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作者:火逸仙 更新:2024-12-01 13:50
()明军进入云南的消息,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越传越离谱。当这股风传到云南府城时,已经夸张到说明军拥有五十万大军,携带一万门火炮,所向披靡。据说在火炮的猛烈轰击下,曲靖城和它的军民都化为了灰烬,城墙崩塌,河水为之断流。更有甚者,还传出城外野狗因冒犯明军而受罚的奇谈,说那些野狗被明军的火炮声吓得四处逃窜,结果被明军士兵抓住,以儆效尤。这些荒谬的传言,都是锦衣卫的“功劳”,他们每到一处就添枝加叶,而听的人又按自己的想象再加工一番,所以消息就越传越离谱了。
李定国攻下曲靖后,并没有急着继续前进,而是先忙着补充军需,同时派出探子侦察敌情。初到云南,人生地不熟,他哪敢轻举妄动呢?他深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每一步都需谨慎。听说沙定洲在云南府城集结了军队,李定国就派使者四处去劝降各州县。那些州县的精锐部队都被调去防守府城了,城里剩下的老弱病残一听风声,吓得魂飞魄散,守将们为了活命,也纷纷投降,不愿降的也被逼着降了。他们深知,明军的威力不可小觑,与其顽抗到底,不如顺应时势,保住性命。
三月中旬,春风吹拂着云南的大地,带来了一丝生机。然而,在沙定洲的府邸中,却是一片死寂。探马又急匆匆地跑到沙定洲面前报告:“大人,大事不妙啊!曲靖南边的陆良卫、石林部,西边的马龙州、寻甸部,都已经投降明军了。”沙定洲一听,脸色骤变,知道形势已经危急到了极点。他心中暗自思量:马龙、寻甸是云南府城的门户,一旦失去,府城就无险可守了;陆良、石林又是曲靖到蒙自的屏障,现在也失守了,蒙自那边空虚无备,明军随时可能长驱直入。他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已经悬于一线。
沙定洲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他环视了一圈说:“咱们现在有近五万军队,守一座城还勉强可以,但要分兵防守就力不从心了。”众将都等着他拿主意,沙定洲却故意卖关子,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一个将领说:“咱们应该跟明军在城下决一死战,成王败寇,各安天命。”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决绝和悲壮。另一个将领则说:“咱们应该赶紧撤回蒙自,保护家眷,免得被明军乘虚而入。”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慌乱和忧虑。还有一个将领提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攻曲靖。”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甘和倔犟。然而,大家一听反攻的建议,都笑他太天真,说明军的火炮那么厉害,哪是轻易能惹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利弊之后,最后决定退守蒙自,召回在外征战的军队,准备与明军决一死战。出发前,沙定洲还不忘把沐王府的财产洗劫一空,用来充当军费。他心中暗自得意:沐家世代镇守云南,府库里金银财宝多得数不清,这下可算是便宜我了。于是,他命人将府库里的金银财宝全部搬出,装上车马,准备运往蒙自。这一运,就是好几个月,府库里的金银财宝才被运完。
沙定洲刚走没多久,李定国的军队就到了云南府城。老百姓们夹道欢迎,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站在街道两旁,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和鲜花,欢呼着迎接明军的到来。府城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被攻下了。当天晚上,文安之和李定国在府城里设宴庆祝胜利,并写了三封信。一封给永昌的沐天波,召他回来镇守;一封是塘报,详细报告了云南的情况;还有一封则寄往金陵,向朝廷报捷。同时,他们还派了一匹快马赶往京城,将胜利的消息迅速传达给皇帝。
此时的北京也正忙着大事呢——春闱考试。从二月初九开始,每隔三天考一场,一共三场。通过乡试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这场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是当官的敲门砖。明朝的进士名额经常变,最初没有固定数目,后来才定为南方六个名额,北方四个。宣德、正统年间,又实行了分卷考试。考中的进士还要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面试。
林小风坐在书房中,手中拿着一本《明史》,正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故事。他心中暗自思量:如今这春闱考试正在进行之中,不知又有多少英才将脱颖而出呢?他想起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惋惜之情。他本想帮助他们一把,但最终还是按兵不动。他生怕自己的举动会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之路,也怕泄露机密损害了自己的名声。于是,他只能默默地关注着他们,期待着他们在考试中能够有所斩获。
会试结果揭晓时,王夫之年纪最小却中了进士,黄宗羲也同榜高中,唯独顾炎武落榜了。林小风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不禁为顾炎武感到惋惜。他深知顾炎武的才华和学识,也知道他在考试中付出了多少努力。然而,命运却如此捉弄人,让他与进士之名擦肩而过。林小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帮助顾炎武一把,让他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接着就是殿试复试在建极殿举行,时间是四月二十一日。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不燥。考生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建极殿外等候着。他们身着华丽的官服、头戴高高的官帽、手持文房四宝、神情庄重而肃穆。他们知道这一天的考试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和前途。
殿试只考一天就结束了。考生们日落时分交卷后纷纷走出建极殿。他们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则是一脸茫然。试卷由八位读卷官共同审阅打分。他们用圆圈、三角等标记优劣选出最优秀的十份呈给林小风御览。林小风坐在龙椅上仔细地审阅着每一份试卷。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带微笑、时而则沉思不语。最终他钦定了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就在四月二十日这天,林小风亲自前往建极殿检查考场布置。他走在建极殿的走廊上,欣赏着墙上的壁画和窗棂上的雕刻。突然有个小太监拿着云南的塘报进来报告说:“李定国已经收复了云南府城。”林小风一听完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立即命人抄录一份送给简明孝以表彰他的战功。随后户部尚书邵师韩奉旨入宫面见林小风。林小风便向他询问了关于夏粮征收的情况,担心会遇到民众的阻挠。邵师韩一一作答,并表示会尽力做好夏粮征收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林小风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量着下一步的治国之策。
林小风心里头直犯嘀咕,常说的一点小恩小惠能让人感激涕零,但要是给多了,反而可能成了仇。这朝廷和老百姓的关系,不也是这么回事嘛。他望着窗外那稀疏的雨滴,心中泛起一阵阵涟漪。老百姓日子难过了,朝廷减点税,大家伙儿都念着朝廷的好;可连着几年都不收税,老百姓慢慢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了。等到哪天说要恢复征税了,嘿,有些人啊,就把以前的好全给忘了,心里头还埋怨上了。这埋怨多了,可就容易出乱子了。林小风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量:这人心啊,真是比那窗外的天气还要多变。
