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真有钢铁铺的路啊!
作者:咖啡就大蒜 更新:2024-11-12 13:08
()“老朱你得明白,现在我们所说的贸易,大体而言包括了原材料采购、生产、卖出货物这三个环节。
这便包括了原材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个区域。
整个贸易过程,便和这三个区域息息相关。
首先说原材料产地,作为贸易主导方即生产销售方而言,原材料的供应最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价格低廉,第二便是稳定供应。
这你能理解吧?”
老李你这是小看咱老朱啊,朱元璋撇嘴一笑,这咋不能理解了?
以白糖为例,两广产甘蔗差不多六个铜钱一斤,琼州岛是四个铜子,不过加上运费的话,折合下来差不多也要七个铜子了。
那么用两广的甘蔗生产白糖,自然是更便宜一些,不过这还涉及到甘蔗的品质。
琼州岛的甘蔗品质要好上一些,因此不少糖厂也愿意用琼州来的甘蔗。
“其二便是生产环节,主要便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生产出更多种类的物美价廉的货物出来。
生产出货物后,便要卖到市场去,市场越大,卖的货物越多,才能保证越来越赚钱。
而这三个环节,都处于起步阶段,上升空间几乎是无限的,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大明的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所以说老朱你与其担心工厂亏损,不如好好琢磨一下如何开拓市场。
真要到亏损那一步,那也得等到大明的产品卖到世界各地的时候吧。”
说了这么多,别以为咱看不出来老李你打的什么主意,不就是让大明加快对外贸易扩张的步伐么?
李晗的意思朱元璋是彻底明白了,只要大明能持续源源不断向外输出商品,那么工厂就不会有亏损的时候。
这其中,包括不断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输出地,当然原材料供应地也是产品输出地之一,这一点在老李讲解剪刀差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这样一来的话,在占城创立联合种植园和糖厂,实际上便是剪刀差理论的一次完美应用。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里还有些小得意,瞧瞧,咱老朱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嘛。
“说回占城,在了解了占城的权力结构后,由于婆罗门体系特有的束缚人思维的价值观念的存在,因此让高种姓来管理低种姓,再合适不过了。
虽说大明吃肉,占城喝汤,不过既然喝了汤,那也要干喝汤的活嘛。
况且占城那帮深受婆罗门教影响的百姓,有没有反抗这个概念还两说呢。
这也是为何我建议让占城贵族管理人力的原因,便是将劳资矛盾,转移到了贵族身上。
因为大明是去赚钱,而不是去做善事的。
说不定你对占城提出建联合种植园的要求,人家还要向你感恩戴德呢!”
哈哈哈,这老李,真是损到没边了,占了大便宜还要卖乖,朱元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看到这里,他已经完全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了,占城使者希望贸易,那咱就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可以以大明海贸股份公司的名义,向占城派遣使臣,寻找合适的代理人买办,来建种植园和工厂。
至于其他各国,亦是如此,他们需要大明的商品,而大明也需要他们的原材料、金银以及劳动力,联合建厂这一套方法,可以复制到各国去。
对于建厂这一块儿,李敏最有经验也最感兴趣,便交给他去办理了。
当然,还有货币结算问题,如何说服各国使用大明的宝钞,那就交给杨思义去处理吧,他现在对钱这个字极其敏感,手下的侍郎也是听到钱字就两眼放光,想必非常乐意效劳的。
“前边说了这么多,那么接下来,该来到我们这个话题的重点了,即贸易的核心,运输问题。”
终于说到运输的问题了啊,朱元璋精神一震,咱还以为老李你都忘记了。
看老李的语气,莫非他真的有解决办法,可是关于如何提高运输的速度,整个朝堂已经讨论过无数次了,就连工部已验证过无数个方案,无非就是修路,要么是修建运河。
随着贸易量的增长,路是一定要修的,至于运河的话,工程量属实太大,还得因地制宜,不能急于一时。
况且,有句话说得好啊,运河一开,那便是百万槽工衣食所系,不光是运河,从隋开大运河开始,还有长江等各大河流上,存在着万千靠水吃饭的结社。
这些结社力量强大,有时甚至盖过了官府,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问题了。
再开运河,恐怕又得多出多少是非出来,不比修路,得慎之又慎。
朱元璋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期待,不知道李晗关于这个问题会如何作答。
突然间他想到了那一叠厚厚的资料,最上头写的“铁路”两个字,莫非老李的答案是用钢铁修路?
