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节日和假期
作者:凤凰北斗 更新:2024-11-06 08:17
()太阳历设置的事情,不用朱由检吩咐,钦天监就会严格保密。
因为历法向来是一个敏感问题,历代因为这个掉脑袋的不在少数。
钦天监的官员之所以不怎么反对这个太阳历,是因为大明现行的历法错误太多。导致他们在日食月食等天象上经常算错,因此经常受罚,甚至会掉脑袋。
皇帝提出了太阳历,那就先试用一段时间。反正钦天监除了《大统历》外,内部还使用有《回回历》。多一种《太阳历》并用,也没什么妨碍。
不过对皇帝简单地把一年定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很多钦天监官员还是不以为然的。监正叶震春用各种术语说了很久,意思就是这个时间不准确,太阳历很可能有误差。
朱由检听着各种术语,一时头都大了。这些古人专用的天文术语,他一时半会儿如何能够听懂。
不过他到底受过教育,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对于叶震春提到的岁差,大致明白了含义:
『不就是恒星年和回归年的区别嘛,说这么多复杂难懂的术语做什么?』
『这些人把天文知识搞得很神秘,是想糊弄外行吗?』
对钦天监的水平,朱由检是不大认可的。因为这些人的水平若是真的很高,那就不会经常犯错了。
他决定拿自己学过的知识,震震这些官员,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能随意糊弄的,不要拿那些复杂术语来搪塞。
恒星年和回归年这种基本的地理常识,朱由检记得很清楚,当即就向这些钦天监官员道:
“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准确地说365日6时9分10秒,此为恒星年。”
“但是从冬至回归冬至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此为回归年。”
“太阳历按365.25日、也就是365日6时计算,每年会和回归年产生11分钟14秒的误差。”
“你们算算多少年会误差一天?”
这么准确的时间,钦天监官员一时不敢相信,但是让他们询问皇帝是如何知道的,他们却又不敢。只能按皇帝提出的时间,计算这个误差。
这种加减乘除的事情,对他们还是很简单的。很快就有人计算出,大约128年误差一天。
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按四年一闰,128年之后,冬至的实际时间会往前一天,从二十一日变成二十日。
为了固定冬至日期,当即就有人提出,应该在128年后,减少一个闰年。
还有人认为32年之后,偏差就达到六个小时了,那时四个年份的冬至日期就不全在二十一日,应该在那时候调整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年。
如此128年之后,闰年就往后推了四年,相当于减少了一个闰年。而且把所有的冬至日期,一直留在二十一日。
但是这种改闰方法,实在太麻烦了。朱由检也不愿闰年改来改去,说道:
“误差只要在十二小时以内,在黄历上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定为前一日或后一日。”
“32年误差6个小时,64年就是误差12小时。那就64年改一次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两年。”
“64年大概是一个甲子,就称为甲子改闰,每个甲子确定新的闰年。”
这样还是很麻烦,但是却更精确,不至于冬至日期偏差快一天了,历法上还在定为二十一日。那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会被懂行的人嘲笑。
所以朱由检给钦天监下达了一个任务,那就每年测算节气时间,具体要精确到几分几秒,方便调整下个甲子的闰年。
钦天监的人接受了这个任务,感觉身上的责任又多了一重。一旦这个历法出现问题,受罚的还是他们。
周长庚却很是振奋,觉得岁差确定之后,太阳历距离成为主流历法,又迈出了一步。想到皇帝提出的甲子改闰,周长庚道:
“臣以为太阳历每月都是三十日,适合干支纪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的初一,都是甲子之日。”
“臣以为干支纪日,也当用于太阳历。”
这是在原有历法上刨根,因为生辰八字什么的,都是按干支算的。如果干支纪日改为太阳历用了,算命的方法岂不要改?黄历上的宜忌,岂不要根据太阳历算?
所以当即就有人提出,第一年的甲子是初一,但是在闰五日或闰六日后,下一年就不是了。所以干支纪日,不能用于太阳历。
周长庚却满心用太阳历作为晋身之资,看着皇帝鼓励赞许的目光,说道:
“闰日为天时,以天干纪日即可,称为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闰年再加己日。”
“如此到了下一年,又是初一甲子,没有丝毫混乱。”
“只要说出日期,便能知道干支。不用再掰着手指,计算哪一天对应的干支。”
这样计算是方便了,但是还有什么神秘感。当即就有人道:
“太阳历的甲子,可并不是朔日。”
“以后甲子朔日,还会不会出现?”
又是关乎正朔的问题,被人主动提了出来。钦天监官员对这个提出敏感问题的官员,纷纷怒目而视。这个人缩了缩脖子,感觉凉飕飕的,怪自己一时嘴快,提出这个敏感问题。
周长庚有皇帝的支持,却是怡然不惧,当即就朝着他怒喷,驳斥甲子朔日的说法:
“历法有小进、有大进,每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不等。”
“难道每月的初一,都是甲子日吗?”