户部尚书邵师韩,那可是个人精。他琢磨透了皇上的心思,就弯着腰,像一只狡猾的老猫,跟皇上说:“陛下,咱们这征税的事儿啊,已经跟各地的官府都通气了。大家都拍着胸脯保证,能按时按量完成。”皇上就问他有啥高招,邵师韩嘿嘿一笑,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还是老规矩,先让那些有钱有势的士绅们带头缴税,给老百姓做个榜样。老百姓自然就跟着来了。”
皇上眉头一皱,疑虑地问道:“士绅们刚被催着交税,他们能乐意吗?”邵师韩嘿嘿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陛下放心,李阁老在北直隶赈灾追税的时候,早就把这层关系理顺了。那些名声好的士绅,咱们主要以安抚为主,追税为辅。他们欠了朝廷的人情,现在朝廷有求于他们,他们自然会鼎力相助。至于那些恶霸士绅,咱们就重拳出击,该杀的杀,该关的关。剩下的,也就不足为虑了。”
皇上看邵师韩胸有成竹的样子,还是提醒了他一句:“别小看了人心,朝堂上是这样,民间也一样。真正的敌人往往躲在暗处,悄悄地啃噬着大明的根基。”邵师韩领了旨意,正准备退下。皇上又叫住了他:“等等,我还有两件事要跟你们商量。”他看了一眼周围,满屋子的官员和太监,生怕走漏了风声,就低声说:“咱们去偏殿谈。”
偏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墙上挂着的山水画。成庆华正带着礼部的一帮官员在布置宴席呢。大家一看皇上来了,都赶紧行礼。皇上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散了,只留下庆华和师韩。皇上开门见山地说:“第一件事儿,就是殿试之后,得让那些新进的进士们去六部九卿那里观摩学习。这可是咱们大明的老规矩了,从洪武十八年就开始了。虽然到了万历年间,神宗皇帝那会儿有点松懈,但这规矩还在。让进士们先在朝廷里历练历练,对他们以后做官有好处。”
庆华接着说:“礼部已经跟五部九卿都商量过了,大家都没意见。等殿试一结束,我们就跟吏部一起安排这事儿。”皇上摇了摇头,说:“不光六部九卿,还得加上顺天府和它下面的州县。让北直隶的官员们教教这些进士们怎么当官,怎么跟地方上的士绅打交道。”师韩一听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赶紧拱手应承下来。
皇上这心思啊,明摆着是想让这些进士们快点成长起来。北直隶是京城所在地,这里的官员一个个都是老油条了。进士们在这里学学,肯定进步神速。等他们学成了,再派到南边去,好对付那些狡猾的南边人。要是还不够用,就再派些老臣南下支援。皇上的心中仿佛已经绘制好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期待着这些进士们能够成为他实现这一蓝图的重要棋子。
说完了新进士的事儿,皇上又问:“你们俩说说看,现在地方上还有哪些弊端?”庆华和师韩相视一笑,都说不知道。皇上心里头那个气啊,暗骂他们装傻充愣。可他也知道,历朝历代中原王朝的麻烦事儿,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钱”字。有了钱,官员的俸禄就足了,赈灾的粮食也有了,国家内部就稳定了;有了钱,军队的粮饷和装备就充足了,外敌也就不敢轻易来犯了。
看着他们俩在那儿装模作样,皇上干脆直接问师韩:“方尚书啊,户部管着国库呢。今年可是林小风十九年啊,咱们国库的收支能平衡吗?”师韩点了点头说:“李阁老在江南那边追回了不少税款,预计能有个两三千万两呢。所以啊,国库最近是不用担心没钱花的。”这话一说出来,皇上差点没噎住。他心中暗想:这邵师韩啊,真是个老狐狸,总是能给我惊喜。
看他们俩还在那儿打太极呢,皇上索性直说了:“这商税的问题啊,已经拖了很久了。我非得治治它不可!”师韩就问了:“陛下是想加税呢还是想减税呢?”皇上哈哈一笑说:“都不是都不是!我要的是开始正式征收商税!”这话一出口,俩大臣都愣住了。师韩赶紧拱手问:“陛下啊,咱们朝廷不是一直都有征收商税的吗?怎么说是开始征收呢?”皇上微微一笑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以前的商税征收不规范,漏洞百出。我要的是制定一套完善的商税制度,让商人们明明白白地缴税,也让朝廷的财源更加稳定。”
师韩和庆华一听这话,都恍然大悟。他们知道皇上是想要动真格的了。于是他们赶紧表态说:“陛下英明!我们一定全力支持陛下征收商税!”皇上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好!那你们就回去准备一下吧。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新的商税制度出台!”两位大臣赶紧领旨谢恩退下了。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可不好过了啊……
看着邵师韩和成庆华一脸迷茫的样子,林小风开口问道:“商业税收来源于商人,由官府收取,最终归于国家,再用于百姓,这个道理没错吧?”他的眼神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
“是的,陛下!”两人齐声回答,声音中带着几分惶恐。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年轻,但心思却比任何人都要缜密。
“但我听说有些地方的官员,在路上设卡拦截,对商人横征暴敛,收上来的税钱,没进国库,反而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林小风继续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想象着那些贪婪的官员,如同一只只肥硕的老鼠,啃噬着大明的根基。
“商人们怨声载道,国库却空空如也,只有那些贪官污吏吃得脑满肠肥。”林小风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慨,他紧握的双拳泄露了他的情绪。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商人们在路上被官员们拦截,被迫交出辛苦赚来的钱财,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真有这等事?”林小风追问,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显得更加严厉。他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要知道真相,他要为那些受苦的商人伸张正义。
邵师韩假装沉思了一会儿,他低着头,眼神闪烁,仿佛在权衡着什么。然后,他回答道:“臣也略有耳闻。”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迟疑和保留。
“只是听说而已吗?”林小风追问,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和质疑。他盯着邵师韩,仿佛要看穿他的心思。
邵师韩沉默了,他并非不知,而是知道却不敢说。朝堂之上,个个都是人精,明哲保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分内之事,自然得尽心尽力;分外之事,还是少插手为妙。插手越多,错得越多,到时候追究起来,后果不堪设想。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想说出真相,又害怕因此招来祸患。
成庆华心里也有这样的念头,他作为次辅,只好站出来打圆场:“陛下,臣也听说过地方官吏设卡暴敛的事情。”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苦涩,他知道这样的事情确实存在,但他也无能为力。
“既然知道,为何不奏报上来?”林小风质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严厉和不满。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官员们明明知道真相,却选择沉默和隐瞒。
“这……”成庆华面露难色,他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地方官吏之所以敢如此嚣张,背后都有靠山。就拿运河漕运来说吧,总督朱国弼不仅是勋贵,还手握兵权。如果以此为由弹劾他,很容易被视为党争,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可能招来祸患。”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苦涩,他知道这样的现实让人无法接受,但他也无能为力。
而且朱国弼并非个例,有些地方官吏甚至与皇室有勾结。朝中官员虽然胆大包天,但也不敢公然揭露这些丑闻,以免伤了皇家颜面。这样的现实让成庆华感到无奈和沮丧,他知道这样的腐败和黑暗无法被轻易根除。
