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论学大会
作者:咖啡就大蒜    更新:2024-11-12 13:07
  ()“钱大人所言甚是!”
  洪文昌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民可使尤之,不可使知之,民意逸轨,反噬之患潜滋,宜慎行也!
  可惜这个道理,陛下他不懂啊!”
  “所以,洪大人还需稍安勿躁,如今陛下虽造势凶猛,但也是旁门左道,不足为惧也,论学,才是正道,明日的论学大会,才是揭晓胜负的时刻!”
  钱鸿铭冷笑道:“陛下之所为,皆奇技淫巧之流,似山竹笋,嘴尖皮厚而腹内空虚,早已悖离圣贤教诲之真谛。
  纵使百般造势,亦难掩其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之实,终属徒劳无益。
  道,乃天地之正理,人心之所向,非一人之力所能独揽,今我文坛士子,皆秉持道义,同心同德,共聚于此,誓为圣贤之道正名。陛下虽居高位,却失道寡助,无智者相辅,其势已孤。
  且看明日之大会,陛下又有何人可用?”
  洪文昌闻言露喜,神色逐渐得意起来。
  “朝堂之上,无论六部,亦或是翰林院,再者文渊阁、东阁等议事之处,皆是我文坛士林中人,读的是圣贤书,学的是圣贤道,想来陛下能用之人,也不过李敏杨思义,要不就是那群勋贵莽夫!
  明日之论学大会,我是异常期待也,倒要看看,陛下会派出谁前来论学!”
  “无论派出谁,此局,于陛下而言都是死局,明日,将异常精彩!”
  钱鸿铭沉声道:“而且,明日我会给陛下准备一个大惊喜!”
  洪文昌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还请钱大人言明!”
  “洪大人可知,岳麓书院的山长吴道行吴大儒?”
  “怎会不知?吴大儒大名鼎鼎,天下冠绝,师出洛派,其学问之渊博,尤在蓝智、王桥龄等人之上,被誉为朱圣当世之唯一传人!”
  突然间,洪文昌愣了一下,然后狂喜道:“莫非,吴大儒会出山参与论学大会?”
  “护学卫道,本是我辈读书人义不容辞之责任,吴大儒,乃当今文坛之首,引领风骚数十载,又岂会袖手旁观?”
  “有吴大儒坐镇,那明日之论学,将毫无悬念!”
  钱鸿铭端起茶杯,“今日,便以茶代酒,待明日之后,洪大人,我们再举杯共饮那庆功酒!”
  “好好好,钱大人,对于明日,我是更加迫不及待了!”
  ……
  万众瞩目中,应天府终于迎来了论学大会,地点,就正对着匠造书院。
  一大早,天还未亮,匠造书院前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
  不光如此,就连附近的酒楼、茶肆都坐满了人,都为亲眼见证大明这一文坛盛会。
  无数的学子,早已将论学的擂台围得水泄不通,放眼望去,乌央乌央全是人。
  儒生学子们,一个个热切的讨论着,。
  “此次论学大会,有蓝智和王桥龄等大儒坐镇,我看啊,朝廷不用辩都已经输了。”
  一个儒生挑起了话题,便引来无数人的讨论。
  “依我看呀,论学辩理一事,自是我们读书人最拿手,不过朝廷中也是能人辈出,不可小觑也。”
  “非也非也,如今朝廷中的文官,都不愿来掺和这件事,毕竟谁也不想得罪整个大明的文坛。”
  “那朝廷会派何人来论学?”
  “或许会是宋濂宋大儒的门生方孝孺吧,此人博学多才,口才犀利,听说那日国子监学子围攻匠造书院,便是被方孝孺一人给全都骂跑了!”
  “区区方孝孺,何足挂齿,你们知道吗,这一次论学大会,不光有蓝智、王桥龄等大儒,还有一位名声更在其上的大儒也会来这论学大会!”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其他学子的兴趣。
  “哦?难道还有学识比蓝大儒更胜一筹的读书人吗?”
  “孤陋寡闻,诸位,你们可知道,岳麓书院的山长,吴道行吴大儒!”
  “什么,吴大儒也来了?”
  不少学子纷纷露出震惊的表情,吴道行的名字,在文坛如雷贯耳,在所有读书人的心中,那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早在前朝时,吴道行便已经名满天下了,其对于天理之道的见解,更进一步深化了程朱理学,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他会是继朱圣人之后的又一位圣人。
  更不用说,如今不少学问高深的文人,都是他的学生,无数儒生学子,做梦都想成为吴道行的门生。
  只可惜,入岳麓书院易,想要成为吴道行的关门弟子,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这不妨学子们将吴道行当成圣人一样来崇拜,如今能亲眼见到这位大儒,学子们瞬时间就沸腾了。
  “有了吴大儒坐镇,朝廷无论派出何人,这论学大会,咱们文坛也是赢定了!”
  “那还用说!”
  “如果吴大儒来了,我一定要向他讨教学问,或许会给他留下好印象,然后收我为关门弟子!”
  “你也不照照镜子,就你肚子里的那点墨水,也不怕辱了吴大儒的门楣?”
  “非也非也,吴大儒出的书籍,对各类经典的注释,我都熟读了无数次了,对其学问,早已了然于胸!”
  除了儒生学子外,更有无数的百姓也前来观看,他们并没有学子们那般轻松,不少明事理的百姓明白,这一次所谓的论学大会,就是冲着匠造书院去的!
  匠造书院的设立,让他们看到了除了读书科考外,老百姓还有另一条出路。
  虽然目前书院只收了两千名学生,但他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匠造书院出现的。
  这一次论学大会,如若朝廷辩赢了还好,匠造书院方能保留下来。
  可一旦被文人辩赢了,那匠造书院便会关门大吉,届时,他们这些百姓匠人,又该如何自处?
  可现在看来,文坛这边又是这个大儒那个大儒的,却从没听过朝廷有哪个大儒。
  看来朝廷赢的希望不大啊!
  不少百姓心中暗暗下了决心,一旦朝廷辩输了的话,他们便学那帮儒生一样,请愿!
  向朝廷请愿,也向那些文人请愿!
  匠人的技艺,也是学问,为何不能用官学让其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