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京报专刊
作者:凤凰北斗 更新:2024-11-06 08:18
()大明的会试分为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举行。
今年因为增加了明法科和明算科,在第三场会试结束后,还会于十八日、二十一日继续举行考试。
许多举人为了增加录取的几率,报考了明法科和明算科。打算在会试结束后,顺便考这两个科目。
甚至有专门瞄准这两科的,对前三场会试都不怎么用心,打算考明法科或明算科进士。
这样的人虽然很少,却代表了一种新方向。例如河南卢氏的牛金星,便瞄准了明算科。
他是在去年乡试才考上举人的,对考进士根本没有多大指望,本来没打算参加这次会试。
没想到皇帝新设明法科和明算科,而他从小就很喜欢天官风角秘要,对天文占卜这些杂学颇为精通,也因此在算术上有些造诣。
自认为在算术上胜过很多举人,牛金星进京赴试,打算考明算科进士。
只是他的消息不够灵通,不知道摹拟考试的事情。进京之后才知道为了准备明法科和明算科考试,京城举办了两次模拟考试。若是他能早来些时日,就能参加第二次模拟考试,多一次科场经验。
如今,牛金星只能像其他举子一样,抄录一些人传出的模拟考试题目和参考答案,揣摩明算科试题。
“鸡兔同笼、勾股计算、测量田亩……”
“这些试题都很简单,就是题目太多了!”
看着这些算术题,牛金星觉得大多没有什么难度,就是考题的范围比较广,很难有人把这些全部掌握。
尤其让他注意的,就是明算科的题目特别多,如果算得慢了,很可能无法把整张试卷答完。
这种考试方法,是朱由检观看两次模拟考试答卷后,所定下的方略。
因为他发现很多人的数学知识不够,如果考得太深,可能没多少人答上来。
而且那些天文等方面的高深知识,对官员的用处也不大,没必要考得这么深,让很多人答不出来。
所以他的策略,就是参考后世的行测,设置很多考题,让大部分人没有时间答完。
通过大量的题目,区分应试举人。
这也是他想实行百分制的原因,只是因为其它条件不成熟,暂时没有采用。
牛金星如今就发现了,如果时间充足,自己能把大部分题目都答出来。
但是明算科的考试,只给了两个时辰答题。他在这个时间内,只能答出一半。
『这可如何是好?』
心中烦躁地想着,牛金星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声音,一个孩童高声道:
“卖报!卖报!”
“《京报》会试专刊,刊登历年会试题目和参考答卷。”
“有志会试的举子,都快过来买啊!”
声音清脆,从外面的巷子传出。
牛金星好奇之下,走出旅舍查看。
到了外面,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童,挎着一个布包,被一群人围着,正在贩卖报刊。
这份报刊的名称,正是在京城颇有名气的《京报》,首页写着会试专刊四个大字,被装订在一起。
以牛金星的眼光来看,这份报刊印刷得颇为精美,纸张质量好不说,字迹也很清晰。
相比那些印刷模糊、纸张质量很差的报纸,《京报》专刊的质量,更近似于书籍。
所以他当即有了兴趣,和其他人一样取了一份报刊,询问道:
“报刊怎么卖的?”
“要多少钱一份?”
那小童道:
“这是宫里用的开花纸,用金属铅版印的,全天下独有一份。”
“一份一两银子,概不讨价还价。”
牛金星听得咋舌,觉得实在是太贵了。
大明书籍的价格,一般在三分到五分银子,一两银子能买二三十本。
现在一份报刊就要一两银子,让他觉得实在是太贵了。
难怪很多人只是翻看,却没出钱购买。
这周围住着的举子,都是不怎么富裕的,花一两银子买本书,当然要仔细考虑。
不过,牛金星却不在此列,他父亲是鲁王府正八品纪善,家里虽不算豪富、却颇有些余钱。之所以住在这边,是想和同乡举子联系。
所以,在翻看了一下这份报刊,认可了它的质量后,牛金星爽快地掏出五两银子,买了五份报刊——
一份要自己留着,其它几份打算回乡送人。从京城买到的东西,带回家自然更宝贵。
可以说,他已经想着如何打道回府、回家后如何交待了。
在他买了之后,又有几个举子,咬牙买了报刊。
不一会儿,这孩童便把书包卖空,回去取报刊了。
其余没买到的举子,顿时连道可惜。但是他们又舍不得花一两银子买,只能向购买报刊的人借着抄写了。
牛金星便遇到一个人,向他借报刊抄写。
此人也是河南人,来自开封府杞县,和洛阳府卢氏县的牛金星,勉强称得上同乡。
牛金星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从河南举子那里听说,这个名为刘理顺的同乡,在万历三十四年中举后,已经考了七次会试,如今是第八次,堪称倒霉之极。
见他头发花白,四五十岁的人还穿着破旧的衣衫。牛金星心中戚戚,觉得看到了十几年后自己的样子,取出一份报刊,塞给刘理顺道:
“刘兄拿着就是,也不用费时间抄写了。”
“就当我送给刘兄的,咱们交个朋友!”
