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4章 户部没钱
作者:平安的平平 更新:2024-11-15 06:08
()齐霄同几乎想要呕血,只怕不出五日,陛下无道以招天罚的话就该传的大街小巷都是,不肯泄洪引水救民,澄州活下去的难民怕是要把朝廷骂死,至于谁是那个替罪羊。
额边又泛起阵痛,几乎没什么可想,皇帝没胆子动世家,便只能拿寒门官员,这么大的事,一动就是九族大罪,谁受的住,齐霄同不知是哪里来的力气,“备马车,回潭州。”
棋子已经动了,陛下往哪里走都不对,世家不能动,寒门动不得,如今朝廷里站着的几个,都是崔相的门生,这把刀,直中心口。
崔相一倒,天下寒门学子便会彻底倒戈,既无明主,自寻明主。
天下有才之士往哪边走,谁就是背后推手。
人有了,名有了。
齐霄同想了一路,直到进了潭州,心里才起了几分怅然,齐家最鼎盛的时候,出过太后,出过太傅,出过宰相,盛极必衰,鲜花着锦哪几十年耗尽了后辈的气运,导致先帝在位时,齐家已经没有能拿的出手的后辈,齐霄同和一个旁系族兄是这一辈最有出息的人,只是一个病逝,一个出世。
车夫也许多年没有回过潭州了,他顺着记忆中的道走,一路都是行色匆匆的读书人,字画摊、书铺、文阁随处可见,就连卖茶汤的老汉都在耳濡目染之下认识不少字。
正是散学的时辰,锦衣华服结伴而行的读书人浩浩荡荡涌入茶楼文馆,腰间系着玉佩白的如枝头雪。
着学子服的读书人则行色匆匆的往家去,家底一般,不敢在外面花钱。
同一座书院出来的学生,互为陌路,泾渭分明。
车夫听着耳边商贩的叫卖声,忍不住感慨,“几年不见,城内又热闹不少。”
可不热闹吗,宋家出了一位圣眷正浓的贵妃,族中子弟如流水般入仕,如日中天。
齐霄同摩挲着腰间玉,当今昏庸好色,后宫妃嫔无数,但子嗣不丰,除了嫡出的二皇子,其余两个皇子一个公主皆是贵妃所生,大皇子占长,且素有贤名,又得圣心,早在四年前就有人提议立皇长子为太子,当今是点过头的。
只是崔阁老和皇后母族上书,才没有废嫡立长,但京中局势也越发紧张。
两派都想当外戚,斗的你死我活。
崔阁老不赞同废嫡立长,只得卷入这场漩涡,今上本来就不喜欢受制于臣,但碍于崔相是他老师,只得憋下这口气,不过心里的怨念是越来越深,直到今年十月,昌乐公主出宫游玩,骑马踩死了一个小孩。
若是平民百姓家,多予些钱财也就没事了,可偏偏那两个孩子竟也大有来头,是白大儒的长孙长孙女,一对双生子,当年其母生产凶险,没过几年就走了。
两个孩子从小跟在爷爷身边读书识字,这回进京是应宋家相邀,来给大皇子讲学,如今倒好,还没上门,孙子便被公主纵马踩死,孙女也身受重伤,奄奄一息。
这么好的把柄,皇后母族当然不会放过,不到半日,言官的折子便如雪花一样,参公主娇纵蛮横,枉顾人命,让陛下严惩公主,以平民愤。
皇帝当然不乐意,踩死了一个人,难不成还让公主赔命不可,但白家累世清流,出了不少名师大儒,国子监祭酒还是白大儒的亲子侄,一呼百应,各地学生纷纷上书。
这不仅是为了帮老师,更是为了人间公道,世道清明,今日屠刀在他人头上,我畏惧权势,懦弱不言,但他日屠刀未必不会在我头上。
皇帝是这世间最尊贵之人,握着生杀权柄,他若偏袒皇女,人命便如草芥。
崔相已过天命,发须皆白,但眼神清明,他跪在地上,尽力挺直腰杆,“公主尊贵,万人供养,一言一行当为天下表率,纵马伤民,已是大过,陛下若行包庇之举,便是错上加错。陛下爱民如子,不可行事偏颇,枉顾王法,寒天下臣民之心。煌煌天日,当还以清明,还望陛下三思。”
殿内大臣都跟着跪言,“望陛下三思。”
