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郭嘉的愁绪,曹操决意
作者:鲸二歌    更新:2024-11-14 17:30
  ()“这到底是何故,刘备怎就兵临寿春了?”
  在听到了郭嘉爆出的消息之后,曹操顿时就瞪大了眼睛,看向郭嘉的眼神也多了一丝恼怒!
  因为他们这一次出兵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趁刘备没有壮大之前灭了刘备。
  可现在,刘备的壮大速度似乎有些超过他的想象!
  在曹操看来,刘备根基远在相县,距离寿春虽然比不上他从许昌到平舆,但他们动用的兵力和起兵时间都不一样!
  要知道,他起兵一共八万,又是最先起兵,到了现在,也才刚打到平舆城下。
  而刘备出兵不过万余,起兵还比他晚上半个月。
  可现在刘备却已经打到了寿春城下。
  难道袁术军都是纸糊的不成?
  面对刘备军的南下,就不知道抵挡一下?
  从相县南下,一共五六座城池!
  即便你稍微坚守几日,也不至于让刘备突破得这么快吧!
  因而曹操现在很愤怒,刚才好不容易有点好转的心情也急转直下!
  他们这边本就缺粮,若是让刘备夺取了寿春。
  那即便把袁术击破,他们也没有余力继续进攻刘备。
  这么再缓上半年,等刘备站稳脚跟,那就会变成吕布、孙策一般的小军阀。
  看起来兵马不多,啃起来一个比一个崩牙!
  尤其是刘备麾下有秦瑱这么个妖孽,你按都按不住。
  而更关键的,要不是他询问,郭嘉甚至都不告诉他,这不是在瞒报军情么?
  思绪之间,老曹蠕动着嘴唇,几次欲言又止。
  他很想问问郭嘉,你小子是不是也要像秦瑱一般投敌啊?
  不过如此看了一阵之后,他见郭嘉一言不发,便又叹了一口气道:
  “奉孝为何不语?这到底是何故?”
  “吾知奉孝无故必不会瞒我!”
  他这番话说出,郭嘉这才叹道:
  “敢叫主公知晓,在下之所以不言此事,只因当前局势过于混乱!”
  “我见主公日日操劳国事,又旧疾缠身,怕此事触怒了主公,故不忍告知主公此事!”
  凭他的聪明才智如何,不知道曹操会发怒。
  但就是因为知道,他才不想给老曹添堵。
  因为曹操是有头风病,一旦出兵,事务繁杂,曹操就可能犯病。
  现在粮食、旱情、军务已经够麻烦了。
  他没必要再给曹操上压力。
  而且在他看来,刘备军打得快慢,压根不是他们能控的。
  有秦瑱出谋划策,袁术军可不就是纸糊的么!
  这种事情,即便老曹知道,也只能担忧叹气,压根没有任何帮助。
  因而郭嘉原本是准备夺取上蔡之后,再告知老曹。
  只是没想到曹操会主动问起。
  此时见曹操态度软化,郭嘉索性回身拱手,长辑一躬道:
  “主公要怪,自可惩戒在下,切不可因此生怒,坏了身体。”
  “须知眼下我军十几万人性命,可都系在主公身上!”
  “郭嘉不过一书生,并无紧要,要谋大事,还需主公来断!”
  随着他这么一番表态,曹操脸色的怒气与狐疑之色渐渐褪去。
  正是人心都是肉长的,他曹操是多疑,但也有感情。
  之前之所以不杀秦瑱,就是因为他对秦瑱是有感情的。
  两人一道创业多年,即便心生忌惮,也不能说杀就杀。
  后来秦瑱离去,他虽然也恨,虽然也怨,也动了杀心,但心中同样也有愧疚。
  而现在郭嘉表露出来那种发自内心的关切,他自然也能感受到。
  而且郭嘉不像秦瑱,和他没有理念冲突,也没有秦瑱那种权臣的潜质,是单纯的心腹。
  故此曹操只是愤怒了一会儿,便即叹息道:
  “虽知奉孝好意,可此等大事不当瞒我!”
