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驻朝大臣
作者:凤凰北斗 更新:2024-11-06 08:17
()举荐了人才之后,朱由检和袁可立谈到了这次谈话的主要议题:毛文龙和东江镇。
袁可立赴京的目的就是这个,此时向皇帝道:
“陛下,臣之所以和毛文龙产生龃龉,是因为奉旨核查毛文龙上报的战功和兵力。”
“毛文龙曾说杀死建虏二万余人、马三万匹,这个数字是没有证据、无法进行考证的。”
“至于东江镇的兵力,最初镇江大捷后,开镇时大约一万八千一百人。毛文龙虚报为二十余万,有衣甲器械者,仅四万人。”
对毛文龙夸大战功和兵力的事情没有一点遮掩,袁可立道:
“但是如果朝廷只按四万士兵拨付钱粮,毛文龙定然无法支撑。他收拢的辽民,要靠朝廷钱粮养活。”
“所以毛文龙只能虚报战功和兵力,向朝廷讨要钱粮。臣奉旨核查得知实情之后,毛文龙担心事情败露,勾结言官弹劾微臣,因此产生龃龉。”
对此能够理解,朱由检道:
“毛文龙收拢的辽民,确实需要朝廷钱粮养活,虚报兵力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朝廷钱粮也是从百姓那里收取的,辽民多用一点,百姓的负担就重一点。”
“总不能继续加重百姓负担,拿去养活辽民吧?”
九边到处都有缺饷,陕西甚至有士卒逃亡。朱由检估算之后,发现欠发的粮饷至少就有四五百万,几乎能比上三大殿建设的费用。
所以他很想把辽东的饷银降下去,更别说拿去养活辽民了。
但是那些辽民家破人亡已经够惨,而且和后金仇深似海,朱由检不可能随便放弃这些人,让他们自生自灭。
袁可立同样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觉得为难,后来离开了登莱。此时他只能为毛文龙解释道:
“毛文龙的战功和士兵是有虚报,但他作为奇兵、让建虏东西奔驰,却是实打实的功劳。”
“朝廷不能因为他的劣迹,否认他的功劳。先帝也因为这点,给了毛文龙赏赐。”
对此朱由检是认同的,毛文龙一个百户嗣子,救出那么多辽东沦陷的民众,功劳怎么夸都不为过。
甚至可以说,在辽东节节败退的大背景下,毛文龙和东江镇是一个极大亮点。
与之相比,反而是显得辽东军镇无能了。也难怪他们看东江镇不顺眼。再加上朝廷钱粮有限,给东江镇多了,给辽东的就会少点,这样双方之间,自然会有矛盾。
尤其是如今的毛文龙经过铁山之败,朝鲜借出的铁山、义州等陆上据点几乎全部丢失,只能退守皮岛那个小岛,屯田也没法继续了。无论是士兵还是跟随他的辽民,都需要朝廷钱粮供养。
原本的钱粮更加显得不足,毛文龙一直叫着乏饷,就是因为除了朝廷钱粮之外,他已经没有办法养活皮岛军民。
但对朝廷来说,这个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不可能按他需求拿出钱粮,养活皮岛军民。
事情的症结就在这里,朱由检问袁可立道:
“袁卿觉得该怎么办?”
袁可立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以前东江镇的粮饷除了由朝廷拨付之外,还有陆上屯田收入,以及朝鲜支援。”
“如今陆上据点几乎全部丢失,这一块是没有了。”
“朝鲜也对毛文龙丧师失地颇为抱怨,不愿再支援他。”
“朝廷不拨付更多钱粮,东江镇就要一直想办法解决这件事,难以继续牵制后金。”
“因此只能想办法给东江镇补充钱粮。”
同时他还建议道:
“如今东江镇的士兵和辽民大多都在岛上,正是清点的好时机。”
“陛下可命人清点人数,确定皮岛军民需要多少钱粮。”
“不能再任由毛文龙虚报,继续含混下去。”
朱由检点了点头,认同道:
“是这么个道理!”
