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作者:佚名    更新:2024-11-06 16:58
  ()最重要的是她说啥,不用挑水灌溉!
  就这么自动灌溉了,这得多省力啊。
  赵庆海也是目瞪口呆,不过他是看明白了,也听明白了,就是太震惊。
  以前那些农具也就罢了,这么大的项目工程,这沈渊媳妇是咋想出来的啊。
  怎么就想到利用水势来灌溉了!
  天啊,这若造出来,简直是造福万民啊。
  “这.....一个大圆轮子,真的能实现自动灌溉?”
  柳大平跟做梦一般,怎么都不肯相信。
  苏晚晚一看就知道他没听懂,随即看向了赵庆海:
  “赵大人觉得呢?”
  赵庆海回神,清了清嗓子:
  “嗐,能不能造出来看看不就知道了,若是造出来真的能,大柳树村将会成为我通许县,不对,整个大夏朝的标杆村!”
  都能用上先进农具,自动灌溉,还有作坊,更有那产量直达十石的作物,这大柳树村要扬名啊。
  柳大平心里一个激动。
  啥?
  标杆村!
  造!
  管它成不成,不造永远不能成!
  “柳叔好像不太懂,赵大人可不可以指导一下?”
  苏晚晚看赵庆海一定是听懂了,就想着不用白不用,她总不能去看着人家造水车。
  赵庆海是个农痴,他一定会同意。
  果然,赵庆海立马站了起来。
  “谈什么指导,你这画的够清楚了,连多宽多长都有标注,有不懂的我们再问,以前那些农具我没有参与,这个我必须来。”
  赵庆海豪情万志,充满了激情。
  他觉得来大柳树村,在他管辖范围内,做出这么多农具还发现粮食,再造出水车,乖乖咧,他这也要扬名立万了。
  必须亲自参与才有意义!
  “别浇了别浇了,这地还没完全干呢,不浇也不打紧,先召集村民商议,这玩意用的木材多,费用看看 要怎么出,毕竟可是全村受益,大家都得拿一点。”
  赵庆海真是个行动派,拉着还在看图纸的柳大平就走。
  先去估算一下得花多少银子。
  看着两个老男人就这么风风火火地离开,苏晚晚抽了抽嘴角,默默地回了家。
  有事业心的男人果然是充满了斗志。
  厉害。
  她还是回去躺平吧。
  当天晚上,柳里正就让每家出一个人到麦场上开会,赵庆海也去参加了。
  晚上也没什么事,虽说一家出一个人,但是大家没事还都跑到麦场去看热闹。
  谁也都还不知道里正葫芦里卖什么药。
  “都安静一下,听我说,这两天开始浇地了?庄稼汉子都知道浇地有多辛苦,正好,沈渊媳妇呢,又琢磨出一个新奇的玩意儿,能够实现自动浇地。”
  柳大平清了清嗓子。
  此话一出,现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沈渊媳妇又弄好东西了?
  还能自动浇地?
  他们没听错吧。
  这自动浇地他们想都不敢想。
  “真的能自动浇地?那可太好了,天天浇地,我这膀子累的不行。”
  “是啊,浇地可太辛苦了,跑那么远挑水,累死个人。”
  .......
  众人七嘴八舌,一下子高兴起来。
  但是没人怀疑这浇地工具是否可行。
  实在是沈渊媳妇最近弄出来的曲辕犁、耧车还在那里摆着,现在莫名对沈渊媳妇信任。
  “哎呀,咱们村能有沈渊媳妇,可真是太好了。”
  不知谁吆喝了一句,一个个纷纷附和。
  苏晚晚都给整的不好意思了。
  沈渊却是轻轻拉住了她的小手,一个翻转,与她十指相扣。
  四周几个火把,现场还是昏暗的,孩子们在外围跑个热闹,大人们站中间听里正讲话。
  没人会看到小夫妻俩私底下的动作。
  留下来的三户难民以及林毅也站在外围看热闹。
  “唉,大柳树村这氛围可真是好,不像咱们村,里正就是个不管事的。”
  冯氏有些艳羡。
  这些日子在大柳树村,虽然不是村民,她也接收到很多善意,她看得出大柳树村很团结。
  “可不是嘛,正因为人都好,也团结,这大柳树村才会越来越好,等这作坊建起来,大柳树村家家户户有工可做,还能种地,这是都要过上好日子了。”
  一旁一个大娘也是一脸艳羡。
  赵圆圆悄默默地离开了人群。
  里正已经又开始说了:
  “这个水车建造起来需要花一些银子,但是却能把咱们村的地都给浇了,家家户户都能受惠,所以我想着,咱们每家都出一些钱,我也知道大家现在都难,但是分摊到每一家,也不多,只五十个铜板就够了。”
  一说到钱的事情,大家忽然又沉默了。
  五十个铜板确实不多,可是要拿出来也挺心疼的。
  “大家不要可惜那五十个铜板,想想那水车,咱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浇地了,而且出五十个铜板,受益子孙后代,能用多长时间呢。”
  里正也知道让人出钱确实不太容易。
  沈渊这边想了想,直接说道:
  “柳叔,我们作坊也需要用水,我家出一半的钱。”
  他不会傻到说不让别人出钱,想要受益,必须得有付出,否则把村民胃口养大,以后做任何事情都变成了理所当然。
  不然,做这个水车,他们家就直接自己做了,为何还要通知村里?
  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他懂。
  沈渊的声音很大,赵庆海点点头,这对夫妇做事敞亮。
  “那沈渊愿意出一半,咱们还要出多少铜板?”
  有人不会算账了。
  柳大平继续道:
  “沈渊若出一半的钱,其他每户出二十五个铜板便可,这是沈渊夫妻为咱村里着想才这样做,不然以沈渊的能力,他们自己造出水车用于作坊,咱们谁也不知道还能灌溉农田,你们仔细想一想,觉得合适的能接受的就来报名。”
  柳大平又说了一句,二十五个铜板,一下子少了一半,从多到少,大家更容易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