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允执厥中
作者:凤凰北斗 更新:2024-11-06 08:17
()九月六日,天色刚蒙蒙亮,群臣便按以前的上朝时间,早早来到皇宫。
虽然皇帝定的是秋分以后辰正八点上朝,但是今日第一次按新朝会规矩参加常朝,许多人不敢怠慢,仍旧早早来到。
吏部侍郎杨景辰,更是带着文选司官员拿名单挨个对照,生怕出了纰漏,在皇帝那里丢脸。
朱由检也早早起床,派徐应元在宫门前盯着,避免有人闹事,自己却一无所知。
好在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或许有一些官员对常朝缩减人数心怀不满,但如今是阉党当政,脖子硬的不是被赶出朝堂、就是被阉党用各种手段害死了。其他人能在阉党手下当官,当然能屈能伸。
徐应元看了一阵子,发现虽然有些混乱,却没有闹事迹象。唯一的问题就是来上朝的官员太多,中极殿可能站不下。
朱由检闻言纳闷,询问道:
“只有获得从四品以上加衔的官员才能参加常朝,怎么还有那么多人?”
“是不是杨侍郎定的名单太松,增加了很多人?”
徐应元刚才也问过杨景辰,这时便解释道:
“杨侍郎是按陛下定的规矩给的加衔,但是很多人原本就有五寺少卿、正卿加衔,新加衔总不能低于以前,所以就有了很多人。”
“再加上陛下允许所有科道官员参加常朝,六科给事中五十员,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二十员,还有获得佥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御史加衔的人,许多人都来参加朝会。”
“所以来上朝的实在太多,中极殿可能站不下。”
明白了,又是魏忠贤滥发官衔的锅,杨景辰在这个基础上给官员加衔,人数不爆棚才怪。
但是事已至此,朱由检也没法责怪杨景辰。因为在昨日之前,他也没有注意到魏忠贤给那么多人滥发官衔。如今也只能将错就错,把这些人都纳入常朝官:
『掀翻阉党后,一定要控制官员编制,缩减常朝人数。』
『这次就这样,先确立常朝的规矩再说。』
心中这样想着,朱由检命徐应元向杨景辰询问各品级官员人数,看看中极殿能容纳多少人,到底能不能站下。
不一会儿,徐应元前来禀报,说是杨景辰已经估算过,六部官员来了一百多人,科道官员和获得科道加衔的大约来了二百人,再加上五寺监司等机构和其他获得加衔的人,文官一共来了四百人左右。
然后勋贵外戚和五军都督府也来了一百多人,总计五百人上下,中极殿能挤得下。
朱由检听得无语,中极殿面积五百多平,每平米站一个人当然能挤得下,但是人挤人站在里面,还怎么站出来议事?
难怪国初之后,常朝御殿仪就不举行了,实在是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只有皇极殿能站得下。但是皇极殿太隆重、礼仪太麻烦,最终就改成御门仪、让官员在门前空地上站着。
如今朱由检想要重新确立常朝御殿仪,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
他本来预计有二三百人参加,如今一下子来了五百人,实在超员太多。而且人数越多越不好决定事情,朝会又沦为礼仪性质了。
『六部是办事的,而且是我重点缩减对象,现在的一百多人暂时没办法缩减了。』
『科道官员来了二百人实在太多了,以后要把京官的科道加衔改了,科道也定下轮值方案,缩减上朝的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人数,应该能控制在五六十人。』
『其他机构的加衔也规范一下,控制一下数量,文官总体数量能控制在二百人左右。』
『勋贵、外戚和五府官员来了一百多人,他们又凑什么热闹,也没见他们在朝会上发言?』
知道可能是第一次常朝的原因,勋贵、外戚和五府官员生怕皇帝忘了他们,有职司的不管实职虚职都来参加朝会。
但是这些人大多是凑数的,真正敢发言的没有几个,朱由检虽然觉得他们占空间,也只能由着他们了。说不定几次常朝后,这些人觉得没意思,大部分人就不会参加了。
如此计算下来,以后还能把常朝官员缩减在二三百人左右,符合朱由检的最初设想。今天来的人太多,纯粹是科道官员太多、魏忠贤滥发官衔。
『他们想来就站着吧,反正挤的人不是我。』
『最重要的是立规矩,确定新的朝会制度。』
这样想着,朱由检吩咐道:
“让公侯和四辅大臣殿内序立,其他人站在两边,先让他们在外面排好该怎么站。”
