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颜色字号[很大]
第213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4-11-15 00:29
  ()若是传出去,真能让天下人惊了。
  武常安却是丝毫没有掉份的感觉,反而接着说道:“吴公公这第一首诗的第一句,第二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写出了我们诸多国家面临的现实。现实就是,许多人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吴忠贤微微点头,这武大将军果然是有些才华之人,并非莽夫,能够将诗看的如此透彻。
  武常安接着道:“三四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这是武某最喜欢的两句!亦是武某认为的全篇的主旨所在。”
  “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让武某看到了吴公公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
  “大周有吴公公这般忠臣,实乃天大幸事啊!!”
  武常安这话,亦是天大夸奖。
  用上天大两字,也是古代人最高的评价了。
  因为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天最高。
  但女帝陛下听完后,却并不觉得过分。
  能写出如此诗句,绝对是心怀家国!
  吴忠贤,心怀家国才能作出这般爱国之诗!!
  这操作忠臣,当配得上名誉,配得上夸赞。
  皇后娘娘在内屋听的也是双眼一亮。
  “位卑末敢忘忧国……”
  “吴忠贤,你当真不愧是本宫喜欢的男人。”
  皇后娘娘喃喃着,嘴角的笑意越发深。
  骄傲的笑!
  没错,那是他男人写的诗!
  她可以骄傲!!
  皇后娘娘想着,今晚一定要去找吴忠贤。
  她已经有些快要忍不住了。
  武常安豪迈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继续评价:“不过,武某更加喜欢这第二首诗!”
  “押韵,而且意境深长。仿若画面呈现眼前一般。”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真乃大才!吴公公,您虽身在皇宫,却有对国家,对黎明百姓的了解。能够刻画出这般场景,亦是有真正远见之人。”
  武常安是真心佩服。
  一个太监。
  竟能有如此远见与心怀天下的胸怀!
  懂诗的人听诗并不仅仅是听押韵,而是听其背后的意思。
  如这首诗。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
  春天的城内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三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
  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
  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能写出这般深意之诗,是何等胸怀啊!!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描绘出京城草木繁密而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体现出吴忠贤痛苦的心境,和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武常安是武将,所以更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若是战败,这首诗里写的残酷景象便会成为现实。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百姓们的一份家书亦是难得。
  众人继续喝酒评诗。
  武常安明显热情了许多。
  并且谈话中,也不经意透露出自己想与大周联合,一同抗击大秦。
  两首诗,已经让武常安本就松动的心,变得松了。
  就在这时。
  一位御林军忽然快步走进来,单膝跪下,低头拱手汇报。
  “陛下,宫外一位自称六指琴魔的人,有急事求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