“今年有几个初一,恰好就是甲子?”
这下那个人不说话了,因为按传统的历法,就不是每个月初一都是甲子朔日。难道他还能说,现在用的历法一直就是错的?
再说正朔这种事情若是辩论下去,搞不好就要掉脑袋。为这种事情拿着性命去争,实在没有必要。
成功驳斥了这个人,周长庚向皇帝道:
“甲子为干支之首,应该定为初一。”
“太阳历干支纪日,比原有历法更适合。”
看到了甲子朔日成功分开,朱由检看到了正朔分开的希望,当即点头颔许,说道:
“且在钦天监内部试用,周司历仔细完善。”
“如果太阳历更精确,以后就用太阳历。”
“现在用的历法时间太不确定了,连休沐都不好安排。”
“如果以后按太阳历,那就初五、二十固定休沐,赶上四时八节,再和它们连起来。”
“如此官民两便,岂不皆大欢喜!”
把历法和放假时间联系起来,这是朱由检的撒手锏。
因为大明官员的休假时间是很少的,太祖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只给正旦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一共就八天假期,其它时间都要工作。
成祖朱棣觉得这样不是事,又给元宵节放假十天,方便官员过节。
到了宣宗宣德皇帝时,又让官员旬休,官员的假期才多了起来。
但是这样的假期,对很多节日没有安排。
不安排的后果,就是官员到了节日时,有的人还会恪尽职守,有的直接和友人饮酒过节,不再处理公务。
想要处理他们,这些人还振振有词,认为过节就是公务,是在施行教化。
朱由检要完善官吏考核制度,让官吏做好公务,就不得不对放假时间做出安排。免得下达公务后,官吏却在过节。
更别说朱由检还看过记载,知道成祖靖难时,有一次战役就是趁着对手在中秋节过节时不设备,轻易取得了胜利。
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朱由检觉得节假日是一定要有的,要让大部分人放假,安排一部分人值勤,明确相关责任——
免得不放假变成全放假,完全没有章程。
所以,在看到用太阳历推算的节气,大多在初五、二十附近后,朱由检决定把放假和太阳历联系起来,便于以后推行。
以后按太阳历放假过节,看谁还会反对。
《明史》:
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
(本章完)
()
因为历法向来是一个敏感问题,历代因为这个掉脑袋的不在少数。
钦天监的官员之所以不怎么反对这个太阳历,是因为大明现行的历法错误太多。导致他们在日食月食等天象上经常算错,因此经常受罚,甚至会掉脑袋。
皇帝提出了太阳历,那就先试用一段时间。反正钦天监除了《大统历》外,内部还使用有《回回历》。多一种《太阳历》并用,也没什么妨碍。
不过对皇帝简单地把一年定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很多钦天监官员还是不以为然的。监正叶震春用各种术语说了很久,意思就是这个时间不准确,太阳历很可能有误差。
朱由检听着各种术语,一时头都大了。这些古人专用的天文术语,他一时半会儿如何能够听懂。
不过他到底受过教育,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对于叶震春提到的岁差,大致明白了含义:
『不就是恒星年和回归年的区别嘛,说这么多复杂难懂的术语做什么?』
『这些人把天文知识搞得很神秘,是想糊弄外行吗?』
对钦天监的水平,朱由检是不大认可的。因为这些人的水平若是真的很高,那就不会经常犯错了。
他决定拿自己学过的知识,震震这些官员,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能随意糊弄的,不要拿那些复杂术语来搪塞。
恒星年和回归年这种基本的地理常识,朱由检记得很清楚,当即就向这些钦天监官员道:
“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准确地说365日6时9分10秒,此为恒星年。”
“但是从冬至回归冬至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此为回归年。”
“太阳历按365.25日、也就是365日6时计算,每年会和回归年产生11分钟14秒的误差。”
“你们算算多少年会误差一天?”