“毛文龙曾是你的部下,现在他经过多年蹉跎之后,应该知道你曾经对他的爱护了。”
“这件事就由你去说,要和毛文龙讲明白。”
“至于粮饷的事……”
顿了一顿,朱由检说出了袁可立话中的未尽之意:
“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辽饷给大明子民的压力已经够大,不能再增税了。”
“朝鲜以前能支援东江镇,现在皮岛军民人数更少,应该同样能支援。”
“让毛文龙核查东江镇士兵数量,重新整编之后,由朝廷负责士兵粮饷。”
“其余辽民所需要的钱粮,朕允许毛文龙在朝鲜筹集,让他便宜行事。”
这话说得好听,其实就是让毛文龙收拾兵马之后,威逼朝鲜拿出钱粮。具体用什么手段,一切由他自便。
这和袁可立的理念颇为不合,刚才他没有说出这一点,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如今的大明实在拿不出来更多钱粮,皮岛军民也需要钱粮养活,只能用这个办法、尽量筹集到钱粮了。
再想到他对朝鲜弑君篡权的事情颇不赞同,也觉得朝鲜有些首鼠两端,朝鲜火枪手一直在为后金征战。所以他最终默认了这一点,没有表示反对。
不过,为了面上好看、手段更柔和些,袁可立还是建议派遣一名文官,督办朝鲜粮饷。
这点倒符合朱由检心意,想到清末在朝鲜的驻军和驻朝大臣,朱由检道:
“派遣大臣在朝鲜驻扎,称为驻朝大臣,负责大明和朝鲜在军务、商务等方面的往来,兼理东江镇粮饷,在朝鲜筹集粮食供应皮岛军民。”
“允许皮岛和朝鲜通商,授权东江镇稽查通往后金的商道,防止大明和朝鲜的不法商人和后金通商,为后金提供粮食等物资。”
“这个驻朝大臣,袁卿觉得谁能担任?”
这个人要有手段压服朝鲜君臣,还要能和毛文龙好好配合,袁可立一时也拿不出人选。再加上他对皇帝直接任命官员颇为警惕,此时便回复道: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
“陛下可命朝臣推选,一定能选出合适大臣。”
被袁可立顶了回来,朱由检一时没话说了。只能和他商量一些兵部事务,勉励他好好担任兵部尚书,结束这次谈话。
(本章完)
()
袁可立赴京的目的就是这个,此时向皇帝道:
“陛下,臣之所以和毛文龙产生龃龉,是因为奉旨核查毛文龙上报的战功和兵力。”
“毛文龙曾说杀死建虏二万余人、马三万匹,这个数字是没有证据、无法进行考证的。”
“至于东江镇的兵力,最初镇江大捷后,开镇时大约一万八千一百人。毛文龙虚报为二十余万,有衣甲器械者,仅四万人。”
对毛文龙夸大战功和兵力的事情没有一点遮掩,袁可立道:
“但是如果朝廷只按四万士兵拨付钱粮,毛文龙定然无法支撑。他收拢的辽民,要靠朝廷钱粮养活。”
“所以毛文龙只能虚报战功和兵力,向朝廷讨要钱粮。臣奉旨核查得知实情之后,毛文龙担心事情败露,勾结言官弹劾微臣,因此产生龃龉。”
对此能够理解,朱由检道:
“毛文龙收拢的辽民,确实需要朝廷钱粮养活,虚报兵力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朝廷钱粮也是从百姓那里收取的,辽民多用一点,百姓的负担就重一点。”
“总不能继续加重百姓负担,拿去养活辽民吧?”
