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边境三县完成蜕变,要走了
作者:酒白 更新:2024-11-07 19:00
()第434章 边境三县完成蜕变,要走了
听到是连青州府府主都不知道的秘密。
杜有道当即躬下身,没说不听,也没有表现的迫不及待,拿捏的很是到位。
许元胜满意的看了他一眼。
“你看出了我对城外人口的在乎。”
“很不错。”
“其实我有意让周边两个乃至三个县的城外人口,完全聚拢在一起,统一耕种,统一练兵,统一建设防备,其余老幼妇孺皆入城。”
“城内则属于庇护之地,商路流通之地。”
“毕竟城内生活上物资不缺,有更好的生活,也有完备的学堂,如此城外村民也能更加安心。”
许元胜直言道。
“大人此举,简直是……。”杜有道有些呆滞,和他所治下的县城,完全不一样的走向。
哪怕他已经很爱民了。
但对于城外也只是给予一定的支持,并没有把其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但按照许元胜的部署。
城外才是中流砥柱,城内不过是庇护和交易之地,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军队里负责后勤的存在。
“这也是城外民众期许的生活。”
“老有所依,幼有所学。”
“对于城内而言,也是一种促进,大多数城外村民贫穷,很难促进城内商业的发展。”“现在好了,城外若是兵士增多,每个月的粮饷就会增多。”
“这些银子多数也是会流入城内他们的家人手里。”
“拿朝廷的银子,促进城内商业繁荣。”
“大家皆大欢喜。”
许元胜笑着道,其实这和军屯之举类似,是进行了一定军事化的管理,自然会牺牲不少城外村民阖家欢乐的时间。
但对于城外民众而言。
随便找个人问,他们肯定非常乐意的。
老人和孩子能过得好。
每个月有银子拿,三五日就有肉吃。
自家的田地也不会荒废。
这样的日子对现在的村民而言,实乃盛世。
唯一不好的是,当兵要打战,必有牺牲。不过许元胜不会勉强他们当兵,但不当兵生活上肯定没有当兵的好。
“大人如此做。”
“确实对于城内和城外都很好,特别是我们西川行省比之其它行省,穷的多啊。”
“穷人不畏死,但更担心家人。”
“大人让大多数人没有了后顾之忧。”
“只是……。”
“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大量的银子。”
杜有道长舒了一口气,不管如何,有这么一个目标来等着他来落实,忽然间感觉了心底充斥着蓬勃的心劲。
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官。
但福广县大多数民众,过的还是很艰苦。
若按照刚刚的假设,那未来的场景,想一想就令人激动。“所以我没有说立即操作。”
“先拿钱江县那边做一个试点。”
“当初朝廷拿兵部司在青州府做试点。”
“今日我欲拿钱江县也尝试一番。”
“杜有道,你手里将会有超十多万的村民,远超一县的人数。”
“户贴制,里甲制,完全落实之后。”
“我会给你每个月拨银四万两,钱江县衙门每个月也会给你一万两,外加上钱江县内十处店铺交于城外村子使用,这些足以让你能够放手施展。”
“你主政过一县发展。”
“其实我想告诉你,你把心思放到城外村民身上,他们所展现出的潜力,定然会让你惊喜的。”
许元胜直言道。“大人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托。”杜有道沉声道。
“此举我称之为军屯制。”
“未来城外依兵士为主,练兵之余,依军队的形式插手农耕等各类建设。”