皇帝气的拂袖而去,最后还是皇长子卸冠带着妹妹去白家上门赔罪,并削了昌乐公主一千食邑,禁足半年。
此事不出半日,便已传遍京都,皇长子美名高涨,白家就算再不愿,也得规规矩矩躬身谢礼。
此事大事化小,但言官可有的上书了,整日不是说公主的封地不合礼制,就是训斥公主娇纵,随意打杀下人。
皇帝早看这群多嘴的文官不顺眼,怒上心头便找了个由头将人下狱。
言官的职责本就是监督与上谏??,规劝君主及文武百官的过错,就算是“闻风而奏”,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若真让永安帝开了先河,他日言官谁还敢随意上书。
崔贤知道自己这个学生没有才能,但也没想到会昏庸到这种地步,他颤着手下跪,伏地痛哭,“陛下,时政清白才能平朝乱,稳民生。见君主有过而不敢言者,见百官不法而不敢谏者,此等鄙薄之人何以事君?!泱泱大国,卑躬屈膝,媚言君主者,何以为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臣微力愚才,只恨言短不能报君,才浅无力安社稷……”
衷呦之言,劝不动一言九鼎的皇帝,明黄龙靴大步走过,牢里言官一语之失,人头落地。
????起居郎??奋笔疾书,时不时还拿帕子抹一下眼泪。
事不过一月,朝廷又为了澄州涝灾一事炸开了锅,崔贤面色颓唐,立如老松,但袖子里的手总是不自觉的轻颤。
京城内外两城多日大雨,闷热的喘不过气,文武百官面色凝重的上朝,汇报灾情,澄州十七个州县民宅全部损毁,良田被大水冲刷,夷为荒地。
死伤几百万人,尸骨成堆。
有人还在为泄洪一事争执不休,崔贤手握拳抵在嘴边咳了两下,“褚尚书先把救灾款拨出去,其余事情,以后再议。”
户部尚书褚行满心忧虑,“去年澄州大旱,又有安阳芷州几县遭灾,税收便少了近六成,如今官员俸禄已经两个月没发了,下官是左算右算,也挤不出多少钱。”
()
额边又泛起阵痛,几乎没什么可想,皇帝没胆子动世家,便只能拿寒门官员,这么大的事,一动就是九族大罪,谁受的住,齐霄同不知是哪里来的力气,“备马车,回潭州。”
棋子已经动了,陛下往哪里走都不对,世家不能动,寒门动不得,如今朝廷里站着的几个,都是崔相的门生,这把刀,直中心口。
崔相一倒,天下寒门学子便会彻底倒戈,既无明主,自寻明主。
天下有才之士往哪边走,谁就是背后推手。
人有了,名有了。
齐霄同想了一路,直到进了潭州,心里才起了几分怅然,齐家最鼎盛的时候,出过太后,出过太傅,出过宰相,盛极必衰,鲜花着锦哪几十年耗尽了后辈的气运,导致先帝在位时,齐家已经没有能拿的出手的后辈,齐霄同和一个旁系族兄是这一辈最有出息的人,只是一个病逝,一个出世。
车夫也许多年没有回过潭州了,他顺着记忆中的道走,一路都是行色匆匆的读书人,字画摊、书铺、文阁随处可见,就连卖茶汤的老汉都在耳濡目染之下认识不少字。
正是散学的时辰,锦衣华服结伴而行的读书人浩浩荡荡涌入茶楼文馆,腰间系着玉佩白的如枝头雪。
着学子服的读书人则行色匆匆的往家去,家底一般,不敢在外面花钱。
同一座书院出来的学生,互为陌路,泾渭分明。
车夫听着耳边商贩的叫卖声,忍不住感慨,“几年不见,城内又热闹不少。”
可不热闹吗,宋家出了一位圣眷正浓的贵妃,族中子弟如流水般入仕,如日中天。
齐霄同摩挲着腰间玉,当今昏庸好色,后宫妃嫔无数,但子嗣不丰,除了嫡出的二皇子,其余两个皇子一个公主皆是贵妃所生,大皇子占长,且素有贤名,又得圣心,早在四年前就有人提议立皇长子为太子,当今是点过头的。
只是崔阁老和皇后母族上书,才没有废嫡立长,但京中局势也越发紧张。
