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杜天保转世为豚
作者:右手青衣 更新:2024-11-06 12:48
()魏晋时,在梓潼郡的涪县,有个叫杜愿的人,字永平,家里条件非常好,甚富。
先说一下“甚富”这个词。要知道,晋代在历史上可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时代。怎么说呢,套用现代的话说,不光是拜金主义相当严重,整个社会上流行的基本上就是有钱便是大爷,主流思潮有了问题,所以,在晋代,各种稀奇古怪的事就屡屡发生。
譬如我们所熟悉的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这两个人,都是名人,王恺是当朝国舅,石崇是当朝首富。
两家都很有钱,而且还能显摆,特别是石崇搬到洛阳之后,两家为了斗富更是看得世人眼花缭乱。
王恺饭后用糖水涮锅洗碗,石崇便拿蜡烛当柴烧火做饭;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连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给他一株高二尺枝柯扶疏的珊瑚树,都会被石崇挥起铁如意打得粉碎,然后送王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
在这种情况下,毫不避讳地谈钱,没有羞耻地爱钱,丧失道德地赚钱,绞尽脑汁地花钱;基本上就是当时晋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
据说,当时有个叫鲁褒的士大夫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假借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的嘴,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意思就是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可以摆平,没钱,那就算了。
所以,从“甚富”两个字可以看出杜愿家里的条件不是一般,即便比不上王恺石崇一类,但想必也是很排上号的富户。
古人素来重视子嗣,即便现代人们所奉行的养儿防老都是源于古人历来对男丁的重视。而且,除此之外,学而优则仕更是当时富足人家的主流思想。
像杜家这种情况,在杜愿成亲以后,家里人期盼的第一件事便是杜氏能为杜家开枝散叶,不光是子嗣能继承家业,更重要的事是人多力量大,有人才有世界,包括现代的人们都会持有这种观念。就像某位学者对世界大战的预测,最后的战争,肯定是回归到人力与人力的较量。
而在古代,对比现在的医疗手段,妇人生育基本上都是孕妇在闯鬼门关。所以,杜氏在给杜愿诞下一个麒麟儿时,杜家上上下下都是合不拢嘴。杜愿甚至直接将儿子取名为天保,可见这个小家伙确实是来之不易。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尤为机敏聪慧,杜愿自然是越发欢喜。便着手筵请名师,教导杜天保文武技艺,想着儿子要是能够在仕途上立足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即便不能跻身仕途,多认识几个人以后,这泼天的家业交到儿子的手里打理也放得下心。
哪知道天不遂人愿。 泰元三年,杜天保刚满十岁,却一下子得病死了。
都说灭门的县令破家的府尹。虽说杜家在当地是巨富之家,但是如果自己家里不是官宦人家的话,也很容易被人吞食。现在杜天保突然暴病身亡,这可把杜愿心痛的头发都白了。
咋办呢?都说养不成的孩子都是父母的讨债鬼,丧子之痛让杜愿肝肠寸断,可日子还得过啊,杜愿只得这样安慰自己。
好不容易过了两三个月,涪县的长官换人了,上任伊始,便礼节性的拜访了像杜愿这一类的乡绅巨室。
这种形式的拜访,对官府的主导者来说是小事,但对乡绅们来说,却是一件大事。比方说冯老先生在讲《卢太学诗酒傲公候》的故事时就讲了这么一段话:“结交知县,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进,拜在门下,称为老师。四时八节,馈送礼物,希图以小博大。若知县自来相请,就如朝廷征聘一般,何等荣耀,还把名帖粘在壁上,夸炫亲友。”
怎么给长官回礼呢?又还不清楚长官的脾性,轻了的话,怕长官心里会有想法,说自己怠慢了他,万一被动了心眼给双鞋子穿穿,那就得不偿失了;重了的话,也怕长官心里有想法,万一把自己当肥羊了呢。
看着丈夫在家里发愁的样子。这时,杜氏给杜愿出了个主意。个多月之前,家里的母猪不是生了五个猪仔吗,妾身看了,其中有一头猪仔长的还可以,要不,就拿那头猪仔作为礼物。
杜愿听妻子这么一说,心就定了。也是啊,送个豚给长官,谁都不会说这个礼物的轻重了,毕竟,送豚作为礼物,这个是古礼,哪个都不能轻易评说。为了表示对妻子的感谢,还给妻子长长的唱了个喏。
于是,杜愿就打定了主意,看好了拜访长官的日子,然后就准备把这头最肥的猪仔处理了作为拜访的礼物。
可是,就在杜愿准备处理这头猪仔的当天早上,突然,有一位僧人来到了杜家,说是受了佛祖的法旨,点名要将杜家这头猪化去。
杜愿这下可为难了。怎么办呢?一边是自己准备把猪作为礼物去拜访长官,一边是僧人说奉了法旨来化这头猪。在杜愿心里,两边可都是不能得罪的。
看着杜愿为难的样子。僧人对杜愿说,这头小猪是你的儿子啊,怎么才过个百把天你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呢?