刘理顺急忙推辞道:
“这如何使得,可是一两银子呢!”
“而且这些题目我都做过,只是想看看他人如何回答的。”
不愿接受好意。
对大部分举人来说,一两银子不说随手就能拿出,却也不可能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刘理顺的情况是,他这些年一直进京应试,家底早就耗光了,如今是靠同乡豪富何登云资助。
面对牛金星这个陌生人,不愿接受他一两银子的好意。
牛金星却故作豪爽,说道:
“刘兄若是过意不去,指点我一下科场经验就好。”
“说起来我是去年刚中举,第一次参加会试呢!”
刘理顺闻言惊讶,看了牛金星一眼,估摸他已经三十多岁。想着自己二十五岁中举,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多年不第。叹了口气说道:
“我这科场经验,也没什么能隐瞒的。”
“只要牛兄弟不觉得我倒霉、会染上霉运就好!”
听他这么一说,牛金星还真有些后悔,担心会染上霉运,以后多年不第。
不过他为人颇有心计,心里忌讳也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继续向刘理顺请教科场经验,打探注意事项。
言谈之间,牛金星发现刘理顺学问极为扎实,远远胜过自己。这让牛金星更是不解,不知这样的人为何会多年不第?
『难道会试真那么难,连这样的人都考不上?』
这个发现,让牛金星颇为沮丧,觉得刘理顺都考不上,自己更别提了。
一时之间,甚至没有了参加会试的信心。
刘理顺见他突然蔫了,心中颇过意不去。他知道很多人和自己交流后,都会丧失信心。所以安慰牛金星道:
“牛兄弟不要觉得不如我就考不上,我是纯粹的走霉运。”
“就连我的恩师都说过,以我的本事早就应该中进士,现在之所以没中,就是因为倒霉。”
“但是人不会一直走霉运,吴尚默第八次会试中进士,我这应该也快了!”
口中安慰着他人,心中安慰着自己,鼓励自己继续参加会试,坚定考进士的决心。
吴尚默五十五岁中进士,六十六岁被皇帝超擢为布政使,着实鼓励了不少人。
刘理顺就是以他为榜样,坚定自己信心。
牛金星听着这些,心中却要凉透了。他可不想像吴尚默那样,考了二十多年才成为进士。所以他有气无力地接话道:
“刘兄老师是谁?”
“为何肯定刘兄能中进士?”
刘理顺迟疑了一下,看到周围的人都已经走了,才小声向牛金星道:
“愚兄的恩师是节寰袁公,杞县旁边的归德府睢州人。”
听得牛金星“嗡”的一声,瞪大眼睛看着刘理顺。实在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看着极为落魄的老举人,竟然是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弟子。
而袁可立正是这一科的副考官,明法科的负责人。
难怪,刘理顺认为自己只是运气不佳,水平早就能中进士——
以袁可立的学问,还有他之前担任殿试同考官的经历,如何能看不出刘理顺学问早就到了,考不上纯粹是运气不佳。
这次袁可立担任副考官,刘理顺第八次参加会试,想必能像吴尚默那样,历尽坎坷之后否极泰来。
而以袁可立的地位,刘理顺入仕之后,也一定会官运亨通,远胜寻常进士。
想到自己无意间结识的老举人,竟然有如此前程,牛金星激动地拉着他,说道:
“刘兄,一定要拉我一把!”
“多给我讲解一下!”
完全把刘理顺当成了未来的进士,诚心诚意地向他请教科场经验。
刘理顺见他态度大变,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热切,眉头微微皱起。觉得牛金星有些趋炎附势,不是可以深交的人。
这让他有些后悔,不该把老师名字透漏出去。
但是这件事又不是什么机密,很多同乡举人都知道,刘理顺认为牛金星这个同乡迟早也会知道,所以就没有刻意隐瞒。
如今看来,他还是有点草率了。举人和举人之间,有着很大不同。
牛金星这个举人,很会攀附他人。
被牛金星这样缠住,刘理顺无奈指点了他一番。又听说牛金星打算主要考明算科后,心中松了口气,指点道:
“袁师负责明法科,我因为要避嫌、又不擅长明算科,不打算考这两科。”
“不过我听人说,想在明算科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就是做题。”
“把各类题目都做熟了,最好熟极而流。”
牛金星听得激动,觉得知道了秘籍。
明算科的题目,在他看来没有什么难的,唯一的难点就是时间不够、题目无法答完。
如果题目做熟后能把试卷答完,他就很有考取的希望了。所以他急忙问道:
“题目做熟就有用吗?”