“妇孺老幼皆入城。”
“你的目标就一个,让城外所产生的物资远远超过之前,就足以支持这般军屯制存在下来。”
“前期我给你时间和银子,后期还要看你自己。”
许元胜道出目标。
“是,大人。”
“我会好好思量,过两日再来听大人的教诲。”
杜有道沉声道。“好,去吧。”许元胜点了点头。
“卑职告退。”杜有道转身离去。
离开了衙门后院的杜有道。
回到了离衙门不远处的一个住宅,此地算是他的临时处理公务的地方,入城的福广县民众,许元胜并没有剥离他的权利。
依然交给他来管理。
回到此地后。
“大人志向绝不仅限于青州府。”
“奈何青州府对于大人而言,太小了。”
“正常情况下,一府之地能够支持十万兵就不少了,不是人不够,而是军备物资不够。”
“若按照大人的军屯制。”
“一旦兵源足够,城外若能创造出足够弥补军备所需的物资。”
“一府之地,绝对能练兵二十万乃至是三十万兵。”
“相较于依大胜全境募兵的九大边军重镇,每个重镇五十万兵力。”
“未来青州府仅靠一府之地,也足以拿下半个边军重镇的军力。”
“这般场景,想一想就足以让人怦然心动。”
杜有道喃喃道,从淮阳府入青州府是因为家族不得不为之,要说心里没有遗憾那是骗人的。
但此刻,他忽然觉得没有半点遗憾。
有的只是他带领曾经治下的福广县民众,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出路。
有的只是他的政治意图,被许大人进一步的放大,乃至让他甘愿在城外当一个县令。
稍后杜有道摊开一个空白的册子,找到了一份青州府的地图。“若是荒田全部开垦化为粮田。”
“兴修水利,解决了土地和用水问题,只要不是倒霉遇到天灾。”
“这钱江县的城外土地,按照地图所标注……,嘶,足依扩大三倍。”
“有大人给予的银两,足以支持统一耕种,统一发放粮种,辅依大批耕牛。”
“按照这份土地,粮食产量绝对超过历年来的十多倍。”
“不应该啊,若是如此简单的话。”
“为何年年城外民众都不够粮吃,家家户户连夏银秋粮都无法支持,粮食去哪里了?”
杜有道并非纸上谈兵,他也曾深入福广县乡下。
“水源不足,导致青黄不接。”
“日复一日的耕种,土地肥力降低,寻常村民一年年连饭都吃不饱,更无法完美的解决这些事并扩大耕种面积。”
“除粮食之外的其它物资,在城内售卖过高,低价卖粮换购其它生活物资导致了生活贫瘠,更无力投入到粮田上。”
……
“只要免除一年的夏银秋粮,辅依足够的吃食。”
“加上统一对土地进行施肥,依草木灰和组织专人把城内的粪便用依粮田里……。”
“统一采购城外民众所需物资。”
“把城内蔬菜,肉食以及各类粮食等一线物资,从商户手里拿回来,谷贱伤民,自己出售就能创造更大的利。”
“更甚至。”
“城外若能拿回所有的一线物资,城内商户只需负责更进一步的物资利用,那双方完全能做到互利共赢。”
杜有道不断的思考着。
在衙门后院的许元胜若是知道,杜有道想到这层。
定然竖起大拇指,古人不弱。
“深加工交给有足够财力和时间的商户。”
“一线基础物资,如粮食蔬菜,布匹和各类商路运输等等,全部回到村民手里,就是一大笔财富。”
“城外富裕了,回到城内购买如酒楼的美味佳肴,布庄裁缝好的衣服以及打制好的铁器,搭配好的药材等经过二次加工的物资。”
“唯一有直接损害的只是从城外收购粮食,蔬菜等转手高利,以及注重短期利润故意抬高价格的人。”
许元胜看向院外,他要在一府之地拥有更多的兵马,前提是让民众有更好的生活,能够全心当兵,守护这一切。
接下来几日,杜有道来找了许元胜,后者肯定了他大多数要求,并补充了一些细则。
与此同时。
官道开始大规模的修葺。
慕容瑶也完全投入了练兵之中,五千新兵的招募,加上福广县和开阳县大多数人投入了官道修葺之中。