僧人的话把杜愿一下子就说愣了。而且,僧人在话说完以后,居然消失不见了。
这下,可把杜愿惊骇到了。和家里人到处找这个僧人,都没有看见。最后是望向空中,发现这个僧人居然踩着云站在半空中。
而且,僧人看见杜愿发现了他之后,在云上踢踏了一下,腾空飞走了。而僧人脚下了云,则继续留在半空中,直到下午才消散。
然后说故事的人把这个故事说到这里就结尾了。僧人飞走以后,杜愿是怎么做的,或者杜家后来怎么样了,都没有了下文。
不过,按照古人过来的习惯,估计杜愿仓促间另行置办了礼物去拜访长官,而且如实向长官说了这件事,不然,万一长官觉得杜愿的拜访存在敷衍的行为的话,对杜家来说绝对是一场灭顶之灾。
那头猪仔,因为僧人说是杜天保的转世,想必被杜家送到了临近的寺里当长生猪供养了起来。因为这个故事,是从记录释家故事的《法苑珠林》里传出来的。但是,这个故事,释家是想给人们讲述什么道理,就有点不明白了。
()
先说一下“甚富”这个词。要知道,晋代在历史上可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时代。怎么说呢,套用现代的话说,不光是拜金主义相当严重,整个社会上流行的基本上就是有钱便是大爷,主流思潮有了问题,所以,在晋代,各种稀奇古怪的事就屡屡发生。
譬如我们所熟悉的石崇王恺斗富的故事,这两个人,都是名人,王恺是当朝国舅,石崇是当朝首富。
两家都很有钱,而且还能显摆,特别是石崇搬到洛阳之后,两家为了斗富更是看得世人眼花缭乱。
王恺饭后用糖水涮锅洗碗,石崇便拿蜡烛当柴烧火做饭;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连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给他一株高二尺枝柯扶疏的珊瑚树,都会被石崇挥起铁如意打得粉碎,然后送王恺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
在这种情况下,毫不避讳地谈钱,没有羞耻地爱钱,丧失道德地赚钱,绞尽脑汁地花钱;基本上就是当时晋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
据说,当时有个叫鲁褒的士大夫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假借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的嘴,表达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意思就是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可以摆平,没钱,那就算了。
所以,从“甚富”两个字可以看出杜愿家里的条件不是一般,即便比不上王恺石崇一类,但想必也是很排上号的富户。
古人素来重视子嗣,即便现代人们所奉行的养儿防老都是源于古人历来对男丁的重视。而且,除此之外,学而优则仕更是当时富足人家的主流思想。
像杜家这种情况,在杜愿成亲以后,家里人期盼的第一件事便是杜氏能为杜家开枝散叶,不光是子嗣能继承家业,更重要的事是人多力量大,有人才有世界,包括现代的人们都会持有这种观念。就像某位学者对世界大战的预测,最后的战争,肯定是回归到人力与人力的较量。
而在古代,对比现在的医疗手段,妇人生育基本上都是孕妇在闯鬼门关。所以,杜氏在给杜愿诞下一个麒麟儿时,杜家上上下下都是合不拢嘴。杜愿甚至直接将儿子取名为天保,可见这个小家伙确实是来之不易。