“哪里有那么多习题?”
刘理顺一时语塞,也不知道哪里有那么多习题。
恰在这时,之前卖报的孩童,声音又传了过来,大喊道:
“卖报!卖报!”
“《京报》礼法、数算专刊出来啦,都快过来买啊!”
“想考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千万不要错过!”
听得两人一滞,牛金星突然迈开脚步,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狂奔,抓住那个孩童,便问道:
“数算专刊里面是什么?”
“里面有多少题?”
被他吓了一跳,这孩童有些惊慌地道:
“你可不要乱来啊,《京报》现在是内府监的。”
“我们家里都是锦衣卫,做的是独门生意。”
牛金星哪管什么锦衣卫、内府监,看着围过来的举人,放开这个孩童,追问道:
“数算专刊里面有多少题?”
“要多少钱一份?”
这孩童见他真的想买,取出一份报刊,说道:
“五两银子一份,里面有数算知识,还有五套试题。”
“题目都是仿照模拟考试出的,还有参考答案。”
牛金星心中激动,觉得有这些题目做练习,自己极有可能适应明算科的考试。
所以他当即取出五两银子,买了一份数算专刊。
若非价格太高,他还打算像会试专刊那样,多买几份拿着。
旁边又围过来的举人,有的不明白他为何如此激动。但是在听人说明算科题目就要刷题后,有些打算参加明算科考试的,也同样花钱买了一份。
其余打算考明法科的,虽然觉得没有刷题必要。但是出于熟悉考试题目的想法,也买了礼法专刊。
这个孩童带来的报刊,很快又售卖一空,收获了数百两银子。
这么重的银子,他自己当然抱不动,而且还很危险。
在他求助之后,很快便有一个穿着红马甲的巡警,过来帮这个孩童提着银子,送到了附近的报刊集散点。(本章完)
()
今年因为增加了明法科和明算科,在第三场会试结束后,还会于十八日、二十一日继续举行考试。
许多举人为了增加录取的几率,报考了明法科和明算科。打算在会试结束后,顺便考这两个科目。
甚至有专门瞄准这两科的,对前三场会试都不怎么用心,打算考明法科或明算科进士。
这样的人虽然很少,却代表了一种新方向。例如河南卢氏的牛金星,便瞄准了明算科。
他是在去年乡试才考上举人的,对考进士根本没有多大指望,本来没打算参加这次会试。
没想到皇帝新设明法科和明算科,而他从小就很喜欢天官风角秘要,对天文占卜这些杂学颇为精通,也因此在算术上有些造诣。
自认为在算术上胜过很多举人,牛金星进京赴试,打算考明算科进士。
只是他的消息不够灵通,不知道摹拟考试的事情。进京之后才知道为了准备明法科和明算科考试,京城举办了两次模拟考试。若是他能早来些时日,就能参加第二次模拟考试,多一次科场经验。
如今,牛金星只能像其他举子一样,抄录一些人传出的模拟考试题目和参考答案,揣摩明算科试题。
“鸡兔同笼、勾股计算、测量田亩……”
“这些试题都很简单,就是题目太多了!”
看着这些算术题,牛金星觉得大多没有什么难度,就是考题的范围比较广,很难有人把这些全部掌握。
尤其让他注意的,就是明算科的题目特别多,如果算得慢了,很可能无法把整张试卷答完。
这种考试方法,是朱由检观看两次模拟考试答卷后,所定下的方略。
因为他发现很多人的数学知识不够,如果考得太深,可能没多少人答上来。
而且那些天文等方面的高深知识,对官员的用处也不大,没必要考得这么深,让很多人答不出来。
所以他的策略,就是参考后世的行测,设置很多考题,让大部分人没有时间答完。
通过大量的题目,区分应试举人。
这也是他想实行百分制的原因,只是因为其它条件不成熟,暂时没有采用。
牛金星如今就发现了,如果时间充足,自己能把大部分题目都答出来。
但是明算科的考试,只给了两个时辰答题。他在这个时间内,只能答出一半。
『这可如何是好?』
心中烦躁地想着,牛金星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声音,一个孩童高声道:
“卖报!卖报!”
