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谁跟你辩论啊,我们只拱火!
作者:张无敌 更新:2024-11-15 01:51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上的均输官,强迫百姓缴纳自身没有但市面上卖的很贵的土产。
这也使得百姓只好将自己辛劳所得的东西,贱价卖出,再向商贾高价购入官府所指定的货物。
如此一卖一买,百姓不但没有享受到均输法和平准法带来的好处,反受其害。
褚亮的话一出来,太极殿内的学士们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褚亮此时也不再客气,站起了身,直接下场指责许敬宗道:
“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一改文景之政,最终使得国库空虚,盐铁专营,均输平准,榷酒榷物,皆因此而生,结果如何?”
“你提到了盐铁,我便只和你说此二物。”
褚亮沉声道:“坊间商贾售卖盐者多,所以分好坏,好盐百姓赞而买之,坏盐百姓恶而弃之,铁器亦是如此。”
“前汉的百姓买盐之时,遇到好盐则买,坏盐则弃。”
“但是,盐铁由官府专营售卖以后,盐便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一种,爱买不买,不买别用!”
“坏盐充好盐来卖,烂铁当好铁出售,这就是盐铁由官府专营的弊处,是害民之法!”
褚亮道:“所以前汉之时,有了盐铁之论,盐铁专营,也在汉昭帝时被废弃。”
许敬宗闻言皱眉道:“褚学士,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充盈国库!”
褚亮大喝道:“充盈国库,首要的是不害民!”
“公廨本钱,捉钱令史,从武德年间至今,害了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当初程俊上奏这两个弊国之政,使陛下降旨废除公廨本钱,废置捉钱令史,消息传出,长安城百姓欢呼雀跃!”
“足以可见,百姓对弊国之政是何等深恶痛绝!”
“公廨本钱,捉钱令史,百姓恨之入骨,你不以此为鉴,反而妄想让朝廷施行比此弊政更加害民的盐铁官营?”
褚亮盯着许敬宗道:“兴百业,我不说什么,但是,你若是妄想开盐铁官营之害民之法,我褚亮,必参你一本!”
话音甫落,太极殿内落针可闻。
许敬宗被说的沉默不语。
这时,两道拍手声再次响起。
程俊的赞赏声同时响起:“说的好!褚学士引经据典,我佩服!”
太子也一边拍手一边附和道:
“说的确实好,确实不该施行弊政,褚学士说的这么有道理,想必三弟也有自己的见解,三弟,你说说看。”
唰的一下,众人看向了蜀王李恪。
李恪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褚亮,想要起身说话,却见褚亮对他微微摇头,便又坐了回去。
太子见状,立即叫道:“说啊,该你说了,你不会没有什么办法吧?”
李世民冷冰冰的声音这时传入他的耳中:
“你怎么不说?”
李承乾额了一声,迎上李世民直勾勾盯视过来的目光,眼巴巴道:
“儿臣是他们的兄长,弟弟们还没说完,我现在就说,就是抢他们的风头,所以还是等他们说完了,儿臣再说。”
李世民瞪他道:“不说你就闭嘴!”
李承乾登时缩了缩脖子,不敢吭声。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其他人,想借此给他们一个提示,不要上了太子和程俊的当,他们两个是在这故意拱火。
但下一秒,李世民发现自己的提示,并没有使他们平和的坐下,他们依旧站着对峙,方才惊觉。
皇子们和他们的老师,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他们依旧要争,是因为程俊捧出来的两个桃,诱惑太大了。
就在此时,程俊的声音响了起来: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梁王殿下,你是六皇子,七皇子殿下已经说完了他的见解,现在该你了。”
众人看向梁王,李愔果断的站了起来,朗声道:
“刚才褚学士的话,已经足以证明,兴百业,是行不通的,父皇出的充盈国库之题,是朝廷的燃眉之急,是必须要立即解决的,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多多铸钱!”
程俊拍手称赞道:“说得好!”
太子叫道:“妙啊!”
然而,下一秒,坐在蜀王座位上的李恪,忽然闷笑出声。
“噗嗤......”