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尤为机敏聪慧,杜愿自然是越发欢喜。便着手筵请名师,教导杜天保文武技艺,想着儿子要是能够在仕途上立足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即便不能跻身仕途,多认识几个人以后,这泼天的家业交到儿子的手里打理也放得下心。
哪知道天不遂人愿。 泰元三年,杜天保刚满十岁,却一下子得病死了。
都说灭门的县令破家的府尹。虽说杜家在当地是巨富之家,但是如果自己家里不是官宦人家的话,也很容易被人吞食。现在杜天保突然暴病身亡,这可把杜愿心痛的头发都白了。
咋办呢?都说养不成的孩子都是父母的讨债鬼,丧子之痛让杜愿肝肠寸断,可日子还得过啊,杜愿只得这样安慰自己。
好不容易过了两三个月,涪县的长官换人了,上任伊始,便礼节性的拜访了像杜愿这一类的乡绅巨室。
这种形式的拜访,对官府的主导者来说是小事,但对乡绅们来说,却是一件大事。比方说冯老先生在讲《卢太学诗酒傲公候》的故事时就讲了这么一段话:“结交知县,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进,拜在门下,称为老师。四时八节,馈送礼物,希图以小博大。若知县自来相请,就如朝廷征聘一般,何等荣耀,还把名帖粘在壁上,夸炫亲友。”
怎么给长官回礼呢?又还不清楚长官的脾性,轻了的话,怕长官心里会有想法,说自己怠慢了他,万一被动了心眼给双鞋子穿穿,那就得不偿失了;重了的话,也怕长官心里有想法,万一把自己当肥羊了呢。
看着丈夫在家里发愁的样子。这时,杜氏给杜愿出了个主意。个多月之前,家里的母猪不是生了五个猪仔吗,妾身看了,其中有一头猪仔长的还可以,要不,就拿那头猪仔作为礼物。
杜愿听妻子这么一说,心就定了。也是啊,送个豚给长官,谁都不会说这个礼物的轻重了,毕竟,送豚作为礼物,这个是古礼,哪个都不能轻易评说。为了表示对妻子的感谢,还给妻子长长的唱了个喏。
于是,杜愿就打定了主意,看好了拜访长官的日子,然后就准备把这头最肥的猪仔处理了作为拜访的礼物。
可是,就在杜愿准备处理这头猪仔的当天早上,突然,有一位僧人来到了杜家,说是受了佛祖的法旨,点名要将杜家这头猪化去。
杜愿这下可为难了。怎么办呢?一边是自己准备把猪作为礼物去拜访长官,一边是僧人说奉了法旨来化这头猪。在杜愿心里,两边可都是不能得罪的。
看着杜愿为难的样子。僧人对杜愿说,这头小猪是你的儿子啊,怎么才过个百把天你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呢?
僧人的话把杜愿一下子就说愣了。而且,僧人在话说完以后,居然消失不见了。
这下,可把杜愿惊骇到了。和家里人到处找这个僧人,都没有看见。最后是望向空中,发现这个僧人居然踩着云站在半空中。
而且,僧人看见杜愿发现了他之后,在云上踢踏了一下,腾空飞走了。而僧人脚下了云,则继续留在半空中,直到下午才消散。
然后说故事的人把这个故事说到这里就结尾了。僧人飞走以后,杜愿是怎么做的,或者杜家后来怎么样了,都没有了下文。
不过,按照古人过来的习惯,估计杜愿仓促间另行置办了礼物去拜访长官,而且如实向长官说了这件事,不然,万一长官觉得杜愿的拜访存在敷衍的行为的话,对杜家来说绝对是一场灭顶之灾。
那头猪仔,因为僧人说是杜天保的转世,想必被杜家送到了临近的寺里当长生猪供养了起来。因为这个故事,是从记录释家故事的《法苑珠林》里传出来的。但是,这个故事,释家是想给人们讲述什么道理,就有点不明白了。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