“《京报》会试专刊,刊登历年会试题目和参考答卷。”
“有志会试的举子,都快过来买啊!”
声音清脆,从外面的巷子传出。
牛金星好奇之下,走出旅舍查看。
到了外面,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童,挎着一个布包,被一群人围着,正在贩卖报刊。
这份报刊的名称,正是在京城颇有名气的《京报》,首页写着会试专刊四个大字,被装订在一起。
以牛金星的眼光来看,这份报刊印刷得颇为精美,纸张质量好不说,字迹也很清晰。
相比那些印刷模糊、纸张质量很差的报纸,《京报》专刊的质量,更近似于书籍。
所以他当即有了兴趣,和其他人一样取了一份报刊,询问道:
“报刊怎么卖的?”
“要多少钱一份?”
那小童道:
“这是宫里用的开花纸,用金属铅版印的,全天下独有一份。”
“一份一两银子,概不讨价还价。”
牛金星听得咋舌,觉得实在是太贵了。
大明书籍的价格,一般在三分到五分银子,一两银子能买二三十本。
现在一份报刊就要一两银子,让他觉得实在是太贵了。
难怪很多人只是翻看,却没出钱购买。
这周围住着的举子,都是不怎么富裕的,花一两银子买本书,当然要仔细考虑。
不过,牛金星却不在此列,他父亲是鲁王府正八品纪善,家里虽不算豪富、却颇有些余钱。之所以住在这边,是想和同乡举子联系。
所以,在翻看了一下这份报刊,认可了它的质量后,牛金星爽快地掏出五两银子,买了五份报刊——
一份要自己留着,其它几份打算回乡送人。从京城买到的东西,带回家自然更宝贵。
可以说,他已经想着如何打道回府、回家后如何交待了。
在他买了之后,又有几个举子,咬牙买了报刊。
不一会儿,这孩童便把书包卖空,回去取报刊了。
其余没买到的举子,顿时连道可惜。但是他们又舍不得花一两银子买,只能向购买报刊的人借着抄写了。
牛金星便遇到一个人,向他借报刊抄写。
此人也是河南人,来自开封府杞县,和洛阳府卢氏县的牛金星,勉强称得上同乡。
牛金星之所以知道他,是因为从河南举子那里听说,这个名为刘理顺的同乡,在万历三十四年中举后,已经考了七次会试,如今是第八次,堪称倒霉之极。
见他头发花白,四五十岁的人还穿着破旧的衣衫。牛金星心中戚戚,觉得看到了十几年后自己的样子,取出一份报刊,塞给刘理顺道:
“刘兄拿着就是,也不用费时间抄写了。”
“就当我送给刘兄的,咱们交个朋友!”
刘理顺急忙推辞道:
“这如何使得,可是一两银子呢!”
“而且这些题目我都做过,只是想看看他人如何回答的。”
不愿接受好意。
对大部分举人来说,一两银子不说随手就能拿出,却也不可能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刘理顺的情况是,他这些年一直进京应试,家底早就耗光了,如今是靠同乡豪富何登云资助。
面对牛金星这个陌生人,不愿接受他一两银子的好意。
牛金星却故作豪爽,说道:
“刘兄若是过意不去,指点我一下科场经验就好。”
“说起来我是去年刚中举,第一次参加会试呢!”
刘理顺闻言惊讶,看了牛金星一眼,估摸他已经三十多岁。想着自己二十五岁中举,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现在的多年不第。叹了口气说道:
“我这科场经验,也没什么能隐瞒的。”
“只要牛兄弟不觉得我倒霉、会染上霉运就好!”
听他这么一说,牛金星还真有些后悔,担心会染上霉运,以后多年不第。
不过他为人颇有心计,心里忌讳也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继续向刘理顺请教科场经验,打探注意事项。
言谈之间,牛金星发现刘理顺学问极为扎实,远远胜过自己。这让牛金星更是不解,不知这样的人为何会多年不第?
『难道会试真那么难,连这样的人都考不上?』
这个发现,让牛金星颇为沮丧,觉得刘理顺都考不上,自己更别提了。
一时之间,甚至没有了参加会试的信心。
刘理顺见他突然蔫了,心中颇过意不去。他知道很多人和自己交流后,都会丧失信心。所以安慰牛金星道:
“牛兄弟不要觉得不如我就考不上,我是纯粹的走霉运。”
“就连我的恩师都说过,以我的本事早就应该中进士,现在之所以没中,就是因为倒霉。”
“但是人不会一直走霉运,吴尚默第八次会试中进士,我这应该也快了!”