程俊、太子的目光瞬间定格在了他的身上。
程俊问道:“蜀王殿下,你在笑什么?梁王殿下说的不对吗?”
太子紧皱着眉不满道:“三弟,你要是觉得六弟说的不对,你站出来,说你自己的见解,你偷偷取笑六弟,算怎么回事?六弟的脸面不是脸面?”
李愔闻言,看向了李恪,开口说道:
“三皇兄既然发笑,肯定是觉得我哪里说的不对,请三皇兄指摘出来!”
李恪缓缓站起身,在众人的注视下,淡淡道:
“我的老师,跟我讲过,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有过铸钱以盈国库的想法,但是,为什么都不了了之?”
“因为,历代的君王都意识到,铸钱泛滥,会使物价飞涨,铸钱越多,钱就越不值钱,到最后,百姓会不再使用铸造出来的钱币,选择以物易物。”
李恪竖起两根手指,说道:
“这是其一,其二,铜的产量就那么一些,远的不容易运过来,近的开采产量不够,征讨敌国,耗费的铜钱何其之多,那点产量,根本不够。”
“所以,铸钱之策,行不通,就算能行得通,效果也微乎其微。”
李愔张了张口,却想不出辩驳之言,只得沉默不语。
太子哼哼说道:“你不要光反驳别人,反驳谁不会啊。”
李恪看了一眼太子,说道:“兄长说的甚是,我确实有想法。”
说着,他对着李世民拱手说道:
“父皇既已决定要与突厥一战,可见我大唐的国库,足以支撑与突厥一战。”
“所以,儿臣觉得,开源不如节流,与突厥一战,宜快不宜慢,此战结束的越早,耗费钱帑就越少。”
齐王李祐冷哼了一声说道:“那干脆让突厥的颉利投降好了,他投降,还不费一兵一卒呢。”
李恪转头看着他,说道:“五弟说的对,不如你去一趟突厥,劝颉利投降,这可是大功一件。”
程俊闻言转头给太子使了一个眼色。
李承乾心领神会,登时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不忿道:
“三弟,有你这么说话的吗,五弟说你难道说的不对?我看说的在理!”
()
这也使得百姓只好将自己辛劳所得的东西,贱价卖出,再向商贾高价购入官府所指定的货物。
如此一卖一买,百姓不但没有享受到均输法和平准法带来的好处,反受其害。
褚亮的话一出来,太极殿内的学士们便明白了他的意思。
褚亮此时也不再客气,站起了身,直接下场指责许敬宗道:
“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一改文景之政,最终使得国库空虚,盐铁专营,均输平准,榷酒榷物,皆因此而生,结果如何?”
“你提到了盐铁,我便只和你说此二物。”
褚亮沉声道:“坊间商贾售卖盐者多,所以分好坏,好盐百姓赞而买之,坏盐百姓恶而弃之,铁器亦是如此。”
“前汉的百姓买盐之时,遇到好盐则买,坏盐则弃。”
“但是,盐铁由官府专营售卖以后,盐便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一种,爱买不买,不买别用!”
“坏盐充好盐来卖,烂铁当好铁出售,这就是盐铁由官府专营的弊处,是害民之法!”
褚亮道:“所以前汉之时,有了盐铁之论,盐铁专营,也在汉昭帝时被废弃。”
许敬宗闻言皱眉道:“褚学士,现在讨论的是如何充盈国库!”
褚亮大喝道:“充盈国库,首要的是不害民!”
“公廨本钱,捉钱令史,从武德年间至今,害了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当初程俊上奏这两个弊国之政,使陛下降旨废除公廨本钱,废置捉钱令史,消息传出,长安城百姓欢呼雀跃!”
“足以可见,百姓对弊国之政是何等深恶痛绝!”
“公廨本钱,捉钱令史,百姓恨之入骨,你不以此为鉴,反而妄想让朝廷施行比此弊政更加害民的盐铁官营?”
褚亮盯着许敬宗道:“兴百业,我不说什么,但是,你若是妄想开盐铁官营之害民之法,我褚亮,必参你一本!”