这也实在令人太匪夷所思了!
“事实上,运输涉及到的,还不仅仅是贸易,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治理、民生、国防、安全等方方面面。
有句话说得好啊,路修到哪里,朝廷的力量就延伸到哪里,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何有天高皇帝远的说法,不就是因为交通不便,朝廷的政令不能及时传达那些偏远地带么?”
确实是这么回事啊,这交通问题,可是困扰了华夏几千年了,远的不说,就像是去年的洞庭湖洪涝,由于消息政令传递太慢,导致朝廷不能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态势,致使救灾出现延误。
虽然后来老李送来了无线电手台,解决了政令消息传达的桎梏,但在人员物资的运输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无论是人的脚力,还是牲畜,一天就只能走那么点距离,想要再快,那就真得跑断腿了。
“因此,路是一定要修的,但修路,只是解决通达的问题,那么如何要解决运输效率的问题呢,老朱啊,这可是项艰巨的工程,关系到大明百年国运,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大明的百年国运?
见李晗说得如此认真,朱元璋顿时肃然起来,这么说的话,老李真的有办法?
他心中大喜,不由有些激动起来,如果真的能解决运输速度问题,那说是影响大明的百年国运,还真不带半点夸张的!
于是他展起信纸,又仔细的看了下去。
“我这里给你介绍的,便是一种全新的运输形态,名为铁路,铁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铺设在地面上的铁轨,二是在铁轨上运行的蒸汽机车,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火车……”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有些傻眼,好家伙,我的天爷啊,老李这家伙还真是要用钢铁来铺路啊!
()
这便包括了原材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个区域。
整个贸易过程,便和这三个区域息息相关。
首先说原材料产地,作为贸易主导方即生产销售方而言,原材料的供应最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价格低廉,第二便是稳定供应。
这你能理解吧?”
老李你这是小看咱老朱啊,朱元璋撇嘴一笑,这咋不能理解了?
以白糖为例,两广产甘蔗差不多六个铜钱一斤,琼州岛是四个铜子,不过加上运费的话,折合下来差不多也要七个铜子了。
那么用两广的甘蔗生产白糖,自然是更便宜一些,不过这还涉及到甘蔗的品质。
琼州岛的甘蔗品质要好上一些,因此不少糖厂也愿意用琼州来的甘蔗。
“其二便是生产环节,主要便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生产出更多种类的物美价廉的货物出来。
生产出货物后,便要卖到市场去,市场越大,卖的货物越多,才能保证越来越赚钱。
而这三个环节,都处于起步阶段,上升空间几乎是无限的,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大明的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倾销地,所以说老朱你与其担心工厂亏损,不如好好琢磨一下如何开拓市场。
真要到亏损那一步,那也得等到大明的产品卖到世界各地的时候吧。”
说了这么多,别以为咱看不出来老李你打的什么主意,不就是让大明加快对外贸易扩张的步伐么?
李晗的意思朱元璋是彻底明白了,只要大明能持续源源不断向外输出商品,那么工厂就不会有亏损的时候。
这其中,包括不断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输出地,当然原材料供应地也是产品输出地之一,这一点在老李讲解剪刀差的时候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这样一来的话,在占城创立联合种植园和糖厂,实际上便是剪刀差理论的一次完美应用。
想到这里,朱元璋心里还有些小得意,瞧瞧,咱老朱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嘛。
“说回占城,在了解了占城的权力结构后,由于婆罗门体系特有的束缚人思维的价值观念的存在,因此让高种姓来管理低种姓,再合适不过了。
虽说大明吃肉,占城喝汤,不过既然喝了汤,那也要干喝汤的活嘛。
况且占城那帮深受婆罗门教影响的百姓,有没有反抗这个概念还两说呢。
这也是为何我建议让占城贵族管理人力的原因,便是将劳资矛盾,转移到了贵族身上。
因为大明是去赚钱,而不是去做善事的。
说不定你对占城提出建联合种植园的要求,人家还要向你感恩戴德呢!”