口中安慰着他人,心中安慰着自己,鼓励自己继续参加会试,坚定考进士的决心。
吴尚默五十五岁中进士,六十六岁被皇帝超擢为布政使,着实鼓励了不少人。
刘理顺就是以他为榜样,坚定自己信心。
牛金星听着这些,心中却要凉透了。他可不想像吴尚默那样,考了二十多年才成为进士。所以他有气无力地接话道:
“刘兄老师是谁?”
“为何肯定刘兄能中进士?”
刘理顺迟疑了一下,看到周围的人都已经走了,才小声向牛金星道:
“愚兄的恩师是节寰袁公,杞县旁边的归德府睢州人。”
听得牛金星“嗡”的一声,瞪大眼睛看着刘理顺。实在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看着极为落魄的老举人,竟然是兵部尚书袁可立的弟子。
而袁可立正是这一科的副考官,明法科的负责人。
难怪,刘理顺认为自己只是运气不佳,水平早就能中进士——
以袁可立的学问,还有他之前担任殿试同考官的经历,如何能看不出刘理顺学问早就到了,考不上纯粹是运气不佳。
这次袁可立担任副考官,刘理顺第八次参加会试,想必能像吴尚默那样,历尽坎坷之后否极泰来。
而以袁可立的地位,刘理顺入仕之后,也一定会官运亨通,远胜寻常进士。
想到自己无意间结识的老举人,竟然有如此前程,牛金星激动地拉着他,说道:
“刘兄,一定要拉我一把!”
“多给我讲解一下!”
完全把刘理顺当成了未来的进士,诚心诚意地向他请教科场经验。
刘理顺见他态度大变,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热切,眉头微微皱起。觉得牛金星有些趋炎附势,不是可以深交的人。
这让他有些后悔,不该把老师名字透漏出去。
但是这件事又不是什么机密,很多同乡举人都知道,刘理顺认为牛金星这个同乡迟早也会知道,所以就没有刻意隐瞒。
如今看来,他还是有点草率了。举人和举人之间,有着很大不同。
牛金星这个举人,很会攀附他人。
被牛金星这样缠住,刘理顺无奈指点了他一番。又听说牛金星打算主要考明算科后,心中松了口气,指点道:
“袁师负责明法科,我因为要避嫌、又不擅长明算科,不打算考这两科。”
“不过我听人说,想在明算科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就是做题。”
“把各类题目都做熟了,最好熟极而流。”
牛金星听得激动,觉得知道了秘籍。
明算科的题目,在他看来没有什么难的,唯一的难点就是时间不够、题目无法答完。
如果题目做熟后能把试卷答完,他就很有考取的希望了。所以他急忙问道:
“题目做熟就有用吗?”
“哪里有那么多习题?”
刘理顺一时语塞,也不知道哪里有那么多习题。
恰在这时,之前卖报的孩童,声音又传了过来,大喊道:
“卖报!卖报!”
“《京报》礼法、数算专刊出来啦,都快过来买啊!”
“想考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千万不要错过!”
听得两人一滞,牛金星突然迈开脚步,向声音传来的地方狂奔,抓住那个孩童,便问道:
“数算专刊里面是什么?”
“里面有多少题?”
被他吓了一跳,这孩童有些惊慌地道:
“你可不要乱来啊,《京报》现在是内府监的。”
“我们家里都是锦衣卫,做的是独门生意。”
牛金星哪管什么锦衣卫、内府监,看着围过来的举人,放开这个孩童,追问道:
“数算专刊里面有多少题?”
“要多少钱一份?”
这孩童见他真的想买,取出一份报刊,说道:
“五两银子一份,里面有数算知识,还有五套试题。”
“题目都是仿照模拟考试出的,还有参考答案。”
牛金星心中激动,觉得有这些题目做练习,自己极有可能适应明算科的考试。
所以他当即取出五两银子,买了一份数算专刊。
若非价格太高,他还打算像会试专刊那样,多买几份拿着。
旁边又围过来的举人,有的不明白他为何如此激动。但是在听人说明算科题目就要刷题后,有些打算参加明算科考试的,也同样花钱买了一份。
其余打算考明法科的,虽然觉得没有刷题必要。但是出于熟悉考试题目的想法,也买了礼法专刊。
这个孩童带来的报刊,很快又售卖一空,收获了数百两银子。
这么重的银子,他自己当然抱不动,而且还很危险。
在他求助之后,很快便有一个穿着红马甲的巡警,过来帮这个孩童提着银子,送到了附近的报刊集散点。(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