也让民众手里多了不少银钱。
府衙拿银子构筑各类建设,富裕民众,活跃商路。
与此同时,开阳县的荒田也在大规模的开垦中,冬季种粮食是不大可能了,不过一些药材却能在冬季存活。
开阳县的生活,肉眼可见的愈发好了。
五千开阳县村民成为兵士。对于高平县和平南县的激励也很大。
当初他们完成了安抚民众的要求,许元胜不曾忘记。
除了招募两县民众修葺官道之外,也在这个过程进行考察,准备从两县开始募兵,取代两县城内的守备军。
大批的银两,疯狂的砸下去。
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府城北区十县的官道完全进行了修葺。
嗯,只是修葺,若是重建,别说一个月,哪怕一年估计也够呛。
接下来瞭望塔也开始矗立在官道两侧,以及在两府边界处也一排排的拔地而起,乍一看犹如横插在荒野之上的楼宇。
五千新兵训练了一个月,也开始调防到了瞭望塔周边。
不少城内城外的人,也纷纷远距离看向了那瞭望塔,倍感新奇的同时,蓦然间生出了一阵阵安全感。
特别那训练的兵士,年轻且渐渐强大。
那是青州府的兵,也是开阳县的兵。
特别是户贴制和里甲制的推广,不仅让外来的人口有了归属感,更让民众从精气神上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
这一日,一觉起来外面飘起了雪花。
许元胜脸上露出笑意,来到这里第一次见到雪,倒是下的挺早。
瑞雪兆丰年。
过完年后的青州府,定然会更好。
“是时候离开,开阳县了。”
“福广县民众也要去他们的新家了。”
许元胜看向院外的雪花,渐渐就不再下了,好似在酝酿一场大雪一样,官道修葺完备,是时候走了。
稍后许元胜招来了杜有道,告知他离开的事。
“是,大人。”
“依现在官道的平整度,最多五日就能全部到达钱江县。”
杜有道点头道。
“你做的很好。”
“不过我也有安排了。”
“三县的驴车,明日早上会聚齐开阳县城门口。”
“足够运输原福广县的八万多人,乘坐驴车前往钱江县,最多两三日就能到他们的新家。”
许元胜呵呵一笑道。
“大人考虑周到。”杜有道拱了拱手道。
“你通知下去,让民众收拾好,明日一早出发。”许元胜说道。
“是!”杜有道立即躬身离开。
稍后许元胜没再衙门里多待。
就带着人骑马出城,去了梁家村。
走之前要和粱老村长聊聊。
“大人,明日就走?”听闻许元胜要走,粱老村长颇为不舍。
“官道修葺好了,若是老村长以后想见我,两日就能到。”许元胜点了点头道。
“是啊,坑坑洼洼的官道,现在一马平川,驴车走在上面,十分顺畅。”
“当年我刚刚成年,官道修到了这里。”
“之后就没有见人修葺过,若非大人,我怕是有生之年也见不到亦如几十年前那般平坦的官道。”
粱老村长嘴里说着官道,更多的还是惆怅昨日今日以及明日。
“老村长我走后。”
“这开阳县就要仰仗大家了。”
“我期待你们的草药,能够铺满青州府各大县城。”
许元胜说道。
“大人放心。”
“开年过后,开阳县的草药定然充沛,不但能够支援大人的军队,也能卖到青州府十八县以及府城之外。”
粱老村长自信道。
现在开阳县开垦的荒田,其面积比之前的田地多了两倍有余。
倒不是说过去,田地够用。
而是田地多了,人力不够用,而且还要缴纳夏银秋粮税。现在许元胜免了他们新开垦田地的税赋,连带着开阳县的功劳,也多数免了三年的夏银秋粮税。
现在户贴制和里甲制推广之后,个个干劲十足,人手足够,土地足够,又没了税赋压力,手里也都有了余银。
可谓是之后的三年,是开阳县蓬勃发展的三年。
“好,我等着。”许元胜点了点头,税赋能有几个银子,只要城外的物资充沛,他过一下手,有的是办法赚够足够的税赋。
至于明年是什么年景,谁知道呢?
