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徐达的奏章
作者:阳阳的回忆    更新:2024-11-08 05:10
  ()朱元璋对这些世家大族忍无可忍。
  终于决定对他们进行了连环的打压。
  朱元璋颁布了一条律法。
  士大夫阶层有义务为朝廷效力。
  如果执意和朝廷对抗,朱元璋便可以名正言顺的抄家灭族。
  毫不留情。
  紧接着朱元璋便罢免了100多位官员。
  这些官员可都是世家子弟。
  文武百官顿时骇然。
  太子朱标也不可想象。
  三省六部一下子少了100多人,如何运转?
  太子朱标再次站出来说道:“父皇不可,文武百官一下少了这么多,会造成政务混乱的,尤其是现在北伐军激战正酣,后方不能乱。
  朱标也是从大局出发。
  朱元璋说道:“明年举行科举,开科取士。”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在洪武四年开科取士。
  不得不说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世家大族的发展。
  使普通老百姓有了晋升的空间。
  贫寒子弟只要刻苦攻读。
  就有希望光宗耀祖,甚至金榜题名。
  无数读书人无不争先恐后赴考。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使许多人实现了阶级跃升。
  科举制度首先出现在隋朝。
  被唐宋发扬光大。
  最后到明朝的时候发展到巅峰。
  明朝以前的科举只是寥寥的录取了几十人。
  可有可无。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这里,一下子就录取三四百人。
  录取的成功率大大增加。
  这些人迅速在朝中担任官职。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读书资源的垄断。
  朱元璋也就是打着这样的如意算盘,大力的打压士族。
  空出来的位置由明年的科举来选拔。
  朱元璋早已经成竹在胸。
  这一番连削带打,顿时极大的打击了世家大族在朝廷里的势力。
  尤其是把这些官员们赶出朝廷之前,还狠狠的敲了一笔竹杠。
  也换也算是为国库做出了贡献。
  很显然,朱元璋从杨鸣的打土豪分田地事情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朱元璋的科举制度出发点是好的。
  就是为了打击世家大族势力。
  但是无疑是失败了。
  这些贫寒子弟通过科举。
  上来之后。
  便开始拉帮结派,形成了新的势力。
  那便是文官集团。
  世家大族们也通过科举制度。
  约定门生。
  势力再次盘根错节。
  典型的事件便是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事件,
  表面上是南北学子水平差异。
  造成北方学子无一上榜。
  实际上就是世家大族和朱元璋矛盾的再一次激烈爆发。
  朱元璋骇然的发现这些世家大族居然通过关系,可以操纵科举的结果。
  他不得不再次举起屠刀。
  这是后话。
  此刻的朱元璋志得意满。
  眼看着时间不早了。
  朱元璋现在已疲惫不堪,今天的事情真是一波三折。
  让人目不暇接。
  好在结果让朱元璋很是满意。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中午。
  文武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谁也不不说话。
  明显的是公事已经处理完了。
  朱元璋挥手,就准备命令退朝。
  就在这时候。
  刘公公疾步跑了进来,急忙说道:“启禀陛下,且慢退朝,大将军徐达有奏折到。”
  朱元璋顿时心里一紧。
  对于北伐前线的事情。
  现在是重中之重。
  一旦有前线有军情到达兵部。
  会第一时间转给朱元璋。
  无论多晚,都要立即呈报。
  这也是朱元璋定下的死命令。
  如今大将军徐达奏折到了。
  朱元璋如何能等得下去?
  太子朱标也很好奇。
  大将军徐达究竟是带来了什么战报?
  于是大声的喊道:“赶紧呈上来!”
  太子朱标疾步上前一把便拿过了奏折。
  立即展开了观看。
  一开始太子朱标长出了一口气。
  发现并不是什么坏消息。
  可是紧接着太子朱标的脸就变了颜色。
  紧接着面露出古怪的神情。
  文武百官也想知道徐达到底写了什么。
  都在察言观色。
  见到太子朱标变了脸色。
  顿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以朱标的城府。
  不可能这样失态,肯定是有不得了的事情发生了。
  朱元璋也疑惑起来。
  太子朱标这到底是什么表情。
  朱标看完了奏折眼睛直愣愣的。
  好半晌才想起来把奏折递给了朱元璋,苦笑的说道:“父皇,你还是看看大将军的奏折吧,事情有点棘手啊。
  自从太子朱标跟随朱元璋处理政务以来。
  还是第一次露出为难神色。
  脸上也变了颜色。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前线发生了什么事?”
  太子朱标说道:“父皇放心,前方的战事一切顺利。”
  “这是徐叔叔的请罪奏折。”
  朱元璋的疑惑更甚,请罪请什么罪?
  徐天德犯了什么错误?
  朱元璋急忙展开奏折,仔细观看。
  徐达首先向朱元璋请罪。
  沂州城由于杨鸣胡乱操作,打土豪分田地,造成老百姓热烈拥护北伐军,人们踊跃参军报名,徐达迫不得已招收了三万部队。
  也是为了不辜负老百姓的热情。
  朱元璋顿时停顿了一下。
  这件事情黄一鹤已经向他奏报过了。
  朱元璋也知道情有可原,并没有怪罪徐达的意思。
  而且他还心中暗暗高兴。
  北伐军这么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北伐胜利指日可待。
  朱元璋也并没有怪罪徐达的意思。
  紧接着徐达的奏报让朱元璋大吃了一惊。
  徐达奏报现在的老百姓不但踊跃报名参军,而且还把自己家的粮食都拿了出来犒劳北伐军,甚至他们推着渡轮运送物资,北伐军打到哪里,他们就把粮食送到哪里。
  据徐达预计,北伐军二十几万人足够吃三年。
  老百姓已经集合了上百万民夫,随时待命。
  徐达对他们的热情也是无可奈何。
  朱元璋顿时有些无语。
  这么多人拥护北伐军,本来就是好事情。
  高兴都来不及。
  紧接着徐达话锋一转,便开始讲述杨鸣和四皇子在各地建立了兵民组织。
  老百姓战时为兵,闲时为农。
  他们把这些人组织起来。
  开始组织训练,人数有50万人。
  这些人全听杨鸣和四皇子的命令。
  而且他们不要朝廷的一份俸禄。
  徐达恳请朱元璋派一名监军。
  监督此事,以免生乱,造成尾大不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