话音甫落,太极殿内落针可闻。
许敬宗被说的沉默不语。
这时,两道拍手声再次响起。
程俊的赞赏声同时响起:“说的好!褚学士引经据典,我佩服!”
太子也一边拍手一边附和道:
“说的确实好,确实不该施行弊政,褚学士说的这么有道理,想必三弟也有自己的见解,三弟,你说说看。”
唰的一下,众人看向了蜀王李恪。
李恪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师褚亮,想要起身说话,却见褚亮对他微微摇头,便又坐了回去。
太子见状,立即叫道:“说啊,该你说了,你不会没有什么办法吧?”
李世民冷冰冰的声音这时传入他的耳中:
“你怎么不说?”
李承乾额了一声,迎上李世民直勾勾盯视过来的目光,眼巴巴道:
“儿臣是他们的兄长,弟弟们还没说完,我现在就说,就是抢他们的风头,所以还是等他们说完了,儿臣再说。”
李世民瞪他道:“不说你就闭嘴!”
李承乾登时缩了缩脖子,不敢吭声。
李世民转头看向了其他人,想借此给他们一个提示,不要上了太子和程俊的当,他们两个是在这故意拱火。
但下一秒,李世民发现自己的提示,并没有使他们平和的坐下,他们依旧站着对峙,方才惊觉。
皇子们和他们的老师,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他们依旧要争,是因为程俊捧出来的两个桃,诱惑太大了。
就在此时,程俊的声音响了起来: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梁王殿下,你是六皇子,七皇子殿下已经说完了他的见解,现在该你了。”
众人看向梁王,李愔果断的站了起来,朗声道:
“刚才褚学士的话,已经足以证明,兴百业,是行不通的,父皇出的充盈国库之题,是朝廷的燃眉之急,是必须要立即解决的,所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多多铸钱!”
程俊拍手称赞道:“说得好!”
太子叫道:“妙啊!”
然而,下一秒,坐在蜀王座位上的李恪,忽然闷笑出声。
“噗嗤......”
程俊、太子的目光瞬间定格在了他的身上。
程俊问道:“蜀王殿下,你在笑什么?梁王殿下说的不对吗?”
太子紧皱着眉不满道:“三弟,你要是觉得六弟说的不对,你站出来,说你自己的见解,你偷偷取笑六弟,算怎么回事?六弟的脸面不是脸面?”
李愔闻言,看向了李恪,开口说道:
“三皇兄既然发笑,肯定是觉得我哪里说的不对,请三皇兄指摘出来!”
李恪缓缓站起身,在众人的注视下,淡淡道:
“我的老师,跟我讲过,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有过铸钱以盈国库的想法,但是,为什么都不了了之?”
“因为,历代的君王都意识到,铸钱泛滥,会使物价飞涨,铸钱越多,钱就越不值钱,到最后,百姓会不再使用铸造出来的钱币,选择以物易物。”
李恪竖起两根手指,说道:
“这是其一,其二,铜的产量就那么一些,远的不容易运过来,近的开采产量不够,征讨敌国,耗费的铜钱何其之多,那点产量,根本不够。”
“所以,铸钱之策,行不通,就算能行得通,效果也微乎其微。”
李愔张了张口,却想不出辩驳之言,只得沉默不语。
太子哼哼说道:“你不要光反驳别人,反驳谁不会啊。”
李恪看了一眼太子,说道:“兄长说的甚是,我确实有想法。”
说着,他对着李世民拱手说道:
“父皇既已决定要与突厥一战,可见我大唐的国库,足以支撑与突厥一战。”
“所以,儿臣觉得,开源不如节流,与突厥一战,宜快不宜慢,此战结束的越早,耗费钱帑就越少。”
齐王李祐冷哼了一声说道:“那干脆让突厥的颉利投降好了,他投降,还不费一兵一卒呢。”
李恪转头看着他,说道:“五弟说的对,不如你去一趟突厥,劝颉利投降,这可是大功一件。”
程俊闻言转头给太子使了一个眼色。
李承乾心领神会,登时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不忿道:
“三弟,有你这么说话的吗,五弟说你难道说的不对?我看说的在理!”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