还要不要夏银秋粮,都不好说啊。
()
听到是连青州府府主都不知道的秘密。
杜有道当即躬下身,没说不听,也没有表现的迫不及待,拿捏的很是到位。
许元胜满意的看了他一眼。
“你看出了我对城外人口的在乎。”
“很不错。”
“其实我有意让周边两个乃至三个县的城外人口,完全聚拢在一起,统一耕种,统一练兵,统一建设防备,其余老幼妇孺皆入城。”
“城内则属于庇护之地,商路流通之地。”
“毕竟城内生活上物资不缺,有更好的生活,也有完备的学堂,如此城外村民也能更加安心。”
许元胜直言道。
“大人此举,简直是……。”杜有道有些呆滞,和他所治下的县城,完全不一样的走向。
哪怕他已经很爱民了。
但对于城外也只是给予一定的支持,并没有把其放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但按照许元胜的部署。
城外才是中流砥柱,城内不过是庇护和交易之地,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军队里负责后勤的存在。
“这也是城外民众期许的生活。”
“老有所依,幼有所学。”
“对于城内而言,也是一种促进,大多数城外村民贫穷,很难促进城内商业的发展。”“现在好了,城外若是兵士增多,每个月的粮饷就会增多。”
“这些银子多数也是会流入城内他们的家人手里。”
“拿朝廷的银子,促进城内商业繁荣。”
“大家皆大欢喜。”
许元胜笑着道,其实这和军屯之举类似,是进行了一定军事化的管理,自然会牺牲不少城外村民阖家欢乐的时间。
但对于城外民众而言。
随便找个人问,他们肯定非常乐意的。
老人和孩子能过得好。
每个月有银子拿,三五日就有肉吃。
自家的田地也不会荒废。
这样的日子对现在的村民而言,实乃盛世。
唯一不好的是,当兵要打战,必有牺牲。不过许元胜不会勉强他们当兵,但不当兵生活上肯定没有当兵的好。
“大人如此做。”
“确实对于城内和城外都很好,特别是我们西川行省比之其它行省,穷的多啊。”
“穷人不畏死,但更担心家人。”
“大人让大多数人没有了后顾之忧。”
“只是……。”
“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大量的银子。”
杜有道长舒了一口气,不管如何,有这么一个目标来等着他来落实,忽然间感觉了心底充斥着蓬勃的心劲。
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官。
但福广县大多数民众,过的还是很艰苦。
若按照刚刚的假设,那未来的场景,想一想就令人激动。“所以我没有说立即操作。”
“先拿钱江县那边做一个试点。”
“当初朝廷拿兵部司在青州府做试点。”
“今日我欲拿钱江县也尝试一番。”
“杜有道,你手里将会有超十多万的村民,远超一县的人数。”
“户贴制,里甲制,完全落实之后。”
“我会给你每个月拨银四万两,钱江县衙门每个月也会给你一万两,外加上钱江县内十处店铺交于城外村子使用,这些足以让你能够放手施展。”
“你主政过一县发展。”
“其实我想告诉你,你把心思放到城外村民身上,他们所展现出的潜力,定然会让你惊喜的。”
许元胜直言道。“大人放心,我一定不负所托。”杜有道沉声道。
“此举我称之为军屯制。”
“未来城外依兵士为主,练兵之余,依军队的形式插手农耕等各类建设。”
“妇孺老幼皆入城。”
“你的目标就一个,让城外所产生的物资远远超过之前,就足以支持这般军屯制存在下来。”
“前期我给你时间和银子,后期还要看你自己。”
许元胜道出目标。
“是,大人。”
“我会好好思量,过两日再来听大人的教诲。”
