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穿甲弹和米尼弹
作者:凤凰北斗 更新:2024-11-06 08:18
()确定了第一项研究任务后,朱由检马上安排第二项任务,那就是新式子弹的研制。
大明的火铳,经常被诟病的问题除了质量之外,就是威力不足、穿甲距离太近。
这在朱由检看来,是很无语的事情。毕竟都用火器了,威力怎么可能不够?
俗话说“口径即是正义,射程即是真理”,威力射程不足,加大口径不就是了。
所以他早就已经决定,要把大明的制式火铳口径定粗点,只要士兵能承受,管子越粗越好。
甚至他打算选一种最大口径的火铳,仿照清朝的抬枪使用。用两人甚至更多人操作,作为反器材武器。
如此一来,反器材武器使用的脱壳穿甲弹,就被朱由检纳入研发序列。
这种子弹的穿甲能力非常强,而且适合用于滑膛枪,在朱由检看来完全可以造出来。
所以,他取出自己绘制的脱壳穿甲弹草图,向吕祥道:
“你是木工出身,对木材应该熟悉。”
“能不能找一种木料,包裹一根钢针,把它作为子弹发射?”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脱壳穿甲弹似乎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用弹托包裹一根硬针,作为子弹发射。
针在这里是个形容词,是形容这种子弹的长径比很大。弹体就像一根针,便于以点破面、穿透目标物体。
为了穿甲能力更强,这根针需要有很高的硬度,后世通常采用钨合金来制造。
但是钨这种元素现在还没发现,朱由检也不觉得对付建虏的盔甲有用钨合金穿甲弹的必要,钢制弹体完全能够满足。
甚至,因为脱壳穿甲弹这种原理的子弹穿甲能力过强,朱由检觉得可能还需要加粗弹体、增加对肉体的杀伤力,更符合此时需要。
这种脱壳穿甲弹,其实和后世霰弹枪使用的次口径独头弹、或者单发箭形弹更接近。只是朱由检出于习惯,仍旧称之为脱壳穿甲弹。
在经过极致精简后,他把自己要造的脱壳穿甲弹分为弹体和弹托两部份——
甚至连尾翼暂时都省了,留待以后研发。
在他的规划之中,无尾翼穿甲弹是第一期,注重百米以内的穿甲能力和杀伤力。后续还有第二期,更注重穿甲能力、用于对付盾牌和远处的盔甲,那时就需要加上尾翼,让弹体飞行更稳定、有效射程更远,成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研制难点,不在于钢制弹体,而是包裹弹体的木托。要能和弹体固定,还要在枪管中承受火药的冲击,同时在子弹出膛后脱离弹体,完成脱壳——
这个步骤,也是脱壳穿甲弹名称的由来,否则它就会被简简单单地称为穿甲弹。
而且,因为这时的枪械还是前装枪,需要从枪口装弹,用通条把弹药捅进去。弹托和弹体需要结合得更紧密,通条也可能需要特制,以免在装弹时被捅开。
这些难题,都被朱由检交给了吕祥,希望他发挥在木工上的长处,找到合适的弹托。
在朱由检反复解释后,吕祥逐渐看懂了那张图,知道研制弹托,是自己最大的任务。
但他认为尾翼不用减省,可以现在就开始造。用失蜡法铸造弹体,对他来说不要太简单。
对于经常见到弓箭的大明人来说,尾翼也十分容易理解。毕竟箭矢后面,就都带着尾翼。
朱由检却没他这么乐观,说道:
“尾翼容易加上,但是尾翼用什么形状,就需要不断试验了。”
“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确定用什么样的尾翼。”
“先把合适的弹托和弹体材料找出来,尾翼以后再说。”
在空气动力学、弹道学连影子都没有的情况下,弹药如何确定,完全是靠试验。
所以虽然吕祥觉得尾翼制造很简单,朱由检还是把它放在后面,待到弹托和弹体材料确定后,再通过大量试验加上尾翼。