两派都想当外戚,斗的你死我活。
崔阁老不赞同废嫡立长,只得卷入这场漩涡,今上本来就不喜欢受制于臣,但碍于崔相是他老师,只得憋下这口气,不过心里的怨念是越来越深,直到今年十月,昌乐公主出宫游玩,骑马踩死了一个小孩。
若是平民百姓家,多予些钱财也就没事了,可偏偏那两个孩子竟也大有来头,是白大儒的长孙长孙女,一对双生子,当年其母生产凶险,没过几年就走了。
两个孩子从小跟在爷爷身边读书识字,这回进京是应宋家相邀,来给大皇子讲学,如今倒好,还没上门,孙子便被公主纵马踩死,孙女也身受重伤,奄奄一息。
这么好的把柄,皇后母族当然不会放过,不到半日,言官的折子便如雪花一样,参公主娇纵蛮横,枉顾人命,让陛下严惩公主,以平民愤。
皇帝当然不乐意,踩死了一个人,难不成还让公主赔命不可,但白家累世清流,出了不少名师大儒,国子监祭酒还是白大儒的亲子侄,一呼百应,各地学生纷纷上书。
这不仅是为了帮老师,更是为了人间公道,世道清明,今日屠刀在他人头上,我畏惧权势,懦弱不言,但他日屠刀未必不会在我头上。
皇帝是这世间最尊贵之人,握着生杀权柄,他若偏袒皇女,人命便如草芥。
崔相已过天命,发须皆白,但眼神清明,他跪在地上,尽力挺直腰杆,“公主尊贵,万人供养,一言一行当为天下表率,纵马伤民,已是大过,陛下若行包庇之举,便是错上加错。陛下爱民如子,不可行事偏颇,枉顾王法,寒天下臣民之心。煌煌天日,当还以清明,还望陛下三思。”
殿内大臣都跟着跪言,“望陛下三思。”
皇帝气的拂袖而去,最后还是皇长子卸冠带着妹妹去白家上门赔罪,并削了昌乐公主一千食邑,禁足半年。
此事不出半日,便已传遍京都,皇长子美名高涨,白家就算再不愿,也得规规矩矩躬身谢礼。
此事大事化小,但言官可有的上书了,整日不是说公主的封地不合礼制,就是训斥公主娇纵,随意打杀下人。
皇帝早看这群多嘴的文官不顺眼,怒上心头便找了个由头将人下狱。
言官的职责本就是监督与上谏??,规劝君主及文武百官的过错,就算是“闻风而奏”,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若真让永安帝开了先河,他日言官谁还敢随意上书。
崔贤知道自己这个学生没有才能,但也没想到会昏庸到这种地步,他颤着手下跪,伏地痛哭,“陛下,时政清白才能平朝乱,稳民生。见君主有过而不敢言者,见百官不法而不敢谏者,此等鄙薄之人何以事君?!泱泱大国,卑躬屈膝,媚言君主者,何以为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臣微力愚才,只恨言短不能报君,才浅无力安社稷……”
衷呦之言,劝不动一言九鼎的皇帝,明黄龙靴大步走过,牢里言官一语之失,人头落地。
????起居郎??奋笔疾书,时不时还拿帕子抹一下眼泪。
事不过一月,朝廷又为了澄州涝灾一事炸开了锅,崔贤面色颓唐,立如老松,但袖子里的手总是不自觉的轻颤。
京城内外两城多日大雨,闷热的喘不过气,文武百官面色凝重的上朝,汇报灾情,澄州十七个州县民宅全部损毁,良田被大水冲刷,夷为荒地。
死伤几百万人,尸骨成堆。
有人还在为泄洪一事争执不休,崔贤手握拳抵在嘴边咳了两下,“褚尚书先把救灾款拨出去,其余事情,以后再议。”
户部尚书褚行满心忧虑,“去年澄州大旱,又有安阳芷州几县遭灾,税收便少了近六成,如今官员俸禄已经两个月没发了,下官是左算右算,也挤不出多少钱。”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