见两人沉默不语,林小风紧握拳头,愤怒地说:“他们有了难处,朕和大明就没有难处了吗?”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悲愤和无奈,他无法容忍这样的腐败和黑暗继续存在下去。
“商人们也是大明的子民,怎能忍受这样的盘剥!”林小风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受苦的商人们无助的眼神和绝望的表情。
见皇帝发怒,成庆华和邵师韩急忙行礼道:“臣等失职,请陛下息怒。”他们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惶恐和不安,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有着无法容忍腐败和黑暗的决心和勇气。
“朕不是要你们息怒,而是要你们想出解决地方官吏暴敛的对策!”林小风严厉地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坚决。他相信这两位官员有着足够的智慧和才能,能够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陛下,容臣等回去商议后再禀报。”两人恭敬地回答,他们知道这个问题需要谨慎考虑和周密计划,不能轻易做出决定。
“现在就没有对策吗?”林小风追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满和质疑。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两位官员现在还不能给出对策。
“暂时没有。”两人无奈地回答,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苦涩。他们知道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计划。
“那朕来想个办法。”林小风面不改色,继续说道,“现在不是流贼围城的时候,不能靠危机来迫使他们就范。官员也是人,不能把他们当成执行政令的机器。”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静和理智,他知道不能靠强硬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需要找到一种更加合适和有效的方法。
林小风的意思很明显:你们没招,朕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他相信自己能够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臣等洗耳恭听!”成庆华和邵师韩上前一步,拱手以待。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想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究竟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朕打算设立一个新衙门,名叫邮驿司。”林小风宣布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和果断。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勇气和决心,但他相信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邮驿司?”两人轻声重复了一遍,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们不知道这个新衙门究竟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没错。邮驿司有两大职责:一是负责运输,二是征收商税。”林小风解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清晰和明了。他知道这个新衙门的设立需要得到这两位官员的支持和理解,所以他耐心地解释着。
看着两人疑惑的表情,林小风详细说明了他的想法:“地方官吏之所以能暴敛,就是因为他们有权有兵。以运河为例,官吏设卡拦船,出示公文收费。商人不交,就派兵抓人。”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愤慨和不满,他想象着那些贪婪的官员们如何欺压商人,如何收取不义之财。
“商人从扬州出发,在南直隶交了税,到了山东还要交,到了北直隶还得交!小商队都受不了这样的盘剥,更何况大商队呢?”林小风越说越激动,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悲愤和无奈。他无法容忍这样的腐败和黑暗继续存在下去,他要为那些受苦的商人伸张正义。
“邮驿司将给商人发放通关文凭,持此文凭者,沿途关卡不得阻拦。发放文凭时,邮驿司会验货并征收税款。”林小风继续说道,“这样一来,朝廷既能收到税款,商人也能得到保障,两全其美。”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自信和满意,他相信这个办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商人被盘剥的问题。
邵师韩和成庆华低头沉思起来,他们仔细思考着这个新衙门的设立和意义。他们知道这个决定需要谨慎考虑和周密计划,不能轻易做出决定。
“陛下,如果商人不去邮驿司领文凭怎么办?”邵师韩首先提出了疑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担忧和不安。他担心这个新衙门的设立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那就只能接受沿途关卡的盘剥了。”林小风回答得干脆利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果断。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商人们自己去选择,如果他们选择不去邮驿司领文凭,那么他们就要承担被盘剥的后果。
“那……如果关卡不认这个文凭呢?”成庆华接着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担忧和不安。他担心这个新衙门的设立并不能得到地方官吏的认可和支持。
“杀!”林小风只说了一个字,却让两人脊背发凉。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酷和果断,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严厉的惩罚来确保执行。
“是不是……有点太重了?”成庆华试探着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犹豫和不安。他担心这个惩罚过于严厉,会引起地方官吏的反感和不满。
“重吗?”林小风冷笑一声,“不认文凭就是不认朝廷,与谋反同罪!朕不灭他三族已经是手下留情了。凡遇此情形者,当值的文官武将一律处斩!”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酷和果断,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严厉的惩罚来确保执行,他不能容忍任何对朝廷的背叛和不忠。
看着皇帝坚决的态度,成庆华知道再劝说也是无用,于是转而问道:“陛下打算将这个邮驿司归哪个衙门管辖呢?”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谨慎和试探,他想知道这个新衙门的归属和管理。
邵师韩拍着胸脯说:“范尚书啊,钱粮之事自然归户部管。”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自信和得意,他以为这个新衙门应该归他管辖。
然而成庆华却瞪大了眼睛反驳道:“钱粮虽归户部管没错,但商队为朝廷边军运输军需物资这事儿也离不开工部啊!”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满和质疑,他认为这个新衙门也应该归工部管辖。
邵师韩又提出:“这么说来兵部也应该参与进来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试探和询问,他认为兵部也应该在这个新衙门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兵部与此关系不大……”成庆华眨了眨眼睛说道,但随即又改口道,“我也这么认为!”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尴尬和无奈,他知道自己无法说服邵师韩和皇帝,只能勉强同意这个
为什么历代王朝都重视农业而抑制商业呢?