“百官免礼入班,有奏事的先在鸿胪寺备案,按五府六部寺监把事情分类排列。”
“你这个秉笔太监,负责和鸿胪寺卿一起确定议事顺序,拿来给朕观看。”
随手给徐应元加了个职责,让他喜滋滋地去告诉杨景辰和鸿胪寺官员,按皇帝的命令排列官员。
就这样折腾了一阵子,群臣终于定下班次,在辰正八点的时候,准时入殿上朝。
进入中极殿中,百官首先看到了新挂上的“中正平和”匾额,以及“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楹联。
这是朱由检亲自书写出来挂上去的,意思是提醒自己守中持正,于己能中正平和,于人可兼济天下。
来上朝的官员大多熟读经书,自然知道匾额和对联的出处。见皇帝在中极殿挂上这个,都是心中暗赞。
御座上面,朱由检见这么多人挤在殿内,行礼多有不便,当即便吩咐百官免行一拜三叩头礼,只用鞠躬即可。群臣齐呼谢恩,然后开始议事。
首先是五府事务,朱由检看着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的勋贵好不容易提出的事务,按惯例处理了一下,又以登极恩加了赏赐。勋贵们谢恩之后,个个心满意足。
然后是六部事务,按吏户礼兵刑工的排序,吏部排在最前,所以首先商议的,便是官员职务。
给群臣宣读了前两日在常参会议上确定的诏书,朱由检又按惯例把崔呈秀等人守制的事情走流程,然后就是今日最重要的事情——廷推。
《崇祯遗录》:崇祯元年:命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书敬天法祖匾额,悬乾清宫大殿,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于两楹。
《酌中志》:乾清门外左右金狮二。入门丹陛至乾清宫大殿,其扁曰“敬天法祖”四字。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悬安,系高太监时明笔也。
此十六字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
(本章完)
()
虽然皇帝定的是秋分以后辰正八点上朝,但是今日第一次按新朝会规矩参加常朝,许多人不敢怠慢,仍旧早早来到。
吏部侍郎杨景辰,更是带着文选司官员拿名单挨个对照,生怕出了纰漏,在皇帝那里丢脸。
朱由检也早早起床,派徐应元在宫门前盯着,避免有人闹事,自己却一无所知。
好在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或许有一些官员对常朝缩减人数心怀不满,但如今是阉党当政,脖子硬的不是被赶出朝堂、就是被阉党用各种手段害死了。其他人能在阉党手下当官,当然能屈能伸。
徐应元看了一阵子,发现虽然有些混乱,却没有闹事迹象。唯一的问题就是来上朝的官员太多,中极殿可能站不下。
朱由检闻言纳闷,询问道:
“只有获得从四品以上加衔的官员才能参加常朝,怎么还有那么多人?”
“是不是杨侍郎定的名单太松,增加了很多人?”
徐应元刚才也问过杨景辰,这时便解释道:
“杨侍郎是按陛下定的规矩给的加衔,但是很多人原本就有五寺少卿、正卿加衔,新加衔总不能低于以前,所以就有了很多人。”
“再加上陛下允许所有科道官员参加常朝,六科给事中五十员,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二十员,还有获得佥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御史加衔的人,许多人都来参加朝会。”
“所以来上朝的实在太多,中极殿可能站不下。”
明白了,又是魏忠贤滥发官衔的锅,杨景辰在这个基础上给官员加衔,人数不爆棚才怪。
但是事已至此,朱由检也没法责怪杨景辰。因为在昨日之前,他也没有注意到魏忠贤给那么多人滥发官衔。如今也只能将错就错,把这些人都纳入常朝官:
『掀翻阉党后,一定要控制官员编制,缩减常朝人数。』
『这次就这样,先确立常朝的规矩再说。』
心中这样想着,朱由检命徐应元向杨景辰询问各品级官员人数,看看中极殿能容纳多少人,到底能不能站下。
不一会儿,徐应元前来禀报,说是杨景辰已经估算过,六部官员来了一百多人,科道官员和获得科道加衔的大约来了二百人,再加上五寺监司等机构和其他获得加衔的人,文官一共来了四百人左右。
然后勋贵外戚和五军都督府也来了一百多人,总计五百人上下,中极殿能挤得下。
朱由检听得无语,中极殿面积五百多平,每平米站一个人当然能挤得下,但是人挤人站在里面,还怎么站出来议事?