这么准确的时间,钦天监官员一时不敢相信,但是让他们询问皇帝是如何知道的,他们却又不敢。只能按皇帝提出的时间,计算这个误差。
这种加减乘除的事情,对他们还是很简单的。很快就有人计算出,大约128年误差一天。
也就是说,如果一直按四年一闰,128年之后,冬至的实际时间会往前一天,从二十一日变成二十日。
为了固定冬至日期,当即就有人提出,应该在128年后,减少一个闰年。
还有人认为32年之后,偏差就达到六个小时了,那时四个年份的冬至日期就不全在二十一日,应该在那时候调整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年。
如此128年之后,闰年就往后推了四年,相当于减少了一个闰年。而且把所有的冬至日期,一直留在二十一日。
但是这种改闰方法,实在太麻烦了。朱由检也不愿闰年改来改去,说道:
“误差只要在十二小时以内,在黄历上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定为前一日或后一日。”
“32年误差6个小时,64年就是误差12小时。那就64年改一次闰年,把闰年往后推一两年。”
“64年大概是一个甲子,就称为甲子改闰,每个甲子确定新的闰年。”
这样还是很麻烦,但是却更精确,不至于冬至日期偏差快一天了,历法上还在定为二十一日。那种自欺欺人的做法,会被懂行的人嘲笑。
所以朱由检给钦天监下达了一个任务,那就每年测算节气时间,具体要精确到几分几秒,方便调整下个甲子的闰年。
钦天监的人接受了这个任务,感觉身上的责任又多了一重。一旦这个历法出现问题,受罚的还是他们。
周长庚却很是振奋,觉得岁差确定之后,太阳历距离成为主流历法,又迈出了一步。想到皇帝提出的甲子改闰,周长庚道:
“臣以为太阳历每月都是三十日,适合干支纪日。”
“一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的初一,都是甲子之日。”
“臣以为干支纪日,也当用于太阳历。”
这是在原有历法上刨根,因为生辰八字什么的,都是按干支算的。如果干支纪日改为太阳历用了,算命的方法岂不要改?黄历上的宜忌,岂不要根据太阳历算?
所以当即就有人提出,第一年的甲子是初一,但是在闰五日或闰六日后,下一年就不是了。所以干支纪日,不能用于太阳历。
周长庚却满心用太阳历作为晋身之资,看着皇帝鼓励赞许的目光,说道:
“闰日为天时,以天干纪日即可,称为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闰年再加己日。”
“如此到了下一年,又是初一甲子,没有丝毫混乱。”
“只要说出日期,便能知道干支。不用再掰着手指,计算哪一天对应的干支。”
这样计算是方便了,但是还有什么神秘感。当即就有人道:
“太阳历的甲子,可并不是朔日。”
“以后甲子朔日,还会不会出现?”
又是关乎正朔的问题,被人主动提了出来。钦天监官员对这个提出敏感问题的官员,纷纷怒目而视。这个人缩了缩脖子,感觉凉飕飕的,怪自己一时嘴快,提出这个敏感问题。
周长庚有皇帝的支持,却是怡然不惧,当即就朝着他怒喷,驳斥甲子朔日的说法:
“历法有小进、有大进,每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不等。”
“难道每月的初一,都是甲子日吗?”
“今年有几个初一,恰好就是甲子?”
这下那个人不说话了,因为按传统的历法,就不是每个月初一都是甲子朔日。难道他还能说,现在用的历法一直就是错的?
再说正朔这种事情若是辩论下去,搞不好就要掉脑袋。为这种事情拿着性命去争,实在没有必要。
成功驳斥了这个人,周长庚向皇帝道:
“甲子为干支之首,应该定为初一。”
“太阳历干支纪日,比原有历法更适合。”
看到了甲子朔日成功分开,朱由检看到了正朔分开的希望,当即点头颔许,说道:
“且在钦天监内部试用,周司历仔细完善。”
“如果太阳历更精确,以后就用太阳历。”
“现在用的历法时间太不确定了,连休沐都不好安排。”
“如果以后按太阳历,那就初五、二十固定休沐,赶上四时八节,再和它们连起来。”
“如此官民两便,岂不皆大欢喜!”
把历法和放假时间联系起来,这是朱由检的撒手锏。
因为大明官员的休假时间是很少的,太祖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只给正旦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一共就八天假期,其它时间都要工作。
成祖朱棣觉得这样不是事,又给元宵节放假十天,方便官员过节。
到了宣宗宣德皇帝时,又让官员旬休,官员的假期才多了起来。
但是这样的假期,对很多节日没有安排。
不安排的后果,就是官员到了节日时,有的人还会恪尽职守,有的直接和友人饮酒过节,不再处理公务。
想要处理他们,这些人还振振有词,认为过节就是公务,是在施行教化。
朱由检要完善官吏考核制度,让官吏做好公务,就不得不对放假时间做出安排。免得下达公务后,官吏却在过节。
更别说朱由检还看过记载,知道成祖靖难时,有一次战役就是趁着对手在中秋节过节时不设备,轻易取得了胜利。
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朱由检觉得节假日是一定要有的,要让大部分人放假,安排一部分人值勤,明确相关责任——
免得不放假变成全放假,完全没有章程。
所以,在看到用太阳历推算的节气,大多在初五、二十附近后,朱由检决定把放假和太阳历联系起来,便于以后推行。
以后按太阳历放假过节,看谁还会反对。
《明史》:
值中秋,不设备,为燕王所袭,九千人皆死。
(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