  “须知我视奉孝如知己,身边诸多臣属,或畏我,或敬我,或恶我,全无奉孝这般知心!”
  “今秦子瑄已弃我而去,又兼文若、仲德不在此间,身边独有奉孝一人可信。”
  “他人瞒我便罢,若奉孝再瞒我,操属实不知当再信何人啊!”
  话语之间,自有无限寂寥之意,即是宽慰郭嘉,何尝又不是再向郭嘉诉苦。
  而郭嘉听到此处,自是一脸动容之色,跪倒在地:
  “主公不可如此,此间诸事,皆是嘉之过!”
  “主公放心,日后嘉必无一不禀,必效死命以报主公信重之恩!”
  见得郭嘉悔恨如此,曹操急忙起身下座,扶起郭嘉道:
  “非我怨奉孝,实是军机大事,不可瞒误,我虽知奉孝好心,却不能就此装作不知。”
  “奉孝也莫再如此,须知军中有校事探知,若日后再如此状,恐遭他人构陷!”
  校事虽然是情报机构,监察百官,但也会监察曹操麾下文武,只对曹操负责。
  曹操这句话,即是安抚,亦是敲打,潜台词就是告诉郭嘉,我知道你对我好,但要是再犯,我不问罪,校事也饶不了你!
  我这里可以帮你兜住,就怕别人陷害你!
  不过老曹自有自己的套路,敲打却也不明显,郭嘉也没有在意,只是点头道:
  “多谢主公关怀,嘉日后定不再如此!”
  如此安抚了郭嘉一番之后,曹操放在又返回了座位上,沉声道:
  “奉孝你现在也先别去传令,且把这段时间刘备军一举一动报来吾知!”
  郭嘉见状,整理了一下思绪,也来到了曹操面前,将这段时间收集到的情报一一告知。
  这其中,当然不止刘备进军寿春这一点,还包括刘备军的其他动向。
  比如和刘宠勾肩搭背,交易粮草,又比如似乎和汝南刘辟龚都等部有联系。
  当然,有一部分是没探到的,比如刘备联系了陈登和臧霸等事,那都是徐庶安排操作。
  他们的细作还没渗透到能查清楚一切的地步。
  但饶是如此,他爆出来的消息已经足够曹操震惊了。
  听到刘备正在和刘宠搭线,曹操便不禁惊呼道:
  “刘备与刘宠联系,奉孝为何不报与我知?”
  郭嘉见曹操如此,即一脸正色道:
  “因在下判断,此乃敌军乱我军心之计!”
  这件事他不告知曹操,是因为他太懂曹操了。
  秦瑱这个计策,根本就是冲着曹操的疑心病来的,只要曹操不知道,那就没事。
  要是让曹操知道,就要坏大事!
  毕竟,刘宠地处陈国,战略价值太过重大。
  要是曹操知道这事,那恐怕都不敢进军。
  故而郭嘉一探知这个情报,第一反应就是先拦下来,等击败袁术再说。
  不过此时他也算和曹操交了心,当下不再隐瞒道:
  “主公须知,子瑄设谋历来无所不用其极!”
  “能谋之处,皆有谋划!”
  “我军若是心忧此事,那便是中了敌军算计!”
  可他如此说着,老曹此时却已是如坐针毡。
  就和秦瑱的预料一般,这招对曹操来说效果十分强力。
  毕竟,郭嘉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万一秦瑱真的有办法说动刘宠呢?
  凡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现在他主力尽出,刘宠一旦对陈留、济阴动兵怎么办?
  要知道刘宠可不是个简单的诸侯王。
  若是别的诸侯王也就罢了,刘宠可是有前科的!