难怪国初之后,常朝御殿仪就不举行了,实在是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只有皇极殿能站得下。但是皇极殿太隆重、礼仪太麻烦,最终就改成御门仪、让官员在门前空地上站着。
如今朱由检想要重新确立常朝御殿仪,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
他本来预计有二三百人参加,如今一下子来了五百人,实在超员太多。而且人数越多越不好决定事情,朝会又沦为礼仪性质了。
『六部是办事的,而且是我重点缩减对象,现在的一百多人暂时没办法缩减了。』
『科道官员来了二百人实在太多了,以后要把京官的科道加衔改了,科道也定下轮值方案,缩减上朝的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人数,应该能控制在五六十人。』
『其他机构的加衔也规范一下,控制一下数量,文官总体数量能控制在二百人左右。』
『勋贵、外戚和五府官员来了一百多人,他们又凑什么热闹,也没见他们在朝会上发言?』
知道可能是第一次常朝的原因,勋贵、外戚和五府官员生怕皇帝忘了他们,有职司的不管实职虚职都来参加朝会。
但是这些人大多是凑数的,真正敢发言的没有几个,朱由检虽然觉得他们占空间,也只能由着他们了。说不定几次常朝后,这些人觉得没意思,大部分人就不会参加了。
如此计算下来,以后还能把常朝官员缩减在二三百人左右,符合朱由检的最初设想。今天来的人太多,纯粹是科道官员太多、魏忠贤滥发官衔。
『他们想来就站着吧,反正挤的人不是我。』
『最重要的是立规矩,确定新的朝会制度。』
这样想着,朱由检吩咐道:
“让公侯和四辅大臣殿内序立,其他人站在两边,先让他们在外面排好该怎么站。”
“百官免礼入班,有奏事的先在鸿胪寺备案,按五府六部寺监把事情分类排列。”
“你这个秉笔太监,负责和鸿胪寺卿一起确定议事顺序,拿来给朕观看。”
随手给徐应元加了个职责,让他喜滋滋地去告诉杨景辰和鸿胪寺官员,按皇帝的命令排列官员。
就这样折腾了一阵子,群臣终于定下班次,在辰正八点的时候,准时入殿上朝。
进入中极殿中,百官首先看到了新挂上的“中正平和”匾额,以及“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楹联。
这是朱由检亲自书写出来挂上去的,意思是提醒自己守中持正,于己能中正平和,于人可兼济天下。
来上朝的官员大多熟读经书,自然知道匾额和对联的出处。见皇帝在中极殿挂上这个,都是心中暗赞。
御座上面,朱由检见这么多人挤在殿内,行礼多有不便,当即便吩咐百官免行一拜三叩头礼,只用鞠躬即可。群臣齐呼谢恩,然后开始议事。
首先是五府事务,朱由检看着在五军都督府任职的勋贵好不容易提出的事务,按惯例处理了一下,又以登极恩加了赏赐。勋贵们谢恩之后,个个心满意足。
然后是六部事务,按吏户礼兵刑工的排序,吏部排在最前,所以首先商议的,便是官员职务。
给群臣宣读了前两日在常参会议上确定的诏书,朱由检又按惯例把崔呈秀等人守制的事情走流程,然后就是今日最重要的事情——廷推。
《崇祯遗录》:崇祯元年:命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书敬天法祖匾额,悬乾清宫大殿,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于两楹。
《酌中志》:乾清门外左右金狮二。入门丹陛至乾清宫大殿,其扁曰“敬天法祖”四字。崇祯元年八月初四日悬安,系高太监时明笔也。
此十六字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
(本章完)
()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