这背后的原因,纷繁复杂,经济的基础、社会的稳定、阶级的秩序,还有价值观的引导,无一不与之息息相关。但若要深入探讨,最关键的还得说到税收制度上。
你看那农民们,终日忙碌于田间地头,那几亩三分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收成好坏也就在这方寸之间。朝廷派个官差去收税,简单直接,不容易漏掉。农民们淳朴厚道,虽然辛苦,但也知道交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大多都能按时缴纳。
可商人们就不一样了,他们走南闯北,行踪飘忽不定,犹如风中的柳絮,难以捉摸。那时候技术有限,没法在生产环节直接收税,只能在商品运输和销售的时候下手。商业税大概能分成三类:过路费税、进城税,还有坐地经营税。每一种税都像是商人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让他们步履维艰。
过路费税,就像现在的关税,地方官府在路上设卡收的。明朝那会儿,这税叫钞关税。天启元年,全国钞关税收入高达五十二万两白银,比万历二十五年多了快二十万两呢。这税虽然重,但商人们为了生计,也只得咬牙缴纳。不过,魏忠贤掌权时,为了拉拢南方的官员和背后的商人,就大肆减免了这税。这一减,商人们自然是欢呼雀跃,但朝廷的财政却因此大打折扣。
进城税,顾名思义,就是商人进城时要交的税。官府会根据货物的多少和价值来定税额,交了税才给凭证,有了这凭证才能在城里合法卖东西。商人们每次进城,都得小心翼翼地盘算着货物的价值,生怕税额太高,赔了本。
坐地经营税,算是进城税的一种变种。商人货物多,一个县可能卖不完,就会跟官府约定好要卖的量,比如带了一千件棉衣来,打算卖两百件,那就按两百件的价值交税。出城时官府再查货,多卖了就要补税或者受罚。这税让商人们头疼不已,他们得时刻提防着官府的检查,生怕一不小心就多卖了货物,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进城税和坐地经营税都是地方官府管的,林小风想插手也难。但过路费税这块,他还能动动脑筋。于是,他就设立了邮驿司,想统一全国的过路费税征收,削弱地方官府的权力,收归朝廷所有。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地方官府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林小风在朝廷中树立威信的一次重要机会。
皇帝一声令下,六部九卿忙得跟陀螺似的。邮驿司的事虽然定了,但还得各部门赶紧商量,定好官员人选。还得跟地方官府通气,确保新衙门成立后能顺利运转。林小风坐在大殿上,看着下面忙碌的官员们,心中暗自得意。他终于有机会在朝廷中大展拳脚了。
成庆华和邵师韩两位大人辞行后,林小风一个人坐在大殿里,没多久就觉得没意思了。太阳下山前,他回了乾清宫,然后又去坤宁宫吃饭,跟皇后聊到很晚。皇后是个温婉贤淑的女子,她总能在林小风疲惫的时候给予他安慰和鼓励。林小风跟皇后聊起了设立邮驿司的事,皇后听后也赞不绝口,说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
第二天一大早,就是殿试的日子了。考生们心里那个激动啊,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终于来到皇城了,这地方可真气派,琉璃瓦、金柱子、雕花窗、金砖地,还有那些奇花异草,看得人眼花缭乱。害怕的是,万一考不好,可就白费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他们一个个穿着整洁的衣裳,手里紧握着笔砚,紧张而又期待地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礼部官员带着考生们往前走,一路上不停地叮嘱:“你们初来乍到,看到啥都新鲜。但皇城有规矩,只能看不能久留,别傻站在一个地方不动,也别到处乱看,记住了啊!”考生们都恭恭敬敬地答应了,他们知道这是皇城的规矩,不敢有丝毫怠慢。
一行人穿过皇极殿和中极殿的侧门,来到了建极殿前。这大殿巍峨壮观,让人心生敬畏。礼部官员指挥考生们分列在台阶两侧站好,等待皇帝的到来。考生们一个个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动弹。
台阶上站着四个锦衣卫大汉,穿着大红官服,衣服上绣着金丝龙凤图案,袖子边上也绣着花,下摆像荷叶一样散开,腰间系着蓝锦带还挂着绣春刀。他们左手按着刀柄右手拿着黄丝鞭子鞭子柄上雕着龙头还贴着金饰。他们神情严肃,目光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考生们看到他们,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百官比考生们早到一步穿着朝服站在前面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以前也是被人管着的,现在终于熬出头了。他们一个个神情傲慢,仿佛在看一场好戏。
“升殿!”鸿胪寺的官员高声喊道。话音未落,四个锦衣卫同时挥动金鞭,“啪啪啪啪”三声响彻云霄,大家都被震得精神一振。明朝的规矩,正旦、冬至、万寿圣节还有殿试这样的大典都要鸣鞭。《大明会典》上都有记载:“奏响《定安之曲》,九五飞龙腾空而起,万国都恭敬遵从。鸣鞭三声……”
鞭声停了,林小风穿着朝服步入建极殿。他神情庄重,步履稳健,仿佛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节拍。百官和考生们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后,各自回到座位上。
第一场考试是策问,由皇帝亲自出题,考生们在殿中的通道上作答。这场考试主要是看考生的心智是否成熟,应变能力和口才怎么样。林小风在看考生名单的时候,被吕宫这个名字吸引了注意。
吕宫这个人啊,是南直隶秋闱罢考哭庙事件的名义上的领袖。但实际上背后有人操纵,想扩大事端。林小风看到他的名字,眉头微微一皱。按理说,秋闱的时候主考官应该把他的名字划掉,以惩罚他哭庙的恶劣行为。可吕宫非但没被划掉,反而一路过关斩将进了殿试。
“有趣,真是有趣!这岂不是在试探我的耐心吗?”林小风冷笑一声,合上了名册。他心中暗自思量,这个吕宫背后到底有什么人?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林小风决定,无论如何,他都要把这个吕宫查个水落石出。
随着考试的进行,建极殿内逐渐弥漫起一股紧张而又庄重的气氛。考生们一个个奋笔疾书,努力将自己多年来的学识和才华倾注于笔端。林小风则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个考生。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忧虑,期待的是能从中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忧虑的是这场考试背后可能隐藏的阴谋和斗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考试终于结束了。考生们交上答卷后,纷纷走出建极殿,他们的脸上有的带着自信的微笑,有的则显得疲惫不堪。而林小风则留在殿内,与百官一起审阅答卷。他一份份地看过去,每一份答卷都仿佛是一个考生的命运和前途。
在审阅答卷的过程中,林小风特别留意了吕宫的答卷。他发现吕宫的答卷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文采斐然,不禁暗暗点头。但同时他也更加警惕了,因为这个吕宫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背后的人到底想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把吕宫送到殿试来?
