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婚(2)
作者:天涯逍遥    更新:2024-12-20 00:01
  “凌儿,别怨恨哀家。”
  孙黎的眼眶,突的微红起来。
  “祖母,您为何这样讲。”
  楚凌向前探身,握住孙黎的手。
  “说起来。”
  孙黎叹道:“你的登基大典,是仓促下召开的,你的大婚,也要仓促下进行,做皇帝,本不该这样的。”
  “但……”
  “孙儿明白。”
  楚凌出言宽慰,笑着对孙黎道:“仓促点好,您也知道,孙儿向来不重繁文缛节,这大婚如此,孙儿还是挺喜欢的。”
  孙黎的神情有些复杂。
  话是这样讲。
  但事不这样。
  天子大婚,是不亚于奉诏克继大统的,这不仅标志着天子成熟了,更标志着天威进一步巩固。
  尤其是在大婚当日,要当着满朝文武册封后、妃、嫔诸位,大婚结束后,中枢有司还要向天下颁布明发上谕。
  这代表以新君为核心的外朝外戚,真正意义上从中枢层面对政、军等领域树立起来,以达成全新的权力格局。
  原本天子登基没多久,就会进行这一套流程,虞太祖就不说了,太宗、宣宗在克继大统后,就颁诏进行了册封。
  毕竟太宗也好,宣宗也罢,在册封为储君,入主东宫后,太子妃、嫔等都会跟着册封,东宫这一套,说是一个小朝廷也不为过。
  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储君明确,国本既定。
  太子既是臣,亦是君,其次才是别的身份。
  不过楚凌是个意外。
  属于他的后、妃、嫔等,直到正统四年才定了下来,为了巩固楚凌的地位,正统朝的后宫人选,孙黎是斟酌再斟酌下才定的。
  而且今下这个时期,在孙黎看来简直太好了。
  “既然在大义上,暂压住凤鸾宫,震慑住朝臣,简拔了嫡系,那么就必须延续好这股风头。”
  孙黎沉吟刹那,盯着楚凌道:“哀家想好了,这次大婚的主持就叫凌华宫颁旨选定,负责主持的大臣,以礼部尚书郭渊,鸿胪卿熊严为主,叫大宗正楚徽、光禄卿刘谌为辅,至于别的,大兴殿可酌情来办。”
  “这场大婚要热热闹闹的办,这部分开支哀家备好了,让凌华宫放开手脚,别有任何的顾虑与担忧。”
  “等到册封结束,上谕颁布明发后,科贡选拔也就跟着开始了,凌儿,这次的科贡选拔你要重视,主副考官要斟酌好,最重要的一点,要笼络住赴都赶考的学子,所以录取员额要多。”
  “祖母。”
  听到孙黎所讲,楚凌有些感慨。
  他如何瞧不出自家祖母这样安排,既是为巩固他的权势与威仪,更是为提升自家母亲的影响力,关键是孙黎还特意提到科贡选拔,这就是在隐晦的告诉他,不要只顾眼前的人,更要顾及今后的人。
  眼下的他是获取了主动,奠定了基础,但这绝不代表就能沾沾自喜了,因为在世人的眼里,天子占据优势,取得胜利,这是必然的事情,毕竟谁叫你是天子啊。
  但天子敢败一次,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凌儿,你给哀家的惊喜,太多也太大了。”
  孙黎向前探探身,盯着楚凌道:“你自摆驾归宫以来,所做的事远超哀家的预想,甚至有些是哀家敢想,但却不敢轻易去做的。”
  “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所以你一定要稳,做皇帝,该展现威慑时,就要毫不犹豫的展现,但做皇帝,不能这样这些。”
  “喊打喊杀,是最无能的一种表现。”
  “杀人太容易了,但杀人之后,如何能叫中枢平稳,如何能让天下安稳,如何能使你的意志有效延伸下去,这才是最难的。”
  “徐黜他们,现在只能算你的磨刀石,不能再算作威胁了,可也恰是这样,你也要愈发的小心,别被磨刀石崩了口。”
  “祖母的话,孙儿定会铭记于心的。”
  在孙黎的注视下,楚凌撩袍起身,郑重朝孙黎一拜道。
  对这位祖母,楚凌是尊重的,也有祖孙情。
  “凌儿啊,委屈你了。”
  见楚凌如此,孙黎眼眶微红道。
  对这位孙儿,孙黎是愈发疼爱了。
  该果决时,很是果决,甚至不掺杂任何情感,该杀的人一个不放过,哪怕有些人跟楚凌牵扯很深,但楚凌没有任何犹豫。
  这是孙黎最看重的。
  她的心会疼,会滴血,这不重要了。
  她还能活多久啊。
  重要的是大虞社稷传承下去,她这位孙儿能坐稳皇帝位,至于别的,早就不被孙黎放在心上了。
  “去吧,去你母亲那里。”
  想到这些的孙黎,伸手对楚凌示意道:“现在什么都没有大婚重要,凌华宫那边,还有不少人等着你呢。”
  “孙儿告退。”
  楚凌作揖行礼道。
  自家祖母说的没错,现在什么都没有大婚重要,掌权也好,夺势也罢,是要建立在一个个风口下的。
  在这场大婚前,楚凌凭借一己之力,制造出一个风口出来,而这给大虞中枢及京畿带来不小的变化。
  巩固既得利益,是很重要。
  但为下一阶段谋势更重要。
  天子大婚进行了,能产生的连锁反应太多,关键是这其中有不少是利于皇权巩固的,楚凌要是为了掌权而夺权,这就是舍本逐末了。
  别的不说。
  单单是在大虞边陲各地,掌控着规模不小的军队的勋贵,即便他们之中,绝大多数是忠于社稷的,但对楚凌而言,他需要转变这部分群体的想法,即忠于自己,要排在忠于社稷之前。
  靠封赏,这太低级了。
  只有叫他们成为皇权屏障的一份子,且还是斩不断的存在,那么他们即便在边陲各地,获悉大虞中枢的种种变动,这心里才不会多想,更不会被身边人所诱导。
  比如征西大将军刘雍,征北大将军李鹰,他们要干对不起天子,对不起社稷的事,那他们就是在自掘根基,这种蠢事,刘雍他们怎么会干出来。
  而边陲安稳了,楚凌才能施展开手脚,一步步的将所想的,所谋的,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促成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