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商议两件事
作者:小香烟    更新:2024-11-12 21:49
  ()崇祯八年,七月下旬。
  京师,紫禁城。
  崇祯皇帝连续半个月,都召集大臣在一起议事,时不时的还会有争辩声传出。
  而崇祯皇帝与大臣商议之事,主要有两件,一件便是商议如何剿灭起义军,另一件便是与王毅的火器交易之事。
  由于火器交易之事涉及到王毅以及大明固有领土,所以大臣们对此都讳莫如深,都不敢提什么意见,以免惹火上身。
  毕竟,大臣们对王毅此人,心中多少都是有些意见的。
  一个不敬重朝廷的将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举旗造反,何况是手握天下第一强军的王毅,完全有能力将大明一举推翻。
  所以,没人愿意用自己的政治生涯,来赌王毅是否会背叛大明。
  就因为这些原因,每次崇祯皇帝提及火器交易之事,大臣们都不发表意见,只一句“凭陛下做主”打发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自己当然可以直接拍板,但也担心会因此将王毅的胃口养大,甚至滋生异心,夺取大明天下。
  所以,崇祯皇帝很想有个大臣发声,若以后真的出现问题,也能有个人顶罪。
  可惜大臣们也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根本不入崇祯皇帝的套。
  而这一点导致火器交易的事情给耽搁了下来,大臣们更是将注意力放到剿灭起义军的事情上来。
  在陈奇瑜剿贼失利之后,崇祯皇帝以洪承畴继任五省总督。
  洪承畴调遣着官军踏入陕地,重新组织起对起义军的围攻。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李自成率领着他的部队,顽强地坚持在陕甘地区,与官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们如同一股不屈的洪流,在困境中奋勇前行。
  沿途,荒凉的景象让人触目惊心。战火肆虐后的土地满目疮痍,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
  而起义军高迎祥等部,担心再度被围剿,便转战进入河南。
  原本就面临各种天灾的河南,更是迎来了人祸,一场场战争在河南大地上爆发,尸体随处可见,无人掩埋,只能任由鸟雀、野兽啃食。
  洪承畴为了扭转剿贼的被动局面,便采取了重兵包围起义军汇聚地区之策,将大军开进了河南。
  他亲率主力,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所部义军。
  面对朝廷大军的围剿,高迎祥在确山、朱仙镇(今开封市西南)等地屡战屡败,被迫进入河南西部的山区。
  为了加大围剿力度,朝廷除了派遣洪承畴出陕西,还派遣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对起义军发起进攻。
  各部起义军深感压力,逐渐意识到生死危机来临,都不敢单独行动。
  于是,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兵力,在一起商讨应对之策。
  最终,起义军选出了三位领头人,带领起义军三路分进,一路西返陕西,一路北进山西,一路东入凤阳。
  动静最大的,当属张献忠东入凤阳的这一路,他率部趁着大雾天气,对大明中都凤阳城展开了围攻。
  镇守凤阳的大明将领是朱国相,他第一时间领兵迎战。
  但伪装入城的农民起义军,在城内四处放火闹事,与城外农民军主力密切配合。
  官军遭内外夹击,阵势大乱,朱国相见大势已去,担心朝廷怪责,便拔剑自刎。
  而凤阳城四千名守城士兵被起义军歼灭。
  张献忠焚毁皇陵楼殿,张旗帜自称“古元真龙皇帝”。
  高迎祥率部赶至凤阳,与张献忠在城内会合密谈,三日后,两人又各自率军分头行动。
  崇祯皇帝得知凤阳皇陵被焚毁,声泪俱下,立即更换素服前往太庙,表达了自己对于大明皇室的愧疚感。
  ??此外,??崇祯皇帝还将总督漕运尚书杨一鹤逮捕下狱,??以此来承担责任。
  ??这一系列的行为反映了崇祯皇帝对于皇陵被毁的深深自责和悲痛。??
  ??崇祯皇帝还密令陕西总督汪乔年,??派遣官员去挖李自成家族的坟墓,??以此来“复仇”。
  ??这一行为虽然极端,??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崇祯皇帝对于皇陵被毁的愤怒和绝望。??
  凤阳皇陵被焚,崇祯皇帝虽然贵为天子,但责任也难以开脱。
  于是,崇祯又下了一道罪己诏,大意为:“朕以凉德,承继大统,不料作用不当,致使满虏三次入塞,流寇七年未灭。
  军将士卒暴露于野外,平民百姓颠波流离。国家财政匮乏,征调没有尽期,村村落落凋敝不堪,而加派捐饷照催不误。
  每当想起这些事情,朕未尝不惭愧悲叹。
  流贼震惊皇陵,祖宗惊骇,百姓惶惶,罪过都在朕一人身上。
  朕现在征集兵卒,征收新饷,立誓荡平流贼,救百姓出脱苦海。
  文武百官也应该各思己过,卧薪尝胆,用回天之心,以救百姓。”
  诏下之后,崇祯自己避正殿,减膳撤乐,穿青衣布服,以示和前线将士同甘共苦之意。
  他又命令百官都宿于各自公署,内阁辅臣都住在朝房,给他陪伴。
  随着农民军声势日益壮大,崇祯皇帝与大臣商议后,决定于八月设立“五省总理”的差使,由卢象升兼任,统辖南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五省军务。
  而洪承畴再度回到陕西三边总督的位置,负责围剿西北部的起义军。
  等卢象升上任后,将负责围剿东南部的起义军。
  卢象升接到任命后,向朝廷呈上“平寇十要”:一办饷、二筹兵、三用人、四任将、五设险、六定功罪、七明分合、八专责成、九以民攻贼、十以贼攻贼。
  之后又奏“三大机宜”:剿荡大局、兵饷全筹、督理专力。
  “平寇十要”和“三大机宜”都颇得崇祯皇帝认可,朝廷也进行了采纳。
  为了加快剿贼的进度,崇祯皇帝终于决定尽快与王毅完成火器交易之事。
  与大臣商议这件事时,只要没有确定下来,崇祯皇帝就将时间延续至深夜,他自己则可以休息。
  大臣要至深夜才能回,大清早又要参加朝会,昼夜都难有休息时间。
  连续半月都是如此,大臣们终于是抗不住了,私下一番商议之后,决定一起承担,纷纷同意与王毅交易火器之事。
  在八月上旬,崇祯皇帝的旨意,终于送来了护民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