林小风决定派人暗中调查吕宫的背景和来历。他要弄清楚这个吕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背后的人到底是谁?他们有什么目的?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才能确保这场殿试的公正和公平。
随着调查的深入,林小风逐渐揭开了吕宫背后的秘密。原来吕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试图通过操纵科举考试来渗透朝廷,扩大自己的势力。而吕宫就是他们选中的一个棋子,一个用来试探林小风耐心和决心的棋子。
明白了这一切后,林小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不仅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还要打击那些试图渗透朝廷的势力。他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吕宫来引出背后的势力,然后一网打尽。
于是,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林小风对吕宫特别关注。他故意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试图引出吕宫背后的势力。而吕宫也不负所望,他的回答总是那么巧妙、那么有深度,仿佛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在支持他。
终于,在最后一场考试中,林小风成功地引出了吕宫背后的势力。他们试图通过贿赂考官来操纵考试结果,但被林小风及时发现并制止了。这场考试不仅选拔出了真正的人才,还打击了那些试图渗透朝廷的势力。
考试结束后,林小风对吕宫进行了特别的面试。他想知道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样的才华和抱负。在面试中,吕宫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对时局的分析、对政策的建议都让林小风刮目相看。
最终,林小风决定录用吕宫,并给他一个重要的职位。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引来一些争议和质疑,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他相信吕宫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一个能够为朝廷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
而吕宫也没有辜负林小风的期望。、(本章完)
()
李定国攻下曲靖后,并没有急着继续前进,而是先忙着补充军需,同时派出探子侦察敌情。初到云南,人生地不熟,他哪敢轻举妄动呢?他深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每一步都需谨慎。听说沙定洲在云南府城集结了军队,李定国就派使者四处去劝降各州县。那些州县的精锐部队都被调去防守府城了,城里剩下的老弱病残一听风声,吓得魂飞魄散,守将们为了活命,也纷纷投降,不愿降的也被逼着降了。他们深知,明军的威力不可小觑,与其顽抗到底,不如顺应时势,保住性命。
三月中旬,春风吹拂着云南的大地,带来了一丝生机。然而,在沙定洲的府邸中,却是一片死寂。探马又急匆匆地跑到沙定洲面前报告:“大人,大事不妙啊!曲靖南边的陆良卫、石林部,西边的马龙州、寻甸部,都已经投降明军了。”沙定洲一听,脸色骤变,知道形势已经危急到了极点。他心中暗自思量:马龙、寻甸是云南府城的门户,一旦失去,府城就无险可守了;陆良、石林又是曲靖到蒙自的屏障,现在也失守了,蒙自那边空虚无备,明军随时可能长驱直入。他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已经悬于一线。
沙定洲急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他环视了一圈说:“咱们现在有近五万军队,守一座城还勉强可以,但要分兵防守就力不从心了。”众将都等着他拿主意,沙定洲却故意卖关子,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一个将领说:“咱们应该跟明军在城下决一死战,成王败寇,各安天命。”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决绝和悲壮。另一个将领则说:“咱们应该赶紧撤回蒙自,保护家眷,免得被明军乘虚而入。”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慌乱和忧虑。还有一个将领提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攻曲靖。”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不甘和倔犟。然而,大家一听反攻的建议,都笑他太天真,说明军的火炮那么厉害,哪是轻易能惹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利弊之后,最后决定退守蒙自,召回在外征战的军队,准备与明军决一死战。出发前,沙定洲还不忘把沐王府的财产洗劫一空,用来充当军费。他心中暗自得意:沐家世代镇守云南,府库里金银财宝多得数不清,这下可算是便宜我了。于是,他命人将府库里的金银财宝全部搬出,装上车马,准备运往蒙自。这一运,就是好几个月,府库里的金银财宝才被运完。
沙定洲刚走没多久,李定国的军队就到了云南府城。老百姓们夹道欢迎,他们纷纷走出家门,站在街道两旁,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和鲜花,欢呼着迎接明军的到来。府城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被攻下了。当天晚上,文安之和李定国在府城里设宴庆祝胜利,并写了三封信。一封给永昌的沐天波,召他回来镇守;一封是塘报,详细报告了云南的情况;还有一封则寄往金陵,向朝廷报捷。同时,他们还派了一匹快马赶往京城,将胜利的消息迅速传达给皇帝。
此时的北京也正忙着大事呢——春闱考试。从二月初九开始,每隔三天考一场,一共三场。通过乡试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这场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是当官的敲门砖。明朝的进士名额经常变,最初没有固定数目,后来才定为南方六个名额,北方四个。宣德、正统年间,又实行了分卷考试。考中的进士还要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面试。
林小风坐在书房中,手中拿着一本《明史》,正细细品味着其中的故事。他心中暗自思量:如今这春闱考试正在进行之中,不知又有多少英才将脱颖而出呢?他想起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惋惜之情。他本想帮助他们一把,但最终还是按兵不动。他生怕自己的举动会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之路,也怕泄露机密损害了自己的名声。于是,他只能默默地关注着他们,期待着他们在考试中能够有所斩获。
会试结果揭晓时,王夫之年纪最小却中了进士,黄宗羲也同榜高中,唯独顾炎武落榜了。林小风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不禁为顾炎武感到惋惜。他深知顾炎武的才华和学识,也知道他在考试中付出了多少努力。然而,命运却如此捉弄人,让他与进士之名擦肩而过。林小风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找机会帮助顾炎武一把,让他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接着就是殿试复试在建极殿举行,时间是四月二十一日。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不燥。考生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建极殿外等候着。他们身着华丽的官服、头戴高高的官帽、手持文房四宝、神情庄重而肃穆。他们知道这一天的考试将决定他们未来的命运和前途。
殿试只考一天就结束了。考生们日落时分交卷后纷纷走出建极殿。他们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眉头紧锁、有的则是一脸茫然。试卷由八位读卷官共同审阅打分。他们用圆圈、三角等标记优劣选出最优秀的十份呈给林小风御览。林小风坐在龙椅上仔细地审阅着每一份试卷。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带微笑、时而则沉思不语。最终他钦定了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就在四月二十日这天,林小风亲自前往建极殿检查考场布置。他走在建极殿的走廊上,欣赏着墙上的壁画和窗棂上的雕刻。突然有个小太监拿着云南的塘报进来报告说:“李定国已经收复了云南府城。”林小风一听完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立即命人抄录一份送给简明孝以表彰他的战功。随后户部尚书邵师韩奉旨入宫面见林小风。林小风便向他询问了关于夏粮征收的情况,担心会遇到民众的阻挠。邵师韩一一作答,并表示会尽力做好夏粮征收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林小风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暗自思量着下一步的治国之策。