  当年汉灵帝在时,刘宠就被传出与陈国相魏愔共祭天神。
  这本是僭越大罪,幸得汉灵帝不忍心,这才幸免。
  后来黄巾乱起,刘宠整军自守,收纳流民十几万人,讨董之时,更是屯兵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
  种种一切举动,都预示着刘宠这人有野心,只不过胆子不大!
  这种人一旦被野心家利用,那就是祸患。
  虽然陈国兵马不多,可如果真被刘备说动了,那无异于朝他背后捅一刀!
  郭嘉作为谋士,可以撇开一切来判断。
  曹操却不行,一旦刘宠捅刀,那后果不是他能承受的!
  甚至刘宠不用直接捅刀,只需要和刘备打配合,那就可以轻而易举切断他和兖州东边的联系。
  故而想到此处,曹操便沉声道:
  “虽说或是敌军疑兵之举,却不可不妨!”
  “速速传令文若,严密监视陈国一举一动。”
  “若是刘宠真有反心,立即上报朝廷,出兵陈国!”
  “另外派兵五千北上供妙才统属,防备刘宠发难。”
  “同时令程仲德南下雎阳,严密监视刘备军举动!”
  之前他不动刘宠,一是因为没理由,二是想要和平收取陈国。
  但现在的状况,容不得他再姑息刘宠了。
  若刘宠真敢动作,他不介意顺道把刘宠也给灭了。
  而郭嘉听着曹操之言,心中不由一叹。
  他们现在局势这么困难,再加刘宠一项,可算又牵制了一部分兵马,同样也会增加他这里的情报压力。
  不过他正叹气呢,曹操却再度开口道:
  “若依奉孝方才之言,我军后方粮草被劫,可能也不是什么难民成贼,而是黄巾余孽为祸?”
  郭嘉闻言,点了点头道:
  “或许就是彼等,但刘辟主力居于山间,难以探寻。”
  “我军现在无法分心剿灭!”
  可他一说完,曹操却恼怒道;
  “不过一群贼寇而已,我军又何惧之,传令荀彧,调动昆阳李整东进,护卫我军粮草!”
  “待我军击败袁术之后,吾要亲自带兵前去攻之!”
  郭嘉一听,心中自是再度一沉,光是这三个情报出来,不知道要给他们后方添出多少事来!
  秦瑱这货,当真讨嫌得很,手段又多又杂,就是各种上强度。
  当朋友的时候还不觉得,只有开始当敌人了,才知道这小子有多麻烦。
  这还只是他探得到的手段,其他还有不知多少后手,着实让人烦闷。
  他这边正在思绪,曹操却再度开口道:
  “除此之外,可还有敌军情报?”
  郭嘉顿时摇了摇头道:
  “除了在下所言之事,再无其他要事!”
  曹操见状,这才点了点头,看来郭嘉果然没有坏心,这些动作很明显都是秦瑱的套路。
  郭嘉虽然压着,却没有影响大局,归根究底,还是为了他考虑。
  思虑及此,老曹得意的抚须一笑道:
  “奉孝还说此事会触怒曹某,如今一观,不都是些癣疥之疾,只要曹某知晓,便能有应对之策!”
  “可有一丝烦闷之态?”
  “此番便罢,日后切记不可再行如此!”
  郭嘉一听,自是暗自苦笑。
  若非他将情报压到现在,不知老曹要多头疼,哪里有现在这般轻松?
  为了辅佐老曹成就霸业,他可是算是把身家性命都赌上了!
  但心里虽是这么想,他却不想弗了老曹面子,只得拱手笑道:
  “故知难不住主公,皆是在下多虑,还请主公恕罪!”
  见得郭嘉这般表现,曹操心情又转好了起来,沉声道:
  “不过此患虽解,刘备进军速度却快,我军不能等闲视之,当速败袁术,再行计较!”
  “当速去传令,即日进军上蔡,不得有误!”
  “吾要在一个月之内,击败袁术!”
  郭嘉闻之,当下领命而去,传令三军调转方向猛攻上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