杜有道沉声道。“好,去吧。”许元胜点了点头。
“卑职告退。”杜有道转身离去。
离开了衙门后院的杜有道。
回到了离衙门不远处的一个住宅,此地算是他的临时处理公务的地方,入城的福广县民众,许元胜并没有剥离他的权利。
依然交给他来管理。
回到此地后。
“大人志向绝不仅限于青州府。”
“奈何青州府对于大人而言,太小了。”
“正常情况下,一府之地能够支持十万兵就不少了,不是人不够,而是军备物资不够。”
“若按照大人的军屯制。”
“一旦兵源足够,城外若能创造出足够弥补军备所需的物资。”
“一府之地,绝对能练兵二十万乃至是三十万兵。”
“相较于依大胜全境募兵的九大边军重镇,每个重镇五十万兵力。”
“未来青州府仅靠一府之地,也足以拿下半个边军重镇的军力。”
“这般场景,想一想就足以让人怦然心动。”
杜有道喃喃道,从淮阳府入青州府是因为家族不得不为之,要说心里没有遗憾那是骗人的。
但此刻,他忽然觉得没有半点遗憾。
有的只是他带领曾经治下的福广县民众,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出路。
有的只是他的政治意图,被许大人进一步的放大,乃至让他甘愿在城外当一个县令。
稍后杜有道摊开一个空白的册子,找到了一份青州府的地图。“若是荒田全部开垦化为粮田。”
“兴修水利,解决了土地和用水问题,只要不是倒霉遇到天灾。”
“这钱江县的城外土地,按照地图所标注……,嘶,足依扩大三倍。”
“有大人给予的银两,足以支持统一耕种,统一发放粮种,辅依大批耕牛。”
“按照这份土地,粮食产量绝对超过历年来的十多倍。”
“不应该啊,若是如此简单的话。”
“为何年年城外民众都不够粮吃,家家户户连夏银秋粮都无法支持,粮食去哪里了?”
杜有道并非纸上谈兵,他也曾深入福广县乡下。
“水源不足,导致青黄不接。”
“日复一日的耕种,土地肥力降低,寻常村民一年年连饭都吃不饱,更无法完美的解决这些事并扩大耕种面积。”
“除粮食之外的其它物资,在城内售卖过高,低价卖粮换购其它生活物资导致了生活贫瘠,更无力投入到粮田上。”
……
“只要免除一年的夏银秋粮,辅依足够的吃食。”
“加上统一对土地进行施肥,依草木灰和组织专人把城内的粪便用依粮田里……。”
“统一采购城外民众所需物资。”
“把城内蔬菜,肉食以及各类粮食等一线物资,从商户手里拿回来,谷贱伤民,自己出售就能创造更大的利。”
“更甚至。”
“城外若能拿回所有的一线物资,城内商户只需负责更进一步的物资利用,那双方完全能做到互利共赢。”
杜有道不断的思考着。
在衙门后院的许元胜若是知道,杜有道想到这层。
定然竖起大拇指,古人不弱。
“深加工交给有足够财力和时间的商户。”
“一线基础物资,如粮食蔬菜,布匹和各类商路运输等等,全部回到村民手里,就是一大笔财富。”
“城外富裕了,回到城内购买如酒楼的美味佳肴,布庄裁缝好的衣服以及打制好的铁器,搭配好的药材等经过二次加工的物资。”
“唯一有直接损害的只是从城外收购粮食,蔬菜等转手高利,以及注重短期利润故意抬高价格的人。”
许元胜看向院外,他要在一府之地拥有更多的兵马,前提是让民众有更好的生活,能够全心当兵,守护这一切。
接下来几日,杜有道来找了许元胜,后者肯定了他大多数要求,并补充了一些细则。
与此同时。
官道开始大规模的修葺。
慕容瑶也完全投入了练兵之中,五千新兵的招募,加上福广县和开阳县大多数人投入了官道修葺之中。
也让民众手里多了不少银钱。
府衙拿银子构筑各类建设,富裕民众,活跃商路。
与此同时,开阳县的荒田也在大规模的开垦中,冬季种粮食是不大可能了,不过一些药材却能在冬季存活。