而且在朱由检看来,加上尾翼提高射程也不是最迫切的事情。脱壳穿甲弹到底是尖头弹,相比大明当前用的铅弹,它的有效射程很有可能更远。
所以下一个研究任务,就是改良当前用的铅弹。把当前的圆头弹药,向尖头弹药改进。参考仿制的对象,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米尼弹。
米尼弹这种弹药,原理同样很简单,就是在铅弹底部留一个圆锥形的空洞,放上一个木塞。这样弹药发射时,火药燃气会推着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和枪管完全闭合。这样就能更充分地发挥火药的能量,让弹药的威力更强、射程也会更远。
可以说,米尼弹相比之前的子弹,提升是非常大的。但是米尼弹最能发挥威力的枪械,是线膛枪——
线膛枪因为有膛线,从前面装弹时需要用直径略小于枪管口径的弹药,这样才方便装进去。
现在大明用的是滑膛枪,装弹是没有这个问题的。朱由检只是让吕祥仿照米尼弹的外形,先开发弹头更尖、射程更远的铅弹。
后续研制线膛枪时,再开发出完整的米尼弹。难点还是木塞,要找到合适的材料。
所以吕祥这个擅长木工的人,这时候真能发挥大作用。朱由检对他的能力,可谓十分看重。
再加上吕祥研究铅版技术时,对铅这种材料、还有它的铸造工艺都很了解。在朱由检看来,没有谁比他更适合研究弹药了。穿甲弹和米尼弹这两个弹种的研制,就是因此被交给他。
同时,朱由检还讲解了一下装药量这种概念,让吕祥试验油纸、丝绸等材料,每份火药定量,规范各种火器的火药用量。不能让士兵完全凭借经验装药,导致火铳、火炮炸膛。
还有铳身形状、点火和击发方式、火铳手铳的分类等等,朱由检提出了一大堆概念,希望吕祥在理解后,为自己实现出来。
为此,他还特意让起居注官员抄了一份记录,让吕祥仔细揣摩。
还让王承恩找个查抄来的宅子赐给吕祥,让锦衣卫警卫司安排几个警卫,保障吕祥生活和安全。
这种堪比朝堂大臣的待遇,让吕祥感激涕零。下决心把皇帝说的东西都琢磨出来,用双手一一实现。(本章完)
()
大明的火铳,经常被诟病的问题除了质量之外,就是威力不足、穿甲距离太近。
这在朱由检看来,是很无语的事情。毕竟都用火器了,威力怎么可能不够?
俗话说“口径即是正义,射程即是真理”,威力射程不足,加大口径不就是了。
所以他早就已经决定,要把大明的制式火铳口径定粗点,只要士兵能承受,管子越粗越好。
甚至他打算选一种最大口径的火铳,仿照清朝的抬枪使用。用两人甚至更多人操作,作为反器材武器。
如此一来,反器材武器使用的脱壳穿甲弹,就被朱由检纳入研发序列。
这种子弹的穿甲能力非常强,而且适合用于滑膛枪,在朱由检看来完全可以造出来。
所以,他取出自己绘制的脱壳穿甲弹草图,向吕祥道:
“你是木工出身,对木材应该熟悉。”
“能不能找一种木料,包裹一根钢针,把它作为子弹发射?”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脱壳穿甲弹似乎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用弹托包裹一根硬针,作为子弹发射。
针在这里是个形容词,是形容这种子弹的长径比很大。弹体就像一根针,便于以点破面、穿透目标物体。
为了穿甲能力更强,这根针需要有很高的硬度,后世通常采用钨合金来制造。
但是钨这种元素现在还没发现,朱由检也不觉得对付建虏的盔甲有用钨合金穿甲弹的必要,钢制弹体完全能够满足。
甚至,因为脱壳穿甲弹这种原理的子弹穿甲能力过强,朱由检觉得可能还需要加粗弹体、增加对肉体的杀伤力,更符合此时需要。
这种脱壳穿甲弹,其实和后世霰弹枪使用的次口径独头弹、或者单发箭形弹更接近。只是朱由检出于习惯,仍旧称之为脱壳穿甲弹。
在经过极致精简后,他把自己要造的脱壳穿甲弹分为弹体和弹托两部份——
甚至连尾翼暂时都省了,留待以后研发。