哈哈哈,这老李,真是损到没边了,占了大便宜还要卖乖,朱元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看到这里,他已经完全明白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了,占城使者希望贸易,那咱就满足他们的要求,同时可以以大明海贸股份公司的名义,向占城派遣使臣,寻找合适的代理人买办,来建种植园和工厂。
至于其他各国,亦是如此,他们需要大明的商品,而大明也需要他们的原材料、金银以及劳动力,联合建厂这一套方法,可以复制到各国去。
对于建厂这一块儿,李敏最有经验也最感兴趣,便交给他去办理了。
当然,还有货币结算问题,如何说服各国使用大明的宝钞,那就交给杨思义去处理吧,他现在对钱这个字极其敏感,手下的侍郎也是听到钱字就两眼放光,想必非常乐意效劳的。
“前边说了这么多,那么接下来,该来到我们这个话题的重点了,即贸易的核心,运输问题。”
终于说到运输的问题了啊,朱元璋精神一震,咱还以为老李你都忘记了。
看老李的语气,莫非他真的有解决办法,可是关于如何提高运输的速度,整个朝堂已经讨论过无数次了,就连工部已验证过无数个方案,无非就是修路,要么是修建运河。
随着贸易量的增长,路是一定要修的,至于运河的话,工程量属实太大,还得因地制宜,不能急于一时。
况且,有句话说得好啊,运河一开,那便是百万槽工衣食所系,不光是运河,从隋开大运河开始,还有长江等各大河流上,存在着万千靠水吃饭的结社。
这些结社力量强大,有时甚至盖过了官府,已经成了尾大不掉的问题了。
再开运河,恐怕又得多出多少是非出来,不比修路,得慎之又慎。
朱元璋心中又是紧张又是期待,不知道李晗关于这个问题会如何作答。
突然间他想到了那一叠厚厚的资料,最上头写的“铁路”两个字,莫非老李的答案是用钢铁修路?
这也实在令人太匪夷所思了!
“事实上,运输涉及到的,还不仅仅是贸易,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治理、民生、国防、安全等方方面面。
有句话说得好啊,路修到哪里,朝廷的力量就延伸到哪里,其实也很好理解,为何有天高皇帝远的说法,不就是因为交通不便,朝廷的政令不能及时传达那些偏远地带么?”
确实是这么回事啊,这交通问题,可是困扰了华夏几千年了,远的不说,就像是去年的洞庭湖洪涝,由于消息政令传递太慢,导致朝廷不能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态势,致使救灾出现延误。
虽然后来老李送来了无线电手台,解决了政令消息传达的桎梏,但在人员物资的运输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无论是人的脚力,还是牲畜,一天就只能走那么点距离,想要再快,那就真得跑断腿了。
“因此,路是一定要修的,但修路,只是解决通达的问题,那么如何要解决运输效率的问题呢,老朱啊,这可是项艰巨的工程,关系到大明百年国运,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大明的百年国运?
见李晗说得如此认真,朱元璋顿时肃然起来,这么说的话,老李真的有办法?
他心中大喜,不由有些激动起来,如果真的能解决运输速度问题,那说是影响大明的百年国运,还真不带半点夸张的!
于是他展起信纸,又仔细的看了下去。
“我这里给你介绍的,便是一种全新的运输形态,名为铁路,铁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铺设在地面上的铁轨,二是在铁轨上运行的蒸汽机车,当然你也可以称之为火车……”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由有些傻眼,好家伙,我的天爷啊,老李这家伙还真是要用钢铁来铺路啊!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