开阳县的生活,肉眼可见的愈发好了。
五千开阳县村民成为兵士。对于高平县和平南县的激励也很大。
当初他们完成了安抚民众的要求,许元胜不曾忘记。
除了招募两县民众修葺官道之外,也在这个过程进行考察,准备从两县开始募兵,取代两县城内的守备军。
大批的银两,疯狂的砸下去。
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府城北区十县的官道完全进行了修葺。
嗯,只是修葺,若是重建,别说一个月,哪怕一年估计也够呛。
接下来瞭望塔也开始矗立在官道两侧,以及在两府边界处也一排排的拔地而起,乍一看犹如横插在荒野之上的楼宇。
五千新兵训练了一个月,也开始调防到了瞭望塔周边。
不少城内城外的人,也纷纷远距离看向了那瞭望塔,倍感新奇的同时,蓦然间生出了一阵阵安全感。
特别那训练的兵士,年轻且渐渐强大。
那是青州府的兵,也是开阳县的兵。
特别是户贴制和里甲制的推广,不仅让外来的人口有了归属感,更让民众从精气神上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
这一日,一觉起来外面飘起了雪花。
许元胜脸上露出笑意,来到这里第一次见到雪,倒是下的挺早。
瑞雪兆丰年。
过完年后的青州府,定然会更好。
“是时候离开,开阳县了。”
“福广县民众也要去他们的新家了。”
许元胜看向院外的雪花,渐渐就不再下了,好似在酝酿一场大雪一样,官道修葺完备,是时候走了。
稍后许元胜招来了杜有道,告知他离开的事。
“是,大人。”
“依现在官道的平整度,最多五日就能全部到达钱江县。”
杜有道点头道。
“你做的很好。”
“不过我也有安排了。”
“三县的驴车,明日早上会聚齐开阳县城门口。”
“足够运输原福广县的八万多人,乘坐驴车前往钱江县,最多两三日就能到他们的新家。”
许元胜呵呵一笑道。
“大人考虑周到。”杜有道拱了拱手道。
“你通知下去,让民众收拾好,明日一早出发。”许元胜说道。
“是!”杜有道立即躬身离开。
稍后许元胜没再衙门里多待。
就带着人骑马出城,去了梁家村。
走之前要和粱老村长聊聊。
“大人,明日就走?”听闻许元胜要走,粱老村长颇为不舍。
“官道修葺好了,若是老村长以后想见我,两日就能到。”许元胜点了点头道。
“是啊,坑坑洼洼的官道,现在一马平川,驴车走在上面,十分顺畅。”
“当年我刚刚成年,官道修到了这里。”
“之后就没有见人修葺过,若非大人,我怕是有生之年也见不到亦如几十年前那般平坦的官道。”
粱老村长嘴里说着官道,更多的还是惆怅昨日今日以及明日。
“老村长我走后。”
“这开阳县就要仰仗大家了。”
“我期待你们的草药,能够铺满青州府各大县城。”
许元胜说道。
“大人放心。”
“开年过后,开阳县的草药定然充沛,不但能够支援大人的军队,也能卖到青州府十八县以及府城之外。”
粱老村长自信道。
现在开阳县开垦的荒田,其面积比之前的田地多了两倍有余。
倒不是说过去,田地够用。
而是田地多了,人力不够用,而且还要缴纳夏银秋粮税。现在许元胜免了他们新开垦田地的税赋,连带着开阳县的功劳,也多数免了三年的夏银秋粮税。
现在户贴制和里甲制推广之后,个个干劲十足,人手足够,土地足够,又没了税赋压力,手里也都有了余银。
可谓是之后的三年,是开阳县蓬勃发展的三年。
“好,我等着。”许元胜点了点头,税赋能有几个银子,只要城外的物资充沛,他过一下手,有的是办法赚够足够的税赋。
至于明年是什么年景,谁知道呢?
还要不要夏银秋粮,都不好说啊。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