食当中大概有五百石要运到京师太仓存储,剩下五百石按照朝廷的指示送到山西的徐达军中,一千斤棉花可能要分别送到几个不同的地方,草料可能要全部送到军中。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两个记录,一个是宁阳县这边的拨出记录,而另一个就是对应单位的收入记录。
朱重八朱皇帝要的就是这个原始的收支记录——只要是原始记录,一进一出之间肯定就能对得上,哪怕路上出问题了,无论是下雨淋了、被火烧了还是船沉了,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
比如说,宁阳县拨出粮食五百石运往京师,到徐州剩下四百石,到凤阳剩下三百石,到京师的时候只剩下二百石,路上损耗过半,账簿上就会清清楚楚的显示:宁阳县知杨少峰拨出粮食五百石,押解粮食的跛五在路上造成三百石损耗,太仓入库二百石。
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真假?
既然是一眼假,自然就要把跛五抓起来审问,问问他中间是怎么损耗三百石粮食的,到底是水淹了还是火烧了?又或者是被人给劫了?
如果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且中间的徐州和凤阳都能证明被水淹、被火烧,那跛五自然就能过关,可要是徐州和凤阳不能证明,老朱自然就会要跛五给出个交待。
所以,空印案其实就是宁阳知县杨少峰、徐州知府、凤阳知府外加太仓的官老爷四个人都拿个盖了大印的空账本,几个人坐在一起商量着填数据。
你运了多少粮食?五百石?你就说四百石,中间徐州和凤阳能做证你是正常损耗一百石,所以到本官手里只剩下三百石,恰好本官这里有点儿其他什么东西,比如说盐铁之类的好玩意儿你带回去,咱们兄弟互相帮衬着把账平一平。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往京师送账本,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太久,太过于拖累,不如直接拿空印账本来得容易。
那么请记住,凡是用这个当理由的,要么是真蠢,被人一忽悠就瘸,要么就是纯纯的坏——唐朝时期的官驿,从北平到广东最慢一个月,最快二十四天,明朝就算是再不争气,也不至于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来回吧?
除非是某些偏远且交通实在不便的地方,又或者是那些来回送账本的都是属王八的,一路上不会骑马只会爬。
更关键的是,这些账本里面的数据,哪一个是能随便填的?哪一个不是需要认真核对的?
既然拿了朝廷给的俸禄,却连最基本的数据核对都做不好,那这个官老爷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说白了吧,空印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地方官府和朝廷的大账对不上,而对不上账的唯一原因就是吃空饷、苛捐杂税、土地兼并又或者有人上下其手,为了解决问题就只能糊弄造假,把问题归到运输损耗上面。
像老朱这种水里进,火里出,从和尚乞丐再到义军,一步步杀到皇位上的铁骨头,硬汉子,他见过的人和事儿可太多了,他会不知道这里面算计?
而且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那就是涉及到空印案的大部分是江南的官老爷们在任职的省份玩花活,其他地方出身的官老爷们相对还是比较本分的,一些因为路途遥远对空白文书有客观需求的偏远省份反而规规矩矩一板一眼,根本就他娘的没卷到空印案里。
而最最有意思的,就是空印案里有两个人跳的比较欢,其中一个就是方孝孺,他爹涉案被诛,他找大儒写墓志铭把他爹写成白莲花,而第二个就是方孝孺的老乡郑士利,他哥涉案,他一个平民写了封长信给老朱强行美化空印案结果被老朱收拾,然后前面那个方孝孺给这货写了一篇传记,后来还被收入了清修明史。
杨少峰杨大知县现在是无比期待大明的官老爷们赶紧搞空印案,也别等到洪武九年再案发了,现在这个惠民药局就是个挺好的机会——只要你们敢搞空印玩法,我杨某人就敢找个机会暗中掀盖子,然后等着各位官老爷的亲眷都来我宁阳县修路!
()
或者说,是一连串天大的好消息。
首先就是朱重八朱皇帝终于大发慈悲,以大明常务副皇帝朱标的名义,往宁阳县调拨了两个医户,而且这两个医户以后就在宁阳县落籍,并不需要像之前的祝六七和陈仇虏一样返回京城。
而第二个好消息就是杨大知县特意卖惨讨要的诸多“药材”也已经从京师起运,估计再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就能送到宁阳县。
第三个好消息,就是朱重八朱皇帝下旨,令天下各州县设立惠民药局,药品的价格一概按照市场最低价进行结算,如果百姓实在没钱的话也可以先行赊欠,等病好了之后再想办法归还看病的钱,要是实在还不起的,到药局里打扫打扫灰尘就当还账了。
嗯,这个想法很朱重八,很朱皇帝。
尽管朱重八朱皇帝还特意声明了,要求地方官府一定要做好百姓去看病、赊药的记录,他朱皇帝也会时不时的派人去查账,但是大明朝的官老爷们会用实际行动教他朱重八做人,让他知道什么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没办法,老朱留下的漏洞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说某个县里有些“过路”的百姓看病,他们又没钱,官老爷出于善心以及本着对朝廷负责的态度,先让这个“过路”的百姓看病,然后这个百姓好了之后又没钱还账,官老爷们是不是就只能放这个百姓离开?