在他的规划之中,无尾翼穿甲弹是第一期,注重百米以内的穿甲能力和杀伤力。后续还有第二期,更注重穿甲能力、用于对付盾牌和远处的盔甲,那时就需要加上尾翼,让弹体飞行更稳定、有效射程更远,成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研制难点,不在于钢制弹体,而是包裹弹体的木托。要能和弹体固定,还要在枪管中承受火药的冲击,同时在子弹出膛后脱离弹体,完成脱壳——
这个步骤,也是脱壳穿甲弹名称的由来,否则它就会被简简单单地称为穿甲弹。
而且,因为这时的枪械还是前装枪,需要从枪口装弹,用通条把弹药捅进去。弹托和弹体需要结合得更紧密,通条也可能需要特制,以免在装弹时被捅开。
这些难题,都被朱由检交给了吕祥,希望他发挥在木工上的长处,找到合适的弹托。
在朱由检反复解释后,吕祥逐渐看懂了那张图,知道研制弹托,是自己最大的任务。
但他认为尾翼不用减省,可以现在就开始造。用失蜡法铸造弹体,对他来说不要太简单。
对于经常见到弓箭的大明人来说,尾翼也十分容易理解。毕竟箭矢后面,就都带着尾翼。
朱由检却没他这么乐观,说道:
“尾翼容易加上,但是尾翼用什么形状,就需要不断试验了。”
“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确定用什么样的尾翼。”
“先把合适的弹托和弹体材料找出来,尾翼以后再说。”
在空气动力学、弹道学连影子都没有的情况下,弹药如何确定,完全是靠试验。
所以虽然吕祥觉得尾翼制造很简单,朱由检还是把它放在后面,待到弹托和弹体材料确定后,再通过大量试验加上尾翼。
而且在朱由检看来,加上尾翼提高射程也不是最迫切的事情。脱壳穿甲弹到底是尖头弹,相比大明当前用的铅弹,它的有效射程很有可能更远。
所以下一个研究任务,就是改良当前用的铅弹。把当前的圆头弹药,向尖头弹药改进。参考仿制的对象,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米尼弹。
米尼弹这种弹药,原理同样很简单,就是在铅弹底部留一个圆锥形的空洞,放上一个木塞。这样弹药发射时,火药燃气会推着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和枪管完全闭合。这样就能更充分地发挥火药的能量,让弹药的威力更强、射程也会更远。
可以说,米尼弹相比之前的子弹,提升是非常大的。但是米尼弹最能发挥威力的枪械,是线膛枪——
线膛枪因为有膛线,从前面装弹时需要用直径略小于枪管口径的弹药,这样才方便装进去。
现在大明用的是滑膛枪,装弹是没有这个问题的。朱由检只是让吕祥仿照米尼弹的外形,先开发弹头更尖、射程更远的铅弹。
后续研制线膛枪时,再开发出完整的米尼弹。难点还是木塞,要找到合适的材料。
所以吕祥这个擅长木工的人,这时候真能发挥大作用。朱由检对他的能力,可谓十分看重。
再加上吕祥研究铅版技术时,对铅这种材料、还有它的铸造工艺都很了解。在朱由检看来,没有谁比他更适合研究弹药了。穿甲弹和米尼弹这两个弹种的研制,就是因此被交给他。
同时,朱由检还讲解了一下装药量这种概念,让吕祥试验油纸、丝绸等材料,每份火药定量,规范各种火器的火药用量。不能让士兵完全凭借经验装药,导致火铳、火炮炸膛。
还有铳身形状、点火和击发方式、火铳手铳的分类等等,朱由检提出了一大堆概念,希望吕祥在理解后,为自己实现出来。
为此,他还特意让起居注官员抄了一份记录,让吕祥仔细揣摩。
还让王承恩找个查抄来的宅子赐给吕祥,让锦衣卫警卫司安排几个警卫,保障吕祥生活和安全。
这种堪比朝堂大臣的待遇,让吕祥感激涕零。下决心把皇帝说的东西都琢磨出来,用双手一一实现。(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