林小风心里头直犯嘀咕,常说的一点小恩小惠能让人感激涕零,但要是给多了,反而可能成了仇。这朝廷和老百姓的关系,不也是这么回事嘛。他望着窗外那稀疏的雨滴,心中泛起一阵阵涟漪。老百姓日子难过了,朝廷减点税,大家伙儿都念着朝廷的好;可连着几年都不收税,老百姓慢慢就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了。等到哪天说要恢复征税了,嘿,有些人啊,就把以前的好全给忘了,心里头还埋怨上了。这埋怨多了,可就容易出乱子了。林小风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量:这人心啊,真是比那窗外的天气还要多变。
户部尚书邵师韩,那可是个人精。他琢磨透了皇上的心思,就弯着腰,像一只狡猾的老猫,跟皇上说:“陛下,咱们这征税的事儿啊,已经跟各地的官府都通气了。大家都拍着胸脯保证,能按时按量完成。”皇上就问他有啥高招,邵师韩嘿嘿一笑,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还是老规矩,先让那些有钱有势的士绅们带头缴税,给老百姓做个榜样。老百姓自然就跟着来了。”
皇上眉头一皱,疑虑地问道:“士绅们刚被催着交税,他们能乐意吗?”邵师韩嘿嘿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陛下放心,李阁老在北直隶赈灾追税的时候,早就把这层关系理顺了。那些名声好的士绅,咱们主要以安抚为主,追税为辅。他们欠了朝廷的人情,现在朝廷有求于他们,他们自然会鼎力相助。至于那些恶霸士绅,咱们就重拳出击,该杀的杀,该关的关。剩下的,也就不足为虑了。”
皇上看邵师韩胸有成竹的样子,还是提醒了他一句:“别小看了人心,朝堂上是这样,民间也一样。真正的敌人往往躲在暗处,悄悄地啃噬着大明的根基。”邵师韩领了旨意,正准备退下。皇上又叫住了他:“等等,我还有两件事要跟你们商量。”他看了一眼周围,满屋子的官员和太监,生怕走漏了风声,就低声说:“咱们去偏殿谈。”
偏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墙上挂着的山水画。成庆华正带着礼部的一帮官员在布置宴席呢。大家一看皇上来了,都赶紧行礼。皇上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都散了,只留下庆华和师韩。皇上开门见山地说:“第一件事儿,就是殿试之后,得让那些新进的进士们去六部九卿那里观摩学习。这可是咱们大明的老规矩了,从洪武十八年就开始了。虽然到了万历年间,神宗皇帝那会儿有点松懈,但这规矩还在。让进士们先在朝廷里历练历练,对他们以后做官有好处。”
庆华接着说:“礼部已经跟五部九卿都商量过了,大家都没意见。等殿试一结束,我们就跟吏部一起安排这事儿。”皇上摇了摇头,说:“不光六部九卿,还得加上顺天府和它下面的州县。让北直隶的官员们教教这些进士们怎么当官,怎么跟地方上的士绅打交道。”师韩一听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赶紧拱手应承下来。
皇上这心思啊,明摆着是想让这些进士们快点成长起来。北直隶是京城所在地,这里的官员一个个都是老油条了。进士们在这里学学,肯定进步神速。等他们学成了,再派到南边去,好对付那些狡猾的南边人。要是还不够用,就再派些老臣南下支援。皇上的心中仿佛已经绘制好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期待着这些进士们能够成为他实现这一蓝图的重要棋子。
说完了新进士的事儿,皇上又问:“你们俩说说看,现在地方上还有哪些弊端?”庆华和师韩相视一笑,都说不知道。皇上心里头那个气啊,暗骂他们装傻充愣。可他也知道,历朝历代中原王朝的麻烦事儿,归根结底都是一个“钱”字。有了钱,官员的俸禄就足了,赈灾的粮食也有了,国家内部就稳定了;有了钱,军队的粮饷和装备就充足了,外敌也就不敢轻易来犯了。
看着他们俩在那儿装模作样,皇上干脆直接问师韩:“方尚书啊,户部管着国库呢。今年可是林小风十九年啊,咱们国库的收支能平衡吗?”师韩点了点头说:“李阁老在江南那边追回了不少税款,预计能有个两三千万两呢。所以啊,国库最近是不用担心没钱花的。”这话一说出来,皇上差点没噎住。他心中暗想:这邵师韩啊,真是个老狐狸,总是能给我惊喜。
看他们俩还在那儿打太极呢,皇上索性直说了:“这商税的问题啊,已经拖了很久了。我非得治治它不可!”师韩就问了:“陛下是想加税呢还是想减税呢?”皇上哈哈一笑说:“都不是都不是!我要的是开始正式征收商税!”这话一出口,俩大臣都愣住了。师韩赶紧拱手问:“陛下啊,咱们朝廷不是一直都有征收商税的吗?怎么说是开始征收呢?”皇上微微一笑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以前的商税征收不规范,漏洞百出。我要的是制定一套完善的商税制度,让商人们明明白白地缴税,也让朝廷的财源更加稳定。”
师韩和庆华一听这话,都恍然大悟。他们知道皇上是想要动真格的了。于是他们赶紧表态说:“陛下英明!我们一定全力支持陛下征收商税!”皇上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好!那你们就回去准备一下吧。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新的商税制度出台!”两位大臣赶紧领旨谢恩退下了。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可不好过了啊……
看着邵师韩和成庆华一脸迷茫的样子,林小风开口问道:“商业税收来源于商人,由官府收取,最终归于国家,再用于百姓,这个道理没错吧?”他的眼神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
“是的,陛下!”两人齐声回答,声音中带着几分惶恐。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年轻,但心思却比任何人都要缜密。
“但我听说有些地方的官员,在路上设卡拦截,对商人横征暴敛,收上来的税钱,没进国库,反而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林小风继续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想象着那些贪婪的官员,如同一只只肥硕的老鼠,啃噬着大明的根基。
“商人们怨声载道,国库却空空如也,只有那些贪官污吏吃得脑满肠肥。”林小风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慨,他紧握的双拳泄露了他的情绪。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商人们在路上被官员们拦截,被迫交出辛苦赚来的钱财,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
“真有这等事?”林小风追问,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显得更加严厉。他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要知道真相,他要为那些受苦的商人伸张正义。
邵师韩假装沉思了一会儿,他低着头,眼神闪烁,仿佛在权衡着什么。然后,他回答道:“臣也略有耳闻。”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迟疑和保留。
“只是听说而已吗?”林小风追问,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和质疑。他盯着邵师韩,仿佛要看穿他的心思。
邵师韩沉默了,他并非不知,而是知道却不敢说。朝堂之上,个个都是人精,明哲保身,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分内之事,自然得尽心尽力;分外之事,还是少插手为妙。插手越多,错得越多,到时候追究起来,后果不堪设想。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想说出真相,又害怕因此招来祸患。
成庆华心里也有这样的念头,他作为次辅,只好站出来打圆场:“陛下,臣也听说过地方官吏设卡暴敛的事情。”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苦涩,他知道这样的事情确实存在,但他也无能为力。
“既然知道,为何不奏报上来?”林小风质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严厉和不满。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官员们明明知道真相,却选择沉默和隐瞒。