九边到处都有缺饷,陕西甚至有士卒逃亡。朱由检估算之后,发现欠发的粮饷至少就有四五百万,几乎能比上三大殿建设的费用。
所以他很想把辽东的饷银降下去,更别说拿去养活辽民了。
但是那些辽民家破人亡已经够惨,而且和后金仇深似海,朱由检不可能随便放弃这些人,让他们自生自灭。
袁可立同样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觉得为难,后来离开了登莱。此时他只能为毛文龙解释道:
“毛文龙的战功和士兵是有虚报,但他作为奇兵、让建虏东西奔驰,却是实打实的功劳。”
“朝廷不能因为他的劣迹,否认他的功劳。先帝也因为这点,给了毛文龙赏赐。”
对此朱由检是认同的,毛文龙一个百户嗣子,救出那么多辽东沦陷的民众,功劳怎么夸都不为过。
甚至可以说,在辽东节节败退的大背景下,毛文龙和东江镇是一个极大亮点。
与之相比,反而是显得辽东军镇无能了。也难怪他们看东江镇不顺眼。再加上朝廷钱粮有限,给东江镇多了,给辽东的就会少点,这样双方之间,自然会有矛盾。
尤其是如今的毛文龙经过铁山之败,朝鲜借出的铁山、义州等陆上据点几乎全部丢失,只能退守皮岛那个小岛,屯田也没法继续了。无论是士兵还是跟随他的辽民,都需要朝廷钱粮供养。
原本的钱粮更加显得不足,毛文龙一直叫着乏饷,就是因为除了朝廷钱粮之外,他已经没有办法养活皮岛军民。
但对朝廷来说,这个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不可能按他需求拿出钱粮,养活皮岛军民。
事情的症结就在这里,朱由检问袁可立道:
“袁卿觉得该怎么办?”
袁可立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以前东江镇的粮饷除了由朝廷拨付之外,还有陆上屯田收入,以及朝鲜支援。”
“如今陆上据点几乎全部丢失,这一块是没有了。”
“朝鲜也对毛文龙丧师失地颇为抱怨,不愿再支援他。”
“朝廷不拨付更多钱粮,东江镇就要一直想办法解决这件事,难以继续牵制后金。”
“因此只能想办法给东江镇补充钱粮。”
同时他还建议道:
“如今东江镇的士兵和辽民大多都在岛上,正是清点的好时机。”
“陛下可命人清点人数,确定皮岛军民需要多少钱粮。”
“不能再任由毛文龙虚报,继续含混下去。”
朱由检点了点头,认同道:
“是这么个道理!”
“毛文龙曾是你的部下,现在他经过多年蹉跎之后,应该知道你曾经对他的爱护了。”
“这件事就由你去说,要和毛文龙讲明白。”
“至于粮饷的事……”
顿了一顿,朱由检说出了袁可立话中的未尽之意:
“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辽饷给大明子民的压力已经够大,不能再增税了。”
“朝鲜以前能支援东江镇,现在皮岛军民人数更少,应该同样能支援。”
“让毛文龙核查东江镇士兵数量,重新整编之后,由朝廷负责士兵粮饷。”
“其余辽民所需要的钱粮,朕允许毛文龙在朝鲜筹集,让他便宜行事。”
这话说得好听,其实就是让毛文龙收拾兵马之后,威逼朝鲜拿出钱粮。具体用什么手段,一切由他自便。
这和袁可立的理念颇为不合,刚才他没有说出这一点,就是这个原因。但是如今的大明实在拿不出来更多钱粮,皮岛军民也需要钱粮养活,只能用这个办法、尽量筹集到钱粮了。
再想到他对朝鲜弑君篡权的事情颇不赞同,也觉得朝鲜有些首鼠两端,朝鲜火枪手一直在为后金征战。所以他最终默认了这一点,没有表示反对。
不过,为了面上好看、手段更柔和些,袁可立还是建议派遣一名文官,督办朝鲜粮饷。
这点倒符合朱由检心意,想到清末在朝鲜的驻军和驻朝大臣,朱由检道:
“派遣大臣在朝鲜驻扎,称为驻朝大臣,负责大明和朝鲜在军务、商务等方面的往来,兼理东江镇粮饷,在朝鲜筹集粮食供应皮岛军民。”
“允许皮岛和朝鲜通商,授权东江镇稽查通往后金的商道,防止大明和朝鲜的不法商人和后金通商,为后金提供粮食等物资。”
“这个驻朝大臣,袁卿觉得谁能担任?”
这个人要有手段压服朝鲜君臣,还要能和毛文龙好好配合,袁可立一时也拿不出人选。再加上他对皇帝直接任命官员颇为警惕,此时便回复道: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
“陛下可命朝臣推选,一定能选出合适大臣。”
被袁可立顶了回来,朱由检一时没话说了。只能和他商量一些兵部事务,勉励他好好担任兵部尚书,结束这次谈话。
(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