再比如说,某个“百姓”去看病,病也看了,药也拿了,但是药拿回去之后一定要吃吗?万一当中有哪味药舍不得吃转手卖了呢?
至于说最后会不会有人拿着一百两银子跑到某个杂货铺里买一幅价值几百文钱的假画,这个事儿你朱皇帝还能管着得?看走眼了不行啊!
这些乱七八糟的手段,只有大明朝的官老爷们想不想玩,而没有官老爷们会不会玩。
甚至于大明朝的官老爷们有可能会把空印案的手法用在惠民药局上,毕竟老朱已经声明要派人查账,也要求各个州、县的衙门往户部送账本,这里面正好就是空印手段发挥作用的好机会。
只是一想到空印案,杨大知县又忍不住想笑。
空印案这个事儿的本质是什么?
表面上来看,空印案就是一场因为盖了公章的白纸造成的大范围追责,实际上,但凡是涉及到空印案的都是那种底子不干净的货色,而且连数据造假都造不利索。
因为空印案相关的那些文件,是各地方钱粮地税,土地面积和户数人口这些数据,其中钱粮地税这些东西都是实物,而这些实物当中除了一部分税粮是要运到京城之外,其余的都是按照需要和特定程序交到指定的单位。
比如说宁阳县,洪武元年应收税是一千石粮食,一千斤棉花,一千斤草料,其中一千石粮食当中大概有五百石要运到京师太仓存储,剩下五百石按照朝廷的指示送到山西的徐达军中,一千斤棉花可能要分别送到几个不同的地方,草料可能要全部送到军中。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两个记录,一个是宁阳县这边的拨出记录,而另一个就是对应单位的收入记录。
朱重八朱皇帝要的就是这个原始的收支记录——只要是原始记录,一进一出之间肯定就能对得上,哪怕路上出问题了,无论是下雨淋了、被火烧了还是船沉了,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
比如说,宁阳县拨出粮食五百石运往京师,到徐州剩下四百石,到凤阳剩下三百石,到京师的时候只剩下二百石,路上损耗过半,账簿上就会清清楚楚的显示:宁阳县知杨少峰拨出粮食五百石,押解粮食的跛五在路上造成三百石损耗,太仓入库二百石。
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真假?
既然是一眼假,自然就要把跛五抓起来审问,问问他中间是怎么损耗三百石粮食的,到底是水淹了还是火烧了?又或者是被人给劫了?
如果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且中间的徐州和凤阳都能证明被水淹、被火烧,那跛五自然就能过关,可要是徐州和凤阳不能证明,老朱自然就会要跛五给出个交待。
所以,空印案其实就是宁阳知县杨少峰、徐州知府、凤阳知府外加太仓的官老爷四个人都拿个盖了大印的空账本,几个人坐在一起商量着填数据。
你运了多少粮食?五百石?你就说四百石,中间徐州和凤阳能做证你是正常损耗一百石,所以到本官手里只剩下三百石,恰好本官这里有点儿其他什么东西,比如说盐铁之类的好玩意儿你带回去,咱们兄弟互相帮衬着把账平一平。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往京师送账本,一来一回耽误的时间太久,太过于拖累,不如直接拿空印账本来得容易。
那么请记住,凡是用这个当理由的,要么是真蠢,被人一忽悠就瘸,要么就是纯纯的坏——唐朝时期的官驿,从北平到广东最慢一个月,最快二十四天,明朝就算是再不争气,也不至于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来回吧?
除非是某些偏远且交通实在不便的地方,又或者是那些来回送账本的都是属王八的,一路上不会骑马只会爬。
更关键的是,这些账本里面的数据,哪一个是能随便填的?哪一个不是需要认真核对的?
既然拿了朝廷给的俸禄,却连最基本的数据核对都做不好,那这个官老爷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说白了吧,空印案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地方官府和朝廷的大账对不上,而对不上账的唯一原因就是吃空饷、苛捐杂税、土地兼并又或者有人上下其手,为了解决问题就只能糊弄造假,把问题归到运输损耗上面。
像老朱这种水里进,火里出,从和尚乞丐再到义军,一步步杀到皇位上的铁骨头,硬汉子,他见过的人和事儿可太多了,他会不知道这里面算计?
而且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那就是涉及到空印案的大部分是江南的官老爷们在任职的省份玩花活,其他地方出身的官老爷们相对还是比较本分的,一些因为路途遥远对空白文书有客观需求的偏远省份反而规规矩矩一板一眼,根本就他娘的没卷到空印案里。
而最最有意思的,就是空印案里有两个人跳的比较欢,其中一个就是方孝孺,他爹涉案被诛,他找大儒写墓志铭把他爹写成白莲花,而第二个就是方孝孺的老乡郑士利,他哥涉案,他一个平民写了封长信给老朱强行美化空印案结果被老朱收拾,然后前面那个方孝孺给这货写了一篇传记,后来还被收入了清修明史。
杨少峰杨大知县现在是无比期待大明的官老爷们赶紧搞空印案,也别等到洪武九年再案发了,现在这个惠民药局就是个挺好的机会——只要你们敢搞空印玩法,我杨某人就敢找个机会暗中掀盖子,然后等着各位官老爷的亲眷都来我宁阳县修路!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