“这……”成庆华面露难色,他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地方官吏之所以敢如此嚣张,背后都有靠山。就拿运河漕运来说吧,总督朱国弼不仅是勋贵,还手握兵权。如果以此为由弹劾他,很容易被视为党争,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可能招来祸患。”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和苦涩,他知道这样的现实让人无法接受,但他也无能为力。
而且朱国弼并非个例,有些地方官吏甚至与皇室有勾结。朝中官员虽然胆大包天,但也不敢公然揭露这些丑闻,以免伤了皇家颜面。这样的现实让成庆华感到无奈和沮丧,他知道这样的腐败和黑暗无法被轻易根除。
见两人沉默不语,林小风紧握拳头,愤怒地说:“他们有了难处,朕和大明就没有难处了吗?”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悲愤和无奈,他无法容忍这样的腐败和黑暗继续存在下去。
“商人们也是大明的子民,怎能忍受这样的盘剥!”林小风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不满,他仿佛能看到那些受苦的商人们无助的眼神和绝望的表情。
见皇帝发怒,成庆华和邵师韩急忙行礼道:“臣等失职,请陛下息怒。”他们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惶恐和不安,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有着无法容忍腐败和黑暗的决心和勇气。
“朕不是要你们息怒,而是要你们想出解决地方官吏暴敛的对策!”林小风严厉地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坚决。他相信这两位官员有着足够的智慧和才能,能够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陛下,容臣等回去商议后再禀报。”两人恭敬地回答,他们知道这个问题需要谨慎考虑和周密计划,不能轻易做出决定。
“现在就没有对策吗?”林小风追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满和质疑。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两位官员现在还不能给出对策。
“暂时没有。”两人无奈地回答,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苦涩。他们知道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计划。
“那朕来想个办法。”林小风面不改色,继续说道,“现在不是流贼围城的时候,不能靠危机来迫使他们就范。官员也是人,不能把他们当成执行政令的机器。”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静和理智,他知道不能靠强硬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需要找到一种更加合适和有效的方法。
林小风的意思很明显:你们没招,朕有!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他相信自己能够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臣等洗耳恭听!”成庆华和邵师韩上前一步,拱手以待。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想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究竟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朕打算设立一个新衙门,名叫邮驿司。”林小风宣布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坚定和果断。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勇气和决心,但他相信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
“邮驿司?”两人轻声重复了一遍,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们不知道这个新衙门究竟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没错。邮驿司有两大职责:一是负责运输,二是征收商税。”林小风解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清晰和明了。他知道这个新衙门的设立需要得到这两位官员的支持和理解,所以他耐心地解释着。
看着两人疑惑的表情,林小风详细说明了他的想法:“地方官吏之所以能暴敛,就是因为他们有权有兵。以运河为例,官吏设卡拦船,出示公文收费。商人不交,就派兵抓人。”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愤慨和不满,他想象着那些贪婪的官员们如何欺压商人,如何收取不义之财。
“商人从扬州出发,在南直隶交了税,到了山东还要交,到了北直隶还得交!小商队都受不了这样的盘剥,更何况大商队呢?”林小风越说越激动,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悲愤和无奈。他无法容忍这样的腐败和黑暗继续存在下去,他要为那些受苦的商人伸张正义。
“邮驿司将给商人发放通关文凭,持此文凭者,沿途关卡不得阻拦。发放文凭时,邮驿司会验货并征收税款。”林小风继续说道,“这样一来,朝廷既能收到税款,商人也能得到保障,两全其美。”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自信和满意,他相信这个办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商人被盘剥的问题。
邵师韩和成庆华低头沉思起来,他们仔细思考着这个新衙门的设立和意义。他们知道这个决定需要谨慎考虑和周密计划,不能轻易做出决定。
“陛下,如果商人不去邮驿司领文凭怎么办?”邵师韩首先提出了疑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担忧和不安。他担心这个新衙门的设立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那就只能接受沿途关卡的盘剥了。”林小风回答得干脆利落,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果断。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商人们自己去选择,如果他们选择不去邮驿司领文凭,那么他们就要承担被盘剥的后果。
“那……如果关卡不认这个文凭呢?”成庆华接着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担忧和不安。他担心这个新衙门的设立并不能得到地方官吏的认可和支持。
“杀!”林小风只说了一个字,却让两人脊背发凉。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酷和果断,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严厉的惩罚来确保执行。
“是不是……有点太重了?”成庆华试探着问,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犹豫和不安。他担心这个惩罚过于严厉,会引起地方官吏的反感和不满。
“重吗?”林小风冷笑一声,“不认文凭就是不认朝廷,与谋反同罪!朕不灭他三族已经是手下留情了。凡遇此情形者,当值的文官武将一律处斩!”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冷酷和果断,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严厉的惩罚来确保执行,他不能容忍任何对朝廷的背叛和不忠。
看着皇帝坚决的态度,成庆华知道再劝说也是无用,于是转而问道:“陛下打算将这个邮驿司归哪个衙门管辖呢?”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谨慎和试探,他想知道这个新衙门的归属和管理。
邵师韩拍着胸脯说:“范尚书啊,钱粮之事自然归户部管。”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自信和得意,他以为这个新衙门应该归他管辖。
然而成庆华却瞪大了眼睛反驳道:“钱粮虽归户部管没错,但商队为朝廷边军运输军需物资这事儿也离不开工部啊!”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满和质疑,他认为这个新衙门也应该归工部管辖。
邵师韩又提出:“这么说来兵部也应该参与进来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试探和询问,他认为兵部也应该在这个新衙门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兵部与此关系不大……”成庆华眨了眨眼睛说道,但随即又改口道,“我也这么认为!”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尴尬和无奈,他知道自己无法说服邵师韩和皇帝,只能勉强同意这个
为什么历代王朝都重视农业而抑制商业呢?
这背后的原因,纷繁复杂,经济的基础、社会的稳定、阶级的秩序,还有价值观的引导,无一不与之息息相关。但若要深入探讨,最关键的还得说到税收制度上。
你看那农民们,终日忙碌于田间地头,那几亩三分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收成好坏也就在这方寸之间。朝廷派个官差去收税,简单直接,不容易漏掉。农民们淳朴厚道,虽然辛苦,但也知道交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大多都能按时缴纳。
可商人们就不一样了,他们走南闯北,行踪飘忽不定,犹如风中的柳絮,难以捉摸。那时候技术有限,没法在生产环节直接收税,只能在商品运输和销售的时候下手。商业税大概能分成三类:过路费税、进城税,还有坐地经营税。每一种税都像是商人们前行路上的绊脚石,让他们步履维艰。
过路费税,就像现在的关税,地方官府在路上设卡收的。明朝那会儿,这税叫钞关税。天启元年,全国钞关税收入高达五十二万两白银,比万历二十五年多了快二十万两呢。这税虽然重,但商人们为了生计,也只得咬牙缴纳。不过,魏忠贤掌权时,为了拉拢南方的官员和背后的商人,就大肆减免了这税。这一减,商人们自然是欢呼雀跃,但朝廷的财政却因此大打折扣。
进城税,顾名思义,就是商人进城时要交的税。官府会根据货物的多少和价值来定税额,交了税才给凭证,有了这凭证才能在城里合法卖东西。商人们每次进城,都得小心翼翼地盘算着货物的价值,生怕税额太高,赔了本。
坐地经营税,算是进城税的一种变种。商人货物多,一个县可能卖不完,就会跟官府约定好要卖的量,比如带了一千件棉衣来,打算卖两百件,那就按两百件的价值交税。出城时官府再查货,多卖了就要补税或者受罚。这税让商人们头疼不已,他们得时刻提防着官府的检查,生怕一不小心就多卖了货物,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进城税和坐地经营税都是地方官府管的,林小风想插手也难。但过路费税这块,他还能动动脑筋。于是,他就设立了邮驿司,想统一全国的过路费税征收,削弱地方官府的权力,收归朝廷所有。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地方官府的一次重大挑战,也是林小风在朝廷中树立威信的一次重要机会。
皇帝一声令下,六部九卿忙得跟陀螺似的。邮驿司的事虽然定了,但还得各部门赶紧商量,定好官员人选。还得跟地方官府通气,确保新衙门成立后能顺利运转。林小风坐在大殿上,看着下面忙碌的官员们,心中暗自得意。他终于有机会在朝廷中大展拳脚了。
成庆华和邵师韩两位大人辞行后,林小风一个人坐在大殿里,没多久就觉得没意思了。太阳下山前,他回了乾清宫,然后又去坤宁宫吃饭,跟皇后聊到很晚。皇后是个温婉贤淑的女子,她总能在林小风疲惫的时候给予他安慰和鼓励。林小风跟皇后聊起了设立邮驿司的事,皇后听后也赞不绝口,说这是为国为民的好事。
第二天一大早,就是殿试的日子了。考生们心里那个激动啊,又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终于来到皇城了,这地方可真气派,琉璃瓦、金柱子、雕花窗、金砖地,还有那些奇花异草,看得人眼花缭乱。害怕的是,万一考不好,可就白费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他们一个个穿着整洁的衣裳,手里紧握着笔砚,紧张而又期待地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礼部官员带着考生们往前走,一路上不停地叮嘱:“你们初来乍到,看到啥都新鲜。但皇城有规矩,只能看不能久留,别傻站在一个地方不动,也别到处乱看,记住了啊!”考生们都恭恭敬敬地答应了,他们知道这是皇城的规矩,不敢有丝毫怠慢。
一行人穿过皇极殿和中极殿的侧门,来到了建极殿前。这大殿巍峨壮观,让人心生敬畏。礼部官员指挥考生们分列在台阶两侧站好,等待皇帝的到来。考生们一个个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动弹。
台阶上站着四个锦衣卫大汉,穿着大红官服,衣服上绣着金丝龙凤图案,袖子边上也绣着花,下摆像荷叶一样散开,腰间系着蓝锦带还挂着绣春刀。他们左手按着刀柄右手拿着黄丝鞭子鞭子柄上雕着龙头还贴着金饰。他们神情严肃,目光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考生们看到他们,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百官比考生们早到一步穿着朝服站在前面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以前也是被人管着的,现在终于熬出头了。他们一个个神情傲慢,仿佛在看一场好戏。
“升殿!”鸿胪寺的官员高声喊道。话音未落,四个锦衣卫同时挥动金鞭,“啪啪啪啪”三声响彻云霄,大家都被震得精神一振。明朝的规矩,正旦、冬至、万寿圣节还有殿试这样的大典都要鸣鞭。《大明会典》上都有记载:“奏响《定安之曲》,九五飞龙腾空而起,万国都恭敬遵从。鸣鞭三声……”
鞭声停了,林小风穿着朝服步入建极殿。他神情庄重,步履稳健,仿佛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节拍。百官和考生们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后,各自回到座位上。
第一场考试是策问,由皇帝亲自出题,考生们在殿中的通道上作答。这场考试主要是看考生的心智是否成熟,应变能力和口才怎么样。林小风在看考生名单的时候,被吕宫这个名字吸引了注意。
吕宫这个人啊,是南直隶秋闱罢考哭庙事件的名义上的领袖。但实际上背后有人操纵,想扩大事端。林小风看到他的名字,眉头微微一皱。按理说,秋闱的时候主考官应该把他的名字划掉,以惩罚他哭庙的恶劣行为。可吕宫非但没被划掉,反而一路过关斩将进了殿试。
“有趣,真是有趣!这岂不是在试探我的耐心吗?”林小风冷笑一声,合上了名册。他心中暗自思量,这个吕宫背后到底有什么人?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林小风决定,无论如何,他都要把这个吕宫查个水落石出。
随着考试的进行,建极殿内逐渐弥漫起一股紧张而又庄重的气氛。考生们一个个奋笔疾书,努力将自己多年来的学识和才华倾注于笔端。林小风则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目光如炬,审视着每一个考生。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忧虑,期待的是能从中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忧虑的是这场考试背后可能隐藏的阴谋和斗争。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考试终于结束了。考生们交上答卷后,纷纷走出建极殿,他们的脸上有的带着自信的微笑,有的则显得疲惫不堪。而林小风则留在殿内,与百官一起审阅答卷。他一份份地看过去,每一份答卷都仿佛是一个考生的命运和前途。
在审阅答卷的过程中,林小风特别留意了吕宫的答卷。他发现吕宫的答卷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文采斐然,不禁暗暗点头。但同时他也更加警惕了,因为这个吕宫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背后的人到底想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把吕宫送到殿试来?
林小风决定派人暗中调查吕宫的背景和来历。他要弄清楚这个吕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背后的人到底是谁?他们有什么目的?只有这样,他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才能确保这场殿试的公正和公平。
随着调查的深入,林小风逐渐揭开了吕宫背后的秘密。原来吕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这个集团试图通过操纵科举考试来渗透朝廷,扩大自己的势力。而吕宫就是他们选中的一个棋子,一个用来试探林小风耐心和决心的棋子。
明白了这一切后,林小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不仅要选拔出真正的人才,还要打击那些试图渗透朝廷的势力。他决定将计就计,利用吕宫来引出背后的势力,然后一网打尽。
于是,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林小风对吕宫特别关注。他故意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试图引出吕宫背后的势力。而吕宫也不负所望,他的回答总是那么巧妙、那么有深度,仿佛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在支持他。
终于,在最后一场考试中,林小风成功地引出了吕宫背后的势力。他们试图通过贿赂考官来操纵考试结果,但被林小风及时发现并制止了。这场考试不仅选拔出了真正的人才,还打击了那些试图渗透朝廷的势力。
考试结束后,林小风对吕宫进行了特别的面试。他想知道这个年轻人到底有什么样的才华和抱负。在面试中,吕宫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对时局的分析、对政策的建议都让林小风刮目相看。
最终,林小风决定录用吕宫,并给他一个重要的职位。他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引来一些争议和质疑,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他相信吕宫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一个能够为朝廷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才。
而吕宫也没有辜负林小风的期望。、(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